第三五九節――再回大礦坑(三)
司徒錚在平台上再次休息了一下,又吃了點東西,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才沿著登山繩爬向了大礦坑的第二層。
第二層很深,司徒錚在滑輪的幫助下爬了大約有一千多米才下到礦坑底部,其間為了防止登山繩斷裂司徒錚還不得不在中間將登山繩重新固定了好幾次。
大礦坑底部有一台青銅製造的巨型升降機殘骸,顯然是當時大礦坑在運作時供其中的工人上下進出大礦坑使用的。不過由於年代太久遠,加上暴露在空氣之中又沒人養護的關係,早已被氧化的麵目全非了,現在隻剩下的隻有一個殘破不堪的架子了。
第二層應該才是整個大礦坑的主體部分,司徒錚環視四周發現連接到這裏的礦道竟然有十七條之多。而此時司徒錚已經對自己之前辟穀道的推理完全推翻了,這裏就是一個巨大的古修士布置的陣法,那種類似辟穀道的效果應該是一種迷惑的手段。
試想一下即便有部分後天修煉而成的修士需要辟穀道的輔助,但是又怎麽可能需要為他們建造如此巨大的一個上下兩層的辟穀道呢?想到這一點司徒錚表現的更加謹慎了。
司徒錚隨即選擇了十七條礦道中的一條走了進去,這條礦道七扭八歪枝杈密布,司徒錚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才終於完成了這一條礦道的搜索。隻是在其中除了發現了一些變成化石的人類和一些早已腐毀的工具外一無所獲。
再次回到大礦坑的中間,雖然感覺不到絲毫的疲勞和饑餓,但是司徒錚還是坐下休息了一下,同時還給自己注射了一支葡萄糖針劑。從第一次與柴可夫他們一同意外進入大坑道,直到最後離開大坑道後他們所感到強烈的饑餓感這件事上。司徒錚就確定了如果人身處坑道之中雖然不會感覺到饑餓和勞累,但是人體的消耗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
如果在其中不及時補充營養並隨時恢複體力的話,人很有可能在某個時間突然就垮掉。因此司徒錚對此做了充足的準備,他時常迫使自己停下休息恢複體力。同時為了應對吃不下食物的古怪情況他還準備了大量的葡萄糖針劑。
休息過後司徒錚又探索了一條坑道,不過還是一無所獲。不過也虧得如此,司徒錚得以確認在碰觸某種禁忌之前在這裏是相對安全的。
但隨之而來的疑問則是,會引起這個古修士陣法完全激活的究竟是什麽呢?司徒錚判斷應該不是如同一層石廳內牆壁上所刻文字裏敘述的過度挖掘,否則的話應該不會在礦坑運作許久之後才突然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司徒錚想來或許是某個人或者某群人發現了什麽,或者拿走了某樣東西才會如此的。而且這件東西有很大幾率還在這個大礦坑之中,否則這裏是不會顯得如此平靜的。
如此這般司徒錚又探索了兩條礦道,他終於基本確認了第二層的整體結構。不同於第一層礦道的平麵布局,第二層礦道是立體式的。
圍繞作為中心點的入口的十七條主礦道,加上它們錯綜複雜仿佛是植物根須一般往四麵八方拓展出去的支礦道,使得整個第二層礦坑呈現出一個未受到太陽風影響的地球磁場的形狀。
司徒錚繼續又探索了兩條通道,他在第二條通道內終於有了重大的發現。他在其中一條礦道內發現了一輛裝滿了礦石的手推車。而這輛手推車之所以沒有被推走,則是因為這輛手推車的車軸斷了。
司徒錚走過去從手推車內拿起一塊礦石原石,想要掂量一下礦石的重量,隻是他才將礦石拿起,他的雙眼瞳孔便微微的收縮了一下。這塊礦石入手的感覺顯得極其圓潤,而且遠比普通的岩石要輕的多。
要知道礦石原礦大多含有密度要比普通的岩石重一些的金屬物質,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比同等體積的岩石要重一些。而現在這塊礦石原礦卻如此之輕,司徒錚用力捏了一下,手中的岩石紋絲不動。
“難道這是一個幻之合金礦?”捏著這塊岩石的司徒錚不由陷入了沉思。
在十二年前,司徒錚還在南京地下研究所工作的時候,南京地下研究所曾經送來過一塊亮銀色的礦石,這塊礦石有拳頭大小,但是它的重量卻僅僅隻有二十一克。
這塊神秘的礦石來源據說就是來自於一個古修士陣法的遺跡。司徒錚當時親自參與了這塊礦石的研究,最後發現了這塊礦石本身除了極輕以外沒有其他的作用。但是,如果將它與其他金屬或者岩石融合在一起的話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金屬或者岩石的特性。
比如岩石的話就會變得如司徒錚現在手上拿的那塊這樣變得堅硬圓潤和極輕。不過這卻不是最重要的,當這種被司徒錚命名為幻之合金的金屬與其他各種金屬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極大程度提高金屬特性的能力才是最讓人激動的!
例如它能融合出能漂浮在水麵上的鐵板,電阻為零的銅線,能自動恢複原狀的鋼製品。而如果將它與銀融合就出現了隻有神話中才存在的秘銀!
而正是因為這塊神奇的幻之合金的出現,才使得中央決定研發單兵使用的磁軌炮。因為若不是因為有幻之合金對於金屬的強化,使用現有的金屬和技術是遠遠達不到技術要求的。當然若不是當時發現的幻之合金太少的話國家還打算研發一些大型武器的。
司徒錚估算了一下如此一輛手推車內的礦石,如果能將其中的幻之合金全部提煉出來的話,也能有幾克重了。不過雖然司徒錚擁有控製金屬的能力,但是在這個古修士的陣法中他的異能無法起作用,所以他也隻能無奈的放棄了這車礦石。
再次回到二層的中心位置,司徒錚沒有繼續搜索其他的礦道,而是坐了下來思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