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逸先生。”
張遼在略微猶豫了片刻之後,還是站了出來道:“在場的將軍之中,除了奉先將軍之外,對並州最熟悉的人便是末將了。”
“而且,末將之前還是奉先將軍的下屬,與奉先將軍配合過許多次了。”
“是以,末將才是與奉先將軍同去最好的人選。”
緊接著又有幾位將軍都紛紛站出來表態,願意同去。
從不願,到願意。
在這之中僅僅是許褚的幾句話而已。
他們想起來,之前在袁紹麾下時的教訓,也想起來呂布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難道就真的不值得他們信任嗎?
還是說,在他們的心中對呂布一直都有偏見。
見到這一幕,饒是呂布驀地一怔。
許霄曾經說過。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想要翻過去,就得用實際表現來證明。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但是隻要是認真去做了的,就一定會有改變。
許霄沒有騙他。
這個改變,他今天看見了!
然而,許霄卻是對著這些將軍擺了擺手,道:“你們暫且退下吧。”
“隨奉先一路前往並州之人,我早有人選,不是你們。”
這些將軍彼此對視,暗暗搖頭。
得,之前不願同去。
現在想同去都不讓去。
話說,既然不讓他們去,那看著他們幹什麽?
這算什麽事啊。
“奉先,你且退下前去準備,稍後我會將與你同去之人一起帶過去。”
許霄看著呂布道。
“喏!”
呂布雙手抱拳領命,然後快步退下。
並州之事已經解決,剩下的便是麵對兗州、豫州的曹操了。
這也是這一戰的重中之重。
相比之下,與馬騰、韓遂之戰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如今荊州被攻破,短時間內曹操、孫堅、劉璋的兵力都會有相當一部分陷在荊州,無法抽身。”
“這的確是我們出手的一個機會,按理來說,我本該現在就出手才是,但……”
說到這裏,許霄略微頓了頓,然後連連搖頭道:“但是,曹操恐怕已經做出了應對,我們便是想要攻打兗州、豫州也不容易。”
“他敢動手,自然是猜到了我們的動作的。”
沮授微微皺著眉頭,“是啊,此言有理。”
“如曹操那般人物,能策劃出如此精妙的謀劃,自然不會忘記應對我們的反撲。”
田豐冷笑一聲道:“那又如何?該打的還是得打!”
“嗯,此言有理。”
“不管曹操設下了怎樣的謀劃,我們重要打過了才知道。”
郭嘉麵帶笑意,臉上沒有一分緊張的神色,反而顯得有些興奮。
許霄點了點頭,道:“那便依奉孝所言吧。”
“此戰我們與之前一般,同樣兵分三路,我與我大哥、子龍從冀州出兵。”
“奉先、文遠你們從徐州出兵。”
“至於青州,就交給沮授先生和子滿了。”
“喏!”
下方幾位將軍、謀士接到命令,齊齊雙手抱拳領命。
之前,他們就在準備著攻打兗州、豫州之事,現如今剛好可以把之前未完成的事情接上。
大戰近在眼前,他們必須盡快做好一切準備。
待到這些人都走了。
許霄又拿起地圖,細細地看起來。
不過他看的並不是兗州和豫州,而是並州。
比起並州和豫州,這裏才是有更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平定的地方。
馬騰、韓遂最多在加上一位曹操的戰將。
這位戰將可能是曹仁,可能是夏侯淵,又或者是於禁之類的將軍?
許霄在心中細細地想著。
過了一會兒。
高順來了。
現在的高順比起剛剛來到冀州時瘦了一些,看上去十分悍勇、幹練。
看來這段時間,高順訓練陷陣營沒少出力啊。
“丞相。”
高順對著許霄行了一禮。
許霄擺了擺手:“免禮吧。”
“陷陣營組建得怎麽樣了?”
高順的臉上帶著幾分自信和豪氣,朗聲道:“陷陣營共七百七十七人,其中老兵一十三人,新兵七百六十四人,現已組建完畢,時刻等待著丞相的命令!”
“很好。”
許霄滿意地點了點頭。
如果說陷陣營是天底下最為精銳的步卒,那高順就是這一支軍隊的靈魂。
他隻要見到高順的狀態,就能知道現如今的這支陷陣營的模樣。
許霄又道:“最新一批的甲胄、護具也都已經煉製完畢,都是按照之前的規格來煉製的。”
“不過兵器,我倒是做了幾分改動。”
“想要以步卒血肉之軀去對砍強大的騎兵,沒有真正得力的兵器,就算再強的兵卒也不行。”
“於是我最新研製的武器,它是由斬馬刀演變而來,通長一丈,重五十斤,兩麵為刃,威力巨大,一刀揮出,可令人馬俱碎!”
“它叫做,陌刀!”
“陌刀?!”
聽到這兩個字,高順眼神一閃,笑著問道:“此刀果真如此神奇,一刀便可令人馬俱碎?”
“嗯。”
許霄頷首。
陌刀。
那可堪稱是華夏冷兵器的巔峰之作,號稱是騎兵殺手。
在戰場之上無往而不利,未逢敵手。
這樣的兵器當然厲害至極。
高順幾乎是瞬間就來了興趣。
聽許霄所說,這陌刀如此厲害,甚至比起絕大多數將軍的武器來都要強上一些。
別的不說,僅僅看這重量就知道這武器有多麽不一般。
那可是足足五十斤啊!
尋常的兵卒別說是拿起來打仗了,就是抬起來都費勁吧。
而這樣的武器竟然要用到他們陷陣營的身上。
“丞相,末將……末將可否一觀?”
高順問道。
“自然可以。”
許霄擺了擺手,在他的旁邊立馬有一個兵卒快步退下。
不過多久那兵卒就帶著著一把長刀有些吃力地走了進來。
高順注意到,那個兵卒的頭上已經有了一些細密的汗珠。
看來,這陌刀真的足足有五十斤重啊!
許霄微微一笑,示意兵卒將刀交到高順手裏。
陌刀重達五十斤。
這五十斤當然隻是東漢的五十斤,而非現代的五十斤。
而而這之間相差千年之久,同樣的計量單位,展現出來的重量卻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