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孫權便暫且退下了。

待到孫權走後。

在許霄的身邊,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忽然開口道:“丞相,你說江東會拿文聘將軍來換孫堅的屍首麽?”

許霄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反問道:“你以為呢?”

賈詡道:“在下以為他們會換。”

許霄笑了笑道:“我也以為他們會換。”

“畢竟這是他們父親的屍首啊,便是文聘再如何重要,能換回他們父親的屍首終究還是會答應的。”

“那在下就提前恭喜丞相又要收獲一位一位大將。”

賈詡對著許霄拱了拱手。

許霄微微一笑。

大將。

文聘當得起這兩個字。

在曆史上,文聘本是荊州劉表的大將,後來跟隨著劉琮投降了曹操。

此後便一直鎮守在江夏一帶,執掌軍隊,數次擊退江東軍的攻勢,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

更重要的是,文聘還是一位對於許霄來說不可多得的水軍將領。

這對許霄日後渡過長江展開水戰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用一具屍體能換來這些,很值!

果然,就在孫權傳回消息之後的第三日。

江東又派人來了,一起送來的還有許霄點名要的文聘。

隻是此時的文聘與許霄心中所想的倒是有一些不同。

看上去有些狼狽、頹廢。

唯有偶然之間眼眸裏閃過一絲絲鋒芒的時候,才能證明他的與眾不同。

得到了文聘。

許霄也就早就收斂好的孫堅的屍體交給了孫權,讓孫權帶回江東。

……

許霄、賈詡、許褚、呂布等人圍坐在大營裏。

在他們麵前的是剛剛洗漱、穿戴好盔甲的文聘,果然與之前那般頹廢的模樣極為不同,有了幾分名將的風姿。

果然,如文聘這樣的人,便是荒廢再多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名將就是名將!

“文聘拜見丞相!”

文聘對著許霄雙手抱拳,單膝跪地:“丞相費心費力把末將從江東救出來,末將感激不盡!”

“日後但凡將丞相有所差遣,文聘絕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從今天起文聘的這條命就是丞相的了!”

許霄緩緩站起身來走到文聘的身邊道:“你見過我?”

文聘道:“當初丞相在荊州之時,末將曾經有緣見過一次。”

“而且此次江東軍的人把末將帶來時,也說過是丞相要救末將的。”

許霄點了點頭道:“好。”

“知恩圖報,方顯英雄本色。”

“劉荊州那邊我會去替你說一聲的,一定不會讓你背上悖主之嫌。”

“謝丞相!”

如文聘這樣的人顯然是十分看重自己的聲譽和誓言的。

否則也不會在江東這麽久都沒有屈服。

許霄擺了擺手,毫不在意地道:“你不必謝我。”

“將軍忠勇有加,我敬佩萬分,有救回將軍的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而且,你來到我的麾下,也無法得到重用,起碼一開始是這樣的,否則我身邊這麽多的將軍可不能答應。”

“你需要從頭做起,奪取戰功,你可願意?”

文聘朝著許霄身後的許褚、呂布幾人看了一眼。

不用多說,他也猜出了這幾人的身份。

實在是因為他們的特征太過明顯了。

他的本事不差,可是也要分是和誰比。

與許褚、呂布這樣名震天下的人比起來,他可沒有那麽信心。

不過好在他也並非虛榮、貪戀權勢之人。

許霄說的這些,對他而言並不難接受。

“丞相說笑了,末將這條命都是您的,別說是從頭做起了,便是當牛做馬,末將也願意!”

文聘誠懇地道。

這些年被困在江東軍中,他經受了太多的磨難。

在這過程中,他也想過放棄,既然此生都無法逃脫這看這個牢籠,不如就此了結自己的一生。

可是到了最後,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這才有了今天。

對現在的他而言,能夠離開江東,重獲新生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事情,不敢再奢求太多。

許霄看著文聘,笑道:“當牛做馬倒是不必,隻需要你在我身邊先從一個護衛做起,如何?”

護衛。

許霄的護衛。

聽到這番話,在場的一眾人才知道許霄對文聘是多麽地看重。

首先這體現了許霄對文聘的信任,直接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了文聘。

其實,在許霄的身邊,這意味著文聘能在最快的時間之內了解到冀州軍的一切,在這過程之中,還能得到許霄的指點,受益匪淺。

最後便是機會。

在許霄的身邊,一定不會缺少機會,隻要有能力就一定會顯露出來。

此時所有人都知道,護衛不過是一個暫時的職位而已。

文聘根本不可能在這個職位上待太久。

又一位如張遼、高順一般的大將要崛起了!

文聘也非俗人。

自然清楚作為許霄的護衛意味著什麽。

他受寵若驚地道:“末將何德何能,能讓丞相如此看重!”

許霄沒有掩飾,或者是說什麽場麵話,而是直接道:“我看重你,是因為你值得。”

“你原本便是荊州的水軍大將,驍勇善戰,極會用兵,而我的麾下正缺少如你這樣的人才。”

“再者,我從景升兄,還有前去江東做生意的商人口中聽過你的事情,對你所做的一切十分敬佩。”

“這同樣是我要換你回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與之前想要收服你的孫堅、孫策是一樣的。”

“知道了這些,你還願意在我身邊為我做事麽?”

文聘沒想到許霄竟然會如此坦誠,略微猶豫了一下還是道:“孫堅、孫策如何能與丞相相提並論。”

“他們是我荊州的仇人,殺害了我荊州不知道多少人,又侵占了我們的城池。”

“我便是寧死也不能投降。”

“而丞相不同,您是大漢朝天子親封的丞相,又與我荊州是盟友,正是因為丞相的相助,我們荊州百姓的生活才越來越好。”

“荊州的百姓提起丞相的時候無不歡欣鼓舞。”

“如果不是孫堅、孫策聯合劉備、曹操突襲荊州,我們……唉!”

說著,他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連連搖頭。

隨著孫堅、曹操、劉備三方大軍突襲荊州,他們曾經美好的一切都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