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六百四十四章 河圖洛書
李冰想了一下,驚異地問道:“先祖,這九宮莫非就是我們現在數學中提到的九宮圖?中間放數字五,邊角和斜線相加都等值,是那個嗎?”
李淳風微笑道:“李冰,確實是這樣。八卦加軸心稱之為九宮,配九宮數為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他頓了一下笑道:“你聽說過河圖、洛書嗎?”
李冰恭敬地說道:“這個河圖和洛書,小時的啟蒙童話故事中就聽過了,雖然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卻是一直崇拜和向往的。據說上古時期,人皇伏羲對日月星辰,季節氣候,草木興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觀察。不過,這些觀察並未為他理出所以然來。一天,黃河中忽然跑出了一匹龍馬,他發現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一直觀察萬物自然的意象心得竟然相當暗合。”
“就這樣,伏羲通過龍馬身上的圖案,與自己的觀察,畫出了八卦圖,而龍馬身上的圖案就叫做河圖。伏羲先天八卦源於陰陽概念一分為二,文王八卦源於天文曆法,,但萬法歸宗,文王後天八卦的根仍是‘河圖’。”
“至於洛書嘛,傳說人皇伏羲日視山河、夜觀星象,為如何分類並找到其中的規律煩惱。正當他在洛水邊苦苦思索時,傳說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象,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人皇伏羲從龜甲上而悟,這神龜背上花紋圖案便被稱為洛書。”
李淳風頷首而道:“李冰所說極是,這正是河圖和洛書的由來。第一副河圖寫成數字是外圍分別為7和2,8和3,4和9,1和6,中間之數為5,被10圈之。這圖共有十個數12345678910。這圖是兩個圈第一圈是12345第二圈是678910第一圈和第二圈在相同的位置方向他們都相差5比如中間的5和10下麵的1和6。”
“而洛書則更為形象易懂,按一方向旋轉,外圍之數分別為4、9、2、7、6、1、8、3,中間則為數字5。如果把這些數字都減去5,則中間是零,他兩邊的數相加都是0,這是正負陰陽的世界。中間為平衡點,兩側分別為陰陽對立。”
李冰恭敬地說道:“先祖,我資質愚鈍,一時不能理解。我記住先祖的開導了,容我慢慢而悟。再向師祖請教,一切歸十方又是什麽意思?”
李淳風哈哈大笑道:“十方,是道家與佛門相融相補之說,即上天、下地、東、西、南、北、生門、死位、過去、未來。你進入乾陵之後,泄了乾陵陰氣、毀了龍脈,即是了了我和袁天罡鬥法的一切恩怨,世界回歸平靜,你猶如夢醒一般,乾陵不再神秘,一切回歸十方。”
李冰道:“先祖,你說你在乾陵內部設了八卦之陣,那我們現在經曆的一切,都是袁天罡在乾陵外所設嗎?”
李淳風黯然道:“是的,當年我意氣風發,年少不更事,總想勝出師傅袁天罡一籌。因此,在乾陵選址上,我才鑄下大錯。袁天罡為了彌補我的過失,在乾陵外圍設下八卦變易之陣,就是為了抑製乾陵內的陰氣和龍脈。”
李冰小聲問道:“先祖,那我從完全不知情開始,這就相當於無極;後來的一係列事,就是曆經了太極陰陽;到了安徽嚴氏墓,那就是破了兩儀之陣;後來在破四象之陣時,又經曆了豐都鬼城之遊,悟了三才;現在正是五行之陣,往後肯定還有六合、七星、九宮,最後回歸十方。”
“隻是我疑惑了,先祖既在乾陵內設置了八卦之陣,那我們在外圍是不是可以跳過八卦了?”
李淳風搖頭道:“李冰,你想錯了。你們經曆的一切,並不是什麽破陣,而是讓你們經曆這許多事,接觸了解一下變易八卦,為進入乾陵地宮作好準備而已。”
“我在乾陵內設置的是陽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艮山,兌澤,坎水,離火。而袁天罡所設八卦為陰八卦,你接受之後,進入乾陵內而悟,陰陽調和,不為八卦而迷。”
李冰驚訝道:“八卦也有陰陽之分?請先祖指點!”
李淳風道:“所謂陰八卦就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和陽八卦分別對應,遙相呼應!”
李冰訝然道:“這個我好熟悉,三國演義中就看到過,曹仁在新野城擺過這個八門金鎖陣;其他評書中也常聽聞這個陣法,隻是沒想到所謂八門,其實就是八卦,隻不過是陰八卦而已。”
李淳風歎道:“李冰,此去乾陵,路途凶險。不過你不得放棄,機關已經啟動,為保天機不可泄,你們幾人如不完成任務,進入乾陵地宮,你們幾個都將從這個世上消失。”
李冰神色堅定地點了下頭,應道:“先祖放心,我一定會堅持的,不管前途有多坎坷!隻是我不明白,既然這個曆程都與太極八卦有關,我又不是學道之人,為什麽會選中我,而不是象張大哥這樣的修道之人呢?難道這一切都因為我是你的子孫後代的緣故?”
李淳風笑道:“後世之人,雖然修道,卻因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修道之人自然也為之所惑,很少有得道成功者。張遠山雖為茅山弟子,可惜他資質愚鈍,根骨欠佳,自不能當此大任。你雖為我子孫,卻並不是你踏上乾陵之旅的原因。你還記得你在南京棲霞寺千佛洞內的奇遇嗎?”
李冰訝然道:“先祖果然神人,竟然連這個都知道。那道佛光為什麽會照到我?為什麽我體內會吸附六顆舍利?我為之一直迷惑,還請先祖開導。”
李淳風緩緩道:“佛教傳入中土以後,與道家相得益彰,漸成一體,佛道合一。你雖然沒修道,卻因你前世為修佛之人,根基深厚,故有此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