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終於又再次呼吸到了京城的空氣,汴京依舊繁華,張俊遊**在鬧市中,感受著京城的欣欣向榮,經一事,長一塹,他此時才深刻體會到了遠離戰場硝煙,感受和平氣氛的舒適和快樂。是啊,人總是要經曆了困難的日子,才會倍加珍惜安逸的生活。

就在張俊正享受著京城給他帶來的和平、繁華時,一隊隊禁軍士兵騎著快馬馳過,徹底打擾了這裏的和平氛圍,騎兵後麵,一排排步兵踏著整齊的步伐跑步而過。張俊不禁產生了疑問:“這才剛剛平定了南方,莫非皇上又要采取軍事行動了?應該不會吧,昨天皇上在朝堂上還說我大宋軍隊長期征戰,需要恢複元氣,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來著。”可是,張俊又無法解釋眼前這景象。

沒錯,趙匡胤的確要改變主意了,他不僅從各地征集了大批大批的兵員補充京城禁軍,還將大批宋軍精銳雲集在汴京周圍,顯然,他是要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了。究竟是什麽事情讓他改變了休養生息的決定呢?

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宋朝內部,而是發生在北漢國內。北漢國皇帝劉鈞患病死了,因劉鈞膝下無子,便由其養子劉繼恩繼了北漢帝位。劉繼恩是一個既沒有多少才能又性格軟弱的人。北漢孝和帝劉鈞在世時,任劉繼恩為太原尹(相當於趙光義的職位)。劉繼恩在太原尹任上,了無政績,劉鈞對此很是憂心忡忡。劉鈞患病時,曾召來宰相郭無為問道:“朕時日無多矣!繼恩雖很孝順,但無治國之才,朕走後,漢家天下如何是好?”郭無為聽了,一句話也不說。

而正是郭無為的這種緘默,導致了劉繼恩的極大不滿。劉繼恩以為,郭無為是不讚成他繼承北漢帝位的,隻是不好意思明說而已。所以,劉繼恩登基稱帝之後,盡管表麵上對郭無為不無尊重,但實際上,他對郭無為卻是日漸疏遠了。而郭無為身為北漢宰相,又深得劉鈞的器重,身邊自有一幫親信骨幹。這樣一來,劉鈞死後,北漢國朝政就明顯的分為兩大勢力:一大勢力以劉繼恩為首,另一大勢力以郭無為為首。劉繼恩雖是皇帝,但比較而言,郭無為的勢力要強得多。

劉鈞病死,劉繼恩繼位之事,趙匡胤不可能不知道。而劉繼恩與郭無為之間互相矛盾的事情,趙匡胤也知道了。所以,在一次朝會上,趙匡胤麵對著文物百官突然宣布道:“朕已決定,不日發兵討伐劉繼恩!”

趙匡胤一言既出,包括趙普、趙光義在內,文物百官大都十分驚詫。張俊雖在幾日前看見汴京湧入大批部隊,早料到皇上肯定要采取軍事行動了,但趙匡胤此時宣布出來,卻也著實讓張俊大吃了一驚,他沒想到趙匡胤會如此急不可耐地要發動北伐,而且就在這幾天,這也太快、太突然了。因為,在此之前不久,趙匡胤還與朝臣商議如何休養生息之事,從沒有提過什麽討伐北漢的問題,可現在,趙匡胤卻突然變卦了。

一部分朝臣趕緊看向趙光義,更多的朝臣卻是看向趙普,這充分說明了這兩人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朝臣們都以這兩人馬首是瞻。趙普覺得義不容辭了,就先瞥了趙光義一眼,然後望著趙匡胤道:“敢問皇上,為何放棄了先休養生息、等恢複元氣再行北伐的戰略!”

趙匡胤微微一笑:“愛卿,你說錯了!朕並沒有放棄原先的戰略,我們仍可以在南方搞好生產、減輕賦稅、修養民生,隻是現在形勢有變,朕將戰略稍作調整而已!”

趙普繼續問道:“皇上,形勢如何有變?”

趙匡胤仿佛大為驚訝道:“趙普,你身為大宋宰相,如何這般孤陋寡聞?劉鈞已死、劉繼恩上台,這你也不知?劉繼恩軟弱無能,且與郭無為明爭暗鬥,這你莫非也不知?”

趙普言道:“皇上所言,恐朝中大臣盡人皆知。然臣不明白的是,這些事情與皇上改變先休養生息後北伐的戰略有何關係?”

趙匡胤愕然道:“劉繼恩與郭無為明爭暗鬥,幾成勢不兩立之態,北漢軍定然混亂不堪、無所適從!北漢國變故如此,朕的戰略自然要隨之變通!”

“皇上!”趙普不覺提高了聲音。“北漢國雖然有變,但遼國未變!遼人兵馬依然十分強大!如果皇上發兵討伐北漢,那遼人定會發兵來救!皇上,臣以為,我大宋軍隊雖然兵強馬壯,但尚不足以遼人一決雌雄啊!”

“趙普,”趙匡胤有些不悅了,“你休要在這朝堂之上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朕且問你,如果遼人果如你說的那般強大,為何在朕發兵平定南方之際,遼人未敢輕舉妄動?”

趙普回道:“皇上許是忘了,我大宋軍隊在蜀平叛之際,遼人的數萬兵馬豈不是開到了太原附近?臣也知道,遼人自己也要平定東麵的渤海國,一時還無力南犯,但是,如果我大宋發兵攻打北漢,威脅了遼人的安全,遼人定會傾全力來相助北漢。到那個時候,恐我大宋軍隊就進退兩難了!請皇上三思啊!”

此時,一直在旁默默聽著的張俊終於忍不住說話了:“皇上,臣以為,丞相大人未免多慮了,隻要我們能速戰速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打北漢,恐遼人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北漢已被我們拿下了。”不知怎麽的,張俊就是喜歡和趙普抬杠,隻要趙普認為不對的,他都認為對,而趙普認為對的,他就偏偏認為不對。

趙普冷笑著對張俊道:“張大人,你這麽有把握能速戰速決嗎?那你敢否立下軍令狀,如若不能在遼軍趕來支援前滅掉北漢,你就接受軍法處置。”

張俊一時語塞,他也隻是隨便說說,怎麽敢立下軍令狀呢。不過,張俊還是找了個借口道:“諾大的蜀國不是讓我們幾十天就給滅了嗎?我大宋軍隊英勇善戰,難道還怕一群即將崩分析離的北漢之軍?”

趙普諷刺道:“還敢提蜀國的事,要不是你的好兄弟王全斌把蜀國搞得民不聊生,蜀國怎麽會發生叛亂,又何須浪費了我大批宋軍將士前去平叛,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浪費在平叛上。更何況,我現在講的是恐遼軍的支援,而你卻談什麽北漢之兵,完全是無稽之談,你……”

趙普得理不饒人,越說越激憤,眼看張俊正處於窘迫之際,趙匡胤打斷了他的話道:“好了!趙普,你不要再多說了,朕意已決,多說無益!”

趙普再次誠懇地苦勸道:“皇上,一定要三思啊!”

趙匡胤卻不以為然地道:“趙普,朕用不著三思,朕現在隻有一思,那就是:速速派兵討伐北漢!”

趙普又要發話,趙匡胤立即打斷道:“趙普,你休要再勸朕!朕主意已定,任何人也不能動搖!北漢動亂如此,朕如果不能趁機攻而滅之,豈不是錯失良機?”

趙普無言了,隻能輕歎一聲,然後去看趙光義。趙光義呢?半低著頭,默默不語,顯然是在思考著什麽。

朝會散後,趙普問趙光義道:“莫非兄弟也認為此次北伐定能成功?”

趙光義回道:“不瞞趙兄,聽你在朝中所言,我覺得很有道理,但同時又覺得,皇上所言,也不無道理。我在想,如果遼人不發兵救助劉繼恩,我大宋豈不是就可以把北漢這個心頭大患一舉除去?”

趙普緩緩搖頭道:“兄弟啊,即使遼人不發兵救助,我大宋想在短時間內滅掉北漢也是談何容易啊!難道你真相信張俊他的鬼話,妄想在遼軍趕來支援前滅掉北漢?漢兵不是蜀兵,漢兵的戰鬥力實在不可小覷。”

趙光義道:“漢兵雖然比南方諸國的戰鬥力都強,但他們現在正是內亂之際,士氣必然低落,也許真的能像張俊所說那樣,我們能速戰速決也不一定。”

趙普歎了口氣,道:“就算北漢真的是不堪一擊,但北漢與遼人唇齒相依,北漢若真的危在旦夕,遼人豈能坐視不救?”趙普說到這,突然頓了頓,眼神看向趙光義:“兄弟,自從你和張俊去了南方回來以後,好像對張俊的態度有所轉變啊?”

趙光義微微笑道:“我做事一向都是對事不對人的!”

“可張俊剛才在朝堂所說的那番話,分明是針對我的個人恩怨,他根本就沒從我大宋的利益考慮,如此將軍國大事當成兒戲,真是豈有此理。可惜皇上也是一心想要北伐,被張俊這麽一火上澆油,更是堅定了皇上北伐的信念。兄弟,你剛才怎麽不和我一同力勸皇上啊?”

趙光義淺淺一笑道:“趙兄雖說的在理,但皇上已作出決定,我等豈能更改?”

“是呀,”趙普一臉的無奈,“如果遼人真的不來相救,而劉繼恩和郭無為又鬧得不可開交,那麽,皇上此舉也許能夠成功!”

趙普認為宋軍此次北伐“也許能夠成功”,而且還有遼人不來相助、北漢君臣紛爭不已這兩個前提條件。而趙匡胤則不然,趙匡胤以為,此次宋軍北伐,定能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