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全的性格,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是人們發展自身、完善自身的美好願望和追求。隻有心理健康了,一個人才能稱得上身體健康,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隻有做到心理健康,一個人才能泰然麵對複雜、紛繁的世界,才能從容參與、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獲得人生的成功。

人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從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未來新人類”的闡述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未來新人類”具備如下優秀的性格特征:

具有開放、開朗的人生態度。對世界(個人內在、外在世界)、對自身的經驗開放、開朗,不固執己見、呆板、冷漠、閉鎖,有嶄新的視野和生活觀,有嶄新的觀念、思想與鑒賞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重複敬畏、快樂、滿足、驚訝的神秘玄妙的心理體驗,可以感受浩瀚澎湃的心潮波瀾,從而領悟人生世界的無盡。在生命中不斷尋求生命本身的意義,超越小我。

活力自信,淡泊名利,這種生活態度並不重視物質享受,而重視生命的過程。清楚地覺察人生是一個經常變化的過程,深知變化過程中存在困難和冒險,但卻充滿活力。麵對生活中很多的不確定,不會驚惶失措,並能容忍新奇和不熟悉事物所帶來的疑慮,認為失敗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勇敢及遭受失敗時的複原力,具有人生的自信。不在乎物質享受與報酬,金錢、名利與地位等都不是人生目的,盡管也懂得享受豐裕悠然的生活,但卻不把這些作為生活的必需品。對現實有較強的洞察力並與現實有較良好的關係,對周圍環境中的人和事物都有敏銳的警覺。

渴望人生能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平衡與進退有度。視生活是均衡,在任何事情上很少是過度的。與宇宙大地融為一體,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倍感親切。關注生態並照顧生態,能從大自然的動力中獲得歡愉,但無意征服大自然。反對將科技用來片麵征服自然界、控製人類,而且很願意支持科技促進人的發展。

渴求人和人之間真實可靠的親密關係,能與別人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有吸引力,能讓人欣賞及追隨,有選擇地交朋友。

渴望成為整合的人,不喜歡支離分割的內心世界。努力爭取過一個整合的人生。自身的思維、感受、身心、心靈等在個人的經曆中,都能有良好的整合。

能夠認識與接納自己人性中的各種缺點、不完美、軟弱與短處,不會因存在不足而感到羞愧難過,或因此而否定自己。不但要接納自己,同時也要接納與尊重別人,故而也不會批評他人這些缺點。誠實、開放、真摯,不裝腔作勢,不遮掩文飾,也不自滿。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的現況很留心,同時更關心怎樣改善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具有一定的自發性,不受傳統慣例的束縛,不是順命者,不是盲從附和的人,但也不會僅為叛逆而做叛逆者。其行動動機不是因外界的刺激而產生,而是基於內在個人成長發展的動力與自我潛能的實現。

以問題為中心。犀利健康的人都不會以自我為中心,而將目光都集中在自己以外的問題上。更富有使命感,往往基於盡責任、盡義務和盡本能的意識行事,並不依照個人的偏好為人處世。

有超然脫俗的本質、靜居獨處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懂得享受人生中孤獨和退隱的時刻,這一特征可能和一個人的安全感與自足感有關。當麵對一些會令一般人不快的事情時,可以保持冷靜,處變不驚,甚至可以表現得與眾不同和超脫社群。

有自製力的人們,不受文化背景與周圍環境影響,雖然也依賴別人來滿足一些基本的需要,如愛護與安全感、尊重與歸屬感,但其主要滿足卻並不依賴這個現實的世界,其重視的不是一般外在的滿足,而是自己潛能與個人資源不斷得到發展和成長。心理健康的人們都有高度的德行,他們將手段和目的分得很明確,讓目的來支配手段。

具有民主的性格。心理健康的人對他人極為尊重,並不會因階級、教育、種族或膚色歧視別人。因為其清楚自己的認識很有限,因而有謙虛的態度,隨時準備向他人學習,尊重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可隨時幫助自己增進知識、做自己的老師。

具有哲理的、無敵意的幽默感。其幽默感並不是普通的幽默感,而是自發的、富含思想性的、能透徹地顯示個人生活體驗的幽默感。這種幽默不含敵意,不高抬自己,也不譏諷嘲弄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