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一個人隻有具備一顆開放的心才能具備廣闊的視野,從而借助有利條件打開局麵。當今世界處於經濟全球化的曆史進程中,我國企業麵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各種人才的激烈爭奪也硝煙彌漫。這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顆開放的心,才能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使自己與外界建立緊密的聯係。

微軟公司在組織內部大力推行開放式管理,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比如,它要求所有員工在任何交流的場合都能敞開心扉,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這種開放的企業文化使微軟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對個人來說,封閉自己的心靈會使自己對外界變化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以至於我們的預測和決策失去基本的信息依托,這樣怎麽可能作出科學的判斷呢?更不要說達到理想的發展目標了。

實現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在治國方麵頗有建樹,與其開放的性格密不可分——這突出表現在他善於納諫上。“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重用大臣魏征給自己提意見,盡管魏征經常觸犯龍顏,但是李世民仍然告誡自己以大局為重。

開放的性格能成功,這是21世紀的時代要求。在20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浙江省創造了持續增長的經濟奇跡,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等都位居全國前列,而這種成就的取得與浙江人開放的文化和精神有很大關係。曆史上,浙江人形成依靠才智和專業技能外出謀生的傳統,紹興師爺、“寧波幫”等傳統文化基因,使他們再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有容乃大”,培養開放的心胸,才能使自己超越狹隘的視野觀,具備出色的洞察力,在人生發展過程中獲得持續的動力。

“開放”是人的修養、個性、心態和氣度,它與“整個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暗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開放”意味著故步自封,固執僵化,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大敵。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人”的局限性,所以倡導從自然中獲得力量,包括擁有寬廣的胸懷、開放的心態。每個管理者都對成功懷有強烈的欲望,在追求遠大目標的時候我們擁有開放的性格才能保持活力,才能與周圍環境良性互動。

在未來的社會中,自我中心、自我封閉、妄自尊大的人會遭遇失敗和挫折,很難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大的收獲,所以我們應該培養自己開放的性格。

(1)認識到世界的複雜性和豐富性

整個世界都包含著豐富的主題,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替代我們對人生多樣性的享受。比如,市場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然而單純依靠它也會遭遇各種挑戰。因為我們要關注社會公正和公益事業的約束,隻有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主動接受各種事物。

(2)做決策時堅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原則

信息缺失是我們遭遇失敗的重要原因,不能廣開言路,不能多角度思考,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思考和決策,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整體性和真實性。所以,必須以開放的姿態多方獲取信息,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