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是男人的共同感受。早晨一睜開眼,緊張忙碌的日子就開始了。人們步履匆匆,總覺得生活充滿十萬火急的緊急情況。好不容易下班了,可還要把一些未做完的工作帶回家去做。而做家務、指導孩子學習,又是一場戰鬥,忙得腰酸背疼……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有一天我們偶爾停下來一想:哦,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和妻子去電影院了!上次和朋友一塊兒去爬山,多快活呀。隻是那是在三年前,還是五年前?

作為男人,我們好像失去了生活的目標,每天就是在“與時間賽跑”,好像有一支無形的“槍”在抵著我們的後背,命令我們:“立即做好這件事!”“立即做好那件事!”……我們像可憐的牛馬,被無窮無盡的事務驅趕著……

忙碌首先影響著我們的健康:食欲不振,缺少睡眠,心髒病,高血壓,神經衰弱……

我們也淡漠了親情、友情:我們擠不出時間常回家看看,更談不上給爸爸捶捶背、幫媽媽洗洗碗,同樣也沒有時間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個痛快……

我們還丟掉了自己的許多愛好和樂趣,例如讀書、下棋、散步、體育鍛煉……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擁有了電腦、手機、互聯網、汽車……我們本以為這些東西可以減輕我們的忙碌,誰知它們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忙亂。

手機隨時隨地能讓我們“招之即來”,蝸牛似的網絡速度耗去我們本不富裕的時間,汽車的擦洗保養成了雙休日的重要作業……我們更忙了,我們也更累了。

英國的一位中年記者這樣寫道:盡管人類的身體並沒有發生變化,但現代人睡眠的時間卻越來越短,而且睡眠質量也在下降。白天的時間被延長,首先是因為有了火,後來是電燈,現在則是玩電子遊戲、上網聊天、看電視或繁重的工作。現在的人比20年前的人睡眠時間減少了20%。現在的社會已經變成了一個“24小時的社會”,一切都在持續不斷地運轉。

我們真的必須這樣忙碌嗎?有些事我們不做或放到明天再做不行嗎?我們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樣緊張嗎?

有位女士因為應付不了日常生活的忙碌緊張,來找心理醫生。她描述了從起床到上班這段時間要做的一係列事,其中有一件事是整理床鋪。醫生建議她試試兩周不整理床鋪。她當時很吃驚,但還是接受了這一建議。兩周後,她笑容滿麵,輕快地走進醫生辦公室。她40年來第一次不用整理床鋪,結果什麽災害都沒發生。她說:“你猜怎麽著,我現在也不把餐具擦得鋥亮了。”

明人陸紹珩說,世上的事情是無窮的,你越幹事情會越多。而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這就要我們有所選擇地去做事。越能這樣找到休閑,生活就會越輕鬆有趣味。

那位女士學會了選擇,她也容許自己不必十全十美。她從忙碌中解放了自己。

陸紹珩說:在塵世中奔波忙碌,容易生病。病了,才能臥床享受一下欣賞青山的清福。人生一世,要常常吟詩歌唱,這樣在操筆時就能寫下“陽春白雪”的千篇佳作。

難道你也準備在累病了以後才想起“伏枕看青山”嗎?為什麽不現在就把工作表劃掉一部分,給自己留出那些必須留的時間和空間呢?包括每天定時進餐,充足的睡眠,有時間與家人共處,與友人約會,讀書,還有其他的種種愛好。

你需要給自己要做的一大堆事情排定一個優先順序,隨時自問:什麽才是要緊的事?這將非常有助於自己把握正確的生活軌跡。否則,你會發現自己很快又忙亂起來,迷失在一堆雜務之中。知道“什麽才是要緊的事”,你就會發現,你現有的某些選擇與你既定的生活目標衝突,你就完全可以把它們從你的工作表中劃去。

美國包登公司的總裁養成了每天走過20條街去他辦公室的習慣,他才不急匆匆地坐汽車趕時間呢。聯合化學公司董事長康諾爾偏愛原地慢跑,一直保持著標準體重。日本岩田屋的中牟田榮藏總經理每天早晨五點起床,帶著掃把和畚箕,打掃自家周圍300公尺的道路,他掃了20年的路。他說,這不僅使他身心舒暢,而且和附近的人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東芝電器公司總經理鶴尾勉在公司從不乘電梯而爬樓梯,以此來鍛煉身體,也利用這點時間想想問題。他認為沒必要為節約那麽幾分鍾而去乘電梯。

在海外的華僑商人大都有業餘玩麻將的嗜好。這不是因為他們好賭,想依靠賭博來賺錢(當然,也不排除有少數賭徒在其中)。他們都有自己的買賣和生意,打麻將純粹是業餘愛好。這對他們而言,至少有三種作用:一是放鬆身心,“浮生難得半日閑”,以此擺脫激烈競爭的壓力;二是聯絡家人、員工和生意合夥人的感情;三是在打麻將中領悟生意經:麻將桌上,風雲變幻,機會稍縱即逝。要從全局出發,深思熟慮,準確判斷,把握機會,打出自己的牌。麻將桌可以磨煉他們的判斷力和應變力,因此他們樂在其中。他們玩牌卻不喪誌,很有分寸,極少在麻將桌上一擲千金地豪賭。玩得起,放得下,完全是遊戲態度。他們沒有把自己變成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賺錢機器,他們享受著休息,享受著天倫之樂、友情之樂,也享受著遊戲之樂。

所以,我們要學會從緊張忙碌中把自己解放出來,排解掉緊張工作中無謂的煩惱和苦悶,給自己一個寬鬆的心境,你會覺得工作起來更有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