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海外助力

曆史上,從滿清入關到南明滅亡,花了將近二十年,滿清才算完成了對大陸的占領。而從朱永興出緬入滇,到現在兩國對峙,隻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也就是說,在抵抗異族侵略占領的戰爭中,仁人誌士和百姓民眾是盡了力,流了血,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的。但所有的付出,都被腐敗無能、內訌紛爭等所葬送,直到人們筋疲力盡,卻再也看不到一點希望,完全心灰意冷而不得不屈從於異族的統治。

現在則與曆史已經截然不同,在民眾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燒越旺,重新建立的政權雖然還稱明朝,卻不再是那個令人失望透頂的朝廷。而滿清的暴虐殘苛也已經為民眾所識、所恨。

彼以殘,我以仁;彼以貪,我以義。解其倒懸,便已登之席;出之湯火,斯為沃之清涼。則天下之赤子與天下英雄豪傑,皆我繈袱之子,同氣之弟,安有不合群策,畢群力,以報十七年刺骨之深仇哉?逆虜雖有神謀秘策,亦無所再施。況黔驢之技人窮,山鬼之術盡露。全為百姓勘破,毫無足懼。故知一敗塗地,必不可支也。

令朱永興感到欽佩的是,早有人看到了這個問題,並且做了精僻的闡述。而所謂的民心所向,一是要有希望,一個能夠寄予希望的政權,有希望實現的美好生活;二是要有痛恨之敵,才能毫無所懼,並為之犧牲奉獻。

這些現在都具備了。盡管因為戰爭,財政顯得緊張,但光複區民眾的生活卻在日益好轉,特別是象雲南、廣東等老光複區。遭受了苦難。又開始重新恢複的百姓,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定,更希望早日得到長久的太平。

“不加賦。”朱永興有自己的底線,他寧肯透支政府的信用從民間借,也不願將已經施行的惠政收回。“朝廷不能言而無信,雖然有困難,但朕寧願借,也不會用一紙詔書從百姓手中去奪。至於那些自私自利的富豪士紳——朕也不會下旨劫掠抄家,但朕會記得他們。等到時機,他們將被剝奪縉紳的資格。”

戶部尚書易成苦笑了一下。躬身而退。作為主管錢糧的官員,他的責任最重,壓力最在,但加賦的建議被朱永興否決了。

“朕知道現在有困難。”朱永興緩和了下口氣,說道:“但也不是不能克服。朕之前便有過安排。嗯,就算沒成功,也會有別的辦法。”

在廣州光複之後,朱永興接見過由呂宋逃出的華商

。雖然那時候難以抽身對呂宋的西班牙人展開軍事報複,但朱永興卻給了華商別的差使。一是聯絡呂宋的華人,為明軍提供西班牙人的相關情報;二是給了這幾個華商半官方的任命,讓他們與荷蘭殖民地,也就是西印度群島的華商富豪取得聯係。希望他們能捐資助款,為國戰出力;或者斷絕與呂宋西班牙人的商業來往,進行貿易製裁。

如果說之前巴達維亞的華人對這場國戰還持有觀望態度的話。在明軍光複了半壁江山後,變得積極起來。據之前任命的華商傳來的消息,巴達維亞的華僑將很快派出代表前來覲見,並有明確的捐資助戰意向。

南洋華僑在經濟上是很有實力的,但在政治上卻沒有相應的權力。可以說,他們是世界範圍內受壓迫民族中苦難最深、恥辱最大。同時也是數量最多、文明程度最高、財力物力最雄厚、與外界聯係最廣泛的一個。

但西方殖民者四百年來的屠殺政策,以及拉攏土著人。打壓華人的一貫策略,很多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曆史上的抗日戰爭時期,南洋華人才會傾囊相助,一旦中華祖國恢複了自己固有的自信心,成為強大的國家,南洋華人就會獲得最純正的,也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支援,這就是他們追求的長遠目標之一。

翻開曆史,可知南洋華人的悲苦遭遇由來已久。1603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華人開采金礦,華人據理力爭,卻被屠殺二萬多人;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又屠殺近二萬華人,幸存者被強迫信奉天主教,被迫交納高額的人頭稅;1662年,西班牙又因鄭成功收複台灣而遷怒當地華人,進行第三次大屠殺,這一次幾乎把當地的華人殺盡;174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華人社區突然進行瘋狂的搶劫屠殺;大量的屍體被扔進河中,使河水為之變紅,史稱“紅河慘案”;1853年,加裏曼丹的荷蘭殖民者和土著因為忌妒開采金礦的華人,突然向華人進攻,三萬多華人及其家屬婦孺老少全數被殺,無一幸免……

這是史上有名的屠殺和打壓,至於日常的歧視,欺壓,淩辱,綁架勒索華人的事件則無時無了,遍及南洋諸國各地。

炎黃子孫們冒著千難萬險,漂洋過海來到瘴氣彌漫,蛇羯橫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先進的生產技術,辛勤的血汗勞作,乃至冒著生命危險,給南洋荒地帶來了文明和生機。而且,華人沿習漢民族善良的天性,友善地對待那些明顯處於劣勢的土著居民,截然區別於那些比他們後到的以征服者、占領者、奴役者麵目出現的歐洲白種人。

但象南洋華僑這樣的中國移民,不僅要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打壓和屠殺,即便在當時的國內社會裏也飽受歧視,把他們叫做“天朝棄民”,根本沒有社會地位。可以說,翻開史籍,曆史記錄了中國曆代封建統治者的顢頇愚鈍,對自己海外子民的冷漠無情。

葉落歸根,多數海外華僑都有這樣的傳統觀念。如果能回到祖國,並且光宗耀祖,或者在海外,能夠利用祖國這個靠山,當然是他們的心中所願。

所以,象朱永興這樣敞開懷抱,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海外華僑,收到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