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排除萬難

感謝我想遠飛2012,,dulangliumo,wq007_007,東門拍馬,五陵豪傑,夜中遊,龍空鬼畜,愛神啊聰,,,,色劍,凍凍88,,大號調羹1,windboy,我才是豬頭三,artu,,青鬆遠情,artu,

“啟奏萬歲,微臣以為還可再向民間借款。”易成遲疑了一下,繼續奏道。

朱永興沉默不語,國戰以來已經先後發行過數期戰爭國債,他不太確定民間是否還有餘錢。

“易尚書,國戰以來,朝廷已經先後借了近千萬兩銀子了,民間哪裏還有銀子可借啊?”大理寺正卿郭之奇不是很同意易成的建議,開口說道:“與其涸澤而漁,與民爭利,不如由朝廷官員自行捐輸吧!萬歲,微臣以為臣僚們都是識大義、知大體的,支助朝廷亦是應該應份。”

自行捐輸能有幾個錢?朱永興可不認為自己手下的官員象明末那些官員似的,或者有田產,或者涉足工商,都不指望著俸祿吃飯。而且,這樣的旨意一下,為了表示忠心。自然沒有敢不捐,但攀比之風,況且這有如攤派般的做法,朱永興在心裏並不讚同。

“郭大人過慮了。”易成不慌不忙地笑著說道:“朝廷借來的銀子並沒有扔到海裏去啊,借來的銀子或者從民間購買糧食物資,或者雇請工匠生產製造。或者給士兵們發放軍餉,而士兵們又拿軍餉在民間購買商品。這樣,銀子轉了一個圈又大半都回到了百姓手裏,民間怎麽可能會沒有銀子呢?”

郭之奇仔細思索,朱永興卻聽明白了。這與後世什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撬動經濟杠杆的道理差不多。再加上一直未間斷實行的惠民政策,民間其實並不想他想的那樣資金匱乏。相反,由於大半物資被國家占用。民間物資是顯得不足的。有錢沒物,民間是這樣的情形嗎?他得考慮一下,並且派人調研。

之前對難民的安排也有過計劃,但如此眾多,如此貧困,北地的環境如此惡劣,顯然超出了預計。

“再向民間舉債的事情,眾卿要盡快商議決定。”朱永興輕輕撫著龍椅的扶手。思索著說道:“依朕之意,原定向南方安置的難民數量要大幅增加。北地凋弊。又時近寒冬,難民留在當地幾乎幹不了什麽,空耗糧食罷了。南方則不同,越向南越暖和,難民到了那裏,可以墾荒。可以興修水利,可以去工廠做工,還可以減少棉衣被服的需求。眾卿以為如何?”

北地凋弊的最大原因是受小冰河影響大,加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又沒有大規模引進抗旱作物。雖然氣溫於一六五零年後開始回升。但也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比還差很遠。按照朱永興的計算,大概還要十幾年,北方的低溫和旱情才會大幅度減弱,這也差不多就是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的起始時間。

所以,北地,特別是西北地區,留置居民過多,並無益處,就算是種植新大陸的高產抗旱作物,也不見得就能自給自足。而將難民轉至南方,則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勞作創造生產力,為大明增長國力添磚加瓦。

“啟奏萬歲,微臣擔心難民南下後落地生根,日後重建北地將會缺乏勞力。”刑部尚書張煌言上前奏道:“而且,難民數量過大的話,恐與安置地百姓爭田,或因習俗各異,而致地方不安。”

雖然因為移民而出過類似的問題,但朱永興並不認為是大方向錯誤,隻是地方官員的安置不妥,或者是朝廷的安置措施不夠完善。落地生根也好,落葉歸根也罷,要緊的是解決目前的困難。至於北方日後的重建恢複,可以效仿四川和湄、河兩省的成功經驗,以田地和優惠政策來作吸引。

“張卿所慮不無道理,然亦不可因噎廢食。”朱永興思慮已定,微笑著說道:“川北新複之地盡多荒蕪,湄公、河仙兩省亦要擴大墾殖,隻是安置得當,問題還是能夠避免,並且加以解決的。至於日後北方的人口缺乏,也不是沒有辦法。咱們一步一步慢慢來嘛,目前還是要以大局為重。滿清想方設法遲滯我軍行動,咱們便偏不如他們的意,不僅京師要盡力攻取,遼東的攻掠也不能停,絕不給滿清喘息之機。嗯,具體的章程呢,還需要眾卿群策群力,盡快製定並完善。咱們君臣同心,什麽困難也不在話下。”

……

朱永興說得很自信,其實也是有些發愁。他定下大方向,把具體的事務交給了群臣,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便撒手不管了。相對而言,他的視野,他的眼光,他的知識,往往會想出別人想不到的辦法。而且,他思考得長遠,思考得科學。

比如禦寒之物,除了棉花外,朱永興又派人通過茶馬交易的口岸從藏蒙購進大量的羊毛和毛皮。羊毛可以擀氈條、做氈毯,還能夠紡成毛線織毛衣、手套,再進一步加工的話,便是毛呢。嗯,都是能夠禦寒的東西。

而羽絨服也作為短期的禦寒衣物進行了生產。為什麽說是短期呢,因為朱永興弄不出高級的麵料,解決不了鑽毛的問題。好吧,給凍得瑟瑟發抖的老百姓穿,誰又會挑這個毛病呢?哪怕含羽量再大一些,也比單衣保暖不是。以後呢。棉花多了,還是要淘汰這不合格的“羽絨服”。

除了穿,還有吃的問題。無論是在寒冷地區作戰,還是大運動量的訓練,士兵們都需要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即便是從改善百姓的生活著想,肉食也是多多益善。在糧食並不充裕的時期。養鴨、養羊、捕魚似乎是成本最低的副食來源。但朱永興並不滿足於此,他早已盯上了更大的家夥,而且是不用自己飼養的。

捕鯨,這項活動可追溯到史前時代,當時北極區的人們利用石具來捕鯨。巴斯克是最早從事商業捕鯨的歐洲人,他們冒著風浪行駛很長距離到紐芬蘭及冰島沿岸。這樣橫渡大西洋的航行早在1372年就已開始。在17世紀內,荷蘭人及英格蘭人均組成過龐大的捕鯨船隊。

中國海域的鯨魚主要在東海和南海,黃海有少量,渤海較少見。明軍水師的龐大。可以使朱永興組織捕鯨船隊,以濟州島和琉球為基地,一方麵進行海上訓練,一方麵進行捕鯨作業。

一頭鯨魚身上有以噸計的肉食,以噸計的脂肪,連鯨須、鯨骨也有用途,很是具有商業價值。但中國的捕鯨量曆來都很少,隻是偶爾對近岸的鯨類進行獵捕。

有了基地。捕鯨船便可以把捕殺的鯨魚盡快拖到岸上進行加工。比如把鯨脂提煉成油,把鯨肉製成熏肉、風幹肉、臘肉。以便長期保存。

實際上,這已經並不隻是朱永興的計劃和設想。前幾天,在濟州島的水師就已經捕獲過鯨魚,並把鯨肉送至南京給萬歲嚐鮮。嗯,吃起來很不錯,挺細嫩的。有點象小牛肉。朱永興相信,隨著對鯨魚出沒海域的掌握,以及捕鯨技術的成熟,鯨魚肉將會越來越多。先供應軍隊,然後再走進尋常百姓家也就不是什麽遙不可及的幻想。

其實。就目前的戰爭本身而言,滿清已經沒有勝機。無論是在直隸與明軍決戰,還是退回遼東休養喘息,失敗都不過是時間問題。明廷麵對著後勤物資的壓力,滿清也同樣如此,甚至比明廷更艱難。

朱永興現在所要考慮的是滿清一旦退回遼東,明廷是否有能力一麵醫治戰爭創傷,也就是在北地進行恢複重建,以穩固地方;一方麵繼續在遼東投入,對滿清進行犁庭掃穴的打擊。

從現在的財政運行趨勢來看,朱永興還是很有信心的。海貿在增長,商稅在增加,耕地在擴大,工廠在建設生產,隻要不出現什麽意外情況,朱永興認為他已經建立起比較合理的國家運行機製,並調動起民眾的積極性。以全國敵一隅,戰略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明軍手中。

依靠著民眾的熱情,江南的富庶,以及在光複區實行的惠政,朱永興可以在後勤上保障數十萬大軍在北地的征伐。

鎮朔、討朔兩軍占領西安,攻掠西北;伐朔軍則由襄陽出動,殄朔軍由九江出發,兩軍向北進擊,進入河南於信陽會師後,直接向鄭州攻擊前進;滅朔、**朔、剿朔、破朔五軍由山東向京師挺進,威勢逼人。

隻是為了抵擋東路這二十多萬的明軍,清廷便已經無法繼續分兵駐守他地。在西北、河南攻掠的明軍事實上已經不會再遇到有力的抵擋,光複地方有些象是在武裝遊行。

在清廷緊密抽調各方兵力入防京師的過程中,原來的人馬大大縮水,綠營逃散大半,甚至有很多嘩變、倒戈的事件發生。也就是說,聚集於直隸近畿的兵力絕大多數將是滿、蒙、漢八旗的兵丁。

如果滿清全族動員的話,胡子兵、少年兵,再加上壯婦,應該還能有十幾萬兵馬。朱永興倒是希望通過一場大決戰重創滿清,或者殲滅其大半,順帶著遼東問題也能解決一多半。

“父皇,前幾天吃的那,那個鯨魚肉很細嫩,母妃昨天還說起過呢!”柔兒打著母親的幌子,其實是她想吃而已。

“會再送來的。”朱永興笑著摸摸女兒的頭發。

吃刁了嘴,享慣了福,還會想失去嗎?以小見大,竊據中原的滿清會輕易放棄,甘心退回苦寒之地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