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神示,開源節流

感謝我想遠飛2012,無名無天,jforce,青鬆遠情,蝦海,irrevers...,我是第二條蟲, 沉默de夏花,劍俠dodo,relay_fi,是嗜血的法師,巍子hdw,廣陵散人汪,我才是豬頭三等朋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心想事成,闔家幸福。

打雷了嗎?護軍統領賴達皺了皺眉,旋即又搖了搖頭,一定是炮聲,他起身走出了帳篷,讓聽覺更敏銳,並且證實了自己的判斷。

灰蒙蒙的天空中,太陽象穿上了冬衣,光芒一點也不耀眼。大地上覆滿了白霜,幹燥而堅硬,一陣風吹過,偶爾有枯黃的落葉飛起,象鳥兒在風中飛舞。

賴達緊了緊鬥篷,還沒到大冷的時候,如果下雪的話,明軍的攻擊欲望會減弱吧?畢竟明軍多是南兵,氣候的差異,總要些時間適應吧?或許朝廷退到關外的計劃可以暫緩執行,熬過這個冬天,形勢或許有變化呢?

最好是連下幾場大雪,明軍挨凍且不必說,火炮的威力也會大大減弱。賴達抬頭望著天空,並沒有陰雲密布的感覺,不禁有些失望。

清軍也有炮,而且大部集中在了這條防線上,大大小小也總有幾百門。但炮戰的結果卻令人失望,明軍的炮火更猛烈,打得更準確,射程也更遠。現在的清軍炮兵都心懷惴惴,不敢輕易開炮,以免隨後遭到明軍炮火的反擊。

賴達收回目光,漫步走著,突然恨恨地抬腳踢飛了一塊石頭。他的幾個親衛麵麵相覷,下意識地離得遠了點。

一陣嗡嗡聲傳了過來,賴達不悅地抬起頭四下冷冷地觀瞧。那是議論聲,由遠而近,越來越響,越來越多的清兵跑出來,隨著指點舉目向天上望著。加入了這議論紛紛的行列。

小黑點,賴達看到了。在遠處的天際隨著西風緩緩飄來,越來越大,他的眼睛也是越睜越大。那是什麽,風箏?孔明燈?後麵——還有一個。

一百多米的高空,兩個熱氣球從海上的艦船上起飛,隨風飄浮,斜掠過清軍的陣地上空,在議論聲中,傳單紛紛揚揚地飄落而下。象雪片,但近了,又看見上麵殷紅的大字。

“明興清亡,天意難違!”、“韃虜必亡,漢家當興!”、“降者得生,戰者必死!”、“速離死地,極北可生!”……塗著亂七八糟圖案和符號的熱氣球上傳來了喊聲。即便是用鐵皮做了大喇叭,聲音傳到地麵也是隱隱約約。但這效果正好,有種縹緲難測的神秘感,仿佛天外之音。

議論聲更大了,有的清兵去搶傳單;有的清兵跪倒膜拜,或磕頭不止。或喃喃禱告;有的清兵目瞪口呆,象木頭立於當場……

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對於神佛的崇敬,使所有目睹這奇跡的人都失態了。而在這個時代,上天的指示和預言,遠比航空炸彈的作用更加巨大。

賴達的身體戰栗起來,手握成了拳頭。手指擠得發白,他想使自己鎮定下來,他想衝上去喝斥士卒,揭穿這所謂上天啟示的謊言,但他的腦子裏種種念和幻景在翻騰起伏,他的身子象著了魔似的,動也動不了,完全不知所措。

更多的清兵跪了下去,衝著遠去的神佛磕頭禱告,哭叫哀嚎,聲音嘈雜,傳入了賴達的耳中,他仿佛置身於漆黑的地獄。用力地晃了晃頭,他的視線開始明亮起來,但渾身卻在哆嗦。他兩邊的太陽穴裏如同有兩隻鐵錘在用力地敲打著,喉嚨裏噴出來的氣息好象是山洞裏的風聲。

完了,完了!所有的幻想,所有的預計,都瞬間灰飛煙滅。賴達無力而惶惶地四下望了望,連他的親衛都跪在了地上,不管這是真是假,他知道軍心完了,戰意完了。不用明軍進攻,大批的逃兵將不可遏製,而封鎖消息的傳播卻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嘈雜聲更大,又一個神器飛來,一張傳單飄落到賴達腳下,“韃虜必亡,降者得生!”,那殷紅如血的大字和奇奇怪怪的符號直刺進賴達眼中,刺痛了他的眼睛,刺痛了他的心。他的腳步踉蹌,亂七八糟的聲浪讓他的心快跳出腔子,景物在旋轉,然後又排山倒海般地向他撲來,“不,不!”賴達象瘋魔似的發出了淒厲的吼叫。

………

謠言止於智者。但清軍中沒有物理學家,解釋不了這“神跡”的原因,甚至連明軍中目睹了這景象的都心存敬畏,虔誠禱告。

“天眷神佑,萬歲乃天降聖人——”魏王馬寶喃喃說著,停頓了半晌,他穩了穩神,轉頭掃視了一圈依然有些神不守舍的將領們,咳了一下,大聲說道:“聖上英明,皇恩浩**,天眷大明,此戰必勝。勝利,勝利,大明的勝利!萬歲,萬歲,萬萬歲!”

“勝利,勝利,大明的勝利!萬歲,萬歲,萬萬歲!”

呐喊聲從馬寶周圍擴散,越來越多的官兵參加進來,有節奏地把手中的武器舉向天空,發出充滿自信的激昂之聲:“勝利,勝利!萬歲,萬歲,萬萬歲!”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整個戰線上都充斥著山呼萬歲的呐喊勝利的聲音,而清軍的一邊卻如喪考妣,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傳吾將令,明日淩晨發起總攻。”魏王馬寶瞪圓了眼睛,雖然這比計劃中提前了數天,但卻是趁熱打鐵的好時候。從現在開始,上天的預示將在清軍軍營中擴散傳播,一夜的發酵期便可以了。時間拖長了,便有可能使這風潮減弱或被平息。

參謀長祁三升點了點頭,仔細認真地複述著命令,傳令兵飛速離去,將最新的軍令傳至四方。近至各軍各部,遠至海邊的水師。

出乎意料的效果,甚至連朱永興也沒有想到隻是“熱氣球”,隻能飛高不到二百米,隻能依靠風力飄浮的玩藝兒,會給清軍造成如此巨大的心理震撼,造成如此轟動的效應。在他的思維中。當然理解不了魚肚子裏塞紙條、埋個石頭人兒竟有那麽大的蠱惑力量。

而對於戰場上的敏銳判斷,魏王馬寶等人顯然要高於朱永興。盡管是爭前發動,有些準備不夠充分,但清軍的混亂和恐懼卻能極大地彌補這些。所以,沒人反對馬寶的決定,甚至有人覺得還不夠快。

總攻提前了,作戰布署也作了變更。魏王和眾將經過商議,認為清軍軍心大亂,多半會被輕易擊潰,如果是這樣的話。之前的作戰計劃便有些保守了。所以,前線總指揮部決定在達成突破後,觀察清軍的敗亂程度,如果兵無鬥誌,則突進兵團依然以截斷滿清集團北撤山海關的退路為主,並攻取天津;其他兩軍則繞過天津,由河間直指京師。

“宜將剩勇追窮寇。莫要沽名學霸王。”魏王馬寶出示了朱永興的書信,激昂地叫道:“為萬歲效死,為大明效忠,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韃虜。向前,向前,殺敵。殺敵!”

“向前,殺敵!”振奮的呐喊聲響徹大帳,喊出了無數漢家兒女的心聲,似乎翻越了千山萬水,直達神州處處。

…………

自鳴鍾“當當當……”地敲響,朱永興頭也沒抬,依舊伏在案上審閱著文件。不時提筆在上前圈圈點點,或是作出批示。

前線的總攻雖未開始,但計劃已製定完畢,軍需物資正在不斷通過海運向前方輸送,他在後麵已經起不到作用,或者說他現在所做的工作其實並不比打贏一場戰爭來得簡單。

雖然朱永興極不願意承認滿清幫了自己的忙,但事實上,大明的積弊確實在這朝代更替中顯露無遺,陳舊腐朽的官僚體製也被摧毀殆盡,這使得朱永興能夠在南明重新崛起後比較自由地重建新的體製。當然,這個代價是慘痛的,巨大的,令人不忍回視的。

就現在而言,朱永興必須加快自己改革的步伐,畢竟以國戰為理由推行的種種新政有很多少反對,一旦戰爭基本上勝利,不排除會有反複的浪潮。

比如科舉,明年春闈已經離之不遠,盡管朱永興在考試科目和文章體裁等方麵作了修改,但幅度並不大。因為朱永興知道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急於求成是不行的。

再比如法定租稅,大大壓縮了地主、豪紳,乃至官僚的剝削空間,開明者理解這是國家政局和社會穩定的善策,愚貪者則會心生不滿。

內憂則外患生,朱永興覺得國家要長治久安,內政比軍事更加重要。從曆史的教訓上看,國家、社會穩定,則縱有外患,亦是疥癬之疾,容易解決。但如果內部已是積弊叢叢,國家風雨飄搖,那外患雖小,卻將逐漸蔓延擴散,終至無法收拾。

明亡,非是滿清無敵,實在是內部因素太過惡劣,而財政破產,更是最關鍵的。所以,朱永興從入滇以來就特別注意財政,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和心思。

北地光複幾成定局,即便是總攻無法突破,清軍也絕不可能擊敗明軍,最多是個維持現狀的局麵。滿清已經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這一點朱永興看得很清楚。但光複北地所帶來的副作用也讓他不得不殫精竭慮,謀劃著這以後的諸多事務。

凋弊的北地會成為明廷的大包袱,這是勿庸置疑的。朱永興必須在重建恢複北地生產、安定北地百姓的同時,依然能為軍隊提供充足的物資軍餉,對逃竄回關外的滿清繼續展開進攻,不給其喘息之機。即便是不能立刻展開戰略行動,也要繼續使這個強盜集團分崩離析。沒有財力和物力,就不能引誘蒙古諸部與滿清反目,從而成為大明絞殺滿清的幫手。

“不管是軍事進攻,還是絞殺封鎖,錢糧物資都是關鍵啊!”朱永興喃喃地嘀咕著,伸手輕輕揉著太陽穴。

一手大棒,一手胡蘿卜,朱永興喜歡這個辦法。大棒是有了,但胡蘿卜顯然還不夠多。

在小冰河期,自然災害的影響北方甚於南方,這北方自然也包括了蒙古諸部的草原和牧場。當看到後金能夠一次次劫掠成功後,他們也自然加入了這個強盜集團,並與滿清日益聯係緊密。現在明朝的重新崛起,會讓蒙古諸部重新衡量日後的對手和朋友。

其實,分化瓦解的工作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察哈爾蒙古的異動不能不說沒有朱永興的授意,以及國安部諜報人員的功勞。即便滿清退到關外,來自西北的威脅——蒙古諸部,對明廷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籌碼。而北地的光複,則使這樣的工作更加繁重艱巨。

蒙古諸部因為分散而難以形成真正的威脅,如果能在物資上對其加以控製,使其成為大明絞殺滿清的幫手,成為大明向外擴張的助力,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茶葉、糧食、絲綢、鹽巴、棉布、鐵器……大明什麽都有,隻是現在還不夠充裕,朱永興便是要想出更多的辦法加以解決。

通常會想到的辦法可以歸納為兩個大類,開源和節流。節流呢,比較容易,砍掉一些不緊要的項目,裁撤一些不必要的部門,勤儉節約,杜絕浪費等等;開源則比較複雜,也正是考驗朱永興的思路和能力的地方。

發行債券,銀行開辦儲蓄業務,賣地籌款,法定租稅,海關稅收,遷民墾殖……辦法雖然層出不窮,令人驚歎欽佩,但時間短、任務重,缺口還是存在的。特別是光複北地之後,朱永興必須找到更大的收入源泉。

除了擴張以外,似乎沒有更快見到收益的辦法了。朱永興站起身,活動著胳膊的肩膀,慢慢踱到牆上的大地圖前,仔細審視著,尋找著。

最容易得手的無疑是占城國,不需要太多的軍隊,不用費太大的力氣,隻要湄公、河仙兩省的駐軍,再輔以一部水師,即可滅其國,奪其地。弊端則是要直麵安南北鄭,如果讓北鄭失去了安全感,有可能使戰事擴大,再演變為明軍與鄭氏的戰爭。那就需要動員安南占領區的部隊,可能還需要大量增兵,並且需要更多的水師部隊。

這樣擴大化的戰爭在目前來看是不適合的,起碼在明軍光複北地,並且解除了滿清與蒙古諸部對北方的威脅前,轉而用兵是危險的。

當然,依據現在明廷統治區地盤的大小和人口的數量,朱永興可以下令擴軍招兵。隻是在有別法可選的時候,他不想增加非生產人口的數量,增大恢複重建的難度,並造成物資的進一步消耗。

如果不動用北地的明軍,是否有滅了占城國,並且有擊敗北鄭的把握呢?朱永興注視著地圖,陷入了長長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