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隻是一小步

戰爭是一場惡魔與惡魔的格鬥史,對於那些沒有親臨戰爭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場激烈刺激驚險的向往;而對於經曆了戰爭的人來說,卻是殘酷的、沒有理性的噩夢。

對於深陷戰爭環境中的人們,特別是反侵略、反奴役的戰爭,則相關到人們的切身利益,特別是直接麵對的人們。抗爭,不抗爭便會失去美麗的家園,使自己和親人陷於殘酷的統治之中。

而抗爭也表現在不同的形式上,有的人在浴血廝殺,有的人在勞動支前,有的人在頑強活著。沒錯,頑強活著也是一種抗爭,是在展露不屈的意誌。而從這一點來看,珍娘帶著囡囡活下來,未嚐不是一種抗爭,千千萬萬曆經苦難、帶著身心的傷痛活下來的人們也是如此。

從本質上來講,戰爭是為了某些利益,國家的、個人的,用人的生命進行的一場利益戰。也許是某個集團貪婪的私利,也許是為了一個國家的榮譽,也許為了展現一個國家的強大,也許在向世界表達著什麽,也許隻是為了讓國內的人民重新進行一場人心歸向戰。於是人類與人類之間進行了大屠殺,殺死的是人類,倒下的是人類,勝利的隻有利益,不是人民,絕對不是。

但現在的情形卻不同於曆朝曆代,人民,正在享受著勝利帶來的各種利益,也正在從勝利中舒緩身心,重拾起生活的信心。

不可否認,盡管整個抗清、反攻的過程沉痛壓抑得令人艱於呼吸,但卻使中華民族的脊梁在烈火中煎熬鍛就。同時,這也是清洗自身肌體毒素、腐朽的過程。

變化,變化,國戰時打著“一切為了勝利”的旗號。恢複重建時又提倡同心同德、人人努力。從男人到女人,從朝廷到民家,從官員到百姓,沒有誰能不受影響,沒有誰能不被卷入早已由朱永興掀起的變革浪潮之中。

而在每次社會變革中,都預示著很多意外機會的來臨。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也是給有膽量的人的。誰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能有更大的野心,誰便會因此而得到更大的利益。從集團,到個人,莫不如此。

朱永興也通過行動向更多的人表明了一個態度:跟著我走的有好處,擁護政府的會得利,觀望猶豫是你們自己的損失。

現成的榜樣便是商團,民爵授的最多。朝廷的差事攬的最多,商船的規模越來越大,行商的範圍越來越廣,由海到陸,連光複區商鋪的拍賣,他們也拔了頭籌。

同樣,商團在國戰中出力也最大,購買債券。捐輸錢糧,運輸物資……可以說。他們得到朝廷的青睞和照顧,也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不可否認,商人,在某些方麵的嗅覺是相當靈敏,更善於抓住機會,也比平常人更有冒險精神。

朱永興沒有什麽抑商的想法。隻要你遵紀守法,賺多賺少是本事兒;隻要你依法納稅,國家也能從中獲益。當然,如果隻是商貿,朱永興覺得還沒有發揮出商團最大的力量。而他。正在賦予商團更多的任務,更大的責任,更多為國出力、更多賺錢的機會。

侵略、擴張必然是要以軍事手段為主,但經濟上的殖民和控製也必不可少,甚至是開路先鋒。縱觀各國的殖民史,便可以看出,先是以商貿為借口逐步滲透,然後才是窺準時機的軍事介入。在目前明軍尚不能抽出過多兵力的時候,朱永興要不放鬆對外的擴張,利用商貿和墾殖進行變相的掠奪和控製,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作為商團最資深的老前輩,鄭硯北已經是垂垂老矣,但卻是商團裏最受朱永興尊重的。從出緬入滇,鄭家便以馬幫的基礎傾力相助,無論是聯絡四方,還是日後向海貿擴展,從來沒有猶豫過。這樣的鐵杆保皇派的行為,恐怕連那些追隨晚的重臣都不曾有過。

新年歡慶,先是君臣同樂的大宴,然後便是朱永興格外施恩,招攬商人、士紳、外國使節的小宴。不是圖的山珍海味,而是親見皇上的榮耀,就這,日後對兒孫也絕對是個足夠顯擺的事情。若是幸運,再得個皇家賞賜什麽的,那就有了傳家寶,一代一代得供著。

“就目前的商貿而言,利潤豐厚是肯定的,但也有著很大的風險。”朱永興接受完拜賀和祝酒,便直接拋出了自己的主題,幾個小布袋由侍女端在盤中,給參加宴會的商人們輪流驗看,他則做著解釋,“墾殖雖慢,卻是長遠且安穩的獲利之道。”

“萬歲,請問這是什麽種子?想必十分珍貴吧?”鄭硯北人老成精,知道何時接話,不能讓皇上唱獨角戲。

“確實很珍貴,是重金由西夷手中購得。”朱永興對鄭硯北微微頜首,對他知情知趣表示讚賞,“一是金雞納樹的種子,一是橡膠樹的種子,皆是漂洋萬裏,花盡心思,耗費重金,才獲得這些。”

“金雞納霜,小民倒略知一二,乃是治療瘧疾的神藥,極為難得。”鄭硯北適時收住,搖了搖頭,說道:“不知這橡膠樹有何出產,能作何用呢?還請萬歲明示。”

朱永興嗬嗬一笑,從桌案下拿出一個黑乎乎的圓球,輕輕一拋,橡膠球便在地上彈跳著滾遠。

眾人有些目瞪口呆,這個東西——不會隻是好玩兒吧?還是另有他用?

“橡膠樹長成之後,可以由樹中割出膠質,富有彈性,風雨不透。”朱永興笑著說道:“諸位可以想一想,這種東西的用途。可以塗抹在布上,做成雨衣、雨布;可以刷在鞋上,或做成靴子,防水禦寒;可以做成管子輸送水,還可以用作車輛的減震材料。”輕輕歎了口氣,朱永興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量太少,難以滿足大量軍用。”

軍用啊!很多人都豎起了耳朵。戰爭是破壞,但也使很多行業受益,比如製藥,比如機械加工,比如打鐵煉鋼等等。無疑,隻要軍隊需要,加上現在朝廷的信用,那便是一條穩賺不賠的發財之道。

“再說這個金雞納霜,為西夷所有,價逾黃金,又被稱為治瘧聖藥。”朱永興繼續搖頭歎息。

“萬歲,既有種子,日後多加種植,又何愁缺乏?”鄭昭達接到父親的眼色,趕忙繼續接話。

“氣候和環境啊,卻非我中華之地所適宜。”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婆羅洲,那裏倒是可以。嗯,龍威公司已經成立了,亦有當地土著酋長尋求保護。隻要繼續投入,規模擴大是很容易的。移栽金雞納樹和橡膠樹,隻要好處夠了,招募當地土著當勞力也不成問題。”

龍威公司的背景並不簡單,有國安部的人員,並招募了一些退役官兵及地方警備部隊,武器彈藥也與明軍是同一規製。既然已經在婆羅洲紮下腳來,那擴大規模就是應有之義,可惜朝廷的財政不能給予太多的支持,而借助商人的財力,在婆羅洲進行墾殖則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說到底,朱永興在有意把民間的資金和財力向實業方向引導。以商立國是不可取的,荷蘭曾經因商貿而成為世界霸主,但在工業革命之後,卻因為缺乏資源和後勁而迅速衰落。

而且,這不僅僅是在墾殖方麵,在國內也會采取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資金進入各個工廠或者開辦更多的新工廠。傳統的農耕社會仍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向工業化轉型,以低價掠奪的原材料製造商品來賺取更大的利潤,應該是使國家更加強盛的必由之路。

畢竟,農耕文明有其固有的封閉性。這種狀態下的人們缺乏進取心,較難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觀念。而工業文明的發展則相反,人們勇於創新,注重效率和科學技術。

從戰爭的過程中,朱永興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農耕社會要供養一個兵,效率過於低下。而效率雖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非凡,但也隻有在工業社會,效率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原則,成為各項經濟活動的核心,以及每一個人必須信守的觀念。

現在的中國,因為戰爭需要而得到畸形發展的是冶金、鍛造和金屬加工。曆史悠久的傳統紡織業在機械和工藝上幾乎與百年或幾百年前沒有什麽大的改進,從事的人口不少,而產出卻令朱永興並不滿意。如果在機械和工藝上有了突破性的進步,便能解放出多餘的人口,去從事其他的工作。這就又要回到提高效率這個老問題上。

國家的恢複、重建,乃至振興發達,不提高效率就隻能用時間來彌補。雖然朱永興的年紀不大,但也隻有他知道,他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會耗費多久的時間?會經曆多少的困難。

隻是建立一個國家,他已經基本做到了;但要建立一個足以傲視世界的強國大國,並盡可能地擺脫治亂輪回的周期律,那他隻是走出了一小步而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