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酷暑時節,我經過幾個月的勞作終於完成了全書的兩次統稿與修改。我抬眼望著書房外鬱鬱蔥蔥的樹林,聽到耳邊傳來的時斷時續的鳥鳴聲,心中倒是油然生出如釋重負的感覺。可以說,完成《歐美經典電影讀解》是我長達10年的心結。曾記得我在2002年出版的《與大學生談影視鑒賞》著作裏,已表露了按影視作品類型與題材來研究與解讀影視名作的初步設想。此前我為本科生開設過“歐美電影名作解析”的人文素質選修課,為研究生開設過“影視理論與批評”等課程。“歐美電影名作解析”課程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與好評。選修人數每次幾百人,上課教室不得不由100人左右的普通教室換為300多人的大教室。學生對影視的求知熱情與渴望令我感動,給我鼓舞。其後幾年我不斷充實教案、完善與改進教學課件,與時俱進地讓學生得到豐富而更新的知識。同時,我也打算撰寫一本高質量的著作來廣泛傳播影視相關知識。不過,由於學科調整與工作單位變動,我的研究重心由影視理論與藝術批評轉向影視傳播與傳媒研究。由於專業課與研究生課較多,加之多項科研課題的壓力,盡管有許多學生要求我每年都開“歐美電影名作解析”的人文素質課,我也無暇顧及。隻能斷斷續續地開課或做相關影視講座。

到2011年我主編“廣播影視新視角叢書”,做策劃方案時就將《歐美經典電影讀解》列入叢書計劃中。2013年年初,我整理講稿、資料,打算擴大研究內容的範圍、強化係統性與創新度,將講稿真正上升到著作的研究層麵。於是我草擬了新的寫作大綱。主要內容設置分為三大板塊:一是曆史描述,將按各種電影類型梳理與描述自電影早期到21世紀近期的電影佳作與名作創作、傳播概況,試圖給讀者提供宏觀的閱覽視野;二是解讀方略,將從研究與解讀方法的角度,概述、提煉各種類型的電影基本範式與藝術意蘊,試圖揭示類型電影的主要模式與藝術蘊涵,給讀者提供分析、解讀此類電影的基本角度、方法;三是典範影片的讀解個案,這部分將精選幾部經典或電影進行分析與讀解,試圖給讀者提供微觀而具體的示例。這樣,全書研究將實現宏觀與微觀結合、曆史與現實結合、深度探究與通俗闡釋結合,力圖使該書既有學術研究深刻性、創新性的高度,又有通俗、易懂、易接受的特點。

我將以上想法與好友、中外電影史專家王宜文教授溝通,邀請他一起合作。盡管他教學、行政“雙肩挑”,工作繁忙,但仍欣然接受,願意帶領他的博士生、碩士生幫助我完成計劃。於是,我將寫作大綱與10多萬字的講稿寄與王宜文教授,請他們審閱、指正、參考,並請盡快拿出初稿。囉唆地講這些,其意在於介紹此書的創作緣起。

此書正式合作從醞釀啟動到撰寫初稿、修改、統稿完成,曆經一年半載多。我感到要搞定一本有意義的好書實屬不易。尤其是本書涉及的電影作品數以千計。查閱資料、補看電影視頻,斟酌評價、論述,勞心勞作費時比我預想的要多得多。在此衷心地感謝王宜文教授與幾位研究生。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合作幫助,在這段時間內我是難以使此書達到現今的規模與水準的。

本書的大致分工是:孫宜君與王宜文確定寫作大綱和具體章節細目。孫宜君負責全書的整理、增刪修改、統稿與定稿,並撰寫了“曆史描述”和“解讀方略”等部分文稿。王宜文負責書稿的組織、校訂匡正。曾泓撰寫了曆史描述和解讀方略的大部分初稿,還完成了《新橋戀人》《現代啟示錄》《2001太空漫遊》《群鳥》《黑暗中的舞者》《洛杉磯機密》《教父》《美國往事》《竊聽風暴》《刺殺肯尼迪》《黑客帝國》《低俗小說》《羅拉快跑》《這裏的黎明靜悄悄》《飛越瘋人院》等影片讀解初稿;李雅琪撰寫了《一夜風流》《阿拉伯的勞倫斯》《暴雨將至》《鋼琴家》《海嘯奇跡》《黃金三鏢客》《卡桑德拉大橋》《克萊默夫婦》《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一條名叫旺達的魚》《音樂之聲》《與狼共舞》《正午》《撞車》等影片讀解初稿;張雨露撰寫了《阿凡達》《2012》《美國麗人》《美麗人生》《末代皇帝》《泰坦尼克號》《西雅圖夜未眠》《雨中曲》《這個殺手不太冷》《拯救大兵瑞恩》《致命的**》等影片讀解初稿;楊守誌撰寫了《沉默的羔羊》《大白鯊》《關山飛渡》《華氏9·11》《驚聲尖叫》《美麗心靈》《閃靈》《星球大戰》《勇敢的心》《芝加哥》《外星人E.T.》等影片讀解初稿。當然,本書是我們精誠合作的結果,實際上並不能簡單地用“分工”來概括,它著實凝聚的是我們的共同的心血和見識。本書是在查閱大量已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寫就,其中參考和引用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部分觀點與成果,在此表示致謝。

最後還要感謝的是南京理工大學領導的關心與支持;感謝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分社及策劃編輯周粟的關注與幫助,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感謝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教指委主任周星教授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添色增輝。但由於著者學術視野與學力所限,書中定會有缺憾和疏漏。懇請方家與讀者批評指正,待以後再版時修訂與完善。

孫宜君

2014年9月定稿

2015年4月終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