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者,一囚也,此字大有深意,正應在近日!國公要小心了。”

“此話怎講?”孟凡將信將疑的問道。

袁天罡禁不住搖頭道,“國公身處高位,又立新功,正處在要緊的時候。”

“此卦正應了國公此刻的處境。國公須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若不盡早思量,隻恐日後會步文種之後塵啦。”

孟凡心裏咯噔一聲,心想這老道算得真他娘的準,正應了自己的心思。

此次高句麗之戰,自己以兩萬之眾,敗敵十五萬,擊殺敵有生力量十餘萬之眾。已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勳。

有此功勳,朝堂之上,定能再進一步。然而,自己已經位極人臣,若再進一步,還能晉升到什麽高位。

李唐王朝可從來也沒有異姓王的位置,因此,這次對自己的獎賞,最多就是再加些虛職掛著。

李世民活著的時候,也許會容忍自己,不使自己有什麽閃失。

等到李世民走了之後呢?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太子李恪,還能像過去一樣對待自己嗎?

上次與李恪見麵時的場景猶在眼前,隻恐這位少年英主它日不能相容。

其實,孟凡早就為自己的將來做了很多種打算,原本也要在李世民殯天之後,抽身離去。

但袁天罡的話語提醒了他,這件事情迫在眉捷。

如今已是貞觀十八年,李世民的日子已經所剩無多了。

這一點從陛下近年來連續暴發的腳疾可見一斑。

自己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真就應了這個因字的卦相了。

“如此說來,在下於今年恐怕會有牢獄之災?依道長看,可有法破之!”

孟凡誠懇的請求袁天罡給自己指點迷津。

如今高句麗一戰的戰報已經呈兵部核驗,恐怕在年前,朝廷的封賞就會下來。

別人都期盼著這次東征的軍功,好更進一步。

唯獨他孟凡,卻希望有人能一筆抹殺掉他在此戰中的功勞。

隻是這功勞如此之大,誰又有這個能耐,能夠抹殺的掉呢?

“辦法不是沒有,這個因字,已經給出了答案。因字還有一種解法,叫作大口,當日大口吞下肚的,今朝再大口吐出來,老道保管你安然無恙,逍遙快活的做你的附馬爺,當你的富家翁。”袁天罡故作高深的看著孟凡的眼睛。

孟凡在他的眼底,看到了狡黠的笑容,心裏忍不住一陣嘀咕。

這牛鼻子該不會是陛下派他來點醒自己的吧。自己功高震主,原本就應該收斂收斂,又再上扶立太子一事,更讓他萌生了退意。

雖然扶立太子之事,並不為外人所知,但太子是個明眼人,在坐穩了東宮儲位之後,難免不會跟陛下走的更親近一些,極有可能將自己如何扶立他入主東宮的過程 ,告訴李世民。

俗語有言,疏不間親,他們才是父子,與自己不過是君臣。

孟凡一點都不懷疑,在李恪站穩腳根之後,會倒向皇帝。

畢竟這個皇帝的魅力十足,天生有一種讓人信服的磁場。

李恪一旦倒戈,李世民在自己臨死之前,就很有可能會做出極端的選擇。

畢竟跟江山社稷比起來,一個女婿的性命,根本不值一提。

為了大唐千秋萬代,恐怕自己真的就要步文種的後塵了。

袁天罡的話孟凡聽得很明白,他的意思,並不是讓自己把財富吐出來,而是讓自己全麵退出朝廷。隻有如此,才能讓陛下和太子徹底放心。

但要找一個什麽樣的契機,才能功成身退,安然渡過此一關呢?

這個契機還要把握的十分巧妙,即不讓人看出刻意謀劃的成份來,又能辦成此事。

要想達到這種效果,談何容易。

“多謝道長提點,經此一卦,方能看出道長的能耐,袁道長果然名不虛傳,稱得上神算。”孟凡由衷的恭維他道。

袁天罡驀然一愣,接著大笑道:“襄國公眼光獨辣,原來你早已知道貧道的身份。如此貧道就不必遮遮掩掩的了,倒也痛快。既然國公也承認了老道的能耐,那麽就請兌現你的諾言。”

“正該如此,在下有一計,可使道門重振往日威名,我這裏有一本小冊子,其上書寫著未來一千年的華夏氣運。你可拿去看看,將之編撰成歌謠,呈給陛下。方顯你道門的手段。”孟凡於是叫人從書房的暗閣裏,取來一本書冊。

袁天罡好奇的接過去,展天來細細觀看。

這一看不打緊,他那雙雪白的眉毛頓時就擰成了一團,雙眼中精光大放。

那上麵說唐朝隻有三百多年的國運,最終會毀於一個叫黃巢的人手裏。

緊接著,就會分裂成很多諸候,其中一支柴姓諸候最為強大。

這支柴姓諸候,正是如今的附馬都尉柴紹的後人。

後為柴姓一族人丁稀少,終至於幼主登基,被眾將擁立了殿前都指揮使趙某人,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

趙某人將皇位傳給弟弟,其後又傳三百餘年,於涯山一役,亡於北方夷狄。

然後元、明、清三朝,至此封建帝製瓦解,走向共和。

袁天罡如饑似渴的誦讀著冊子上的內容,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害怕。

那上麵如此之詳盡,竟像是親身經曆過的一般,件件都是史實。

這個時代還沒有小說這種文體,這也可以算作是唐代第一本敘事小說了。

此中傑出的人才,燦若銀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又有誰能有這樣的氣魄,譜寫出如此**氣回腸的事件呢?

袁天罡震驚的看向孟凡,後者則淡然捧起一盞美酒,慢慢品味。

“這些,都是國公臆測的?還是國公親眼所見?”

就連袁天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會問出如此幼稚的問題。

眼前的少年不過隻有二十來歲,怎麽可能見證得了未來上千年的曆史?

如果真是他臆測的曆史走向,這些詳盡的細節,他又是怎麽想出來的呢?

一連串的疑問,令袁天罡不吐不快。

如果今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肯定也沒法相信,孟凡拿出的這本小冊子的份量。

如果連他自己都不相信其上的內容,又怎麽能說服陛下,這是道門預測出來的天下走勢,華夏氣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