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世事唯唯還否否,若問先生,姓字稱烏有。偷天換日出予手,誰敢笑予誇大口?
豈獨尊前香美酒,滿麵春風,都是花和柳。而今空燥一時皮,終須要出千秋醜。
右調《蝶戀花》
話說燕白頷與平如衡、袁隱、計成飲酒完,正起身回,忽撞見張寅,同著一個朋友,高方巾,闊領大袖華服,走入亭來。彼此俱是相認的,因拱一拱手。張寅就開口說道:“天色尚早,小弟們才來,諸兄為何倒要回去?”燕白頷答道:“春遊小飲,不能久於留客,故欲歸耳。”袁隱因指著那戴高方巾的朋友,問張寅道:“此位尊兄高姓?”張寅答道:“此乃山左宋子成兄,乃當今詩人第一,為晏府尊貴客。今日招飲於此,故命小弟奉陪而來。”宋信就問四人姓名,也是張寅答道:“此位袁石交,此位計子謀,此位平子持,此位燕紫侯。紫侯兄就是所說華亭冠軍,王宗師極其稱讚之人。”宋信聽了,便足恭道:“原來就是燕兄,久仰,久仰。”遂上前作揖。燕白便忙還禮道:“宋兄天下詩人,小弟失敬。”作完揖,宋信正要攀談敘話,忽聽得林下喝道聲響,知是晏知府來了,大家遂匆匆要別。宋信對著燕白頷剛說得一聲:“改日還要竭誠奉拜。”燕白頷便拱拱手,同平如衡、袁隱、計成同下亭子去了不題。
原來宋信在揚州被冷絳雪在陶進士,柳孝廉麵前出了他的醜,後麵傳出來,人人嘲笑,故立身不牢,因想晏文物在鬆江做知府,舊有一脈,故走來尋他。晏知府果念為他受延杖之苦,十分優待。故宋信依然又闊起來,自稱詩翁,到處結交。這日,晏知府請在遷柳莊聽鶯,故同張寅先來,恰與燕白頷相遇。
燕白頷與眾人下得亭子,晏知府的轎早到了。晏知府一眼看見,便問張寅道:“那少年像是燕生員。”張寅答道:“正是。”晏知府便對宋信說道:“這個燕生員乃是本郡燕都堂之子,叫做燕白頷。年雖少,大有才望。前日宗師考他個案首,聞得說還要特薦他哩。”宋信道:“生員從無特薦之例,宗師為何忽有此意?”晏知府道:“聞得是聖上見山黛有才,因思女子中尚然有才人,豈男人中反無佳士。故麵諭各省宗師加意搜求,如不得其人,便要重處,所以王宗師急於尋訪。前日得了燕白頷十分大喜。又對本府說,一人不好獨薦,須再得一人,同薦方妙。再三托本府搜求。兄若不為前番之事,本府報名薦去,倒也是一樁美事。”宋信恐怕張寅聽見前番之事,慌忙罩說道:“晚生乃山中之人,如孤雲野鶴,何天不可以高飛,乃欲又入樊籠耶?老先生既受宗師之托,何不就薦了張兄?況張兄又宗師之高等,去燕兄止一間耳。”晏知府聽了,連忙笑說道:“本府豈不知張兄高才當薦,但科甲自有正途,若以此相浼,恐非令尊公者先生期望之意也。”宋信連連點首道:“老先生愛惜張兄可謂至矣。”張寅道:“門生蒙公祖大人培植,感激不盡。”說罷方才上席飲酒。
飲了半晌,晏知府又問道:“方才我看見與燕生員同走還有一少年,可知是誰?”張寅答道:“那少年不是鬆江人,乃是平教官的侄兒,叫做平如衡。雖也薄薄有些才情,隻是性情驕傲,不堪作養。”晏知府道:“原來如此。”就不再問了。大家直飲到傍晚方散。
晏知府先上轎去了,張寅與宋信攜手緩步而歸。一路上張寅說道:“小弟因遵家嚴之教,篤誌時藝,故一切詩文不曾留意。近日燕白頷與平如衡略做得兩句歪詩,便往往欺侮小弟。今聞宋兄詩文高於天下,幾時設一酌,兄怎生做兩首好詩壓倒他二人,便可吐小弟不平之氣。”宋信道:“若論時藝,小弟荒疏久了,不敢狂言;若說做詩,或可為仁兄效一臂之力。”張寅大喜道:“得兄相助,足感高誼。”二人走入城方別了。
過了數日,宋信聞知燕白頷是個富貴之家,又是當今少年名士,思量結交於他,遂買了一柄金扇,要寫一首詩做贄見禮送他。再三在自家詩稿上尋,並無一首掇得出。欲待不寫,卻又不像個詩人行徑;欲要信手寫一篇,又恐被他笑話。想了半日,忽然想起道:“有了,何不將山黛的《白燕詩》偷寫了,隻說是自家做的,燥一燥皮,有何不可。”主意定了,遂展開扇子,寫在上麵,又寫了個名帖,叫人拿著,一徑來拜燕白頷。到了門上,將名帖投入。一個家人回道:“相公出門了。”宋信問道:“哪裏去了?”家人回道:“王宗師老爺請去了。”宋信又問道:“今日不是考期,請去做甚麽?”家人道:“聽得說是要做詩,不知是也不是。”宋信道:“既是不在家,拜上罷。”就將名帖同扇子交付家人收下,去了。
原來燕白頷與平如衡會過,便彼此談論,依依不舍。遂移了平如衡在燕白頷書房中住下,以便朝夕盤桓。這日燕白頷雖被宗師請去,平如衡卻在書房中看書。家人接了名帖並扇子,遂送到書房中來。平如衡看見,就問道:“是誰人的?”家人道:“是一位宋相公來拜送的。”平如衡遂接過去一看,看見名帖是宋信,心下暗道:“想必就是前日遷柳莊遇見的那人了。”再將扇子上詩一看,見題是《詠白燕》,因想道:“白燕詩自有了時大本與袁凱二作,後來從無人敢繼,怎麽他也想續貂!不知胡說些甚麽。”因細細讀去。才讀得頭兩句,便肅然改容;再讀到首聯“鴉借色”,“雪添肥”,不覺大驚道:“此警句也。”再細細讀完,因拍案歎息道:“怎便說天下無才!似此一詩,風流刻畫,又在時、袁之上。我不料宋信那等一個人品有此美才!”因拿在手中吟詠不絕。
直吟到午後,燕白頷方回到書房來,對平如衡說道:“今日宗師請我去,要我做燕台八景詩,又要做祝山相公的壽文。見我一揮而就,不勝之喜,破格優待。又要特疏薦我為天下才子第一。又不知誰將吾兄才名吹到宗師耳朵裏,今日再三問小弟可曾會兄,其才果是何如。小弟對道,‘最是相知,其才十倍於己。’宗師聽了,大喜之極,還要請兄一會,要將兄與小弟同薦。薦與不薦雖無甚榮辱,然亦一知己也。”平如衡道:“宗師特薦天下才子,雖亦一時榮遇,然有其實而當其名則榮,若無其實而徒處其名,其辱莫大焉。此舉吾兄高才,當之固宜,小弟實是不敢。”燕白頷道:“吾兄忝在相知,故底裏言之。兄乃作此套言,豈相知之意哉?”平如衡道:“小弟實實不是套言。天下才子甚多,特吾輩不及見耳。今若虛冒其名而被召進京,京師都會,人才聚集,那時彼一才子,此一才子,豈不羞死。”燕白頷笑道:“吾兄平素眼空四海,今日為何這等謙讓?”平如衡道:“小弟不是謙讓,爭奈一時便有許多才子,故不敢複作舊時狂態。”燕白頷道:“一時便有許多?且請問兄見了幾個?”平如衡道:“小弟從離洛陽,自負天下才子無兩,不意到了山東汶上縣,便遇了一個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到了鬆江,又遇見吾兄,又令小弟拜於下風。不意今日又遇見一個才子,讀其詩百遍,真令人口舌俱香。小弟若再緬顏號稱才子,豈非無恥。”燕白頷道:“汶上者道遠無征,且姑無論;小弟不足比數,亦當置之;且請問今日又遇何人?”平如衡遂將扇子遞與燕白頷看,道:“此不又是一才子乎?”燕白頷展開讀了一遍,不覺驚訝道:“大奇,大奇!前日遇見那個宋信,難道會做這樣好詩?我不信,我不信!”平如衡道:“他明明寫著‘《詠白燕》小作,書以紫侯詞兄郢政’怎說不是他做的?”燕白頷道:“若果係他的筆,清新俊逸,真又一才子也。但細觀其詩,再細想其人,實是大相懸絕。”平如衡道:“他既來拜兄,兄須答拜。相見時細加盤駁,便可知其真偽矣。”燕白頷道:“這也有理。明日就同兄一往,何如?”平如衡道:“小弟就同去也無妨。”二人算計定了,燕白頷便叫取酒。二人對飲,細細將《白燕詩》賞玩,俱吃得大醉方歇。
到了次日,燕白頷果然寫了名帖,拉平如衡同去回拜。尋到寓處,適值宋信不在,隻得投了一個名帖便回。二人甚是躊躇,以為不巧。不期回到門前,忽見一個家人,手中捧了一個拜盒在那裏等候。看見燕白頷與平如衡回來,便迎著說道:“家相公拜上二位相公,明日薄酌,奉屈一敘。”就揭開拜匣,將兩個請帖送上。燕白頷接了一看,見是張寅的名字,心中暗想道:“他為甚請我?”因問道:“明日還有何客?”家人答道:“並無雜客,隻有山東宋相公與二位相公。”燕白頷又問道:“山東宋相公?可就是與府裏晏老爺相好的麽?”家人道:“正是他。”燕白頷道:“既是他,可拜上相公,說我明日同平相公來領盛情。”家人應諾去了。
燕白頷因與平如衡商量道:“兄可知老張請你我之意麽?”平如衡道:“無非是廣結交以博名高耳。”燕白頷道:“非也。老張一向見你我名重,十分妒忌。今因宋信有些才情,欲請他之力,以強壓你我二人耳。”平如衡道:“這也無謂。如宋信果有才,你我北麵事之亦所甘心,怎遮得張寅一字不通之醜。”燕白頷道:“正是這等說。況宋信白燕詩,小弟尚有幾分疑心。明日且同兄去,一會便知。”平如衡道:“若論前日小弟驕傲了他,本不該去。既要會宋信,隻得同去走走。”二人算計定了。
到了次日過午,張家人來邀酒,燕白頷同平如衡欣然而往。到門,張寅迎入。此時宋信已先在廳上。四人相見,禮畢分坐。宋信是山東人,又年長,坐了首位;平如衡年雖幼,是河南人,坐了二位;燕白頷第三位;張寅主人,下陪。坐定,先是宋信與燕白頷各道相拜不遇之情。燕白頷又謝金扇之惠,又盛稱《白燕詩》之妙。平如衡亦讚《白燕詩》。宋信見二人交口稱讚,便忘記是竊他人之物,竟認做自己的一般,眉宇揚揚,說道:“拙作頗為眾賞,不意二兄亦有同心。”燕白頷道:“不知子都之姣者,是無目者也。天下共賞方足稱天下之才。”大家閑敘了一回,張寅就請入席飲酒。飲到半酣,又談起做詩。燕白頷有意要盤駁他,忽問道:“宋兄遨遊天下,當今才子還數何人?”宋信道:“當今詩人,莫不共推王、李。然以小弟論之,亦以一時顯貴得名耳。若求清新俊逸之真才,往往散見於天下。如今日三兄高雅,豈非天下才子。”平如衡道:“小弟輩原不敢多讓,今遇宋兄,不覺瞠乎後矣。”說罷,彼此大笑。張寅道:“三兄俱當今才子,不必互相謙讓。且再請數杯,必須求領大教,方不虛今日。”燕、平二人道:“少不得要拋磚引玉。”宋信正說得高興,又吃得高興,忽聽得要做詩,心下著忙,便說道:“既蒙三兄見愛,領教正自有日,何必在此一時。”
事有湊巧,正說不完,忽見一個家人抱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學生從外入來。眾問何人,張寅答道:“是小舍弟。”宋信道:“好個清秀學生。”忙叫抱到麵前頑耍。忽見他手中拿著一把扇子,上麵畫著一株桐樹,飄下一葉,落款是“新秋梧桐一葉落圖。”宋信看見,觸想起山黛做的“梧桐一葉落”的詩,便弄乖說道:“三兄要小弟即席做詩,雖亦文人美事,但小弟才遲,又不喜為人縛束。今見小令弟扇上圖畫甚佳,不覺情動。待小弟妄題一首請教,何如?”張寅聽了,連聲道:“妙,妙,妙!”遂叫左右取出筆硯送上。宋信拈筆,欣然一揮而就。燕平二人見他落筆敏捷,已先驚訝;及接到手一看,見詞意蘊藉,更加歎賞;再讀到結句“正如衰盛際,先有一人愁”,不覺彼此相視,向宋信稱讚道:“宋兄高才如此,小弟輩甘拜下風矣。”宋信聽了,喜得抓耳撓腮,滿心奇癢,隻是哈哈大笑。張寅見宋信一詩壓倒燕、平,不勝歡喜。因將扇子付與小兄弟去了,就篩了一大犀杯酒,送與宋信道:“宋兄有此佳作,可滿飲此杯,聊為慶賀。”宋信道:“信筆請教,有何佳處。”張寅笑道:“小弟不是詩人,也不知詩中趣味。但平兄自負詩人,眼空一世,今日這等稱讚,定有妙處了。”平如衡是個直人,先見了《白燕詩》,已有八九分憐愛,今又見當麵題詠,便信以為真,真心服輸,一味讚羨,哪裏還顧張寅譏誚。燕白頷又再三交譽,弄得個宋信身子都沒處安放。大家歡歡喜喜,直吃到傍晚方散。張寅就留宋信在書房中宿了。張寅以為出了他的氣,滿心歡暢不題。
卻說燕白頷同平如衡回到家裏,因相與歎息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看老宋那個人物,萬萬不道他有此美才。”平如衡道:“昨日《白燕詩》兄尚有疑,今日《梧桐一葉落詩》當麵揮筆,更有何疑?豈非天下才子原多,特吾輩不及盡見耳。”燕白頷道:“人才難忽如此,今後遇賣菜傭,亦當物色之。”二人又談了半晌,方各歇息。
到了次早,平如衡睡尚未起,忽見叔子平教官差齋夫來,立等請去說話。平如衡不知為何,隻得與燕白頷說知,別了來見叔子。平教官接著,就說道:“昨日晏府尊將兩個名帖來,要請我與你去一會,不知為何。我故著人來接你商量,還是去好,不去好?”平如衡道:“若論侄兒是河南人,他管我不著,可以不去。但尊叔在此為官。不去恐他見怪。”平教官道:“我也是這等想。還是同去走走,看他有甚話說。”就留侄兒吃了飯。隻見昨日送帖兒的差人又來催促,平教官隻得同了侄兒,坐轎到府前。
差人稟知晏府尊,便叫先請在迎賓館中坐下。隨即自家落館,以賓主禮相見,遜坐待茶。茶罷,晏知府便先開口說道:“今日請二位到此,別無話說,隻因王宗師大人奉聖旨要格外搜求奇才,前日於考試中自取了燕生員,不便獨薦,意欲再求一人,以為正副。在三學中細細搜羅,並無當意之人,屢屢托本府格外搜求。本府不敢不遵,因再三訪問,方知令侄子持兄是個奇才。又因隔省,不屬本府所轄,不便唐突,故轉煩賢契招致。今蒙降重,得睹豐姿,果係青年英俊,其為奇才,不問而可知矣。”平教官道:“舍侄未學小子,過蒙公祖大人作養,感激不盡。但以草茅寒賤,達之天子之庭,實非小事,還求公祖大人慎重。”晏知府道:“本府亦非妄舉。就是平兄與燕生員遷柳莊聽鶯所聯佳句,本府俱已覽過,故作此想。不必過謙。”平如衡因說道:“生員雖異鄉葑菲,今隨家叔隸於——之下,即係門牆桃李。蒙公祖大人培植,安敢自外?但生員薄有才名,不過稍勝駕駘,實非絕塵而奔之駿足也。”晏知府笑道:“平兄不必過遜。當今才人,豈尚有過於二兄者哉?”平如衡道:“不必遠求,即公祖太宗師之貴相知宋子成,便勝於生員輩多矣。”晏知府聽了,大笑道:“宋子成與本府至交,本府豈不知之?平兄不要為虛名所惑。”平如衡道:“生員倒未必惑於虛名,隻恐公祖太宗師轉舍近而求遠。公祖太宗師既見生員輩的《聽鶯詩》,則宋子成的《白燕詩》未有不見之理。”晏知府笑道:“宋子成有甚《白燕詩》!”平如衡道:“怎說沒有?待生員誦與公祖太宗師聽。”因高吟兩句道:“‘淡額羞從鴉借色,瘦襟止許雪添肥’,此豈非宋子成《白燕詩》麽?難道公祖太宗師竟不曾見?”晏知府聽了笑道:“此乃山小姐所作,與宋子成甚相幹!”平如衡大驚道:“莫非偶然相同?待生員再誦後聯與公祖太宗師聽。”因又高吟二句道:“‘飛來夜黑還留影,銜盡春紅不浣衣。’”晏知府聽了,一發大笑道:“正是山小姐所作。結尾二句待本府念了罷:‘多少豔魂迷畫棟,卷簾惟我潔身歸’,是也不是?”平如衡聽了,呆了半晌,心下暗想道:“原來是抄別人的。隻是《梧桐一葉落詩》當麵做的,難道也是抄襲不成?”因又說道:“宋子成昨日新作《梧桐一葉落詩》,十分警拔。待生員再誦公祖太宗師聽。”晏知府想一想,道:“《梧桐一葉落詩》,莫非末句是‘正如衰盛際,先有一人愁’麽?”平如衡見晏府尊念出,連連點首道:“正是,正是。”晏知府道:“這一發是山小姐所作了。”平如衡忙打恭道:“且請問公祖太宗師,這山小姐卻是何人?”
晏知府正打帳說出山小姐是何人,忽許多衙役慌慌張張跑來報道:“按院老爺私行入境,兩縣並刑廳四爺俱飛馬去迎接了。老爺亦須速去候見。”晏知府聽了,便立起身辭說道:“按君入境,不得奉陪。二位且請回,改日再請相會。”說罷竟匆匆去了。
平教官與平如衡隻等晏府尊去後,方才上轎回來。平教官竟回學裏不題。平如衡依舊望燕白頷家來。尋見燕白頷,將前事細細說了一遍,道:“你道此事奇也不奇?”燕白頷聽了道:“《白燕詩》小弟原說他有抄襲之弊,但不料《梧桐一葉落詩》也是抄襲。怎偏生這等湊巧,真是奇事!”平如衡道:“這也罷了。但不知山小姐是何人,怎生樣做《白燕詩》與《梧桐一葉落詩》都被他竊了?隻可惜方才匆匆,未曾問個明白。”燕白頷道:“既有了山小姐之名,就容易訪問了。”平如衡道:“縱有其人而知其名,邊不知其中委曲,還須要問晏公,方才得其詳細。”燕白頷道:“問晏公,不若原問老宋。”平如衡道:“怎生樣問他?”燕白頷道:“這不難。老張既請了你我,也須複他一席。待明日請他來,你我在席上慢慢敲打他,再以山小姐之名勾挑他,他自己心虛,自然要露出馬腳來。”平如衡大笑道:“這也有理。”
二人算計定了,到次日便發帖來請,張寅與宋信接了帖子,以為被他壓倒,此來定要燥一場脾胃,便欣然答應。隻因這一來,有分教:雪消山見,洗不盡西江之羞;水落石出,流不盡當場之醜。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