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帝王之道

原來秦始皇用來批閱奏折的小殿此時已經成為了扶蘇的書房,有奏章需要看的時候他就在這裏看奏章,而當沒有政事需要他處理的時候,扶蘇就將秦始皇留在這裏的竹簡逐一地看過去,從而讓扶蘇更了解這個自己名義上的父親,同時也讓扶蘇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賜死呂不韋不過是朕鞏固皇權的第一步,我大秦的內部也不是一個呂不韋便能夠控製的。雖然山東六國是我大秦最大的敵人,但相比起朝中那些一直想從朕手中奪取權力的人來說他們便不是朕的首要敵人了。要想將那些手握大權之人手中的各種權拿回來,朕便需要一個對外不斷作戰的環境,隻有這樣朕手中的大權才不會旁落。直到六國盡滅,朕才將那些宗親手中可對皇權有所製約的力量徹底地除去……”看到這裏,扶蘇驚訝不已,原來秦國不斷地與六國作戰,甚至將它們全部滅掉還有這麽一個原因啊。

再看下去,扶蘇便看到了秦始皇對朝中大臣的製約了,其方法不外乎分權和平衡之道。這些在中國曆史上常有發生的事情在秦始皇為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心中對秦始皇的手段更為佩服的扶蘇也不禁開始審視起自己的一切來,的確作為皇帝來說自己是很不合格啊,與大臣總是以兄弟相稱,在朝堂之上也是很隨便的,的確沒有一點君主該有的威嚴。或許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可以壓製住滿朝的官員,但若自己真有個萬一,那些人會對皇位沒有覬覦之心嗎?想著這些,扶蘇便開始擔心了起來。他也是人,一個凡人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基業可以傳給兒孫,而不是被外人所竊取,扶蘇也不能例外。在眼看著中原大局已定,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抵擋不了大秦的攻擊之時,他的目光很自覺地就想到了將來。

“皇上,這是今日的奏本。”一名內侍在殿門外輕聲道,他可不敢不得允許就擅自走進這殿中,隻能在外喚道。扶蘇這才從自己的思緒中走出來,這些時日他也學著秦始皇每日裏都要看上數十斤的奏本,了解政事,從而好將大權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讓那內侍進來之後,扶蘇問道:“可有從北邊帶來的詳盡的戰報嗎?”雖然蒙恬已經將戰事的結果以飛鴿傳書的方式傳給了扶蘇,但是他卻還是想要知道這一戰的經過。

那內侍忙將一卷竹簡搬到了幾上:“這便是剛剛以快馬送來鹹陽的與匈奴人作戰的詳盡過程。”而後又將幾卷竹簡放在了扶蘇伸手才能夠到的地方才退了出去。

拿過了戰報,扶蘇仔細地看了起來。雖然蒙恬寫的奏報用辭很平淡,但是扶蘇卻還是從字裏行間看出了這一戰的艱苦。“想不到這些匈奴人也已經學會了如何攻打城池,那我們想再依城為勝怕是不能了。而那馬鐙的製造也終於被他們所知,我大秦的騎兵可以與他們一較高下的本錢也不複存在了。這一次雖然在表麵上看我們是取得了大勝,殲敵六萬許,使得匈奴人在短時間裏是不可能再犯我邊境了,但是我們卻輸了將來啊。”扶蘇的臉上並沒有因為勝利消息的確認而露出笑意,因為他想得更遠,他知道將來的匈奴人會更為厲害。但是既然已經取得了勝利,扶蘇知道是必須要大賞三軍的,所以他決定在兩日後的朝會之上與臣子們商量一下,也好有個章程出來。

這勝利的具體消息沒能讓扶蘇心喜,接下來的幾份從中原各地送來的奏章卻讓扶蘇的臉色陡然一沉。從各地的官員呈送來的奏章來看,原來六國的民眾依舊還在心念著舊國,有人在暗中做著手腳想要趁著秦軍與匈奴人大戰的當口鬧出點事情出來,其中才被剛剛征服的楚地的動作尤其嚴重,已經有不少原來楚地忠於項羽的人被捕,但是事情卻並不曾結束。

“看來天下還未平靜啊。我雖然不想走秦始皇的舊路以殺戮來鎮壓他們,但是若任由他們如此下去對我大秦的根本還是有所動搖的,看來必須要想出一個辦法出來,分散當地百姓的目光啊。”扶蘇站起身來在殿中慢慢地踱起了步來,突然他想到了適才秦始皇用來製衡官員的方法,那就是出兵與六國交戰。那自己現在自然也可以與匈奴繼續發生衝突,隻要大秦一直都占據著有利的位置,那這些蠢蠢欲動的六國餘孽自然不敢動彈了,同時扶蘇的腦海中還閃過了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那就是早一步將自己一直想要頒布的科舉製這個新的招募人才的製度落實下去。隻要百姓們都認為可以以讀書來考取功名,從而為官,成為人上人,他們便不會在鋌而走險以造反來達到這個目的了。一旦百姓們不再跟隨著他們,那些一心想著恢複故國的六國之人也就翻不起大浪來了。

現在秦國的朝會按扶蘇的意思分成了大朝會與小朝會,大朝會十日一次,那些有著實權或是有事要奏稟的官員都可與會,而小朝會就隻有少數扶蘇的親信臣子才可以參加的了。這一日正當小朝會,扶蘇便將北邊的戰事以及六國餘孽還有所動作的事情說了出來,然後讓群臣各抒己見。立刻就有那性急的臣子認為應當將已經取勝等待歸來的蒙恬等將領招回來,然後讓他們挾著大勝匈奴的勢頭出兵四處彈壓那些意欲反叛的六國之人。這提議得到了許多臣子的讚成,作為大秦的臣子,他們世代都與六國之人結仇,所以一遇到這些事情必然會想到以暴力去壓製對方。

扶蘇看著這些臣子,等到他們都說得差不多了,才將目光轉到了陳平二人的身上。他們兩人這幾日來一直不曾在扶蘇的麵前表露過自己的看法,就連進宮也比往常少了許多。見到扶蘇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陳平知道是不得不回話了,才道:“皇上,這鎮壓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當年始皇帝如此了得,還收盡天下兵器卻依舊無法使天下歸心,最終鬧得天下大亂,所以臣不讚同各位大人的看法。”他的話音剛落,張良也開]口附議,顯然兩人曾就此事有過商量。

扶蘇看著張良道:“那你有何解決的手段呢?”

“臣以為當行仁政,教化萬民使其知道皇上之仁慈,如此一來或可使六國之人不會再有反叛之心。”張良上前一步說道,“但是這卻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方可達成,所以皇上要給百姓們足夠的時間。”

扶蘇知道張良的骨子裏還是有著書生對孔孟之道的推崇的,所以隻是一笑道:“這樣一來,還沒等我們教化好六國之人,六國之人就已經爭先起義了。朕卻有兩法可解中原與草原的兩大隱患,諸卿可想一聽?”皇帝都說有主意了,作臣子的當然不會說不想聽了,所以都靜了下來,等著扶蘇將自己的方法說出來。

於是扶蘇便把出兵草原和推行科舉製的想法說了出來,然後道:“如此一來,在我秦軍節節勝利的當口,六國之人怕是不敢作亂的,而一旦那些在當地有著名望的人被我大秦取中為官,百姓們自然也會慢慢地變得開始接受我們,到時候縱有那心懷不軌之人怕也挑不起大事來了。而且我們出兵攻入草原,也可對匈奴人造成傷害,趁著他們新敗之時將他們完全殲滅,可保我大秦今後無憂。你們以為如何?”

“皇上,這科舉之製從古未曾有過,不知是否可行呢?”一名官員大著膽子問道。

有了一人開頭,其他人也就都開口了:“皇上,草原與我大秦來說實在無用,而且匈奴騎兵來去無縱很是難找,如何能夠使我們的大軍在草原不敗呢?”一時間質疑之聲不斷。

扶蘇待他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後,才道:“若說從未有過的製度,我大秦始創了這郡縣之製,而今不是對我大秦的一統天下很是有利嗎?至於草原,雖然我們現在用不上它,但是這些年來匈奴人總是屢屢寇邊,使我大秦邊防不甚其煩,還要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能就此將其殲滅一勞永逸,對天下蒼生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至於如何才能將那些來去如風的匈奴騎兵除去卻是用兵的將領應該操心的事情了。”扶蘇將眾臣子的意見一一進行著辯駁,讓那些人都變得啞口無言。,最終同意了扶蘇的決定。

待朝會散了之後,扶蘇將陳張二人留了下來,向他們二人征詢自己決定的意見。張良陳平相互看了一眼之後,還是張良開口道:“恕臣鬥膽,皇上此次決定出兵草原並不是簡單的攻打匈奴人,而是想要將匈奴此族就此族滅吧?”說著跪倒在地,靜等著扶蘇回答。那陳平也同時跪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