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皇權不受任何製約,王朝的命運便隻有靠了皇帝的個人素質來決定。君主嘴裏說要儒家道德的楷模,心裏卻知道皇權的維持須用法家的手段,這結果使太子惶然不知所措。
218、
朱標聽了吉安侯的長子吉浩被抓起來的消息後,昨晚一夜都睡不著,今日裏天不亮就起來,在前廊裏走來走去。他今年雖然已經37歲了,有一張俊秀的臉,長得比父皇還高。可是平時見到父皇時,他還常常會窘得發紅。他越來越明顯地感到,父親讓自己追隨大儒,學做仁德之君,但父親具體希望自己做的,卻又正好是相反。父皇的言行不一,兩樣的要求,使生性善良的朱標常常不知所措,惶惶不安,幾十年來都過得很是壓抑。以至每每見了父親,就象老鼠見了貓,隻求自己能快快離開。
可如今,朱標有事要去求父皇,這使得他非常的難受。然而吉安侯的長子吉浩曾是朱標的伴讀,倆人從小一起長大,關係非常的好。現在吉浩已被父皇關起來,很快就要殺頭。朱標聽說吉浩是犯謀逆罪要被殺頭的,這打死他也不可能相信。朱標想了一通宵,又想了一早晨,再也忍不住,終於跨了大步,去見他的父皇。
株連是一種野蠻的殺戮,顯示著殺人者的懦弱,他害怕被殺者親友的報複,於是便實行株連。朱元璋殺了李善長一家大大小小,還殺了三十餘封侯的大臣,他了卻了一樁心病,認為已徹底根除了可以在將來影響他皇權的人,當他靜下心來以後,突然想起,那受牽連的大臣,並沒有殺盡,有些人的後代甚至還在重要的部門為官。
“這怎麽行?”他對自己說:“這些人,隻要一有機會,一定會來報複。不行,我必須斬草除根!”這麽想清楚了,朱元璋決定再殺幾百個人,把吉安侯陸仲亨、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等三十餘人的子女一一斬殺。他頒下聖旨,立刻將這些人拿入牢中。又因為這事影響較大,他決定先放出殺人的口風,看看朝中人的反映。
天下是他朱元璋一手打下來的,軍隊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朱元璋比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他極有耐心地等待著,就象老鷹等待著被抓到巢穴裏小雞的反應。
朝庭靜悄悄的,沒有人再敢站出來替那幾百號牢中即將要成為冤死鬼的人求情。朱元璋有幾分得意,也有幾分失望,正寂寞難耐時,朱標竟然來了。這使朱元璋大吃一驚,愣愣地望著他的皇兒。朱標一改過去對父皇的懼怕,從容不迫地給父皇行過大禮,然後苦著張臉呆在那兒。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一看朱標就知道他來是為了什麽。心裏不免有些生氣。可是,一生大膽、沒他不敢做的朱元璋,在兒子麵前,卻不願壞了自己的形象,於是隻好忍著,溫和地問道:
“皇兒來找我,有什麽事嗎?”
朱標雖然想得很清楚,而且自覺得十分有理,父皇溫和的問話,對他卻不啻是顆炸雷,渾身一慄,嚅嚅地說:
“兒臣請求父皇,放了吉安侯的長子吉浩。”
朱元璋這次估計得很準確,因為他知道吉浩曾是朱標的伴讀,倆人關係很好。雖然有些生氣,但看到朱標這麽講情誼,倒也有點兒動心。於是,隻把一雙細長的眼眯得更加細長,靜靜地望著自己心痛的皇兒。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朱元璋對他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早早地便將他立為太子,精心地加以培養,希望他成為一代明君。朱標自幼跟著朱元璋,見識過腥風血雨,與大臣們有著良好的關係,學會了許多處理政務的經驗,特別是他從老師宋濂那裏學得謙恭為人,善良寬容,深得許多老臣的喜愛。這些,是朱元璋看重朱標,信任朱標的原因。朱元璋曾與人說,他身旁最信任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患難妻子馬秀英,一個是她的兒子朱標。早在1377年,朱標22歲時,朱元璋就將許多政事交朱標處理,並告訴了他處理國家大事的四字訣:“仁、明、勤、斷”。可是,朱標似乎非常使他失望。
有一次他讓朱標去斷一個案子,臨行時他特別交代朱標說:
“如今天下剛剛太平,應該嚴刑。隻有這樣,才可以讓那些賊人懼怕。”
朱標認真地點點頭說:“兒臣記下了,一定嚴刑,讓那些賊人害怕。”
朱標告辭父皇,便去提審犯人,問過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些案犯,都是窮極餓極的人,為了能活下去,這才去割了他們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麥子。之所以說他們有罪,因為這些麥子快要成熟時,被官府圈了去作為公地。朱標了解了這些情況,又看到那些餓得麵黃肌瘦的百姓,他心中再不忍將他們治罪,於是將所有的犯人都減罪一等,從輕發落。朱元璋聞聽之後,心裏相當不滿,又不好當了兒子的麵發作,因為他曾經一再告誡兒子,要做一位“仁德之君”,兒子這麽做,本是按他的要求辦的。為這事,朱元璋費盡惱子,他真想大聲地告訴兒子:一個君王,仁德隻能掛在嘴上,該怎麽做時,還得怎麽做!
朱標為父皇的目光罩著,比被火辣辣的太陽曬著更難受,他渾身不自在,簡直想哭出來。
朱元璋終是不忍心再折磨兒子,更加溫和地問道:“我關了這麽多人,你為何單要我放出吉浩?”
“父皇關他們,自有父皇的道理,隻是吉浩與皇兒伴讀十多年,朝夕相處感情甚篤,倘若被殺,孩兒心中實在痛苦。”
朱元璋望著兒子,靜靜地聽完他的話。許久,一動也沒有動。
219、
忠厚的人總是這樣,在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前,總是疑慮重重,一旦將意見表達出來,也就無所顧忌了。朱標正是這樣,他把想說的話說了出來,膽子反而也大了,見父皇盯著自己不回答,竟也抬起頭來看著他的父皇。那意思分明是在問:你為什麽不回答我的請求。
朱元璋很明白兒子目光中的意思,不由微微地笑了。此刻,朱元璋已經想到一個能讓兒子明白他一番苦心的辦法。他坦然地迎著兒子的目光,直把兒子的目光逼了回去,然後讓太監去砍來一根棘條,放在地上。朱標正有些大惑不解,聽得父皇對他輕輕地說:
“皇兒,你把它給拿起來。”
這是一根滿是利齒的赤棘,朱標看看赤棘又看看父親,麵帶難色。
“拿起來!”朱元璋聲音還是很低,卻非常的威嚴。
朱標心頭微微一振,稍遲疑了一會,有些不安地伸手去拿,手剛觸到赤棘,他便啊喲一聲,又縮回手來。
朱元璋見了,大聲吆喝:“快拿起來!”
隨著朱元璋的吆喝,朱標情不自禁迅速地伸手去抓住赤棘,然後是失聲大喊:“唉喲!!”
“為什麽要這麽喊?”
“痛!”朱標苦著臉,用另一隻手將這隻帶血的手托起。此時,他又痛又難受,不知為什麽父親要這麽折磨他。積習讓他失去了最起碼的反抗念頭,他隻好垂下頭,呆呆地望著自己那被紮得滿是血的手。
“你為什麽會流血?”朱元璋提高聲音問。
“紮手。”
“是什麽紮你的手?”
“棘,赤棘!”
朱元璋聽了,冷冷地笑了笑,朝一邊站著的太監嘟一下嘴,說:“去,快去!把上麵的棘都給削幹淨。”
太監應聲去了,不多一會,拿著削去了棘的那條赤棘回來。
“給他!”朱元璋吩咐太監,然後又回過頭來對朱標說:“拿著。”
朱標小心地拿著那根棘條,朱元璋見了,又大聲喝道:“給我握緊了!”
朱標隻好緊緊地握著棘條,朱元璋見了,滿意地笑了笑,又恢複了原來的溫和,問道:“現在還紮手嗎?”
此時的朱標,已經知道是怎麽回事,但還是隻能遵了父皇的旨諭搖了搖頭,回答說:“不紮手了!”。
“懂得我的意思了罷。”朱元璋歪著腦袋看著自己心愛的兒子,一字一句地說:
“我要交給你的江山,就如這赤棘,我殺的那些人,就是這赤棘上的棘頭,我若不趁早把他們都削幹淨了,你能輕鬆地拿穩他嗎?”朱元璋說完,得意地望著他的兒子,心想:這一回,你總該明白為父的一片苦心了罷。
朱標從小跟著宋濂,學習儒家文章,仁義之理,已然深於心間,聽父皇這麽說,想了想輕輕地回答道:
“我記得聖人曾說過,有什麽樣的皇帝,就有什麽樣的臣民,如果皇帝以仁慈治國,臣民也就爭相仿效,跟著仁慈起來。父皇怎麽能夠單單將臣民比作是棘頭呢?”
朱元璋剛剛還十分得意,自以為這麽一個現身說法的事例會讓朱標明白他的一番苦心,沒想到得到的是朱標這樣的回答!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標的身上,見朱標如此,直氣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隻用手指著朱標:“你……你……”
朱標第一次見父皇對自己發這麽大的火,嚇得渾身直出冷汗,愣愣地站在那兒。
朱元璋一時想不到適合的話來教訓皇兒,情急之下,大拍禦案,手指朱標,再也說不出一個字,忽然他脫下一隻鞋子,狠狠地朝朱標扔去。
朱標挨了一鞋子,又不敢跑,雙膝發軟,跪倒在地上。
朱元璋見了,更加氣憤,他此時再不願看著這忤逆自己的兒子,終於吼出一個字來:“滾!”
朱標聽了,這才連滾帶爬往後退去。太監們見了,趕忙前去摻扶。朱標出了殿外,已經走動不得,在隨從的摻扶下,回到太子殿,立時便病倒了。
由於少小沒讀過書的朱元璋隻注重兒子的學問,倒是從小便忽視了他的身體,以至於朱標的身體一直都很柔弱。加之近幾年朱元璋一路大開殺誡,太子眼巴巴地看著一個個與自己關係很好的人被殺戮而幫不了他們,活得十分壓抑,身體越來越差。
這次,朱標頂撞了父親,而又感到自己說的是對的,因此,心裏負擔很重,非常痛苦。生了重病之後,雖然有好的醫生和藥品,可他的心病終是沒人能除,從此一病不起。
終於,朱標活不過37歲,在被朱元璋扔了一鞋子後的一個月,1392年最炎熱的夏天,他抑鬱地離開了人世。
220、
大殿裏靜悄悄的,朱元璋高高在上,俯視他的群臣,但見他們一個個低眉順眼,若有所思,就是不啃聲的樣子,心裏很是窩火。
朱標在父皇的怒罵聲中悄悄死去,已經64歲的朱元璋,望著兒子的屍身,老淚橫流。我悲痛有什麽用?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不可一日無儲君,朕現在刻不容緩該做的一件事情,這就是選出新的太子!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在心裏對自己說。
他有30多個兒子,一個個生龍活虎,野心勃勃的。他們原本都心安理得地當自己的王,現如今太子突然死了,大家都機會均等地可以爭做太子,繼承皇位。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弄不好會血流宮庭,甚至導致天下大亂。對此,朱元璋認識得非常清楚,他隻能強壓自己內心的悲痛,召集幾個大臣,商議立儲之事。
大臣們聽到朱元璋是谘詢立儲之事,一時都不忙著啃聲,隻想聽聽朱元璋本人的意見。因為這麽些年來,大家也看明白了,隻有順著朱元璋本人的意見去讚同,才會少許多麻煩。朱元璋畢竟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這麽一動不動地與大臣們耗著,有些腰酸背痛的感覺,他終於忍不住了,開口問道:
“朱棣,你們認為怎樣?”
朱棣生於1360年4月17日,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呱呱墜地的時,正好陳友諒前來進攻太平。軍情萬分緊急,朱元璋沒來得及看兒子一眼,便前往太平指揮打仗。直到七年後,朱元璋已經先後消滅了幾路強敵,準備登上大寶時,這才給已經7周歲的四子取名為棣。朱棣11歲時封為燕王,21歲時率領護衛就藩北平,表現得非常突出,深受朱元璋誇讚,也深得當時戌守北平統帥徐達的賞識。這時,朱棣已長成一位雄姿英發的青年,便娶了徐達的長女為妻,成為諸王當中勢力最強。
不過,當時朱元璋已經分封了諸王,二皇子封為秦王,三皇子封為晉王,四皇子封為燕王,這三兄弟此刻都手握重兵,駐守在邊境重鎮,一旦因為爭儲而引起不滿,發生內訌,後果肯定不堪,這事誰都看得很明白。因此朱元璋點出了朱棣的名來之後,大家更加不敢開口。朱元璋見大家還是不說話,知道肯定是不同意,他怒氣衝衝地望著大臣,在心裏反複琢磨著他想了許久的兩個人選。
在眾位兒子中,除了朱標,朱元璋最喜歡的是四皇子朱棣。這不僅是因為朱棣有許多地方非常象他,辦事特別大膽、行為非常果斷等,都很讓朱元璋滿意。為此,朱元璋曾經不止一次地暗自在心裏對自己說:如果朱標能這樣就好了!更主要的是,朱棣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都很合乎朱元璋要求規範行為。朱元璋從當了皇帝之後,曾很明確地要求他的兒子們必須做到:一、舉動要戒其輕;二、言笑要厭其妄;三、飲食要倡其節;四、服用要求其儉。這對一個個養尊處優的王子來說,自然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而朱棣卻做得很好……
想到這裏,朱元璋忍不住又問道:“你們認為朱棣怎樣?大家都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朕在洗耳恭聽著。”
下麵仍然是沉默,沉默得可以聽到呼吸的聲音,朱元璋有些急了,點著一個老臣的名說:
“劉三吾,你是不是啞嗓啦?”
劉三吾此時已80歲了,是7年前被衡山茹推薦給朱元璋的,朱元璋問了他幾句話,感到很滿意,就讓他做翰林學士。7年來,劉三吾常常能給朱元璋一些好的建議,此刻見皇上親點他的名字問,感到自己不說不行了,看看幾位同僚,開口說:
“四皇子仁慈睿智,定會是個好皇帝,隻是,若立四皇子為儲,二皇子、三皇子怎麽辦?”
朱元璋初聽,心裏氣憤,由不得雙目怒睜,盯住劉三吾,直嚇得他渾身顫抖起來。朱元璋在氣憤之餘,突然感到:這劉三吾講的話有道理,自己險些走了一步錯棋!
朱棣是不錯的太子人選,可是若真立了他,他的兩位哥哥,晉王與秦王肯定不服氣,一定會生亂。想到這裏,朱元璋倒抽了一口冷氣。這麽淺的道理,朕想了這麽久,怎麽就沒有想到呢?朱元璋在心裏對自己說。好在我對儲君有充分地考慮,心中早有兩個人選。朱棣既然不能立,就隻能立朱允炆了。他是朱標的兒子,是朕與馬秀英的孫子,立他為儲,對兒子朱標和曾與自己共患難的馬皇後都有個交待。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是他的叔叔,今後雖然可能對皇帝構成威脅,可他們三兄弟之間會有一個相互牽製,這樣或許能讓朱允炆安於皇位。朱元璋這麽想著,突然看見劉三吾在發抖,感到有些可笑,存心嚇一嚇他,便非常嚴肅地問:
“朱允炆,你認為可以立朱允炆為儲君嗎?”
朱允炆生於1377年12月5日,這年剛過完20歲生日。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孫中,表現的也比較一般,若是平時朱元璋問起,劉三吾一定會談談自己的看法。可是,皇上已經生氣了,又這麽嚴肅地提出來,劉三吾隻好順台下階,連聲說:
“皇上英明,皇上英明。”
朱元璋聽罷,轉怒為笑,犀利的目光,環掃眾臣。
“皇上英明!”宋國公馮勝帶頭,眾臣跟著一起喊起來。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長長地舒了口氣,他終於順利地將大明皇朝儲君定了下來。
此刻的朱元璋,雖然已經看到了朱允炆的叔輩們對皇權的威脅,隻是自欺欺人的不願意去多想,而把目光去審視來自外麵對他朱姓江山的威脅。當儲君立下以後,朱元璋開始一個個審視朝庭內的文武大臣,看有誰還有能力在他歸天以後來掀翻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終於,他把目光盯住了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