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帝的聯想

145、

李淵宣讀完自己皇位上的最後一道詔書,看看群臣,看看自己的親兒子李世民,一聲不吭,朝身旁的張妃、尹妃一使眼色,讓她們扶著自己,回到宮裏去。看著父皇就這麽走下皇位,走下那大臣們一輩子也走不上去的六步階梯,走過自己的身旁,就這麽離了大殿而去,李世民雖然對父親有些憐憫,有些兒憾意,但還是突然的感到一種內心深處湧出的快意,感到渾身的輕鬆,他長長地舒了口氣。

本太子,不……朕,終於成了皇帝!在眾人仰慕與畏懼的目光中,李世民挺胸塔腰,走上那君臣之間的六步階梯。他異常激動地坐在父親昔日的龍椅上,雙手握緊龍椅兩則威猛的龍頭,目光裏閃爍著熠熠的光輝。他高高在上,群臣們都跪伏在他的腳下,齊聲祝福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高高在上地俯視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怪模怪樣的頭頂,有的還能看到隆起脊椎的背。他心裏感覺有些好笑,但表情依然是非常嚴肅的。

“眾愛卿平身!”

李世民非常熟練地說了出來,聲音中氣十足,比他的父皇,如今的太上皇,更加雄渾,更加有力。他今年還剛滿二十七歲,若是在尋常百姓家,還才剛剛開始步入社會。而他——李世民,卻成了駕禦群臣,統治億萬百姓的皇帝。不知為什麽,李世民突然想起了隋煬帝,想起了他的一係列的大手筆:萬裏長城、大運河、征戰高麗。煬帝正是為這些事所累,也正是為這些事所敗。可是,誰又敢能不從心裏佩服,一個皇帝能在短短的十三年執政期間,就能做成這一件件造福後代的大事情?隋煬帝的父親楊堅,為他的兒子留下了一個富裕的皇室,加上煬帝自己的魄力與意誌,他做成了自己要做的事,也做完了自己。可是現在,我李世民要麵對的,是一個困厄的,人心還在浮動、流言還在洶洶的皇室。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哥,想起小時候大哥教他學射箭的情形。唉!如果不是因為我,該是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可是,我沒有象楊廣那樣殺死父親,我卻能理解他,為什麽登上皇位之後,迫不及待地做出一件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一個人,心裏隻要有遺憾,總是要設法補嚐的。朕,現在也有許多的大事想做,但目前要做的,還是要進一步,收服人心……

殿上眾臣,聽了新皇的旨意,“平身”已有多時,卻見皇上自顧自地遊走於神思之間,終不再下聖旨。他們,竟沒有一人敢挺身詢問,隻呆若木雞般立著,靜候皇上的下一個聖旨。整個大殿,如無人跡一般,靜悄悄的。到是剛從山東、河北宣慰成功趕回來的魏征,實在忍不住了,對王圭使了使眼色。新皇登基,作為深受寵愛,而又資曆尚淺,功勞少建的魏征與王圭,倆人都想對皇上能有個好的建議。思之再三,他們倆人共同想出了一個良策,決定今日殿前聯名上表給新皇上。魏征自己,則單獨還有一要事上奏,決定分個輕重急,先奏上自己與王圭看法一致的。王圭官大,表在他手上,故魏征向他使眼色。王圭見了,朝高高在上、陷入沉思的李世民看了一眼,然後對魏征搖了搖頭。魏征急了,從王圭裏搶過表來,一步上前,抬頭望著李世民說:

“皇上,臣有表要奏。”

李世民聽了,從沉思中醒來,說:“拿來看看。”宦官下來從魏征手上接過表來,雙手捧了上去交給李世民。看罷魏征與王圭的聯名上表,李世民心裏豁然開朗。這到是個好主意,重新追封和禮葬已故的太子與齊王,而且是要非常高的規格。真是太好了,一箭雙雕!既可以收服人心,又可以彰顯大唐新皇的寬豁仁慈,表明皇上之所以殺死他們,是多麽地不願意;而皇上要推行的政治,又是多麽的正確而勢在必行。已經死了的人,再隆重、再高規格的安葬也徒然的,但對於那些活著的,心裏還牽掛他的人,卻有絕對的意義。

“好!好!好!”看完上表,李世民連聲說:“二位愛卿所想,正合朕意。禮葬一事,就令你二人主持辦理,務必要隆重大氣。”

“遵命!”王圭、魏征領命謝恩。

“至於追封一事,朕令尚書左右仆射房玄齡和杜如晦共同商計,然後聞奏於朕。”

魏征聽了大喜,正準備奏上自己的另一要事,隻聽到皇上已經在說封立皇後、皇子之事,隻好閉了嘴巴,眼睜睜地望著皇上,心裏卻在想著自己要奏的事情。而高高在上的李世民,此時也在想著他昨日的事情。

146、

秋的美麗在於成熟,無論是皎皎的秋月,還是析析的青林,是山中的鬆子,還是滿城的金菊,處處都在彰顯一種成熟。二十七歲的皇帝李世民,雖還是人生的夏季,卻行走在秋時美麗的成熟中。人生的金果,撲麵而來。他做了皇帝後,立刻享受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把父親的武德年號,改為貞觀。武德八年便又成了貞觀元年,大業十三年,也是武德元年一樣。做了皇帝的人是不允許他人與自己名字有相同的字,於是原本是徐世績的李世績,又隻能改為李績。

盡管他從沒有花什麽心思去追遂女人,可他做了皇帝以後,身邊的女人還是越來越多起來。以至於多得他自己也數不清。這是他的不該,卻並不是他的過錯,因為這是皇權規定可以這麽做的。不過,如果把皇帝的權力拿走,皇帝也就是個普通的人。情欲同樣如此,女人雖多得數不清,但真正感覺好的,也就那麽兩三個。除了長孫氏,便是楊妃了。

楊妃曾是煬帝的掌上明珠,天生麗質,氣質高貴。再加上聰慧溫順,善解人意,實在是男人都喜歡的女人。李世民新任皇帝,雖然歡天喜地,但皇上的那份壓力,也是非常累人的,長孫氏此時剛懷上後來的皇帝李治,李世民散朝下來,便到楊妃這兒來歇息。

“如今,東宮、齊府原來的舊屬都已撫慰好了,朝庭的舊臣,朕原來的僚臣也都一一擢升,該是給這些女人的名份了。”李世民雖躺在麗人的懷中,心裏仍然想到國家的大事情。

“你看,朕給你一個怎樣的名份?”李世民突然轉過身,伏在楊妃的酥胸上,看著她明亮的雙眼問道。

楊妃經曆了顯赫一世父皇的慘死,對名利自然非常淡泊,而且也清楚自己的處境,聽李世民突然這麽一問,她微微地一笑說:

“你應該刪立長孫姐姐為皇後,封承乾為太子。”

“你真是這麽想的?”

“臣妾何時欺騙過皇上?”

“好,這事就依你。朕就立長孫氏為皇後,封承乾為太子,你與韋氏、燕氏、王氏都為夫人,朕還要封你替朕生的兒子李恪為吳王……”

李世民還要一一說下去,楊妃輕輕地擁著他,將自己紅嘟嘟地小嘴湊在他的嘴上。熱吻一陣之後,楊妃真誠地說:

“臣妾希望,關於國家的大事,皇上最好說給長孫姐姐聽,臣妾隻希望能專心服侍皇上。”

李世民聽了,目光緊緊地罩住她,默然不語。他喜歡她的身子,更喜歡她的心。他想起長孫氏替他生的承乾、李泰,倆人在長孫氏的教導下,都非常出色。承乾今年剛滿八歲,就已經非常機敏聰惠,處理起一些平凡的小事來,通情達理。李泰更是文才出眾,聰明過人,還不到七歲,已經能寫出對仗工整的詩文。唉,子得母教,擇妻有一半是為了教子。這楊妃,不也是如此?她替朕生的李恪,也還隻有七歲,長得儀表堂堂,豪放豁達,仁義誠信,還真正很象母後提到自己的小時……想到這裏,李世民沾沾自喜,脫口而出:

“朕的兒子,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他們的父皇如是,皇兒們自然也就這樣了。”楊妃睜著美麗的大眼,深情地望著李世民。

“既然如此,朕與你就再做一個兒子!”說著,李世民已經深入進去。

147

皇帝講話自然應該作數,昨日對楊妃說的話,今日需要兌現。李世民與房玄齡商量了幾句,立即宣布了自己對皇室女人與兒女的冊封。舉朝上下,一遍讚同,長孫氏與李承乾,一個做了皇後,一個做了太子,倆人都得了千歲的賀辭。李世民正要宣布散朝,魏征卻又有本上奏。

原來,尚書左右仆射房玄齡、杜如晦昨日找到皇上說:“國庫糧緊,難以為計,如真是免了山東、河北這兩個糧倉的稅糧,來年必然糧缺。”李世民聽了,眼瞪著房玄齡,問道:“情況如此嚴重,當如何處之?”

房玄齡說:“依臣之見,今年隻能要求山東、河北照常納貢,明年再減他們的稅糧。”

是啊,眼下山東、河北是朕大唐王朝的糧庫,若減了稅糧,實在撐不下去,看來也隻能如此了。李世民這麽想著,點了點頭。房玄齡一見,鬆了口氣。說:“臣這就去辦理此事。”

房玄齡走了不到一個時辰,魏征就知道此事,連夜準備了一個折子:“而今皇上詔免山東、河北糧稅一年,百姓老幼歡慶,載歌載舞,感激皇恩浩**。可是臣剛剛聽說,朝庭要重新頒布赦令,說今年還是照常納貢,明年再免糧稅,如真有此事,則萬萬不可……”

李世民讀罷,沉吟一會,目光逼視魏征,問道:“魏公可知我大唐國庫存糧,能供應幾許?”

“知道。”魏征平靜地回答:“自我大唐立國,連年征戰,去年又遇天災,國庫存糧,所剩無幾?”

“愛卿既知此事,就要為朝庭著想,不要再提稅糧之事,朕非不願為,而是不能為也。”

“臣知道,請皇上容臣將心中所慮言明。”

“說罷!”李世民有些不高興。

魏征自然聽得出來,卻還是平靜地說道:“臣之所慮,隻是為了朝庭的威信。陛下初登大寶,億萬百姓都在看著陛下的一言一行。現在陛下對百姓剛發出第一道旨令,沒等執行就要收回。這樣會使百姓對朝庭的信用產生懷疑。朝庭信用不在,威信自然難立。因此臣以為,對朝庭來說,糧稅是小利、短利,威信才是大利、長利。就算朝庭糧食緊張萬分,也不可用國家的威信來換取糧食。況且,糧食緊張一事,完全可以靠其他的途徑來解。”

這個魏征!性格這麽倔強,言辭又這麽犀利,可是,細細想來,還真有他的道理。李世民聽罷魏征的一番話,盯著他想著。糧稅與威信,孰重孰輕,朕怎麽就沒有想到!房玄齡怎麽也沒有想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看來,我要聽聽更多人的建議,這才能夠正確地處理好一些大的事情。想到這裏,李世民問魏征:

“今若減了山東、河北糧稅,來年糧缺,當如何處之?”

“可以緊縮其他開支,節約出銀兩,到時派吏往山東、河北購糧。此兩地人士義氣,又領受皇上大恩,知道朝庭缺糧,必然爭相出售,滿足朝庭所需。”

“山東、河北,雖然人才薈萃,隻是於朕之大唐王朝的感情恐怕不及關中人士,到時購糧,未必能如卿之所言,爭相售糧。”

魏征聽了,跪下奏道:“臣認為天子應以四海為家,對其臣民,不分東西南北,皆親其親,臣民自然皆親天子,如同自己的父親。購糧之事,若蒙陛下相信,到時令臣前往,若不能滿足朝庭用糧,臣自願領罪。”

李世民聽了,頻頻點頭,高興地說:“愛卿真忠臣也,朕若不信忠臣,還能信誰?”說罷哈哈大笑,之後又道:“適才愛卿的一番話,讓朕避免了一次錯誤的決定,也使朕想起了朕自己經曆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李世民說到這兒突然停下話來,閉上雙目,陷入沉思。整個大殿,一時,又靜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