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合圍維也納

.經曆了一場世界性的大戰之後,人們對於德國的動員體製已經不再陌生。

相比1914年,現在的德國擁有超過300萬有豐富戰爭經驗、訓練良好的預備兵,一旦開始動員,這些預備兵就將按照嚴格的戰時動員體製向指定兵站集中,領取製服、裝備和武器,先編成連,再編成營,接著通過鐵路運送到預定集結點。

隻消一個星期時間,德國這部全力運轉的龐大戰爭機器就將集結起至少200萬精銳部隊!在榮譽與勝利的鼓舞下,這支軍容整齊、裝備精良加上擁有一大批優秀將領指揮的軍隊將士氣高漲、戰力驚人,任何一個國家在如此一支軍隊麵前都會感到心驚膽戰。

現在,站在這風頭浪尖上的是德國多年來的友好鄰邦——奧匈帝國。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安睡,維也納的重臣權貴們早該意識到這一點。很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供他們後悔的餘地了!

上午7時整,德國外交大臣施特雷澤曼準時向奧匈帝國駐柏林大使和俄國駐柏林大使遞交了德國政府的複照文件——德國軍隊在達成預定目標之前,將不會從奧匈帝國境內撤兵!

奧使久根布魯格和俄使帕沃佩德羅夫麵麵相覷,施特雷澤曼麵無表情的準備離開,這時,和他私交不錯的奧使久根走上前來,用一種低沉和心虛的語氣問道:“大臣閣下,真的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施特雷澤曼看了他幾秒,很沉重的告訴他“箭既射出,已無回頭的可能”。

“那就讓我們就此訣別吧!”俄使帕沃慷慨激昂的高聲說到,然後夾起他的帽子匆匆離去,看樣子是要回俄國使館收拾回程的行裝。

“保重!”施特雷澤曼低低地說了一句,頭也不回的走身走出房間。

久根一個人失魂落魄的跌坐在沙發上,短短兩個星期時間裏,事態發展大起大落。令人尊敬的老奧皇去世,新女皇在聖彼得堡宣布登基,德國人大舉入侵,還有現在,原本希望通過聯合通牒遏止德國人的入侵,未想卻招來一場戰爭!久根的心髒從未經受過如此強烈的刺激,整個人虛脫了一般。

半個小時之後,副使在這個冷清的房間裏找到了麵色蒼白地久根布魯格。並告訴這位大使德國政府已經給他們開出了特別通行證,他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離開德國,而大使館工作人員的東西大都已經收拾好了。

久根心灰意冷的走到門口,從衣架上摘下自己的帽子,回頭看了一眼自己三年多來工作的辦公室,心中充滿留戀和不舍,但轉瞬之間,這種留戀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他知道,自己或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這裏來了。

1916年2月3日上午8點。德國政府正式宣布全國總動員後兩個小時。美國大使根克就帶著總統t馬歇爾的密電前來謁見德國首相。

華盛頓希望德國能夠慎重考慮全國總動員一事,畢竟,這將給世界帶來戰爭的可怕威脅。不久之前各國付出巨大努力才換來的和平成果有可能就此付諸東流。

“抱歉!”德國首相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這樣告訴美國人,“現在是奧匈帝國與俄國先向我國遞交戰爭性質的外交通牒,我國既然不願接受這一通牒,那麽總動員和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全國總動員是德皇陛下親自簽署地命令,想要收回幾乎是沒有可能地!”

說完之後,貝特曼匆匆趕往國會大廈,去向內閣大臣和議員們轉達德皇的旨意。

在返回美國大使館的路上,根克大使因為柏林街道上地景象而憂心忡忡——德國民眾群情激昂,每個行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自豪的笑容。廣場上軍樂隊正在演奏慷慨激昂的進行區,在一些空地上,講演者用極具鼓動性的語言帶動聽眾的情緒,俄國人和奧地利人開的商店遭到民眾的石塊襲擊,警察們隻是遠遠旁觀著……

這位美國駐柏林大使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

“這個民族已經患上了一種可怕的戰爭狂熱症,因為戰爭能帶給他們勝利、榮耀、財富,一切的一切都能從戰爭中取得。軍官與士兵處處受人尊敬,工業、經濟、交通,在這個國家任何事務都必須服從軍事地需要。征兵站前總是擠滿了想要參軍的人!”

此後在發回華盛頓的密電中,根克提醒白宮的新主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招惹德國人,除非自己由擊敗它的足夠把握!

可是在這個世界的1916年,沒有那個國家敢於正麵向德國挑戰。

這一次,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土耳其政府的中立態度,前一次戰爭的時候,麵對英法俄如此強大地敵人,凱莫爾領導的土耳其政府義無反顧的站到德國一邊。難倒德國和土耳其的同盟條約已經失效?兩國關係已經惡化?

隻消細細思考,人們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奧妙——由於和奧匈帝國並不直接接壤,土耳其不僅沒有參戰的必要,而且他們的中立將給德土兩國帶來許多便利之處——一些位於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和城市隻要打著土耳其的旗號就可免於奧匈帝國艦隊的威脅,畢竟,德國的地中海艦隊雖強,在整個奧匈帝國海軍麵前卻還不足以保證地中海南岸所有區域的安全。再者,在地中海上航行的德國貨輪也可以利用土耳其政府給予的特權使用土耳其國旗,這樣一來,戰爭中德國的損失將大大減少。

總而言之,土耳其的中立是由於奧匈帝國海軍的強大。可以說,也正是這支海軍的強大引來了奧匈帝國的戰爭災禍。

時局,已經大大超出維也納政府的預計。

當德國政府拒絕撤兵並宣布全國總動員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奧皇過去的重臣和親信們已經能夠從維也納大教堂的鍾樓上看到城外地德國入侵者了。

“首相閣下,維也納無險可守,現在該作最後的決定了!”

安德拉斯公爵小聲提醒道,此時整夜未眠的首相馬裏奧兩眼黯淡、皮膚幹枯,遠看宛如一具死屍,隻是鼻孔裏一息尚存。

“完了。帝國就這樣毀了!”馬裏奧無力的嘟囔著,他以為德國人會在最後通牒麵前考慮再三,雙方會就此暫停衝突進行談判,根本沒有料到這份通牒將引來德國的全國總動員。

“退守南部,退守沿海,退守意大利北部!不管怎樣,我們都不能就此屈服!全國總動員,哼!我們不也發布了全國總動員令嗎?就讓我們集全力與德國人一戰!”主戰派的卡巴斯公爵聲音提高了八度。用言語重重諷刺著安德拉斯和他那破產的妥協談判政策。

此時,安德拉斯雖然憤怒,麵對德國人的強硬態度卻也無計可施,現在看來,唯有拚死一戰與任人宰割兩條路可選了。

“對!憑借我們在地中海地優勢與德國人周旋!無論如何,我們海軍絕不向入侵者低頭!”海軍總司令安東·豪斯上將從一而終的堅持著自己的主戰意見,對於陸地上的戰事他幫不上忙,但他早就在策劃將德國艦隊趕出直布羅陀和地中海了!

“可維也納乃帝國的心髒,怎能如此拱手讓給外人……”

言下之意,馬裏奧並不願意撤離維也納。不僅因為維也納重要的政治意義。也是為了整個國家的民心、軍心著想。

這時,卡巴斯轉向角落一位身著黃色軍服者,“男爵閣下!匈牙利援軍何時才能趕到維也納?”

“這個……”那位男爵的反應並不積極。“我馬上發一通電報詢問一下,估計我們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了!”

“集結完畢……閣下,現在可是萬分緊急啊!”卡巴斯加重語氣說道,對方的不冷不熱已經讓他難以忍受,若是老奧皇在世,自己肯定會毫不客氣地奏請皇帝將其革職。可是時局已經不同往常,匈牙利將軍們並不買自己這個“中央政府陸軍部長”地帳。開始的時候,匈牙利陸軍部就以諸多借口不願出兵,後來好歹願意派兵增援奧地利了,援兵卻遲遲未見蹤影。

“35萬軍隊。一下子集結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何況,許多兵營不久之前才解除了先前地禁令!”先前那位男爵即是匈牙利陸軍副總參謀長托布雷斯,不慌不忙的和卡巴斯打著太極,原本匈牙利不至於和奧地利如此疏遠,正是奧皇的一計敲山震虎,令達門·費倫茨為首的匈牙利貴族打心底感到不滿,加上奧皇欽定的繼承人是具有奧地利血統的俄國女皇,這更令匈牙利人難以接受。

在這樣一種局麵下,人們開始意識到匈牙利的政治傾向發生了巨大轉變。特別是德國軍隊入侵波希米亞和奧地利之後,德國陸軍中將奧爾格仍舊滯留在布達佩斯,而且與匈牙利貴族舉止親密。維也納對此心知肚明,然而現在大敵當前,對匈牙利的指責和製裁無疑是將它推到德國人那一邊。

因此,就連平時高高在上的卡巴斯也不得不對這位匈牙利男爵客客氣氣。

“男爵閣下,唇亡齒寒的道理不難理解,就請匈牙利軍隊盡快前來解圍吧!”

“那是自然!”男爵很爽快地應承下來,可是援軍究竟在哪裏,恐怕隻有匈牙利人自己知道了。

到這天中午,維也納城外的德軍數量已經增加到了21萬!除了前一天晚上抵達的弗萊明裝甲軍、迪姆林第1集團軍主力之外,天亮的時候,由卡爾·馮·艾內姆率領的德國第2集團軍主力也趕到了,到此時為止,閃電計劃中向維也納挺進的三大主力已經在預定時間內趕到維也納。

前一次戰爭的時候,德國第2集團軍的統帥是現任陸軍大臣卡爾馮比洛,在升任陸軍大臣之後,這個集團軍的指揮權由63歲地艾內姆陸軍上將接替。和迪姆林一樣,艾內姆的從軍生涯也是漫長而曲折的,1903年之前,艾內姆一直在基層部隊服役,1903年到1909年在戰爭部供職,1909年迎來他職業生涯的轉機——出任第7軍中將軍長,戰爭爆發時編入卡爾·馮·比洛的第2集團軍,同樣因為戰爭中的卓越表現而得到德皇威廉三世的賞識。

三位主要將領在開了一個簡短的軍事會議之後,上午9點,由弗萊明的裝甲軍率先開始行動。

坐在自己的專車——編號為99的3號坦克上,弗萊明少將在顛簸中享受著這晴朗的好天氣,陽光是暖洋洋的,風也是輕柔的,遠遠望去,維也納眾多著名建築的尖頂正在地平線那頭。

他的先頭部隊——3個偵察坦克營和4個快速裝甲營在維也納西麵10公裏處一分為二,一部由此繞向城北、一部繞向城南,裝甲軍的第2裝甲師歸屬北路部隊,第3裝甲師編入南路部隊,兩路人馬最終將在維也納城東10公裏處再次會合。

在裝甲部隊後麵,迪姆林的步兵將緊緊跟隨,相應的,他們也將分成兩部分從維也納南北並進,這樣的意圖顯而易見——給維也納來一個大大的“金鍾罩”。

由於連夜行軍,艾內姆的步兵暫時留在維也納城西休整待命。

當然,這樣一個策略顯然不是弗萊明和迪姆林、艾內姆三位將軍臨時決定的,這是陸軍統帥部閃電計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考慮到維也納對於整個奧匈帝國的意義,加上老奧皇剛剛去世,現在就強行突入維也納市區難免激起民憤。

統帥部的考慮是如果維也納妥協,奧地利今後將被當作一個自治行省來對待,如果奧地利政府寧死不屈,那就割據奧地利的重要工業區和沿海地區,讓殘存的奧地利成為一個沒有沿海與重工業的內陸小國。

1916年2月4日下午2時,德軍的兩支地麵部隊在維也納城東會合,一個以維也納為中心、半徑將近20公裏的巨大包圍圈正式形成,被20餘萬德軍包圍的是維也納上百萬人口和40多個國家的外交官員,當然,還有奧匈帝國中央政府、奧地利政府的大批政要。不過,根據來自維也納的可靠消息,奧地利陸軍總參謀長康德拉男爵、奧匈帝國海軍總司令安東豪斯上將等將領在德軍合圍之前就已經乘車離開。

此外,地中海的形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駐紮在普拉軍港、塔蘭托軍港和阿爾赫拉西斯港的奧匈帝國海軍已經開始行動,尤其是位於奧匈帝國本土的普拉軍港,不僅宣布對外封閉,駐泊在內的大大小小百餘艘戰艦更是全部生火待命,三支由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掃雷艇組成的警戒艦隊更是在港口附近來回巡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