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勝

殺豬穀中硝煙四起,喊聲震天、兵荒馬亂!

南人本就孱弱,在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下,更是亂作一團,不知所措,哪裏是血火中淬煉出來的秦國官兵的對手。但見高大彪悍的秦軍士兵已經脫掉盔甲、**著上身,高舉著長槊、馬刀等騎兵用的大號武器,瘋狂的殺入楚軍陣中。

楚國軍隊還沒反應過來,便已經被撂倒一片,待想要結陣反抗時,卻已經陷入了埋身肉搏之中。在這種犬牙交錯、你中有我的戰鬥中,秦軍身大力大、武力高強、勇猛嗜血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反觀那些從未經曆過陣仗的楚軍士卒,已經被滿眼殘肢斷體、鮮血漫天飛濺的場景,駭得魂不附體,怎能與如狼似虎的對手交戰?

隻見楚軍官兵紛紛抱頭鼠竄,在敵兵的刀鋒下一個接一個地倒了下去。秦軍毫不費力的便將諸烈的中軍分割包圍在山穀之中,開始了擒賊擒王的攻擊。

其實楚軍在山穀中最多不到四萬人馬,餘下的十六萬人則被擋在了山穀前後。這些軍隊被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呆了,待他們反應過來,準備進去山穀,營救中軍時,專為他們準備的大餐也到了。

秦靂率領龍驤騎兵從西麵席卷而來,攻擊楚軍的後隊;勾忌率領著黑甲騎兵從關上順勢而下,衝殺楚軍的前隊。對於幾乎沒有跟騎兵作戰經驗的楚國軍隊來說,僅憑著在訓練場上學的那三招兩式,根本沒法應付當世最強地兩支騎兵的共同衝擊!

對於敵人的水平。秦軍士兵的感觸最深,他們發現與齊軍相比,這些楚軍無論從單兵素質還是整體作戰能力上,差距都不是一星半點。往往他們攻出一套殺招的第一擊,便可將對手直接了賬……如果換成齊軍士兵,一定會招架住三招兩式,然後不是反擊將自己殺死,就是在下一個回合被自己殺死。哪有這般輕鬆?

當然沒有人會嫌自己的對手太弱,對於普通士兵來說,能在一係列戰爭中活下去,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褒賞了。

好在一邊倒的屠殺沒有持續多久,在經曆了最初地錯愕之後,楚軍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處境,終於展開了困獸之鬥,拚死抵抗!雖然始終挽不回敗局,但也將秦軍速戰速決的想法化為了泡影。

經過兩個時辰的激戰。霧氣早就散去,毒辣辣的太陽重新籠罩了天地,地麵上又悶又熱,讓人艱於呼吸、汗入漿下!這時秦軍士兵脫掉盔甲的目的便顯現出來。在這種蒸籠般的天氣作戰,光著身子是更為明智的主意。

我們知道楚國一度是天下最富裕地國家,雖然近些年來風頭被秦國所奪,但他們的家底還是十分厚實的。所以楚軍上下皆有著甲,不提軍官穿的細密地山文甲或者明光鎧,即使一般士兵也有皮質鎧甲著身。穿著厚厚的盔甲,在這鬼天氣下打了這麽長時間。大都出汗過度、頭暈眼花、四肢乏力、頭暈眼花,中暑的都不計其數。

這小小的細節讓雙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等石勇帶著兩個師的兵力進入山穀支援後,終於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楚國地中軍一舉擊破。斬將奪旗!可憐那位雄心壯誌的諸能將軍,也唱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的挽歌,在敵軍擒獲自己之前,揮刀自盡了。

秦軍將他的頭顱割下,用繳獲的將旗挑著,傳首於楚軍各條戰線,見領軍將領都被斬了,楚軍官兵以為除了自己這邊,局勢已經糜爛到無可挽回了。登時士氣全無、全線崩潰!

兵敗如山倒!楚國地十餘萬殘兵敗將如退潮般脫離戰場。丟下七萬具同伴的屍體和他們陣亡的主帥,逃回到他們出發的汜水鎮上。但終究還是四條腿跑的比較快。隨後趕來的大秦騎兵將他們團團圍在鎮上,不放一個敗兵出去。遵照武成王的指示,秦軍對這些已成驚弓之鳥的楚軍圍而不打,以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到第三天時,這幫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楚國官兵,便經受不住饑餓與死亡地威脅,乖乖繳械投降吃大包子去了。

至此,在此次戰爭中占據天王山位置地第二次虎牢關之戰終於落下帷幕,曆時正好二十天。在這短短二十天裏,秦軍以越境作戰的三十萬主力軍為主、以在國內策應地另兩個軍為輔,共計殲滅齊軍四十餘萬,俘虜二十餘萬;基本上消滅了齊國的主力部隊。還順手殲滅楚軍八萬,俘虜十二萬,將楚國那點可憐的陸軍徹底了賬。

兩次虎牢關戰役是秦雷征戰天下過程中最輝煌的勝利,其意義不僅在於將昔日天下第一名將百勝公趙無咎全方位擊敗,徹底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齊國便喪失了三足鼎立的資格,雖然仗著底蘊深厚,不至於一時亡國,但其已經門戶洞開,軍神隕落、精銳盡喪,已經事實上淪為了秦國予取予求的後花園!

從此以後,秦國一直以來腹背受敵的局麵將大大改觀,終於可以集中力量,對付偏安江南的楚國了!在這場堪稱一錘定音的戰役中,秦雷將自己的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一曰火器,他不僅獨家擁有此等殺器的使用權,還對其用法了若指掌,並沒有一味迷信,而是結合常規部隊靈活運用,使其成為了戰略上的強力支撐,戰術上的有力輔助!

其二曰參謀,他當年組建的統帥部參謀處,在十年磨一劍之後,終於可堪大用,對秦雷的戰略構想進行了反複研究論證,提供了數種戰役方案,每一種方案都包括著整套的作戰計劃和分析,向他詳細分析這計劃的優劣所在、敵方可能有的反應、以及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每一份都以事實為依據,推理嚴謹,設想周密,實屬難得的作戰計劃……毫不客氣的說,他隻要隨便拿起一份嚴格照著執行,這一仗都是有贏無輸,差別隻不過是贏多贏少的問題而已。

雖然秦雷最後時刻公布的作戰計劃,不同於其中任何一份,但還是能輕易看出,他從中汲取了大量的養分,說是集其大成也不誇張。

當得到最後計劃時,參謀處立刻馬不停蹄的重新論證研究,力爭做到每個環節絲絲相扣,戰術動作毫厘不差。前前後後共提請修改了三十多處細節,而秦雷也大度的全盤接受,同意了他們的改動。

所以我們看到秦軍一係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動作,終於造成了戰略上的勝勢,每一步都幹淨利落、遊刃有餘,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其中除了秦雷那不可多得的軍事才能、秦軍官兵的高人一等的各方麵素質外,這支強大的參謀隊伍,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這一點在秦軍上下毫無異議,所以當戰後秦雷將統帥部參謀處升格為三軍參謀部,並授予其首任部長塗恭淳以上將軍銜時,聽到的隻是一片掌聲,很少有人質疑這些白麵書生,有什麽資格當上將軍的。

秦雷的第三個長處,便是訓練。他的軍隊不僅裝備好、待遇好,在訓練上更是遠超齊楚兩國的水平。他對軍隊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強調處理任何突發事件的能力的要求,讓這支同樣多年未經戰爭的軍隊能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戰鬥力,尤其是在處理戰場上多變的情況時,更是顯得有條不紊,不慌不亂。

正是這種保持和進步,使秦國把軍備廢弛的齊楚兩國遠遠甩在了後麵,反映在戰場上,就是其戰鬥力差距竟是如此之大……已經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了,這仗還怎麽打?

他的三大長處正好是敵人的弱點所在,以最強擊其最弱,焉有不勝之理?

更何況他還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正是的他放手使用,才讓手下的將領們在此次戰役中大放異彩,尤其是一直身負勇名,卻苦於無法證明自己的勇親王殿下,終於在此次戰役中大放異彩,居功甚偉,從此不再為名不副實而心煩意亂了!

但這一切都不是秦雷關心的,此刻他換了身素色的便服,緩步走向個戒備森嚴的帳篷中,在那裏,他將與一段曆史做最後的告別,然後去開創自己的曆史!——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