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上古之風
下麵還有幾道策論題,可以不做,殿試隻要求做完兩道策論題即可,當然可以多做,絕大數考生不會這樣幹,他們寧願多花一點時間,把自己最拿手的兩篇策論題做好點,也不會去多做幾道策論題。
也就是說楊廷鑒此時已經可以交卷了,但是楊廷鑒發現別的考生才剛剛提筆打草稿,自己這交卷也太早了吧!後世的應試教育,老師都會再三強調,禁止任何人提前交卷,楊廷鑒也難免被影響到了。
既然不能提前交卷,那就繼續看下去,如果下麵的測試題,不觸及到皇權或者官僚的利益,楊廷鑒到也可以做,如果觸及到這兩個的問題,楊廷鑒也不會去做了,這就是典型的做多錯多,不如不做:
“且流寇久蔓,錢糧闕額,言者不體國計,每欲蠲juan減。
民為邦本,朝廷豈不知之,豈不恤之?”
這題大意是:
流賊造反已經很久了,而朝廷卻沒有多少錢糧來剿賊,有的大臣上書言事,根本就是不體諒朝廷的難處,天天都讓朕減免賦稅。(崇禎這是不滿那些天天叫囂著讓他免稅的大臣。)
民為國家的根本,朝廷怎能不知道這個道理,怎麽能不去賑濟。
朝廷沒有錢,拿什麽去賑濟災民,崇禎這不是在瞎扯淡嘛!當然楊廷鑒不會去說,要想增加國家稅收,就必須向那些士紳階層征稅,就必須“官紳一體納糧”,楊廷鑒絕對不能去寫,那是和天下的士紳階層為敵,等楊廷鑒有實力的時候。再執行這條還差不多。
所以這道策論題,楊廷鑒不會做,正當楊廷鑒打算繼續看下去的時候,崇禎突然問道:
“楊愛卿,這道策論題怎麽不做?是不會嗎?”
其實楊廷鑒早就知道崇禎在自己的身後看自己做題,隻是楊廷鑒假裝不知道而已。
楊廷鑒轉頭對崇禎說道:
“此題不能做。不過陛下如有興趣,可在閑暇時間與微臣秉燭夜談。”
楊廷鑒就這樣坐著繼續看下麵的題,沒有在去管崇禎,這簡直是太目無君上了,不過此時是殿試,和楊廷鑒年齡相仿的崇禎倒不會去責怪楊廷鑒,其實崇禎也知道楊廷鑒不喜歡下跪的習慣,崇禎已經從內心接受了楊廷鑒這個“壞習慣”,有大才的人大都是這樣持才傲物。
“好。殿試之後,崇禎找個空閑時間,和愛卿暢談一番。”
“如君所願。”
剩餘的策論題:
“但欲恤民,又欲贍軍,何道可能兩濟?”
即屯田鹽法,誠生財之原,屢經條議申飭,不見實效。其故何與?
至於漕糧為三軍續命,馬匹為戰陣急需。折截掛欠,遂失原額,其道何複?
今雖東虜猖獗,河套有可複之機,邊外盡可作之事。
但難於東虜窺伺,朝野匱乏。近降夷繼至,作何安插?
插套連合,作何問破?
流賊漸逸鄖廣,海寇時擾浙閩,剿滅不速。民難未已,兼之水旱頻仍,省直多故,作何挽回消弭?
又唐、宋曾以武臣為中書令、樞密使、文武似不甚分。
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廳為布政,典史為僉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爾多士留心世務久矣,其逐款對答毋諱。
朕將親覽焉。”(都是大白話,應該看得懂。)
這幾道策論題,最主要有兩個問題,屯田鹽法和收複河套之地,一個是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一個是讓大明有穩定的戰馬來源。
河套之地現在不是收複的最佳時機,必須先聯合林丹汗打敗建奴才說,如果此時大明在和林丹汗打起來,那就是三線作戰了,那絕對是自己作死的行為。
關於收複河套的策論,楊廷鑒又提起筆開始答題,楊廷鑒就是要借著這一道題,讓崇禎闡述聯合林丹汗的重要性:
大意是這樣的:
“陛下要收複河套之地,微臣認為此事不是最佳的時機,當前後金正在攻打林丹汗,後金一旦徹底征服林丹汗後,就會集中蒙古各部和所有建奴前來攻伐大明,這樣大明就更加危險了。
微臣認為此時應該適當支援一下林丹汗,讓林丹汗今後拖住後金,最好的打個兩敗俱傷,這樣大明就有了喘息之機,陛下也可用這段時間勵精圖治,等大明恢複過來,就可與後金決戰,從而一舉滅掉後金。”
“好……愛卿此計可行……”
“陛下謬讚了,微臣慚愧,微臣交卷。”
楊廷鑒說完,就起身來,然後雙手把試卷交到崇禎的手中,崇禎連忙又仔細地看起來,楊廷鑒則飄然而去,把一眾考官給雷得裏嫩外焦,這楊廷鑒真是持才傲物也!!!有上古賢士之風,不愧是我被讀書人,這錚錚風骨當真是我輩的楷模也。
……
楊廷鑒一考完,就穿回現代買了一百台發報機,步話機兩百台,手搖充電機三百台,這通信實在是太重要了,不光發報機需要,就連情報司和寶船廠都需要這發報機。
這密碼本也好辦,就是明碼密碼本就可以了,未必還有別人能接收楊廷鑒他們的電報嗎?那絕無可能的。
發報員的挑選和培訓,也是楊廷鑒親自挑選虎賁軍裏麵可靠的,識字的忠誠之人,在通州單獨培訓,起初的培訓肯定很難,因為楊廷鑒隻能拿出一些資料,具體操作經驗一點也沒有,隻能是那些發報員自己摸索。
楊廷鑒對於電報機的分配也做了詳細的安排,情報司二十台,可以裝備到每個省一台電報機,遼東和蒙古也肯定要派人帶著電報機去的,二十台電報機足夠情報司使用了。
另外就是虎賁軍了,發報機可以裝備到團,步話機可以裝備到連,這樣一安排下來,楊廷鑒從現代倒騰來的發報機和步話機都有剩餘,剛好可以做備用機。
自從會試完畢後,楊廷鑒就離開了京師,天天呆在通州忙這忙那,比如給那些挑選出來的軍官上課啦,敦促武器生產等,在楊廷鑒的記憶裏麵,崇禎四年即將發生一件大事,孫承宗修築大淩河城,結果後金舉國來功,明軍數次救援失敗,損兵折將四萬多人,就連祖大壽也被迫投降了建奴。
可曆史已經因為楊廷鑒這隻蝴蝶,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後金入寇在即,戰爭即將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