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完美伏擊
.第一護衛群確實是象征性的進入東海,沒有任何軍事意義,隻是讓日本當局在宣傳的時候,有理由宣稱仍然在東海部署了艦隊,中國海軍沒有獨霸東海,讓更多的人相信,日本有能力奪回釣魚島。
從反潛能力上看,第一護衛群不能說不強大。
十艘戰艦都有反潛能力,特別是八艘多用途驅逐艦。艦隊總共有十架反潛直升機,此外還得到了十多架岸基反潛直升機的掩護,確保能在任何時候、在三個主要方向上各投入三架反潛直升機。
以反潛直升機的戰術,三架直升機協同作戰,足以對付一艘攻擊核潛艇。
隻是,在部署反潛直升機的時候,第一護衛群的指揮官嚴重忽視了一個問題,即反潛直升機提供的是外圍反潛掩護,如果潛艇就在跟前,那些飛到幾十公裏、甚至上百公裏外的反潛直升機就派不上用場了。
艦隊的內層反潛,主要依靠戰艦自身,即戰艦上的拖拽式聲納與反潛魚雷。
依靠“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戰艦能夠攻擊二十公裏內的潛艇,還能用三百二十四毫米輕型魚雷攻擊十公裏內的潛艇。
隻是到了這個距離上,優勢絕對不在戰艦手上。
十一點四十五分,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極慢速航行,“海龍”號把攻擊距離縮短到了十公裏。
在這個距離上,任何一條重型魚雷都能追上全速逃逸的日本戰艦。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距離上,“海龍”號攜帶的電磁武器能夠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十一點五十五分,第一枚電磁火箭彈在離第一護衛群大概八公裏的海麵上空引爆,頃刻間摧毀了十五公裏內的所有電子設備。
不是戰鬥機使用的電磁火箭彈,而是專門為潛艇研製的電磁火箭彈。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誌願軍就想過為潛艇配備電磁武器,讓潛艇能夠單獨襲擊得到嚴密保護的艦隊。隻是受技術手段限製,當時的電磁武器得裝在魚雷裏麵,用一枚小型火箭取代魚雷的戰雷頭,在魚雷到達目標附近後,攜帶了電磁彈頭的小型火箭衝出水麵,在空中引爆。
顯然,這種發射方式非常麻煩,還要占用潛艇上寶貴的彈藥空間。
對常規潛艇來說,這基本上無法接受。
原因很簡單,常規潛艇的載彈量本來就非常有限,如果電磁武器占用了空間,攜帶的魚雷就更少了。
戰後,中國海軍對電磁武器做了改進。
主要就是,不再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而是通過發射通信浮標的投擲器發射,而且火箭彈做得更小了。
這樣一來,潛艇能在不影響作戰的情況下使用電磁武器。
缺點是,通過直接為二百毫米的投擲器發射的火箭彈隻能攜帶小型電磁彈頭,而且射程非常有限。
正是如此,在作戰使用中,很多艇長都把電磁火箭彈當成防禦武器。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用來對付敵人的反潛直升機與反潛巡邏機,就算不能擊落,也能幹擾反潛直升機與反潛巡邏機,為潛艇贏得逃逸機會。
要在進攻中使用,就得離目標足夠近。
當然,這個問題早就引起海軍重視,而且海軍已經投資開發專門用來發射電磁火箭彈的垂直發射係統。
隻是,在很多老式潛艇上,除非增添專門的艙段,不然都無法使用。
作為實戰經驗最豐富的常規潛艇艇長,薩非墨非常清楚電磁武器的重要性,也知道該如何利用這種武器。
這枚電磁火箭彈造成的破壞絕對是災難性的。
當時,第一護衛群裏,至少有四艘驅逐艦在電磁火箭彈的打擊範圍之內。
與聯合艦隊裏的戰艦一樣,遭到電磁打擊之後,這四艘戰艦立即癱瘓。
更重要的是,其他六艘護衛艦與電磁火箭彈引爆地點的距離都不超過二十公裏,而且都在按照正規程序執行戰鬥巡邏任務,戰艦上的雷達、通信電台等設備都在工作,結果均被脈衝電磁波燒毀。
不同的是,這六艘戰艦的動力控製係統沒有損壞。
因為潛艇發射的電磁火箭彈的引爆高度不到五百米,所以破壞範圍比戰鬥機發射的電磁火箭彈小得多。如果這枚電磁火箭彈在高空引爆,第一護衛群裏的十艘驅逐艦沒有一艘能夠逃脫。
在電磁火箭彈引爆的時候,“海龍”號已經發射了六條重型魚雷。
隻是,薩非墨沒有急著進行第二輪攻擊。
在為魚雷發射管重新裝填的時候,“海龍”號開始加速,在十一點五十九分達到二十節的最高潛航速度。
此時,六艘還能航行的驅逐艦沒有撤離。
原因很簡單,旗艦在電磁火箭彈的打擊範圍之內,通信中斷後,艦隊指揮官無法向其他戰艦下達撤退命令。
在旗艦癱瘓的情況下,其他戰艦的艦長首先想到的不是撤離戰場,而是上前援助。
勇氣可嘉,行為卻極端愚蠢。
以戰艦的速度,擺脫“海龍”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就是說,隻要六艘驅逐艦全速撤退,就能逃出“海龍”號的攻擊區域。
前去救助旗艦,等於主動踏入鬼門關。
淩晨零點不到,“海龍”號發射的第一批魚雷陸續命中了四艘癱瘓的驅逐艦。
此時,“海龍”號已經向第一護衛群航行了大約兩公裏。
零點過十分,第二枚電磁火箭彈在離第一枚電磁火箭彈大約五公裏處引爆,頃刻間摧毀了剩餘六艘驅逐艦上的電子設備。
為了搞清楚情況,薩非墨讓“海龍”號啟動了主動攻擊聲納。
確定十艘驅逐艦均已癱瘓後,“海龍”號在零點十三分發射了第二批魚雷,隨後又在零點十七分發射了第三批魚雷。
這時候,第一護衛群的反潛直升機趕了回來。
薩非墨沒有遲疑,在零點十八分發射了第三枚電磁火箭彈,把趕來圍剿“海龍”號的六架sh-60j送入大海。
這些直升機都屬於日本海上自衛隊,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
到這個時候,第一護衛群裏的十艘驅逐艦中,最先中雷的四艘驅逐艦、包括兩艘防空驅逐艦均已沉沒。
在撤裏之前,“海龍”號進行了第四次魚雷攻擊。
因為隻攜帶了二十二條魚雷,所以第四次魚雷攻擊隻發射了四條魚雷。
薩非墨沒有什麽好顧忌的,因為“海龍”號已經出海一個多月,在之前的戰鬥巡邏中超額耗費了儲存的液氧,所以在完成這場戰鬥後,“海龍”號必須返回舟山海軍基地,沒有必要帶著魚雷返航。
至於是否會在返航途中遭遇日本潛艇,薩非墨根本沒有想那麽多。
隻要“海龍”號保持安靜航速,被日本潛艇發現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零點二十五分,“海龍”號轉向撤退。
到這個時候,第一護衛群裏已經有六艘驅逐艦沉沒,剩下四艘也即將沉沒。
因為首批趕到的反潛直升機在艦隊上空被電磁武器擊落,所以其餘反潛直升機沒有立即趕過來。
直到淩晨一點前,才有一架反潛直升機來到第一護衛群上空。
此時,“海龍”號已經航行了十海裏。
大概是擔心遭遇日本潛艇,薩非墨在淩晨一點過十分讓“海蛇”號減速,而且沒有急著發出戰報。
不需要“海龍”號的戰報,楊禹方在淩晨一點前就收到了空軍發來的消息。
戰略電子偵察機探測到了出現在大隅海峽西端的幾次電磁爆,隨後海航的一架j-11c飛到黑島西南,發現了遭到襲擊的第一護衛群。
因為大隅海峽那邊隻有“海龍”號一艘潛艇,所以周渝生立即斷定,肯定是“海龍”號偷襲了第一護衛群。
隻是,這並非是好事。
戰鬥地點不在公海,至少不完全在公海上。根據偵察機拍下的照片,至少有三艘驅逐艦在日本領海內遭到襲擊。
所幸的是,隻有三艘。
在向騰耀輝匯報情況的時候,周渝生故意忽略了這件事,強調第一護衛群在進入東海後才遭到伏擊。
最初的時候,騰耀輝也沒有注意到。
問題是,在日本領海內擊沉日本戰艦是事實,誰也無法掩蓋。
淩晨四點左右,周渝生收到了薩非墨發回來的戰報,其中明確提到了十艘驅逐艦被魚雷擊中時的方位。
顯然,薩非墨是一個非常細致的人。
隻不過,在他的戰報中,十艘驅逐艦都是在離開日本認定的六海裏領海線之後,才遭到攻擊。
也就是說,“海龍”號沒有攻擊日本領海內的艦艇。
那麽,偵察機拍下的照片為什麽顯示有幾艘驅逐艦在日本領海內呢?
答案很簡單:癱瘓的戰艦會隨著洋流移動,偵察機到達的時候,已經是戰鬥結束後一個多小時了,在此期間,三艘在領海線外被魚雷擊中的驅逐艦隨同洋流漂移了大概兩海裏,進入了日本領海。
隻是,誰也無法證明,這三艘驅逐艦是在公海遭到攻擊的。
騰耀輝向總參謀部匯報戰果後,黃峙博很快就發來電報,要求騰耀輝嚴格調查這次潛艇襲擊行動,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顯然,這不是黃峙博的意思。
作為總參謀長,黃峙博才不會在乎潛艇在哪裏襲擊了日本戰艦。
在一天之內幹掉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四支護衛群,將四十二艘大型戰艦送到海底,絕對是了不起的勝利。
隻是,從政治上講,襲擊日本領海內的戰艦絕對不可行。
如果有人故意拿這件事說話,戰爭很容易失去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