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奢望

零點三十分,第一架掛著反艦導彈的J-32B從“昆侖山”號上升空。

因為執行攻擊任務的J-32B的起飛重量比執行護航任務的J-32多了兩噸,巡航飛行速度稍微慢一些,所以艦隊航空作戰參謀首先安排J-32B起飛。此外,每艘航母額定出動四十八架J-32B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航空作戰參謀還會對偵察機發回來的消息進行分析,以確定增派的八架J-32B到底執行哪種任務。

嚴格說來,根本沒有什麽好分析的。

偵察機發回來的情報非常有限,隻確定了印度艦隊的規模,鎖定了五艘航母,以及艦隊上空有數十架防空戰鬥機。

這些信息,很難讓航空作戰參謀做出準確判斷。

準確的說,很難由此判斷出印度艦隊的防空力量,也就無法肯定的知道是否需要增派護航戰鬥機。

麵對這種情況,航空作戰參謀一般會征求各個航空聯隊指揮官的意見。

事實上,航空聯隊指揮官也不可能做出準確判斷,隻個人做出決策,也就沒有太多的心理負擔。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當時,四名航空聯隊指揮官與四名副指揮官中,有五人認為應該加強護航力量。

結果就是,每艘航母上的八架待命的J-32B全部掛上了對空彈藥,安排在四架J-32之後升空。

因為是J-32的改進型,而且多用途戰鬥機對作戰半徑的要求更高,所以J-32B在執行製空任務的時候,作戰半徑比J-32還稍微遠一點。在攜帶八枚攔截導彈與四枚格鬥導彈的情況下,J-32B的最大截擊半徑能達到二千二百公裏。當然,這在實戰中沒有多少意義,因為截擊任務不需要與敵機纏鬥。在執行護航任務的時候,飛行員往往會留出五到十分鍾的空戰餘油,相當於以巡航速度飛行三百到六百公裏。也就是說,在執行護航任務時,J-32B的最大作戰半徑勉強超過了兩千公裏。在同等的情況下,J-32的最大作戰半徑隻能達到一千九百公裏左右。

當然,對這次攻擊行動來說,已經足夠了。

在零點三十分到零點四十五分之間,四艘“昆侖山”級航母以每分鍾四架的速度,各彈射了六十架戰鬥機。

事實上,這不是“昆侖山”級航母的最大出動能力。

如果適當降低戰鬥機的起飛重量,“昆侖山”級配備的電磁彈射器能夠以每分鍾兩架的速度彈射戰鬥機。

在戰鬥機全重起飛時,彈射效率才降到了每四十五秒一架。

因為在零點起飛的第二批偵察機群放棄了偵察任務,在艦隊北麵六十度區域內,離艦隊大約六百公裏處形成了第一道防空攔截線,十六架J-32足以在空中巡邏三個小時,還有四架艦載預警機支持,此外第一批偵察機正在返航,所以牧浩洋沒有急著讓增派艦隊防空戰鬥機。

當時,他隻是讓航空作戰參謀在不影響戰鬥機降落的情況下,在飛行甲板的起飛待命區部署防空戰鬥機。此外,所有的J-25P都隻裝載了三分之二的燃油,確保在空戰中獲得最佳推重比。

事實上,在準確掌握了敵情的情況下,防空戰鬥機往往以半油起飛。

原因很簡單,半油比滿油能減輕大約四噸的起飛重量,等於把戰鬥機的空戰推重比提高了零點一五以上。在激烈的空中戰鬥中,這個差距足以決定戰鬥結果,特別是在雙方戰鬥機的性能旗鼓相當的情況下。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回收返航的偵察機。

因為J-32的空戰能力比J-25P強了不是一點半點,所以偵察機在降落之後,將直接在飛行甲板上補充燃油與彈藥,然後緊急起飛。如此一來,就能有三十二架J-32執行艦隊防空任務。

除非印度艦隊拚出全力,不然這三十二架J-32足以構成一道牢固的防空攔截網。

可以說,隻要沒有絕對必要,牧浩洋不打算讓J-25P執行防空任務,因為他還有更多的安排。

隻要第一輪攻擊重創了印度艦隊,他就打算用J-25P發動第二輪攻擊。

說得簡單一些,隻要J-25P及時出動,第二輪攻擊就將在第一輪攻擊後大約一個半小時開始,而在此期間,印度空軍很難為印度艦隊提供足夠的防空戰鬥機,也就無法對J-25P機群構成威脅。

如果受到拖延,印度空軍肯定會不顧一切的為印度艦隊提供掩護,也就得為第二支攻擊機群安排足夠多的護航戰鬥機。如此一來,要麽讓防空戰鬥機返航補充燃油,要麽等到第一批攻擊機群返航後再組織第二輪攻擊。

顯然,兩者都不是理想選擇。

如果讓防空戰鬥機返航,艦隊防空肯定會出現嚴重漏洞,而牧浩洋必須考慮在此期間可能遭受的突然襲擊,比如印度海軍的反潛巡邏機突然出現。沒有防空戰鬥機,艦隊的安全就沒有保證。

如果在第一批攻擊機群返航後組織第二次攻擊,即便不考慮飛行員的狀態,也要考慮戰鬥機的狀態,即過高的出動強度,肯定存在很多故障隱患。此外,還得麵對已經準備就緒的印度空軍。

顯然,牧浩洋不打算承擔如此大的風險。

即便從零點四十五分算起,也就是最後一架執行護航任務的J-32B升空後,以其一點八馬赫的巡航飛行速度,飛行一千八百公裏也隻需要一個小時,準確的說,應該是五十五分鍾左右。

也就是說,在一點四十分左右,攻擊機群就將到達印度艦隊上空。

因為承擔首輪攻擊任務的J-32B機群將在離印度艦隊五百公裏的地方發射反艦導彈,而反艦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為六馬赫,所以在一點二十分左右,印度艦隊就得進行第一輪遠程防空作戰,並且在一點一點二十五分左右攔截逼近的反艦導彈,然後在一點三十分左右攔截第二批反艦導彈。到一點四十的時候,承擔主要攻擊任務的J-32B機群就將到達印度艦隊上空。

可以說,辛巴根本等不到兩點。

由此可見,當時辛巴做了一個極為錯誤的判斷,即認為特遣艦隊要在發現印度艦隊之後才組織進攻,而沒有想到,牧浩洋早就讓攻擊機做好了起飛準備,能在收到情報後立即讓機群升空。

也就在攻擊機群離開特遣艦隊上空的時候,印度艦隊裏的防空戰鬥機也陸續升空了。

雖然辛巴很不願意承認,但是他不得不相信,特遣艦隊很有可能不在西南方向上,而是在南麵。要不然的話,在零點四十五分之前,偵察機就應該發現了特遣艦隊,不大可能拖到一點左右。

到此,辛巴不得不把重點放在防空作戰上。

零點五十分,輪到護航戰鬥機升空執行防空任務的時候,辛巴打破無線電靜默,向印度海軍司令部與空軍司令部發電,報告印度艦隊已經暴露行蹤,即將遭到特遣艦隊打擊,要求空軍立即提供空中掩護。

他的這個要求得到了滿足,但是沒有立即得到滿足。

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印度空軍的戰鬥機正在竭力保護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根本沒有辦法立即向艦隊派遣防空戰鬥機。

當然,辛巴沒有忘記更重要的事情:命令幾架在十一點升空的偵察機向東南方向搜索。

雖然他知道,這已經晚了,根本來不及阻止特遣艦隊出動攻擊機群,但是隻要能夠及時發現特遣艦隊,就能為即將升空的反潛巡邏機提供戰術信息,在特遣艦隊發動第二輪攻擊之前進行反擊。

這也證明,當時辛巴還抱有一線希望,即頂住特遣艦隊的首輪攻擊後進行反擊。

也正是這點希望,讓辛巴有所保留。

根據戰後披露的一些資料,特別是印度海軍與印度空軍的戰報,當時對辛巴造成影響的還有印度空軍的回電。

在這份在零點五十五分發給印度艦隊的回電中,印度空軍承諾在淩晨兩點之前為艦隊提供六十架戰鬥機,而且其中至少有四十架是剛剛從美國獲得的F-44,並且安排兩架大型預警機指揮防空作戰。

如此一來,辛巴就有足夠的理由認為,能夠頂住特遣艦隊的首輪進攻。

別忘了,按照他之前做出的判斷,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要在兩點後才能到達,因此印度空軍派遣的防空戰鬥機將提前趕到。

結果就是,在五艘航母各出動了十二架防空戰鬥機與十二架護航戰鬥機之後,辛巴沒再增派防空戰鬥機。算上在十一點之後升空的二十四架防空戰鬥機,印度艦隊上空總共有一百四十四架防空戰鬥機。

從數量上看,絕對足夠多了。

可問題是,牧浩洋派出的攻擊機群中,總共有十六架J-32與三十二架J-32B執行護航任務,此外,攜帶反艦導彈的九十六架J-32B還各攜帶了四枚對空導彈,能在反射反艦導彈之後執行製空任務。

顯然,攻擊機群裏麵能夠執行製空任務的戰鬥機比印度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還要多。

如果把雙方戰鬥機的性能差距、對空彈藥的性能差距、飛行員的素質差距、以及艦載預警機提供的支援能力考慮進去的話,一百四十四架F-35M根本不夠,甚至沒有機會攔截執行主要打擊任務的J-32B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