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致命打擊
五點五十五分,美軍第四艦隊再次發出防空警報。
向南撤退了五十公裏的一架預警機探測到了從北麵殺來,離第四艦隊不到兩百公裏,正在迅速爬高的中國戰鬥機,預警機上的引導員立即斷定這是攻擊機群,呼叫防空戰鬥機前去攔截。
此時,第四艦隊上空的防空戰鬥機還不到三十架。
因為已經斷定中國艦隊就在北麵,所以這三十架防空戰鬥機全都殺了過去。
可惜的是,它們攔截的不是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而是另外一批護航戰鬥機,準確的說是四架J-32。
問題是,這四架J-32為什麽會從超低空進入,而且在第四艦隊北麵全速爬升?
要知道,正是因為從超低空進入,而且全速爬升,才讓美軍預警機上的引導員認為是攻擊機,因為隻有攻擊機才會從超低空突防,而且在離目標較近的時候爬高,然後投下攜帶的反艦彈藥。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記錄,當時這四架J-32是在追殺兩架美軍戰鬥機的時候,逼近了第四艦隊。碰巧的是,被追殺的是兩架美軍陸戰隊的戰鬥機。在規避的時候,美軍飛行員希望充分利用美軍戰鬥機的低空性能優勢,擺脫緊追不放的中國戰鬥機。可惜的是,J-32的低空性能也十分突出。結果就是,在被美軍預警機發現前大約半分鍾架J-32擊落了美軍戰鬥機。因為此時離第四艦隊已經非常近了,而且支援作戰的艦載預警機已經探測到了第三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所以四架J-32沒有撤退,而是選擇了迅速爬升,爭取在與美軍戰鬥機交戰之前達到合適的高度。
毫無疑問架J-32肯定擋不住二十多架美軍戰鬥機。
隻是在其後方,還有十多架J-32正在全速趕來。
更重要的是,攻擊美軍聯合艦隊的行動已經開始了。
六點不到,執行遠距離攻擊任務的一百四十四架J-33在美軍第四艦隊北麵大約四百五十公裏處,陸續投下了攜帶的輕型反艦導彈。因為美軍艦載預警機後撤,所以沒有及時探測到這批已經喪失了隱身能力的戰鬥機。
發射導彈之後,飛在最前麵的兩個中隊的J-33沒有撤走,而是加入了前方的空戰。
雖然實際情況與最初的判斷有出入,攻擊距離並沒超過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因此戰鬥機在完成攻擊任務之後,能夠返回艦隊,從而及時補充艦隊防空力量,或者是在必要的時候發動第二次攻擊,但是牧浩洋的任務指令非常明確,即所有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不用因作戰半徑的問題考慮返回艦隊,在返航的時候將得到空軍加油機的支持,或者是飛往印度南部的空軍基地。
此外,當時的空戰形勢,也確實需要這些J-33做出自我犧牲。
原因很簡單,美軍防空戰鬥機依然在數量上占有優勢,而且所有J-32在攔截美軍攻擊機群的時候耗光了攔截導彈,而美軍戰鬥機卻有足夠的攔截導彈,所以在進入格鬥時,中國戰鬥機的數量劣勢更加明顯。雖然執行攻擊任務的J-33沒有攜帶攔截導彈,但是攜帶了格鬥導彈,還有一門備彈四百五十發的航炮可用。隻要掌握了數量上的優勢,擊潰美軍防空戰鬥機不是問題。
當然,還得掩護己方預警機。
要知道,如果讓美軍戰鬥機奪得製空權,那八架預警機將在劫難逃。
結果就是,美軍好不容易掌握了空中優勢,卻不得不再次麵對四十八架J-33,而這次數量優勢在中國戰鬥機手上。
六點十五分,美軍預警機發現了逼近的反艦導彈群。
輕型反艦導彈的巡航飛行速度都不是很高,隻有在突防階段才會提速,因此相對容易攔截。
在防空戰鬥機騰不出手來的情況下,美軍防空戰艦投入了戰鬥。
麵對反艦導彈的直接威脅,美軍防空戰艦不會理會在交戰空域中還有己方戰鬥機,而且此時美軍戰鬥機已經寥寥無幾了。
可惜的是,美軍預警機並沒發現,在反艦導彈群後方,還有一百多架中國戰鬥機。
這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在對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的作戰教訓進行總結之後,推出的一種新式突防戰術。
戰術的核心,就是讓執行近距離轟炸任務的戰鬥機在反艦導彈後麵突防。
當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能夠奪得對方艦隊的製空權,迫使對方的艦載預警機撤退。
如此一來,敵人的防空戰艦在沒有預警機支持的情況下,對超低空突防的反艦導彈的攔截距離不會超過六十公裏,而得到預警機支持的話,能提高到兩百公裏以上。以輕型反艦導彈四馬赫的末段突防速度,敵人的防空戰艦最多隻有一分鍾的攔截時間,而在此期間內發射的防空導彈非常有限,隻能重點攔截威脅最大的反艦導彈。此外,在攔截反艦導彈時,防空戰艦的雷達都處於跟蹤鎖定模式,特別是在引導中程防空導彈的時候,因為大部分防空戰艦都沒有專門為之配製火控照射雷達,得由相控陣雷達負責指引,所以很難及時發現同樣從超低空突防的戰鬥機。
該戰術的最大好處就是,敵艦隊在攔截了反艦導彈的時候,負責近距離攻擊的戰鬥機已經突破了敵人的防空網。
事實上,這就是讓反艦導彈去吸引敵人的防空火力,為戰鬥機開辟突防通道。
從性質上講,與之前的攻擊戰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隻是反艦導彈攻擊與近距離攻擊銜接得更加緊密。
當然,這個變化已經足以提高戰鬥機的突防效率了。
要知道,現代海軍的防空作戰都是以秒為單位計算時間,很多時候,幾秒鍾就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敗。
兩波銜接緊密的攻擊,等於節約了數十秒時間。
此時,美軍第四艦隊麵臨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美軍防空戰艦傾力攔截數百枚輕型反艦導彈的時候,攜帶著反艦製導炸彈的J-33機群已經取得突破,而且進入了投彈區域。結果就是,當美軍的防空戰艦探測到急速拉起的戰鬥機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進行攔截了。
六點二十分,第一批二十四架J-33投下了反艦製導炸彈,重點打擊了美軍防空戰艦。
這輪打擊非常成功,因為“美國”號航母戰鬥群在最前端,而此時該航母戰鬥群隻有一艘防空巡洋艦。
結果就是,不但這艘防空巡洋艦得到重點照顧,頂替防空巡洋艦的一艘多用途驅逐艦也遭到重點打擊。
相對而言,驅逐艦的防空能力顯然不如巡洋艦。
正是如此,這批J-33不但攻擊了“美國”號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還攻擊了後方“企業”號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
第二批二十四架J-33進入時,幾乎毫無阻攔的攻擊了兩艘航母。
等到第三批二十四架J-33進入時,重點攻擊了最後方的“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而且同樣首先打擊了防空戰艦。
六點半之前,第四批與第五批J-33都投下了炸彈。
最後到達的是隻有十六架J-33的第六批機群,這些戰鬥機把炸彈全投向了“美國”號與“企業”號航母。原因是,第四批與第五批J-33重點轟炸了“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反而忽略了前方的兩艘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次相當致命的打擊。
雖然攻擊結束時,三艘“美國”級超級航母都沒沉沒,仍然頑強的浮是海麵上,但是已有三分之二的護航戰艦被擊沉,而且三艘航母全部遭到重創,不但喪失了作戰能力,航速都降了下來。
直到這個時候,第三艦隊派來的第二批防空戰鬥機才到達。
根據美軍的作戰記錄,尼克鬆沒有按計劃攻擊中國艦隊,因為在他準備攻擊時,第四艦隊已經遭到打擊。隻是尼克鬆也沒有及時向第四艦隊增派防空戰鬥機,他在向美國軍事法庭提交的抗辯中提到,當時第三艦隊上空隻有二十四架防空戰鬥機,而且第三艦隊也處於中國艦隊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他必須留下這批戰鬥機。等到他調整好艦載戰鬥機的時候,第四艦隊已經進入艦隊防空作戰階段,因此他在六點前派出的增援戰鬥機沒有冒險進入第四艦隊的防空殺傷範圍。
當然,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而且尼克鬆最終也因此被軍事法庭宣布無罪。
問題是,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嗎?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尼克鬆在六點前向第四艦隊增派了戰鬥機,就有能力對正在攻擊第四艦隊的J-33機群進行遠程攔截。
事實上,尼克鬆並沒在六點前增派戰鬥機,而是在六點後才增派的戰鬥機。
在六點前,第三艦隊確實緊急出動了一批防空戰鬥機,隻是沒有派往第四艦隊,而是向北擴大了防空範圍。
必須承認,尼克鬆這麽做沒有錯,因為第三艦隊也有可能遭到攻擊。
可是在戰鬥結束之後,尼克鬆已經知道,中國艦隊竭盡全力打擊了第四艦隊,根本沒有對第三艦隊構成威脅,至少在發動第二次攻擊之前,不會威脅到第三艦隊。結果就是,他在戰鬥結束後,修改了戰報,把派去擴大防空範圍的戰鬥機,說成是派去掩護第四艦隊,也因此洗脫了罪名。
當然,第四艦隊也因此覆滅。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