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節 說服(下)
王國,而不是王室。
是借錢給整個王國,所以就要把上至王室、拜倫、美第奇、波旁,中間如斯賓塞這樣的,下至每一個領主都算進來。
因為這樣才能使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具有無限法償資格,通行於全國。
辦得到這一點,那商人們也就沒有風險了,因為他們自己印鈔票幫王國還錢給自己。
當然,並不是無限的,而是在一定限額內。
所羅門倡議商人們變成銀行股東來集並資金和建立共同的利益關係,以利於與王國交涉。
同樣的,王國各方麵的各勢力也要形成統一的政府。
隻有形成可以代表各方利益的政府,再與商人們訂下契約,才能讓彼此都滿意,得到想要的。
而這其中,隻有王室有這資格,其他不論是哪一位公爵都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更不要說那些小領主。
現在是時候結束王室和大公爵們暗地裏對抗的局勢了,現在是最好的時機,在共同麵臨對外利益重大損失,且王室在優古德拉爾的局麵還略勝於公爵們的情況下,才最有可能妥協達成。
其結果或許是以一部成文法為基礎,來實現權力架構的達成,統合王國的實力,比如建立統一的對外軍事及外交,還有財政。
當然,所羅門現在既然是來說服商人們的,自然不能隻以這些來說服商人,方案中還有別的手段。
例如國庫和平時的財政收支都由建立在銀行的帳戶進行支取;今後如果要再舉債,銀行也有優先購買權。並且獨享印鈔還債的權力。
這一切都是模仿所羅門記憶中。穿越前英格蘭銀行建立時的情景。
股東多而且分散。那麽想要推出一個包括債務人在內,各方都信任的掌控者,而且這個人還必須對銀行的運作非常清楚。
這個人選已經呼之欲出,除了所羅門再也沒有別人了。
果然,在所羅門將方案詳細解釋給金德爾伯格這些商人聽之後,商人們終於放下心來了。
按所羅門的計劃,借出去多少錢,就可以印多少紙幣出來。而這些紙幣,王室和領主們必須承認,可以和鑄幣同值,可以用來抵消交稅。
那麽很快就可以驗證其價值,用不著等到幾年後,戰爭都完了,存在萬一王室或貴族們翻臉不認帳的可能性了。
當這些紙幣徹底的融入流通領域時,也就變成了貨幣的一部份。
這樣,商人們的風險就降低了。
而換取來的卻是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從整體利益上來說。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商人們也必須考慮支持阿斯圖裏亞斯。否則就得考慮一旦戰敗後,他們的生意同樣會大受影響。
這個時代的商人們都是迅速而有力的,在被所羅門擺平後,立即就開始了。
先是所羅門和眾人開會的這間房子中的商人,他們紛紛開始掏錢,掏得少的掏了兩三萬鷹式銀幣,掏得多的五萬或十萬。
所羅門立即在商品交易所以魔法紙開始製作股東認購書,而關於成立新銀行的消息也立即擴展到了房子之外,整個商品交易所之內,引起了其他核心委員之外商人的注意力。
少的五千銀幣,多的一萬以上,一些商人開始認購。
短短時間內,所羅門手上的股東認購書就匯集了高達兩百萬鷹式銀幣的金額,而且還在不斷增加認購人數。
不過這時候從珀斯宮裏傳來召喚,愛德華已經在宮中召開貴族會議,要求所羅門立即前去。
所羅門隻好把打理弗蘭克林銀行的沃斯利叫來,把股東認購的事交給他和金德爾伯格,認購所得的金錢也在弗蘭克林銀行中專門開了一個帳戶,用來存放。
然後,他才急忙前往珀斯宮。
他的抵達珀斯宮時,實際上已經遲到了。
如果按照貴族會議的習慣,王室或主持本屆會議的大貴族可以以藐視之罪問責,最嚴重的可能下降他爵位一級,把他從才升上來的子爵重新打回帝國法師。
不過本屆是王室親自召開主持的,當然也就不會來問他罪,而這時候議會廳中王室和大貴族們正像兩隻都咬住了食物的惡犬,正在來回撕扯,想奪得更多的食物,也沒人會把目光投注在他這種小貴族身上,尤其是連門第都沒有小貴族。
當然,這也是因為拜倫、美第奇、波旁家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裏的原因,他們並不知道最近王室頻頻出拳的攻勢,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所羅門的推動和啟發。
所羅門走進貴族議會時,愛德華與貴族議會已經達成最重要的意向。
那就是貴族們同意把對外戰爭的領導權歸結在統一的指揮之下,也同意不論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奉國王為最高統帥。
但同時作為交換,王國行政權力也不能再把持在一家之手。
貴族們既然交出了最高軍事領導權,當然就想在行政權力或其他方麵得到補償。
所以愛德華不得不把他身邊的樞密院顯性化,同意把樞密院拿出來作為正式的行政機關。
這樣原本是愛德華私人班子的樞密院被拿了出來,而且擴大化,作為國王之下的最高行政機構,包括財政大臣雷金納都變成了其中的一份子,樞密院變成了內閣。
裏麵的人當然也就有了大變化,並且職權職位也被詳細的設置出來了,既吸納了之前就有的一些重要位置,比如財政大臣、防衛大臣、外交大臣,同時還增設了一些新的職位,比如通商大臣等。
以前開禦前會議時,像雷金納等人是有雙重身份。既是正式的財政大臣。這是王國都承認的正式職位。但同時又是樞密院的一員,這個位置雖然宮廷和貴族們也都知道,但卻不是王國的正式官職。
隨著樞密院成為王國的內閣,等於是用樞密院吃了財政大臣、防衛大臣、外交大臣等位置進去,你得先進內閣,才有資格被國王任命為其中之一。
樞密院內閣化,也不像以前更多的隻是國王私人的谘詢班子,像本傑明、奧絲汀他們在樞密院內閣化後。都不再是樞密院的一員了,因為內閣已經成為國王之下,王室與貴族們就權力分髒的工具之一。
本傑明和奧絲汀雖然在各自家族都算得上優秀人才,甚至最有力的繼承者,但還沒可能和三大公爵家族相比,王室要和以公爵派為首的形成妥協,他們勢必要有人進入內閣。
而且總理大臣的位置三大公爵更是勢在必得,因為得到這個位置,公爵們就仍然能在權力上極大的牽製王室一派。
所羅門進來時,大家正為了這個位置吵得翻了天。貴族們分成了兩派,擁護王室的堅決不同意把總理大臣的位置交出去。而公爵派們則威脅著如果不能得到這個位置,那麽就隻好維持原狀。
當然這隻是互相嚇唬,三大家族在法魯西翁的日子可是比王室更難過,更急於需要聯合。
最後愛德華宣布為了王國的團結,同意把總理大臣的位置交給公爵黨們,但是同時也狠狠的還擊了一下。
最初的內閣共有六個位置,總理大臣、財政大臣、防衛大臣、通商大臣、外交大臣,最高大法官。
既然公爵黨們要得到總理大臣的位置,那麽在內閣中就隻能有兩席,總理大臣和外交大臣的位置,其他都要給王室派的。
這是兩桃殺三士,所羅門在下麵笑了下。
內閣的大臣之位隻有兩席,但三大公爵卻有三個,而依附在他們身上的不同小集團同樣也會有三股,誰都不想吃虧,但這次肯定得有人吃虧。
雖然不知道三大公爵間會如何妥協和補償,但是總之會在他們之間造成一些矛盾。
行政權力之爭,就隻是愛德華在幕後支持的王室派與公爵黨的爭奪。
接下來是議會上的爭奪,公爵黨們在交出軍事領導權的同時,以貴族利益也需要保證為借口,要求擴大議會的權限,不再隻是每年審審貴族們向王室交納的稅金這麽簡單。
貴族們要求在議會上得到立法權,同時要求國王承諾絕對遵守法律上對他和王室的限製。
這已經接近於要求立憲,不過王室在所羅門的進言下,也早有準備。
所羅門為愛德華設計的是類似於二元製君主立憲,而不是議會製君主立憲。
穿越前的世界裏,一戰時,德國實行的就是二元製君主立憲,英國則是議會製君主立憲。
議會製君主立憲就不多說了,英國是最好的樣本,也就是元首隻作為虛銜存在了,大權被議會掌握了,內閣也是對議會負責。
這開什麽玩笑,愛德華當然不會幹,現在對外雖然形勢處於劣勢,但是內部,三大公爵黨可是更不好過一些。
二元製君主立憲,世襲君主是實權,而不是虛銜,內閣成員是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議會任命,負責的對像也是君主。
當然,所謂立法權是可以給的,但是君主有一票否決權,還可以解散議會或是直接任命某人進入議會。
所以這一局的博弈,王室占據上風,雖然同意王室也要遵守製定出來的憲法,但是現在的憲法對王室的限製還相當少,而種種大權卻被愛德華借戰爭威脅給攬到了手上。
公爵黨對抗王室的力量被全麵壓製,比如他們手中影響力巨大的另外兩個軍團必須在表麵忠誠於王國和愛德華了,私人軍隊也不得不顯出水麵變成新的正式軍團成為國家軍事力量的一部份,否則就是違反了才製定的法律。
如果公爵們不遵守,那愛德華同樣不會遵守,那麽剩下的路就是共同走向毀滅,誰先死而已。
但如果都遵守,按這種權力架構,愛德華仍然保持著權威,集立法、行政、司法、軍事於一身,是最高權力者。
如果不是這樣,愛德華又豈會同意所羅門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