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七年三月十九。鄜延行台延州,殄羌寨正東。

少年騎在官道正中,享受著車轍的忠實護航。從驛站出發後,他已經匹馬執鞭,連續騎了二十裏山路,但腰板仍舊長劍一般筆直,深棗紅的大食名駿“苕華”,同樣也是精神十足地邁著快步。它很高興,並且對此毫不掩飾,一對耳朵不時轉動,調皮地向主人發出催促。

每當坐騎撒嬌,少年都會咧嘴一笑,按老規矩撓撓牝馬溫暖的脖項。苕華是匹好馬,任誰見到都會讚不絕口,它的肩高超過四尺八寸,令山區常見的挽馬、馱畜相形見絀;它的筋肉勻稱健美,運動時的線條令人賞心悅目。陽光灑落,照亮絲綢似的柔順皮毛,反光點點滴滴,恰如流淌的苕玉之華。

戰火徹底遠離橫山,也就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延州的元氣尚未恢複,找遍全境,恐怕也沒有堪與苕華媲美的名駒。騎手也是同理,雖然少年身披軍中常見的羊毛帶袖披風,範陽氈帽懶洋洋地掛在身後,但披風之下的圓領袍,麵料卻是邊地少見的上等蜀錦,精致光亮的長靿靴,更是用腦髓鞣製的塞外巨角鹿皮製成,隻在遼西才有出產。除此之外,他還在小冠正中嵌了枚溫潤圓珠,來自南洋,宛如熔金的璀璨海珠……

像這樣的珍物,土財主就算穿在身上,也隻會被誤會成舞台戲裝。但少年卻能將之輕鬆駕馭,就像自己的第二層皮膚。“區區百貫”,離開故鄉時,他曾對唯一一個敢來送行的老仆,故作輕鬆地誇耀道:

“縱千萬貫,不足掛齒。”

不過,其他人顯然並不這麽看。迎麵而來的客商,無一例外紛紛側目。正在山上移栽甘薯苗的農夫,至少有一半人放下手中工作,眨巴著眼睛一路目送。拐過老烽燧的時候,一位給父兄送飯的農家小娘子,甚至站在山路上幾次欲言又止,萘果一樣可愛的小圓臉,因為羞怯的緣故瞬間通紅。

少年向她點頭致意,驚得對方瞪大眼睛,好像小兔子一樣快步跑開。鳥雀站在樹梢,嘰嘰喳喳地對此評頭論足起來,但少年隻是笑笑,隨即把目光轉回夯土大道。自從離開汴京後,他遇到過無數類似情形,對此早已見怪不怪;相比路人的議論,頭上那群半黑不白、忽散忽聚的雲朵,反而更加需要擔心。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官道兩側的農夫,恐怕都在企盼天降甘霖。但春雨也會把道路澆成泥湯,倘若來的太早,那他就隻能投宿民家甚至露宿荒野,不僅人要忍受潮濕寒冷,馬也得跟著挨凍受罪。八天前,少年曾在石堡寨(前黨項龍州部)郊外嚐過這種滋味,那種被困囚籠的感覺,他是決計不想再有第二次了。

不過,天公今天倒是挺給麵子,雲絮雖然壓得很低,顏色卻沒有立刻變深。當少年走完最後七裏路、將殄羌寨牆放入眼簾的時候,最大的兩道雲牆更是同時解散,巳時(9:00到11:00)的明媚陽光,頓時把這座舊軍寨照得清清楚楚。

確切來說,是舊軍寨那些位於穀地、目前還在使用的部分。兩座修在半山腰,在官道南、北遙遙相對的石堡,暫時仍籠罩在陰影之中。橫山恢複和平後,曾在石堡駐防的步炮騎兵,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撤得幹幹淨淨,隻剩一小批留守烽燧的輔兵,繼續同黃土坡和刺槐樹孤單做伴。此時此刻,他們想必正從銃炮射孔探出腦袋,充滿羨慕地望著山下那片熱鬧。由交匯在此的大大小小九條道路,帶來的那片難得熱鬧。

從驛站出發的時候,少年向驛卒打聽了不少消息。按照他們的說法,在這片缺乏河川滋潤的山區,殄羌寨乃是方圓三十裏最繁盛的居民點,從早到晚都能聽到銅錢叮當作響。“吃的喝的玩的,隻要延州城有的,那邊都不缺!”。當時,少年對這些誇張言語隻是半信半疑,但百聞不如一見,親眼看到殄羌寨後,他的心中的確起了一陣波瀾:

雖然失去了出手闊綽的駐軍,但殄羌寨位於穀地的主體,不僅沒像某些廢棄堡壘似地長滿蒿草,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加光鮮,單從外觀來看,毫不遜色於正牌縣城。遠遠望去,高大的寨牆就像白色玉帶,山石砌就的整齊牆麵,在豔陽下放射出耀眼光輝;昔日的望樓仍然高聳,而且打理得非常認真,不見歪斜,更沒有傾覆,日月星三辰旗就像當年那樣高高飄揚,隔著老遠,就能感受到那股傲氣。

光是防禦工事的維護,就足夠讓整箱銅錢嘩嘩作響了。不過,相比這些戰爭時期的遺產,殄羌寨更讓人入目難忘的,還是那些近年新增的物事。比如說,掛滿望樓側麵的商鋪幌子,比如說,保險繩係在寨牆馬麵,主體幾乎要鑽進雲層的浮空氣毬……

黎庶百姓,總有層出不窮的點子。氣毬進入民間才兩年,就已經被改成了用途多樣的賺錢機器,早不是純粹的軍用戰具。四麵寨牆上的熱氣毬,吊籃不僅異常寬大、而且另外加了護欄,拿來載客毫無問題;保險繩上掛著大紅大綠的喜慶條幅,鬥大楷字寫出各色廣告,良好的宣傳效果,足夠讓最昂貴的牌匾羞愧而死。

不過,因為快到正午的原因,這幾隻氣毬都已經關了火爐,正在慢慢往下降落,吊籃裏的輔兵、衙役、驛卒以及遊客,不用多久就會再次腳踩實地。苕華出神地望著這幕情景,從鐵嚼後麵輕輕打出一個響鼻,它很好奇,很想湊近仔細瞅瞅,尤其是位於東牆上空、與一人一馬正對麵的那顆氣毬。畢竟,那上麵畫得可是彩色的騾馬行廣告。

“就快了。”少年撓撓坐騎的耳朵根,決定今天破例一次,帶它一起湊湊熱鬧。“等驗完路引,就過去看看。半刻鍾,應該就是這麽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