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
畢竟都知道,自己大兄,兄長,對張遼其人,確實是非常的愛惜,沒辦法,誰讓人家本事高強,確實是個人才啊。隻有孫翊一個人,和張遼不對付,那實在沒辦法,其人性格就那樣兒。而和他形成對比的,那就是孫權,可以說孫權其人,對張遼確實不錯,而且其人對張遼也有那麽一絲的佩服。當然他肯定不是佩服張遼的武藝,而是其他的方麵,孫權覺得張遼還
都算是不錯。孫權這個人,他和孫策還有孫翊都不一樣兒。別看如今他還算年輕,可卻絕對是少年老成。而且孫權這個人,可以說是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人,在他眼裏就隻有兩種,要不就是可以利用的,有利用價值的,這樣兒的人,是他所看重的。第二種就是沒什麽價值的,利用不了的,利用了也是得不償失的,他就不會看重,就怎麽簡單。
所以總體來說,在他眼中,就有可以利用的人,和沒什麽利用價值的人,而顯然,張遼就是前者,而且還絕對是很有利用價值的一個,算得上是價值很高,因此,孫權能不和他交好
嗎。因為對他來說,交好張遼,那是對自己有利有好處的,而且張遼其人,是一個自己可以利用的人。別看其人也有些頭腦,但是孫權終究不是一個一般般的人物,所以在這個方麵。他拿捏張遼,還是手到擒來的。在根本的問題上。比如說張遼拜不拜孫策為主,這樣兒的事兒孫權也沒有辦法。但是讓張遼對他有好感,這確實還是沒有一點兒問題的。所以別看孫權
年紀還不大,可確實,不容小覷,不可小看了。話說在演義中,孫策身死之後,碧睛兒坐領江東,那個時候的孫權才多大?所以如今比當初年紀還大,因此。孫權可能是一般般嗎。
因此,哪怕張遼也是個人物不假,但是他在孫權的麵前,還是不夠看的。記得李宗吾說三國中,劉備厚,曹,而孫權是又厚又±∠style_txt;黑,能讓他這麽形容孫權,可見其人到底如何了。說起來在三國中。曹操是個奸雄,那麽劉備是個梟雄,可他更是個流/氓,隻有孫權。夾在他們倆中間,確實是最不容易。畢竟江東那個地方,隻有真正看到了之後。才知道,孫權到
底是出了多大的力。和劉備一起聯合北距曹操。不要以為江東就糧多什麽的,那純扯。就以曆史來說,剛開始還行,可越往後越不行了。而曹操畢竟是占據著北方,可以說不單單是人多,他還實行了一係列的內外政策,包括屯田之類的,不得不承認,曹操才是真正的兵多糧多。不過一場赤壁之戰,直接就奠定了三國三分天下的基礎。而劉備倒是有一段時間積攢
了不少家底,可夷陵之戰之後,基本上也是被他給敗光了,夷陵之戰之後,蜀國在錢糧人馬上是真就沒有什麽優勢了。所以說孫權容易嗎,不容易,三國中中的兩場,都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都是參與者。雖說他最後都算是占優了,可實際上呢,江東一樣兒也損
失不少。隻是相比曹操於赤壁,劉備於夷陵來說,你看孫權是占了便宜,因為有對比。而孫權最為基本的,他能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就是曹軍強大的時候,他必須要聯合劉備對付曹操。而劉備蜀軍強大了,他就要聯合曹操對付劉備,他也隻能是這樣兒,沒辦法。誰讓真算起來,其實還是他們江東最不利。所以別說孫權這個人,真正知道他這個當主公,甚
至最後也當了皇帝,可實際上,他自己的辛苦,就隻有他自己心裏最清楚了。劉備他其實就應該叫流/氓,因為他非常卻清楚孫權和江東軍一眾的想法。曹操勢大,而且實力強,更是挾天子,所以孫權隻能是跟著劉備聯合,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要不然的話,隻能是便宜了曹操,所以孫權是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劉備被滅,因此,劉備隻要對付曹操,就必然要
拉上孫權。在劉備眼裏,反正我沒好處,最後被曹軍被滅了,那麽你們江東也別想好。所以你孫仲謀還能不和我合作對付曹操,你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嗎?所以說劉備他不是流/氓是什麽。這不還是那話,李宗吾形容沒錯,劉備厚,這臉皮實在是太厚了。而孫權雖然是被他形容是又厚又黑,是,可實際上呢,他臉皮再厚,不會超過劉備,而黑,也黑
不過曹操。孫權要有那個本事,曹操加上劉備才能頂他一個,那麽也不至於三分天下了。隻能說劉備還有曹操,兩人是單獨的特點鮮明,而孫權則是兩者皆有,厚和黑算各占一半吧。
所以孫權那樣兒的人,是孫翊能比得上的嗎。或者說,他們兩人根本也沒有什麽可比之處,也就是孫翊的武藝能比孫權高那麽一點兒。對,也就是一點兒而已,就是而已。別看孫權武藝不是出類拔萃,肯定更是不如他兄長孫策,畢竟孫策號稱是江東小霸王。那絕對是打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的。至於說孫權。好歹也是孫堅的嫡子,所以自然武藝不差。其實在三國
中,不管是曹操、劉備還是說孫權,可沒有一個是武藝的白癡,三人自然是不能和那征戰沙場的萬人敵的武將相比,可每個人卻都有自己的本事,這個一點兒都不假。可當主公的,手底下那麽多人,那麽多的將領,你就是想上。都不可能有手下讓你上。所以除了剛開始沒有幾個手下的時候,可能他們要自己動手的時候很多,但是隨著自己一方實力的增強,然後
勢力的增加,基本上他們就再也不怎麽動手了。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馬超,以前馬超不是沒和人單挑過,甚至還帶兵攻過城。可如今呢,就唯獨是帶兵衝殺一番。也就是這樣兒了
,再多的,都沒有了。而且帶兵去衝殺,那也是有不少親衛服其勞。根本就沒有馬超多大的事兒。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太多動手的機會,這個是沒錯。再說此時的蘄春攻防戰,張遼看到城頭的一幕。依舊是讓他感到不爽,可他卻也沒有什麽辦法。如果說他要再上了城頭。對孫翊喊什麽,那絕對不是他張文遠的性格。對於張遼來說。孫策孫權,那對自己都客客氣氣
的,他孫翊算個什麽?無非就是個武夫而已,沒什麽頭腦。別看孫策也是以勇武聞名,可其人終究是有點兒頭腦的。至於說老二孫權,那就更不用說了,其人是胸中有溝壑。至於這個孫翊,確實,張遼是絕對不是去貶低他的,而是實事求是。可就是這麽一個,這麽一位,卻是看不上自己。對此,張遼其實沒覺得什麽,可這一和對方共同帶兵攻城,這問題就來了。
如果孫翊能和自己合作,自己是半點兒意見都沒有,什麽都不會說。可實際上呢,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兒。而讓張遼覺得更加不爽的就是,這事兒孫策絕對是清清楚楚,可不知道什
麽原因,他就是半個字都不說。說起來孫策是絕對有大局觀的,這一點張遼很是相信,但是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對方如此,這個他確確實實是不知道。張遼終究隻是個人,而不是神。
至少在他看來,自己要是孫策其人的話,自己不管是要收買人心,還是說為了蘄春戰事,這肯定是要批評一下孫翊的。別管真假,反正樣子是做出來了,誰都不能說出來什麽。可孫策是半個字都沒說,這就不得不讓張遼有意見了。當然了,他也真是不知道孫策的想法,如果他知道,孫策認為就算是他把自己的弟弟給殺了,他張遼也不會真心投靠他,那麽還不如
讓自己這個兄弟給他找點兒麻煩呢。如果讓張遼知道孫策的想法的話,也不知道他會怎麽想。說起來孫策倒不是那麽特別小氣的人,還不至於那樣兒。可他是什麽身份,而張遼又是個什麽身份。說好聽了,張遼算是一個後來投靠江東軍的這麽一個將領。因為不管他是否拜了孫策為主,至少他如今是在江東軍中,是為江東軍做事兒,那麽也就是給孫策幹活了。可
如果要是說不好聽的,那麽張遼他其實就是個降將而已,對,他就是呂布手下,最後無奈
投降了江東軍,事實還不就是這樣兒。所以就和之前所說那樣兒,孫策是什麽身份地位,可張遼呢?孫策能費了那麽大勁,讓其人歸附於他,可最後結果,終究還是有點兒不盡人意。所以要說他一點兒意見都沒有,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有自己弟弟這麽個事兒,孫策不認為有什麽。他反而還覺得,是不是平時自己對張遼,還是遷就多了,所以最後就導致了其
人對自己如此態度。對於他來說,隻要江東軍不至於出什麽太大的問題,至於其他方麵,孫策還真是不願意多言。對他來講,張遼和孫翊哪個和他更近,都不用多說了。說起來張遼無非就是個人才,實在是不能為自己所用,毀了就是了。對於孫策來說,真不是什麽難辦的事兒。不過如今來說,張遼還算是上路,至少他對江東軍,那確實是沒說的。也就是因為這
個,孫策是絕對不會把張遼給如何的。可即便如此,卻也不代表孫策就沒有其他想法,至少如果在自己兄弟和張遼之間選擇一個的話,那麽孫策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沒什麽說的。
所以如今的張遼,憋屈也沒辦法。他就算是怨孫策,那也基本上是改變不了太多的。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是這樣兒了。可怎麽說呢,如果把孫翊換成是其他人的話,那麽估計也許就不是這樣兒了。畢竟孫策對於孫翊,怎麽說呢,說是溺愛,也差不多了。這事兒周瑜魯肅他們可都清楚,所以對於這個事兒,周瑜沒什麽話,而魯肅呢,也沒多說太多。他最多也就
是勸了張遼兩句。因為他清楚,自己主公對於孫翊的態度。如今就算不讓其人攻城,估計都不成。誰讓他把那大爺給帶到荊州來的。如果要是能把其人給整回江東去的話,那可就是太好了。但是魯肅也清楚,除非是孫策也回去,要不然的話,他既然帶孫翊來了,那麽再想
讓其回去,這事兒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別說自己主公不會這麽做,可就算是做了,孫翊最後也未必能回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