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呂布sodu
呂布回軍營,不久賈詡、呂新帶陷陣軍也到了。呂布見賈詡到來,忙招入大帳議事,將這兩日所發生的事告知賈詡。
此時呂布殺丁原,降服侯成、宋憲,收並州兵,掌控虎牢關及洛陽東北二麵五門,一時心中得意忘形。又惱怒董卓趁機掌控皇宮,便猖狂得想要連董卓一並殺死,吞並涼州兵。
於是便對賈詡說道:“如今吾大軍兵屯虎牢,掌控洛陽東北二麵城門。吾欲乘熱打鐵,尋機除掉董卓,再並西涼兵。那時天下之權盡在吾手,興吾大漢指日可待。文和以為如何?”
賈詡聽呂布之言急忙勸道:“除董卓是必然。隻是時機未到,不能輕率行事。並州兵新降,其心不定。董卓有護駕之功,朝中大臣心意如何不明。此時殺董卓,若不成反為所害。此前主公於大殿殺丁原已是魯莽行事。好在主公威望無敵,宋憲、侯成亦非忠勇之輩。如若不然。一時不慎與並州兵打了起來,豈不叫董卓漁翁得利。”
呂布經賈詡一說,暗自慶幸沒被董卓漁翁得利。心想:自己一時魯莽,差點就給董卓有機可趁了。實在很危險。
呂布又回想洛陽繁華,不忍心現在一個繁華的洛陽因兵禍給毀了。於是呂布便因並州兵新降不定,又貪戀洛陽繁華,便暫時按下殺董卓之心。
為時最要緊的是叫並州兵歸心。所以呂布將並州兵慢慢的,分幾批次分調各處。因為每次調走都隻是三五千人。宋憲、侯成也不好違逆。所以幾次下來。兩人手中兵士便隻剩不足萬人。二人見兵力日減,才知道呂布有意打散混編並州兵。隻是知道時已為時已晚。如今兵力銳減,隻得死心跟隨呂布。
且說董卓、呂布二人此時都是權臣,而且政見難免不同。董卓一心隻想壯大自己權威,謀取私利。呂布卻時常想著國家大計。所以兩人在朝堂上難免有口舌之爭。好在呂布大軍屯在洛陽東麵數裏外,又要顧及軍務,在洛陽又無居所。數日才進皇宮一次,也不會日日爭吵。再加上各自都有顧慮,便也都懂得隱忍。
而荀彧在薊縣得知呂布兵屯虎牢關,吞並並州丁原部,卻沒進洛陽控製京都。也急修書一封來告知呂布,當扶天子以令諸侯,如此才可平天下。
呂布也知道荀彧說得有理,隻是此時呂布以為時機未到,而且對付各地諸侯,實力才是最實在的。便回書荀彧,以為時機未到,當先觀其變。
於是呂布與董卓二人便各自約束兵士,勿去招惹對方。董卓知道呂布厲害,忌憚呂布實力對呂布便多有隱忍。呂布卻也因貪戀洛陽繁華,不忍洛陽因兵禍毀去,所以也無意與董卓在洛陽教練。
這樣一來,兩人便各有心機,都無意與對方為敵。洛陽倒也比以往安寧許多。酒家、歌姬館等娛樂場所卻也熱鬧非凡。
董卓、呂布二人有心不鬥。隻是人算不如天算,兩人都少算了一人,那人便是太後何某。
何某雖經宦官之亂,又逢董卓、丁原氣勢淩人。原先顧及二人兵權,便也無意與二人做對。隻是如今丁原被呂布斬殺於大殿,又見董卓因呂布到來,而變得規矩了許多。何某見呂布強橫更甚二人,心中便又燥浮起來。呂布是自己詔進洛陽的,又見呂布對皇上和自己的尊敬要比董卓不知高上多少倍。心裏便偏袒向呂布一邊。
呂布未來洛陽前。董卓便對皇上和太後多有不敬。還時常擅闖內宮,擄走宮女、妃姬。這女人嘛,大多有仇必報。何某以前畏懼董卓兵權,對於董卓的不敬也隻能隱忍。如今何某多了個呂布,自以為有呂布在,心裏便多了份膽。於是在朝堂上便時常偏袒呂布,常常與董卓過不去。
可這董卓什麽人!對於呂布,一時顧及多一些便也能忍。可這何某算個啥,竟常常與自己過不去。心中便討厭何某多事,有心除掉何某。可何某是太後,要除掉何某就得先廢皇帝。所以董卓便有心廢皇帝劉辨,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皇宮被董卓控製,董卓兵力也比呂布多。如今呂布雖就在洛陽外。可這何某礙事,董卓便要除掉何某。於是便趁呂布沒有進宮之日,便與大臣商議廢立一事。
董卓勢大,隻有呂布一人可與其較量,可呂布又多在城外軍營中。這樣一來,董卓說廢立,朝中便沒人敢說不字。便是有幾人心中憎恨董卓,也隻敢恨在心中,不敢明說。
太後何某經宦官之亂便淡定許多,不再像以前那麽驕狂。後來又有董卓掌權,就更不想惹事。雖然現在來了個呂布使何某多了份膽量,不過那也隻是有呂布在時,偏袒呂布罷了。隻要呂布不在朝,何某心中還是畏懼董卓的。
如今董卓見何某礙事,便欲廢帝新立。何某知道大權在別人手中,自己和兒子前途不保。何某什麽人,能從一個屠夫人家,賤民階層做到太後之位,心機自然極深。如今見董卓欲廢帝新力,自己卻無力阻攔。心裏更清楚皇帝被廢後會有什麽下場。自己這個太後也將不得好死。世上所有榮華富貴此時對何某來說已是雲煙。如今的何某心裏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保住性命,保住自己和兒子的性命。而如今能保護他們母子兩人的人想來也隻有呂布一人,其他人即使有心也是無力。更多的便是為求自保而出賣主子。
隻是呂布也就數天才進宮一次,對宮中的事不是很清楚。要是董卓一時當心呂布插手,不日便廢帝新立。到那時便是呂布進宮也無濟於事。
於是何某便欲暗自出皇宮來見呂布,隻為求呂布救他們母子二人。
呂布不在朝上,董卓便是一人做大。皇上、何某也畏懼董卓。明的不能與董卓抗爭,便來暗的。隻是皇宮盡數被董卓控製,要出宮談何容易。下朝後何某便苦惱該怎麽樣才能出宮。
說朝廷畏懼董卓、呂布。自然也有心中效忠皇帝的。朝中大臣也非人人都不敢違逆董卓。此時便有一人見董卓有不臣之心,心中欲除掉董卓。此人便是侍禦史王允。
王允早朝時聽聞董卓要廢帝另立陳留王,有心反駁。但又暗想:此時呂布不在宮中,董卓一人做大。明與其做對無疑自尋死路。
於是便在散朝時,找了個機會去見太後。
太後正為如何出宮犯難,卻見王允求見。便招進內宮覲見。
王允先拜到:“太後。董卓逆行倒施,欲廢帝新立。此大逆不道之行使人神共憤。如今唯呂布一人可威懾董卓。可惜呂布今在城外,多有不便。臣欲往呂布軍營求呂布來助,隻是臣恐臣人微名末,呂布未必便肯信臣。特此來求見太後。望太後擬一懿旨,也好叫臣以懿旨博取呂布信任。”
何某一聽心中感動。不想大臣中還有人有這般想法。於是激動到:“王禦史真哀家至親之人。哀家正有此意,王禦史便來求懿旨。隻是此事幹係甚大,失誤不得。哀家有一事求王禦史幫忙。”
王允道:“太後隻管吩咐。”
何某道:“董卓坐上犯難,若是皇上被廢,吾母子便離死不遠。此皇上與哀家性命之憂。哀家如何能叫王禦史親身犯險。哀家本欲親自出宮去見呂布。隻是北宮南北二門盡被董卓軍士掌控,哀家實難出宮。望王禦史想些辦法。”
何某心機極其深沉。如今雖然感動王允冒險來見。可也要防備一手。畢竟如今朝中大臣人人隻求自保,誰能保證這不是王允為討好董卓使的計策,來騙她懿旨的。要是自己真的擬了懿旨交給王允。而王允將懿旨交給董卓。豈不是叫董卓有證據借口行廢立一事。
所以何某便不放心叫人去做這事,畢竟自己的性命還是自己掌握來得確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