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永不稱帝
麵對突然發作的天子劉協,郭嘉與曹操盡管心裏不屑一顧,但至少麵色平靜,沒有將那一份蔑視寫在臉上。
硬要在這兩位梟雄身上去深究漢恩漢祿,他們現在所行之事究竟是否對不對得起大漢雲雲,郭嘉沒有那麽高的覺悟,他本就是穿越而來,大漢對他祖上是不是有恩,他不去想,心底反正不可能升起一種擁護大漢王朝的正義。
而曹操前半生或許是真的想做忠臣,但一步一步走來,形勢的變化,權力的變化,野心的變化,也已經讓他不能做一個忠臣。
曹操之所以帶兵來洛陽與郭嘉“決戰”還專門把天子從許昌帶來,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用劉協的皇帝身份壓製郭嘉,當然,這個目的不可能達到。而另一層目的則是要讓劉協清醒地認識現在的天下形勢。
郭嘉對曹操有恨,對劉協有感恩之心。
可當年洛陽中劉協一次懷著招攬目的地援助,並不能讓郭嘉感恩載德一輩子。
郭嘉就是這樣一個人,對事不對人,事事沒有聯係的時候,他不會帶著情緒去思考。
曹操有野心代漢自立,郭嘉不會因為他恨曹操便反對曹操或者支持劉協。
看著劉協成熟的麵龐,茂盛的胡須顯示著他的生理年齡,而這個曾經讓郭嘉刮目相看的天子,似乎在成年後就日漸平庸,甚至眼睛都睜不開,看不清形勢。
“陛下,自董卓竊據龍庭天下分崩,已過近二十年,漢家的江山也從千瘡百孔群賊肆虐的景象漸漸好轉,可是,恕臣鬥膽,敢問陛下,這江山,是誰打回來的?是誰興兵討賊廓清一方?篡漢?陛下登基之時,你有可供他人篡奪的江山嗎?”
郭嘉淡漠的一席話讓劉協麵無血色,當場呆滯。
在這一點上,曹操望著郭嘉,充滿一股惋惜複雜之色。
也許,這個天下能夠理解曹操,能夠真正看清時局的人,隻有郭嘉與曹操。
此生不能為知己,實乃終身之憾!
靈帝時,至少皇帝的權威還在,不管是外戚,士族,宦官,他們結黨營私鬧得再凶,也不敢在皇帝麵前放肆,漢朝江山表麵上是統一的。
而到了劉協手上之時,他是被董卓扶持起來的傀儡皇帝,那時的江山是什麽樣子?十八路諸侯伐董,聽起來是十八個忠臣來討伐逆臣,實際上呢?
四方梟雄並起,各自為政,漢室江山名存實亡,劉協手上,別說江山,就連皇宮都是一座牢籠,他有什麽可讓人篡的?
王莽篡漢,篡的是劉邦打下的天下。
曹操要篡,郭嘉要篡,能用篡來形容嗎?
他們的屬地,是一城一池自己打回來的,跟漢室沒有半點關係。
既沒有天子手中的兵,也沒有天子手下的官,更沒有天子提供的錢糧,這些,都是自己打拚回來的,憑什麽說他們是篡?
可以說搶,可以說奪,但絕不是像曆史上王莽,司馬懿一流那般的偷和盜!
劉秀留下的江山,自和帝之後的殤帝之流,哪個不是傀儡?站都站不起來的皇帝們,不曾以自己的力量打下江山的皇帝們,也隻有當傀儡的份兒!
到如今,漢室傾頹二十載,新生代的百姓們,他們心中對漢室王朝的概念早已淡化。
郭嘉屬地下的百姓,老一輩的受盡欺辱,不堪回首,新一輩的人隻知道統治者是郭嘉,就算郭嘉不是皇帝,郭嘉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權威,遠遠要比那個道聽途說得知的傀儡皇帝要更高。
同樣的事情,也在別的諸侯屬地中發生,漢室不執政,沒有權力,早已名存實亡,而百姓對漢室的忠誠與擁護,也隨著時間推移在漸漸消磨殆盡。
劉協淚流滿麵,瘋狂地朝曹操與郭嘉咆哮道:“爾等既有篡漢之心,為何不殺了朕?來呀,動手,殺了朕?好讓爾等的狼子野心昭示天下!”
殺了劉協,漢室血脈的正統就斷了,盡管漢朝皇帝的血脈一向都不純正,沒有子孫的皇帝在宗親之中過繼一個來繼承九五之位是常事,可如今天下,一旦劉協死了,還能算得上或者說天下人認可的漢室血脈的人,隻有兩個,一個是離死不遠的劉表,還有一個就是寄人籬下的劉備。
改朝換代,殺末代皇帝必定會在史書中留下不好的名聲,尤其是這個皇帝本身沒有做錯什麽事,劉協登基以來,他想要當一個昏君都沒有機會,殺他?
革命中的政權更替有兩種,一種是造反,一種是和平,造反就要殺,要流血,和平則是談判,不流血地過渡。
曹操對劉協的安排,早已心中有數。
“陛下,你放心吧,曹丞相是不會殺你的。”
郭嘉口氣略顯諷刺。
曹操倒是不否認,麵色有些沉重,凝視郭嘉。
“孤再問最後一次,郭嘉,你是否一定要與孤不死不休?”
郭嘉不答話,伸手一指,正是地上那副棺材。
不言而喻。
曹操昂起頭深呼吸一口氣,點了點頭,而後轉過目光朝劉協,麵色鄭重地說道:“陛下,孤欠劉家一個天子的名義,因此,孤此生,永不稱帝!”
劉協目瞪口呆,曹操的話究竟是什麽意思?他沒明白。
不稱帝卻要篡漢?
曹操帶著劉協拍馬而回,郭嘉望著曹操的背影冷笑不已。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他打著天子的旗號給自己打江山,他對劉家其他一切算得上問心無愧,唯有這個天子的名義,被他利用。
想一想劉協落魄無依的時候,要是沒有曹操,說不定劉協會是怎樣的下場。
“不稱帝?哼哼。”
郭嘉調轉馬頭回去,一臉冷笑。
曹操不稱帝,留著給子孫稱帝。
司馬懿不稱帝,也是留著給子孫。
野心家的如意算盤。
當郭嘉和曹操回到各自軍陣後,便下令進攻!
擂鼓喧天,喊殺四起,兩方兵馬如同洪水浪濤般衝向對方。
天地色變,血流成河。
戰場開闊,郭嘉佇立在戰車上一目了然,這一次,他麾下精銳盡出,擺出一副要一口氣吞下曹操的架勢。
典韋率虎衛從中路推進,步履緩慢卻所向披靡。
張遼率弩兵弓箭手從兩翼夾擊,箭雨遮天。
其他將領也都聽命調遣不斷加入戰場,兵力投入越來越大,太平軍推進的速度也逐漸加快。
曹操也一直觀望著戰場形勢,他不慌不亂,手下戰將派出去迎敵,卻得到了一個詭異的命令。
且戰且退。
誘郭嘉的主力到北方的目的已經達到,戰端一開,再給郭嘉一場勝仗,郭嘉便難以割舍北方的大好形勢。
兩軍廝殺,太平軍威不可擋步步逼近,曹操臉色如常,派上先鋒的部隊都是軍中的老弱之師,而他的精銳部隊都在後軍,甚至沒在中軍主力。
“鳴金收兵,向洛陽撤退。”
曹操調轉馬頭,自己先朝著洛陽策馬而去。
曹軍的軍令一下,戰場形勢便更加有利太平軍,曹軍向後跑,太平軍在他們身後追殺,一路殘肢斷臂,屍橫片野。
當太平軍追至洛陽城下後,洛陽護城河的吊橋已經升起,四門緊閉,城防嚴密。
出現在洛陽城下的隻有張遼,其他武將都不見身影。
張遼望著那座大漢東都,腦海中回想著郭嘉的軍令。
“曹操必撤軍洛陽死守,不可圍城,佯攻三日後撤軍函穀關,令嚴顏在武關布疑兵,不斷騷擾洛陽便可。”
洛陽城頭,張頜與高覽站在城牆之上,二人也絕想不到兩家開戰之後會演變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曹操帶著主力部隊已經從洛陽東門悄然離去,留給了張頜八萬兵馬,城中有至少兩年的儲糧,曹操臨行前特意囑托張頜,以洛陽,山陽,宛城三地為鼎足之勢扼守關中出兵之路,若敵軍圍城,則山陽與宛城會有兵馬前來支援反圍剿敵軍。
張頜要做的,就是堅守住洛陽,讓郭嘉對洛陽不舍卻又下不了決心撤軍。
望著城下率軍的張遼,張頜朗聲道:“文遠兄,久別數年,兄風采依舊啊。但不知兄能否攻破這座城池好去你家主公麵前邀功?”
張遼策馬而出,昂頭望著張頜,輕鬆一笑。
看來,宿命躲不掉。
“雋乂啊,十年前袁本初在關中折戟沉沙,難道你忘了嗎?怎麽?這回換我攻你守,你想要雪恥複仇嗎?”
張頜灑然一笑,道:“勝敗兵家常事,為將者豈能將一時得失耿耿於懷?文遠兄,難道你要在這裏我與談天論地一輩子嗎?”
“如君所願。”
張遼說罷之後就下令攻城,洛陽攻防戰拉開序幕。
從洛陽東門帶著主力部隊的曹操直接朝許昌方向而去。
路上,曹仁很不解地問曹操。
“主公,這大張旗鼓殺來洛陽,為何又突然撤軍?末將不明白。”
勞師動眾,徒耗精力。
曹仁不明白,其他武將更是憋了一肚子氣。
這場仗一開打,曹軍就落敗,而且死傷不少,盡管那都是老弱之師,可非常打擊士氣。
曹操渾不在意,舉目望向南方,淡淡道:“洛陽留下雋乂足以拖住郭嘉。孤,要去攻占荊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