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善戰

我看了看沙盤:“文則先生,我看難樓之所以敢這麽早就發動,肯定是丘力居那邊已經安排好了。否則他不敢這麽早就動手。”

沮授想了想:“這也有可能,但是他是怎麽做到的呢,憑丘力居和張純的本事根本就纏不住公孫瓚才對。”

戲誌才和郭嘉也都默默思考著,突然郭嘉靈機一動,指了指石門峽:“不會是在這裏出漏洞了吧?”

戲誌才單手撫額:“有理。”

沮授也點點頭:“鼻子壞了,看來這腦子還沒壞。”

大家又是一場暴笑,弄得郭嘉滿不好意思的。

“現在就是不知道他從哪裏借的兵。”沮授說。

“從哪裏借兵都一樣,高句麗和濊貊甚至三韓都有可能。不管他從哪裏借的兵,對咱們都有好處。這可是咱們對他們用兵的借口,我還巴不得他們到處借兵呢。”我學著沮授撚了撚自己的幾根胡子,可惜太短,實在沒什麽感覺。

“尤其是三韓,要是不滅了他們,我們就沒有去倭國的路徑。所以這個機會我們一定不能放過,咱們必須要找到三韓和丘力居來往的證據。至於濊貊雖然已經臣服咱們大漢了,但是他們跟烏桓一樣,並不是個讓人能夠放心的地方,這次也要好好的治理一下。否則咱們去三韓的路上就不是那麽穩當了,而且糧道也容易被斷。”我看著在座的文臣武將陰險的笑了笑。

ps:濊北與高句驪、沃沮,南與辰韓接,東窮大海,西至樂浪《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主公是不是早想到這一步了?”戲誌才看著我說。

“誌才果然知我,實際上早在咱們出兵之前,我就想過要這麽做。不過我那時候想的是把丘力居逼到三韓去,借他的手找借口,現在丘力居肯定已經在替咱們蓋房子了,我們何不讓他找材料的機會更多一點兒呢?”

“我現在才發現,主公的陰險才是我們誰都比不了的。”郭嘉帶著點兒鼻音說出了心裏話。

“這就對了,要是他連這麽一點兒才都沒有,也不配我沮文則來輔佐。”沮授冷冷地說。

我尷尬的看了看沮授:“陰險也是才嗎?”

沮授的回答讓我很高興:“陰險不叫才,但是主公的這不叫陰險,而叫看得遠。所謂高瞻遠矚就是這個意思,這才是當一方雄主應該具備的素質。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高祖曾對淮陰侯韓信說過:‘我可以帶多說兵馬?’韓信說:‘最多十萬。’高祖說:‘那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也就是越多越好。高祖不高興了,就對韓信說:‘那為什麽你這麽能打,還是我的手下呢?’韓信的回答是:‘我擅長的是帶兵,而您擅長的是帶將。’”

沮授竟然給我們講了個眾所周知的故事,讓我感到很驚訝,沮授看著我們沒明白,就接著說:“帶兵隻要能征慣戰,打好每一仗就可以了。而帶將則不同,帶將最主要的就是讓將領服從你。而將領最佩服的就是擁有遠見卓識的人,因為他們看得到戰爭的走向,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知道戰局的發展方向,給大家作出指引,什麽時候該怎麽做,不該做什麽,他們的遠見使得戰爭變得順利,這是將領最不具備的。但是衝鋒陷陣的卻往往不是他們,所以善戰者無名,卻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您的才,也就是他們嘴裏的陰險。”

舒服,我從來都沒這麽舒服過。看來喜歡被人拍馬屁是人的通病,尤其是像沮授這樣的人拍出來的馬屁,那更是讓人身心愉快,如沐春風。

沮授又一句話把我拉到現實中:“但是主公看事情往往比較片麵,認準一條,缺乏變通。而在這一點上文和的水平是最高的,比如說,如果是他遇上雷澤山前的埋伏,一定會讓士兵用死去士卒的屍體為盾牌,步步進逼匈奴人的,那樣,我們早就出去了,也死不了那麽多的士卒了,所以臨場應變主公的實力還要差很多。現在這場仗既然已經起了變化,就應該綜合的看,不要覺得隻是抓住丘力居和三韓聯係的證據就滿足了,還是要把他逼進三韓去。這樣丘力居還有可能會和三韓翻臉,咱們漁翁得利不是更好嗎?至於最後三韓就算站到咱們這邊來,也絕不能手軟,養癰遺患的事情太多了,這個時候需要的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沮授的臉因為激動有點兒泛紅,但是他還在繼續講:“但是這隻是最好的情況,如果三韓聯合丘力居,那就要拚命了。不過,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他們的人太少,不一定有這個膽子。”

我看著沮授,好像有點兒不認識他了,怎麽越看他越像賈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