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岱劉繇兄弟,雖然因伯父而為世人知曉,但都能被舉薦為一州刺史,恐怕也不是無能之輩。
不過,這兩個人在三國史上卻不太知名,原因就在於讓人有點兒匆匆而過的感覺。
劉岱死於對黃巾軍的作戰,而黃巾軍實實在在不是有多大戰鬥力的隊伍。
劉繇被孫策打敗,而孫策起兵時不過千把人,即便是過江後,也不過是五六千人,可見這劉繇軍事才能是個什麽水平。
合起來說,兄弟倆的起點都很高,隻是處在這亂世,軍事方麵這塊短板太過明顯,也就難以成就大事了。
可是劉繇呢,曆史上曹操卻很欣賞他,難道就因為他是忠臣。
像曹操這種級別的人物,一般平常人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但凡能讓他看上眼的,你總有什麽過人之處,或者有超出常人的本領。
就像是劉繇在三國時期隻是個三流軍閥,但是曹操卻對他十分的欣賞。
劉繇十九歲那年召集人馬悄悄的潛入賊人的老窩,將被綁為人質的堂叔劉韙順利營救,更厲害的事劉繇竟然將土匪頭子的項上人頭取下。
自那以後他可算是出了名了,他平時的表現也很親民,所以鄉親們也都對他很擁護,也正因為以上的種種事跡,他被大家不約而同地選為當地孝廉。
後來官職也有些變化,但是由於他對於官場權貴之事並不關心,之後就幹脆辭職不幹了。但是又被征職為官,發現有不良之士,還將其官職罷免。
沒過多長時間,劉繇成為掾屬是司空府的職位,除了出任侍禦史以外,其他的官職他都沒有,而且那時四處戰火連天,聰明的他選擇在淮浦避一避戰亂的風頭。
194年,皇帝親自下旨任命劉繇出任揚州刺史。
原本以前的時候揚州刺史的根據地是設在當初江北的壽春,可是那時朝廷局勢飄搖不定,袁術的勢力所及之地已然覆蓋到了淮南一帶,多虧了吳景和孫賁把劉繇轉移到江南的曲阿,劉繇才能夠保存了自己的性命並在揚州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袁術意圖謀反,密謀篡位,一舉攻下了方圓內大部分的州縣,更讓劉繇感到震驚惶恐的是孫策作為袁術的一名大將將廬江一舉拿下之事。
劉繇肯定不會幹瞪眼看著他們的行動,於是他也開始派兵來防衛抵禦袁術的攻擊。
雙方的戰鬥難分高下,而每一方都不肯退讓,就這樣僵持著大約一年之於的時間也沒有一方將另一方攻下,後劉繇又被加官進爵。
劉繇在還沒有被孫策打敗之前,完全有可能殺了孫策的家人,可他沒有。
在就是太史慈這麽一個猛將,他不重用,硬生生的推倒了孫策身邊,至於為什麽,或許是因為太史慈出身貧寒吧。
太史慈是劉繇的老鄉,白身.而當地武將大多是土豪世家,他們把持了揚州的政治軍事。
我想當時劉繇邀請太史慈的時候是因為還沒有就任揚州刺史,手中毫無勢力,所以才帶上當地有武勇名聲的太史慈。
但是到了揚州和當地勢力達成協議,保持了一定的平衡。
自然無權無勢的太史慈不能進入權力中心,分化當地土豪世家的兵力.而劉繇那句“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應該是劉繇說的一句玩笑話,當時雖然許子將和太史慈同在劉繇帳下,但是許子將名聲赫赫,太史慈一個小人物怎麽入了許子將的法眼.再說許子將,他的月旦評,評論的都是一方諸侯。
或者世家子弟中創出名聲的俊傑人物,太史慈一介武夫,自然不可能被許子將肯定,而劉繇當時手下有許子將這個名人。
自然覺得自己牛氣轟轟,所以不太想用太史慈這個無名小子嗎,可能他覺得自己手下領兵的排個毫無名氣的家夥會很丟人吧。
其他的懶得說了,現在劉繇死了,兩年前死的,他死了,孫策就奪取了豫章,徹底統一了江東。
不過他的兒子劉基還在啊,可以把劉基拉到魯肅身邊,名義的主公。
曆史上劉基也是一個人物,孫策把劉繇打的屁滾尿流,而劉基呢,備受孫權寵信。
曆史上,劉繇去世後、當時劉基十四歲,為劉繇服喪一切合乎禮節,劉繇生前屬下官員所贈饋的禮物,他一概不收。
孫策討伐江夏時,回軍時經過豫章,為劉繇治喪。並且帶回劉基兄弟,善加禮遇。
劉基隱居在鄉裏,曾遭遇很多艱難和困苦,體會事理,並不感到悲傷憂愁。與
弟弟們一起居住,常常晚睡早起,妻妾們很少能見到他的麵,幾個弟弟都敬畏他,視其為父親,不隨便**朋友,家中沒有閑雜的人來作客 。
這時候不低調都不行啊,住在孫策的地盤裏,一有動靜,全家遭殃。
劉基相貌姿質都很美好,深得孫權喜愛敬重。建安十四年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征召劉基為東曹掾,任命他為輔義校尉、建忠中郎將。
黃武元年孫權為吳王,升任劉基為大農令 。
一次,孫權舉辦宴會時親身起來勸酒,虞翻趴在地上裝醉,孫權離開後,虞翻又起來坐下。
孫權於是震怒,拔出佩劍要殺他,在座的都很驚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