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迷霧漸開(二)(9)

對楚玉良來說,這事是個敗筆,他後來的命運。***不能不說跟這件事無關。

江水茫茫。

雨季讓整個三角洲地區變得煙雨迷濛,洪訊不斷。

調研組第二次會議剛剛結束,比之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開得熱烈、積極,委員們就調研過程中現的諸多問題展開討論,其中最大的熱點,仍是擴招。可以說,通過這段時間的調研。委員們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擴招給高教事業埋下了隱患,雖然不能肯定護招就是錯的,但,它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正常的招生程序,特別是政策放開後,個別高校打著擴招地旗號,興辦一些自己根本沒有能力興辦的專業。結果學生是招來了。師資力量卻遲遲跟不上,導致某些熱門專業授課教師多頭代課。份內工作幹不好,精力全用來掙外塊。另一個衝擊就是,骨幹教師四處受聘代課,科研工作卻無法按進度完成,畢竟,科研是一項見效慢的工程,青年教師的敬業精神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度受到挑戰。

一頭鬧師荒,另一頭,卻又在鬧生荒。個別院校雖是擴招了,生源卻滿足不了,於是出現五花八門的招生術。有委員反映,每逢招生季節,海報滿天飛,廣告四處飄,每個學生頭上都壓了招生指標,個別院校還出台提成政策,凡招來一個新生,給招生者獎勵兩千到三千元錢,結果,學生們一到招生期,就像販子一樣活躍在各賓館。

凡此種種,暴露出來的問題令委員們憂心忡忡。

中國高等教育,到底怎麽了?

擴招之外,另一個熱門話題是大學生的就業。擴招並沒有緩解就業壓力,相反,它加劇了供需矛盾,就業已成為不可回避地一個話題。

黎江北沒有在兩個熱門話題上多表意見,調研組開了兩次會,兩次他談的都是民辦高校。民辦高校的出路到底在哪,製約和阻礙民辦高校健康展的根本阻力是什麽,民辦高校到底能不能成為未來中國高教事業的一個方向?

這次會上,黎江北沒有具體談長江大學,盛安仍感覺到,他在長江大學地調研並不順利。

省委黨校林教授兩次會上都沒,別人圍繞著某個問題爭先恐後時,他冷漠著一張臉,表分外陰沉。盛安仍點了他幾次名,他都搖頭,後來實在推不過去,他說:“問題還沒吃透,等吃透再談吧。”盛安仍不好再說什麽,調研不同於別的,問題沒有吃透前,的確不能亂講話。林教授一緘默,跟他同組的委員也都躲躲閃閃,不敢正麵談閘北新村,隻能在別地問題上些感慨。

林教授的態度讓人吃驚,按說,他應該是最積極最活躍的一個。誰知?事後盛安仍問黎江北:“能猜到是什麽原因?”

黎江北困惑地搖搖頭:“不好說啊,他這個人,常常有意外之舉。”

會議開完的第二天,中午,黎江北接到商學院李漢河教授電話,問他有沒有時間,能不能一起坐坐?黎江北馬上回答:“有啊,我正打算約你呢。”

半小時後,兩人在聽雨軒見麵,仍是上次跟吳瀟瀟坐的那個地方。李漢河教授比黎江北大幾歲。禿頂,細高個,腰有點駝,可能是長期埋頭做學問的緣故。這是他們第二次見麵,上次見麵是在十天前,也是在這兒。

上一次,李漢河教授將自己掌握的證據及江北商學院在跟長江大學合作過程中的違約事實全都告訴了黎江北,李漢河以前擔任過商學院副院長。跟長江大學合作時,他是雙方工作組成員,一年前商學院班子調整,他意外落選,目前他稱病在家,在商學院沒代任何課。據黎江北掌握,他在外麵其它幾所院校都有兼職,半年前吳瀟瀟還收到過他一封信。李漢河有意到吳瀟瀟這邊工作,擔任副校長也行,不擔任職務也行,吳瀟瀟一直沒給他答複。

“怎麽樣,黎委員。信遞上去了沒?”剛一坐下,李漢河就急地問。

黎江北說:“還沒有。”

“怎麽,證據不全還是?”

“不是證據問題,李教授。我想這封信,還是不遞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