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頭不甘願被人說沒有文化,聽了他的說話後假裝啊了幾聲,仿似遇到了什麽令人驚訝的事物一樣,但是當想說幾句讚揚的話的時候,卻怎麽也說不出口,在他的記憶裏,唐伯虎就是一個色狼,其他的有什麽文化貢獻他死活都說不出半個字來。

肖雲豐笑著說:“讓我來告訴你吧,唐伯虎全名叫唐寅,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曆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複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隻當飄流在異鄉。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鬆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複,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曆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鬆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這八。。。”他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下來了。

小蔥頭一拍腦袋說:“我想起來了,這些玉像應該是仿造《王蜀宮妓圖》裏麵的幾個美女的,但是我聽我表叔說那一幅畫好像裏麵隻有四個美女呀?怎麽這裏是8個呢?又何來八美呢?理應是四美才對呀?”

說到這裏肖雲豐驚訝地走了上前,聲音顫抖地說:“壞了壞了。”

小蔥頭問:“怎麽壞了?是玉像壞了還是我們壞了?”

肖雲豐激動地說:“這裏的寶藏是比外麵傳說的還要寶貴千萬倍呀!我們研究傳統文化的知道,一般外麵傳說和真實的曆史可是有些差別的,我們一直以來就聽說唐伯虎的代表作裏麵就有一副八美圖的,後來他才畫了副隻有四個美人的圖,流傳了下來,就像以前的維納斯像是有兩隻手的一樣,如果誰擁有了原來的版本的話,那麽價值可是比原來的藝術品還要高得多呀,我說的壞了是說這裏已經被西宮的人打探到了,他們來了個2流的角色我們就元氣大傷了,如果再來幾個這樣的人物的話,那麽我們可就保不住這裏的東西了,他們西宮的人最是貪錢,這樣我們的無價國寶就要流落到外國的博物館去了,那麽我們就成為了千古罪人了!”

小蔥頭說:“如果我師傅和表叔在就好了。”

這個時候,從天上又飛下來一個人來,他一腳就把其中的一個玉像的頭給踩碎了,玉石落了一地。

肖雲豐說:“你知不知道你這一腳踩去了多少錢?”

那個人高、瘦,他說:“我知道這個東西其實不是很值錢,值錢的東西可在後頭呢,西宮要掌管神宮了,你們還是束手就擒吧。”

小蔥頭看他的懷裏抱著一把刀,他說:“你好像不是西宮的人,你是不是殺手?”

那個抱刀的人不顧他們的說話,自顧自地說道:“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麵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豔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豔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鬥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麵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這裏我就知道起碼有圈內傳說的失傳了已久的‘八美圖’,我殺死你們的價值就是這一幅‘八美圖’。”

小蔥頭看那個人一臉的清高,身上散發出了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來,和在沙金身邊的其他的殺手截然不同,他不禁想起了他在畢月珠家裏的時候,有一次聽殺手門說到在十大組織裏麵有一個殺手門派,被人稱為白猿派,根據明朝史官查清,從戰國時代開始,在遼東深山始終存在著一個刺客組織,關係著三十幾位帝王兩百多位大臣的死亡,但那是社**暗的一麵,所以不予記載。在《東廠密件572號》中記載,此遼東刺客組織,所有人均名“白猿”,“趙白猿”刺殺刑部員外郎楊繼盛,“周白猿”刺殺錦衣中書林潤,“林白猿”刺殺海防督臣張經。。。。。。

明朝時代的女真族居於長白山東南,在永樂年間西遷到赫圖阿拉山,正是東廠密件中白猿一係刺客的藏身之所,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傳說便有白猿一係刺客的參與。

與白猿一係的接觸,令努爾哈赤深知他們的危險,女真族建立清朝後,五萬大軍包圍了赫圖阿拉山的新賓地帶,進行了多次搜山活動,直至燒山,三十五日內新賓山區火勢連綿,夜晚亮如白晝。

有江湖術士說此舉是造風水,女真人燒旺了祖庭,可有三百年江山。這次軍事行動,斬殺了從山中逃下的五十七人,清理火場後,發現了一百二十三具焦屍,白猿一係應該被屠殺幹淨。

但清朝入關後,最初的幾位執政者——皇太極、多耳滾、順治均暴死,康熙少年時多次被行刺,有了七十餘年的平靜後,雍正暴死,據說都是白猿一係餘孽所為。

乾隆即位後建立了嚴密的護衛係統,雖然行刺也時有發生,但都不太高明

,令女真皇室膽寒的刺客不再出現,據此分析,那燒山餘孽已經老得死去,殺雍正是他的最後一擊。清朝皇室自此享受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太平。

公元1912年,女真皇室宣布“遜位”,清朝滅亡,中華大地開始了軍閥混戰的時代,此時又有了名號“白猿”的刺客出現。

1916年6月23日袁世凱逝世。按照古代規矩,隻有天子才能主持祭天活動,袁世凱稱帝八十三天中,有十一天在天壇進行祭天儀式,對一個六旬老人是極大消耗,群臣均認為他是累死。

袁世凱稱帝時采用的是明朝服裝,但明朝滅亡三百年,所以挽留了一批清朝宮人作儀仗隊。袁世凱的暴死,令這些前清宮人回憶起了清朝初期皇帝的連續死亡,有人懷疑是刺客所為。

國務總理段祺瑞,對袁世凱的屍體進行了檢查,周身沒有傷口,指甲顏色正常,無中毒跡象。但有一位侍衛,發現袁世凱的左耳孔中有一點白色,挑起來見是棉花,扯出棉花,帶出了一截小箭。

原來刺客在箭尾懸上一點棉花,直接射進袁世凱耳中,血被棉花堵住,所以外表看不出來。這個刺殺方式構思巧妙,如果不是貼身射出,就是袁世凱出行時,那時群眾都在二十米外,其弓射技巧高明得有點匪疑所思。

袁世凱不是在出遊時暴畢,他逝世的地點是在自家的花園。段祺瑞判斷,如果刺客是內部人,為了不暴露,一定不會在此時間離開袁府。段祺瑞是軍人出身,很早前便從軍隊挑選體能卓越者,送去學武,學成後作自己的貼身侍衛,他派一個侍衛到袁府中逛了一圈。

侍衛歸來後說:“有個廚師舉止不同。”

這位廚師是袁世凱稱帝後,被招來的,因為會作清廷大宴,但他不是宮人出身,是一位前清老宮人所教——聽此匯報,段祺瑞仰頭長歎:“袁公也太大意了!”

國民近衛軍包圍了袁府,廚子被亂槍打死,死後檢查屍體,發現他的中指第二指節有一個渠形繭子,正是拉弓的痕跡。

檢查廚子的房間,發現了一本名為《靈動子》的書,在下篇刺客訓練法中,段祺瑞看到“弓射法”是最為簡單的一種,可以速成,想到不知有多少本書流傳在民間,生起極大的恐懼之心。

司馬遷《史記》記載,荊柯刺秦王是一個倉促的行動。荊柯遲遲不從燕國啟程,是要等待一位真正的刺客,但這位刺客沒有到,在燕太子丹的催促下,荊柯隻得親自*刃,作了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

荊柯刺秦王的事件,令“風蕭蕭兮逆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唱詞流傳千古。中國文化重文輕武,認為武者不祥,對文的一麵宣揚,對武的一麵隱去,這是作史的傳統。所以《史記》對荊柯所等的真正刺客,沒有交待。

根據一本宋人筆記《秋霜碎語》載錄,荊柯所等的人,以“白猿”兩字為代號,是戰國著名的職業刺客。

白猿為何沒有赴約相助荊柯,已不可考,但荊柯刺秦王的事件之後,白猿退入山中,寫出一本名《靈動子》的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闡述“弑君”理論,給予刺殺君王的行為以合理性,認為對社會具有調控作用,是天道的一環,下篇講解訓練刺客的方法。此書很快被查抄焚毀。

小蔥頭眼尖,他看見在剛才那個殺手轉身的時候,在他的背部有一隻小白猿的圖案,栩栩如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