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璿璿的事情,王動可謂是煞費苦心。

他帶領十萬道兵出白玉京的時候,整個白玉京都轟動了。

對於城外蠻族來襲之事,更是傳的沸沸揚揚。

也正因此,在王動出兵的時候,有不少好事的人紛紛出來觀看。

大搖大擺的帶著道兵出了白玉京,王動一路向著距離白玉京大約二百裏之外的一處荒村之地而去。

那裏有他派遣的十五萬道兵,正盤踞在那等待他。

原本王動所派之道兵並不多,可後來見白玉京動作不大,因而他又派遣了之前俘虜的十萬蠻族道兵。

這些道兵的確都是蠻族人,可他們早已被王動收服,被他下了禁製,故此對他沒有絲毫反抗。

這時候他們盤踞在荒村這裏,隻等著與王動正麵一戰。

這一戰為了務求真實,王動已經決定真打。

當然,他不會傻到真的將這十五萬道兵消耗了。

他將山川堪輿圖施放了出來。利用地理圖的虛幻影像,製造出很真實的戰鬥場麵,以這樣的手段來迷惑那些跟來看熱鬧,或者是監視自己的人。

既然計劃已經開始了,那麽就一定要做的十全十美,不能留下一點的痕跡。

若是被人發現這一次的事情是假的,那麽璿璿也就危險了。

盡管王動這麵考慮周全,也打消不了秦州方麵的懷疑。

事實上對於此次蠻族來犯的情況,雖然秦州王相信了,可下麵有不少朝臣都心有懷疑。

所以,當王動提調兵馬出城之後,便有人在他後麵跟蹤尾隨,要看看他這一戰是真打還是假戰。

正是預見到了這一點,王動才耍了這麽一個手段。

山川堪輿圖施放出來,立刻有虛影的地圖鋪展開來。

堪輿圖本身便是整個大陸上的地圖縮影,如今鋪展開來後,與真實地形一模一樣,不差分毫。

除非身在戰場之上,否則便發現不了那些戰鬥場麵乃是王動施展香火之力,以各種幻象而產生的。

一場鏖戰下來,頗為的慘烈,令看到這一場戰鬥的人神眩目馳。

當然,這一戰不足以彰顯蠻族道兵的厲害。廝殺了一個時辰之後,王動險勝。

蠻族道兵撇下三五萬的屍體,倉皇逃竄。

王動這邊的道兵則是急急追趕,一時間喊殺之聲聲傳百裏。

那些窺視之人見了這般場景,自是信了大半。

在戰鬥結束之後,窺探之人立刻返回白玉京複命。

而王動這個時候也已經收兵,並且安排剩下的十餘萬蠻族道兵,繞路直撲白玉京而去。

王動的安排頗為精妙,當這些蠻族道兵出現在白玉京之外時,整個的白玉京為之震動。

而也便是在白玉京震驚,想要找璿璿出城迎戰時。王動帶兵掩殺回來,當著白玉京所有人的麵,一戰之下,擊殺蠻族道兵十萬餘眾。

這一戰更是看的白玉京所有人心驚膽戰,直到這個時候,那些質疑王動與璿璿的人,再也沒有了說辭。

當然,這一戰也是堪輿圖的功勞。假打假戰,王動沒有浪費一兵一卒。

當他凱旋回到白玉京之後,整個白玉京再次沸騰了起來。

對於一個保住了家園的英雄,所有的黎民,以及朝堂上的那些大佬們,都表達了他們的謝意。

可王動絲毫不為所動,一來是因為這一次的事件他本就是始作俑者;另外的一方麵,即便是真的蠻族來襲,他幫助了白玉京解圍,他覺得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就算是不管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官僚們,王動也是不希望百姓遭殃。

嘉獎王動沒要,賞賜王動更是推辭婉拒。

這樣一來,白玉京中的大佬們紛紛更加感念起了王動的好處。想想之前對他的懷疑,不覺都有些汗顏起來。

隻不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秦州王也無法挽回之前的事情,隻能盡力彌補璿璿。

可再有一點,璿璿現在官職大了,那麽他覺得應該給她的責任也應該更大。

聖旨一下,讓璿璿負責安撫百姓。

千萬的災民,如今無家可歸,更是沒有了生計。

這樣的情況之下,百姓流離失所,朝中無人能解決這個大問題。秦州王最終還是將這個硬骨頭塞給了璿璿。

秦州王下了聖旨之後,璿璿無奈下隻能領命出城。

王動沒有跟著去,因為他這時候需要在白玉京組織報紙的發行。

這一戰的戰績,已經轟動整個的秦州。

按照王動的想法,璿璿前往賑災,怎麽也需要一段時間,自己正好趁著這段時間加強輿論宣傳,為她造勢。

王動在京城宣傳,璿璿則是帶著一些道兵,直奔災區而去。

來到災區之後,她立刻開倉救濟災民。

可千萬的災民,即便是有再多的糧食,也不夠這麽多人食用。

更何況如今這些災民,大多數的人無家可歸。他們聚集在了白玉京附近千裏之內,處處哀鴻遍地,透著淒涼。

打仗的時候已經耗盡了國庫的資材,這個時候根本無力來負擔這些災民。

也正是因此,朝廷中才無人敢挑起這個擔子。

璿璿心中感慨。她見到如此多的災民,於心不忍之下,最後忍痛將自己所有的家底都拿了出來,對眼前的這些災民進行救濟。

可這不過是杯水車薪。雖能暫時緩解一些情況,卻還是沒有解決掉真正的大問題。

如今璿璿最多能將五分之一的災民安頓下來,可真正讓他們衣食無憂卻做不到。

災民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麽她這個所謂的西秦王,也就名不副實。到時候一旦出現朝廷要解除她的兵權,她也無話可說。

秦州王如今倒是未必就有這個心,不過一旦朝中有人作梗,問題也就來了。

這個問題出現之後,她頗為撓頭。

為了爭取時間解決災民的問題,她立刻傳訊給了王動,希望他能幫自己解決這個棘手的大問題。

戰爭與治國是兩碼事,一個人能夠征伐不代表她能夠治國,璿璿便是一個例子。

更何況千萬的災民,想要以迅速有效地進行安撫,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王動接到璿璿的訊息之後,他不由皺起了眉頭。

安撫災民的工作,他以前做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隻是千萬災民,這個數字的確是有些太大了,他也覺得頗為棘手。

雖說棘手,可他還必須要趕去,幫助璿璿將這次的事情解決掉。

就在王動啟程,趕奔災區的時候,白玉京朝堂之上,也正在進行著熱烈的討論。

關於災民的問題,是如今白玉京最大的難題。

千萬災民,在國庫空虛之下想要安撫,那談何容易。

況且,即便是國庫充實的時候,想要安撫如此多的災民,也是千難萬難。

這麽多的災民,恐怕傾盡整個秦州的資材,到最後能夠保住十分之二三的災民,已經算得上是政治策略以及最大限度上的賑災了。

璿璿如今負責賑災,國庫卻不撥發一點物資,所有一切的費用都要她自己掏腰包。

整個秦州更沒有什麽人出麵幫忙,按照如今秦州朝廷的估算,璿璿能保住一百萬人的災民也就是最好的狀態了。

正因為覺得她最多能保住百萬人口,也隻不過是災民的十分之一的數量,故而這等同於是她沒有完成任務。

那麽,說她是辦事不利,對她定罪那也是無可厚非的。

這種說法在朝堂上屢見不鮮。雖然也有為璿璿說公道話的,可一般的官員,他們心中對璿璿位高權重頗為不滿,上章讓秦州王對璿璿動手的人占據了絕大多數。

秦州王也很為難,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那麽做了,恐怕王動不會幹。

而且自己若真這麽做了之後,什麽卸磨殺驢,狡兔死走狗烹之類的話一定會在民間流傳的。

可若是不這麽做,自己又覺得上一次冊封的官職的確太大,實在是有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危險,因此他委決不下。

朝堂上的爭論依舊在持續,而這時候王動卻也已經來到了災區。

這裏的確很慘,當王動看到這裏景象的時候,不由暗暗歎息不已。

戰爭是上位者的手段,可卻是百姓的災難。

正所謂:一將成名萬古枯,這話的確是有道理的。

“怎麽樣,你是否有辦法解決?”

見到王動到來,很是期盼的璿璿這時候站在他的身旁。

王動修為不高,若是真與璿璿對戰,他絕非敵手。

可他軍事策略上,以及他應付一些棘手事件的時候,常常能出人意表。往往事情到最後都會頗為順利,效果顯著。

聽到璿璿問話,王動禁不住皺了下眉頭。

眼望著一望無際的災民區,他陷入了沉思當中。

經曆了南大荒的開拓,又經曆了青雲派的人多為患,後來更是幫助涼州整個一州對災民進行安撫。

對於王動來說,他已經算得上很有經驗了。可現在麵對的是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此時也是大傷腦筋。

“不是沒辦法解決,隻是要多費邪心血。”

他說這話的時候,已經向著璿璿搭建好的帳篷走了過去。

回到帳篷裏麵,兩個人坐定之後,璿璿這才追問王動有什麽好辦法。

“僅僅是拿錢給他們過活,這絕對不是辦法。這樣做的後果,隻有把自己拖垮了。”

王動沉吟片刻之後,這才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那麽按照你的想法,應該如何去做?”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現在就應該開始進行分化遷徙。讓這些難民分別去往不同的地方,然後開始建築鐵路、製造車輛、進行耕種,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供他們相應的食宿即可。”

“這麽做……難民們能同意麽?”

聽到王動這麽說,璿璿不禁質疑了起來。

“我們可以姑且試試,而且你現在手裏已經麽有了資材,我從南大荒調集一些物資過來,希望可以將這個最棘手的事情辦成。否則我猜想朝廷裏麵那些老家夥們,又該打你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