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火紅年代

一個民族,如果被壓抑了幾千年,那麽,他在迸發出創業熱情的時候,會是什麽樣子?

看到答案的每一個人都注定會為之震撼和動容。

謝念誠、孔令英、宋美美和美國代表團的代表們坐著大卡車,沿著新修的土路上了這一帶最高的山頭。

謝念誠渾身都沾滿了塵土,可心中滿是**。

川中八月,酷熱無比,從山頂看過去,方圓幾十公裏,處處是煙塵,幾十萬人正在對大地進行著修整。

這一片,是四川工業規劃中的鋼鐵廠和配套的一些工廠所在。可以說,這裏將會是未來整個四川工業體係的核心。

四川沒有重工業基礎,也沒有油料。

從德國運回來的不多的工程機械,還有從美國進口的柴油、汽油,在這天府之國都是寶貝,全部需要用到關鍵地方。這裏的工作,最艱難的部分已經完成,剩下的絕大多數工作,都要是依靠人力來進行。

一群群個子不高、體型有些瘦削的川東漢子,在烈日下赤膊著上身,用他們滿是老繭的手,把山石一塊塊劈開。用他們並不寬厚的肩膀、挑走一擔擔泥土。

一個占地數十平方公裏的工業基地已經雛形初現。

對麵的山,已經被清理完畢,光禿禿地很難找到一棵樹木,隻有**著的山岩,在早晨的陽光下閃爍著赤褐色的光。

幾條運送物資和設備的簡易公路已經修通,盤著山巒層層而上。一群革命軍的工兵正在打眼放炮。

塔吊高擎著巨臂。將一根根大型鋼件吊起,千萬建設者要將這裏的山巒鏟平,溝壑填起。在這塊長約十公裏、寬約五公裏、高差達百米的山坡上,用雙手“弄”出七個大台階、三十一個小台階,蓋起五百萬平方米的廠房,安裝十九萬噸設備,擺下一個能年產500萬噸鋼鐵的大型鋼鐵基地。

遠處江邊的一些廠房,是已經投產的火磚廠、水泥廠、建材廠、火電廠、自來水廠和庫房,建設現代化的工廠。火磚、水泥和建材這些東西是必須的。從德國運回來的全套設備和建設廠房需要的鋼材、配件都已經在庫房裏堆放,等待著在基礎建設完成之後進行安裝。

更遠處的那些山也已經挖開,那邊就是礦山。初期將采取露天開采,以後會逐步深入地下,直到采完為止。礦山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隨時可以投入生產。

如此宏大的工程。大概是分了幾百個項目組。基本上每個組都有德國人作為負責人。

到了重慶後,負責鋼鐵廠項目的德國人就很快投入了工作。他們先是用最快的速度確定了整個重工業區的規劃,之後就開始帶著分配到這裏來的六十萬民工開始幹活兒。

這六十萬民工不是毫無組織,他們來自川東地區的十二個縣,每個縣都是救國會派去的縣長親自帶隊。

民工中的骨幹,也先後加入了救國會。

在工地上,辨認出誰是德國專家很容易,想認出誰是救國會的人那也不難:看看每個項目上最艱苦的崗位上、或者是跑來跑去最忙碌的人。一般就是救國會的人了。

工地處處飄揚著聯邦政府的旗幟,也能看到不少第五集團軍的軍旗。

路上考察團不止聽到一次。救國會的人在給大家鼓勁:

“老鄉們,黑死整哦,工廠修完了,家家都能過好日子。謝司令說過的,這軍旗,不光是革命軍的旗子,他也是我們整個四川人的旗幟哈。大家都好生幹,要對得起謝總司令和革命軍,要對得起政府給大家分的土地,不要給自己屋頭丟臉,不要給各人的祖宗丟臉哈!”

幾十萬人同心協力去幹一件事,有什麽困難無法克服呢?

在山頂上看完全景,考察團的人一起進了山上的項目部。

項目部裏麵有整個項目的沙盤模型,考察組的人圍著沙盤轉了一圈,對每一塊平壩、每一處山地、每一道溝壑、每一條河流都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詢問。

這個重慶鋼鐵基地規劃的沙盤模型,是負責整個項目建設設計的幾位德國專家精心製作的,在這座山上,哪裏建焦化廠、煉鐵廠、煉鋼廠,哪裏建鐵道,哪裏鋪電網、自來水……在山形、地貌、山洪衝擊出來的深溝等異常複雜的地理條件下,都一一做了十分明顯的標識。

“謝司令,這樣的效率,實在是令人驚歎,不知這鋼鐵廠什麽時候可以投產呢?”

看完沙盤,美國考察團的團長哈裏森有些激動地問道:“這個問題,請這裏的總負責人來回答吧。”

一個帶著安全帽,皮膚略微有些黑的青年走了過來。

“大家好,我叫雷正龍,是四川鋼鐵總公司的中方負責人。”

雷正龍不是謝氏集團.派去德國的留學生,他是趙珂從英國招來的。

雷正龍在英國學了冶金後,在英國的一家鋼鐵廠做到了工程師的職務。得知可以有機會成為一家年產五百萬噸鋼鐵的鋼鐵廠總經理後,他立即辭去了英國的職務,跟著船隊回了四川。

“重慶鋼鐵廠將是四川鋼鐵總公司的第一個項目,預計將在今年12月開始安裝各廠設備,主要有煉鋼廠、煉鐵廠、焦化廠、軌梁廠、線材廠、板材廠、鋼管廠……預計最早投入生產的煉鐵廠將於明年春夏之交投產……”

聽完雷正龍的專業報告,考察團饒有興趣地到了那幾個“大階梯”的其中之一實地參觀。

這個大階梯占地兩千多畝,正是規劃中的煉鋼廠所在地。

時間是正午,這兒有幾千工人,一起吃著午飯。

考察團一行也到了這個塵土彌漫的大工地,和工人們一樣,吃起了大鍋菜。

建設工人們做的都是重活兒,所以夥食開得不差:米飯、包子、鹹菜、豬肉炒土豆絲。

從美國來的考察團成員,都很有美國人骨子裏的那種牛仔精神,他們早就被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幹勁所感染,在工地上和工人們擠到一起吃飯。

讓謝念誠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孔令英和宋美美這兩個巨富子弟,居然也可以和滿身臭汗的工人們擠到一起吃飯,還相談甚歡。

簡單的午飯後,按照原計劃,是該到重慶城區休息了。但考察團的人都意猶未盡,紛紛提出要到江邊已經建成的那幾個廠區去看一看。

在有些荒涼的峽穀中,一根根淩空聳立的大煙囪在不斷地噴吐著白煙,這是整個四川第一座現代化發電廠。在雷正龍和電廠負責人的陪同下,考察組一行參觀了廠裏的設備和生產環境,然後一行人來到了工廠前麵的一塊平地上?。

站在這裏,麵前就是洶湧澎湃的川江,滾滾波濤如同萬頭猛獅,從大家眼前呼嘯而過。從這裏看去,一隊隊參加參加鋼鐵基地建設的大軍,正從四麵八方向這裏匯集。

江麵上,無數小船載著人員和設備,在不同的工地之間來回穿梭。

哈裏森問道:“四川還沒有修通鐵路,我看這裏的機械設備也非常少,鋼鐵廠那麽多的大型設備,光靠土路和人力,能夠如期完成建設任務嗎?”

雷正龍回答:“省政府給我們下了死命令,這鋼鐵廠的建設是搶時間、爭速度的戰備工程。為了加快建設步伐,我們將調集更多的人力,在德國專家的指揮下,把所有的大型設備化整為零,拆卸成零部件狀態,通過各種方法把這些部件一件一件運上去,抵達目的地後再一個一個地安裝。各位現在看到的這個電廠,就是這麽建起來的!”

“這個電廠,麵臨川江,背靠大山,地麵狹窄,整個麵積隻有12000平方米,而且都是堅硬如鐵的岩石。我們從實際出發,順山而建,將平坡式電廠改為階梯式,將室外式升壓站改為室內半敞開的大廳式,其他輔助設施也見縫插針,分層錯列,這樣終於順利將這座大型電廠建在了坡地上。”

“我們的工人為了安裝這些設備,天天跟著德國來的專家身邊學藝,前段時間,天天下雨,我們的工人有的給工友們撐傘、有的給設備撐傘,硬是一天都沒有停工,隻用了半個月,就把發電機全部安裝完畢。”

“架設電網,我們沒有專業設備,全靠人力,項目組專門調配給我們五萬工人,大家沒日沒夜幹了半個月,現在,上麵的工地全都通了電!”

離開發電廠,美國考察團的商人對今天的經曆都是畢生難忘。至此,來四川之前他們對四川項目所有的疑問全都煙消雲散,現在他們隻是有些遺憾:為什麽四川政府選擇了德國進行重工業的合作!

他們的遺憾,隨著一路向西,越來越深。

重慶到成都,一路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戴著安全帽、赤膊著上身,在烈日下投身建設。

能夠供卡車雙向通行的公路已經修通,大多數路段已經開始鋪設水泥。

從公路上可以看到,路的兩邊到處都在平整土地,那都是給未來的輕重工業項目準備的廠房地址。

哈裏森團長由衷感歎:“謝總司令,我很慶幸在這個時候參觀四川的建設,這真是一個火紅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