廝殺冷酷,兩戰謝幕,敗者含恨而終。劍客的屍骨未寒,朝陽已從寒山寺東麵上升。一江春水初漲,水麵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地白雲和江中浪**地波瀾連成一片水態天容。時而風波平靜,又如一幅古色古香的潑墨山水圖。
循著江流直下,眼見畔上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地開放,花叢間似有一對男女飄然浮空,仿佛融入景色之中。湖光山色的襯托,使女子的白衣愈顯聖潔無垢;四下傳來陣陣清脆的鳥鳴,亂花漸欲迷人眼,做僧人打扮的男子卻仍如他名字那般,不動於衷。
外人看不穿,他已魂不守舍,兀自煞費苦心地回避舊情人,杜絕跟她破鏡重圓的可能。想想,秀麗端莊的風光,免不了變作了斷情債的刀劍競技場,況且對手還是他的未婚妻林妙善,叫人情何以堪?
他倆今日一會,正如往昔故事裏的狐妖留緣未盡。雙方緣由劍起,也由劍而終,就像無意中埋下的因果。
“我說過,‘欠我的,你永遠都還不清!’”妙善眼含熱淚,道:“還說過,‘會殺了你這個薄情郎!’”
“我沒忘,和你相處的細節我都記得清清楚楚。”不動應道,“自從看到戰帖上寫著你的名字後,我就明白,還債的時候到了。我又何嚐不想死在你的劍下……”他的語氣變得低迷微弱,“可大仇未報,無以告慰恩師的在天之靈!
“倘若無法越過你這一關,我就永遠也戰勝不了浮屠。這就是命,叫人身不由己。”
法師話說到後半段,林妙善就基本聽不到了,這令她尤為憤怒:“你連說話的勇氣都丟失了?或者,你是在念經預先替自己超度?!”
法師麵露剛正不阿神色:“且動手,莫再拖拖拉拉。務必傾盡全力,切勿徒留牽掛。”
林妙善大悲大怒:“如你所願!”
二人齊開“金剛道”,上空呈現佛光,仿佛珠圓玉潤的舍利。可惜,玉有微瑕,白而不淨。若再換個角度思考,既為人,就難免汙穢,而小小汙點,哪能妨礙佛陀光澤普照大地?不是照樣照顧萬千花卉,均沐浴於祥和海洋?
佛法得以印證,一株菩提樹自不動後邊現形,萌芽茁壯,長勢良好;四丈外,林妙善腳踏白蓮飛升,玉指一戳,射出一束白光,宛如玉尺橫空:“佛度有緣!”
白光臨近,不動出掌攔截,那光束即刻散開,化作朵朵清香白蓮,冰清玉潔。蓮花的花瓣鋒利勝過剃刀,下落時好似由高空拋下地紙屑,無定向漂移,叫人眼花繚亂。
花海殺機遍布,不動索性立足花蕾,以簡對繁:法師雙手合十運作“金鍾罩”,聚周身佛光成一口大鍾罩住全身,任它蓮劍花刀亦難傷毫厘。
林妙善容不得他龜縮,玉手輕盈一拂,指間白芒匯聚成一支通體晶瑩的玉劍,盤身遊移:“禦劍飛仙!”倏地,玉劍倒轉疾飛,恰似極光落凡塵,那金鍾一擊即碎!趁不動無防,妙善招法緊迫:“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實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無量法器!”
一縷空靈無我的天籟之音弘揚,但見妙善背後猶如繁花盛開般橫伸千手百臂,化作一尊千手觀音立身蓮台。據佛教典籍記載,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
千手千眼觀世音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隨眾生之機,相應五部五種法,而滿足一切願求。一般是四十臂,乘以二十五有,成一千之數。
大足寶頂千手觀音第一手下伸、掌向上,名施無畏手,除一切眾生怖畏;第二手為持日手,救眼暗無光者;第三手持月手,救患熱病令清涼;第四手寶手,為眾官位者;
第五手寶箭手,令善友早相遇;第六手淨瓶手,為求生梵天者;第七手楊枝手,除種種病難;第八手白拂手,清掃一切惡障;第九手寶瓶手,為調和眷屬;第十手盾牌手,辟一切惡獸;第十一手鉞斧手,除一切王難;第十二手髑髏寶杖手,役使一切鬼神;第十三手數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
第十四手寶劍手,降伏一切鬼神;第十五手金剛杵手,摧伏一切怨敵……第三十八手寶經手,令博學多聞;第三十九手金剛輪手,直至成佛終不退轉;第四十手蒲桃手,令稼穀豐收;再加麥穗手、羯磨輪手、寶矛手、寶錘手成四十八臂。
林妙善念誦佛咒:“嗡嘛呢叭咪吽!”觀音大士應咒語行動,手上各執一種兵器,搖曳揮舞,猶如水下珊瑚般美妙。施術者的意念驅使蓮台疾馳,仿佛本尊下凡,運用千般兵刃懲罰對手。
頃刻,千手觀音掌握的刀劍所能達到的領域,莫不珠光寶氣,就像開啟寶庫,囊括塵世珍品。千般奇珍異寶件件傷人,久久不能消散。受此牽連,花叢中百花出閣,天上喜鵲搭虹橋,歡慶顏色目不暇接。
看似劍非劍、花非花,萬法千招虛實難辨,不動卻堅持不離不棄,單獨一人對付刀、槍、拂塵、傘、鏡、淨瓶、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各式兵器,總共千種招法。
一旦法師接近,千手觀音便如刺蝟禦敵;不動疏遠,觀音又似萬劍朝宗……雙拳尚且難敵四手,何況百臂千手豈能防?短期內,不動便落入下風,身上多處受傷。這與其說是交手,倒不如稱作忍受。他以肉身之苦償還陳年累月之情債,借觀自在刀劍斬斷糾葛不清之情絲……
預備的應對法術始於他傷痕累累之時:“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複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雲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金剛怒目!”
佛眼睜開,一尊怒目金剛麵世,挺身架臂,紮馬半蹲,接下一概攻擊。千手觀音招法趨於繚亂而不失流暢,著重速度,弱於威力,與金剛之軀相抗,好比藤條打在鐵石上;金剛則空有強悍體魄,卻隻守不攻,如法相發起者默默忍受。
正當雙方相持不下,不動口誦佛語:“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菩薩慈眉!”話音一出,原本威勢赫赫的金剛使者,頓時流露慈悲目光,攤開雙臂喜迎眾生,以菩薩麵容示人。受此願力救贖,斷碎地鮮花活化複生,化作遍地蓮華,化去對方的“無量法器”。
宇內空明後,一指佛光祭出,灌入林妙善額頭——不動使地正是“佛度有緣”一式,引領摯愛之人重溫過往……
林妙善的名字源自爹娘的宗教信仰:她一出生,爹爹便到寺廟燒香叩首,祈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將俗家名稱賜予愛女,望菩薩保佑他的掌上明珠。
妙善之名關係到千手觀音的來曆,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古代興林國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銀,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允準她去,她便偷跑遁去。妙善所在的廟裏有500個和尚和尼姑,妙莊王一氣之下,一把火把焚燒了這廟院,500和尚和尼姑都被燒死在裏麵。
在廟內修行的妙善也被燒傷,幸被一隻白虎馱走獲救,曆經千辛萬苦來到香山這個地方繼續信佛修行,最終成了香山寺院的主持,坐化升天,終成正果。
佛經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妙莊王做了惡,身上長了500個大膿瘡,什麽藥都用了也無濟於事。醫生說非要親骨肉的一隻眼一隻手作藥,才能醫好。
大公主不肯割舍眼和手,二公主同樣舍不得。修行的三公主妙善至善至孝,盡管妙莊王做了那些惡事,一聽說要親生骨肉的一隻眼和一隻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隻眼,砍了一隻手給父王作藥。妙莊王服藥後,全身膿瘡消失,身體康複。
妙莊王聽說香山菩薩獻給他手眼,就前來進香參拜。女兒豈能受父親參拜,見父長拜,妙善就一側身,成了現在廟宇所供的千手千眼側身像。
妙善的大孝行為感動了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召見妙善公主:“你這大孝子,舍了一隻眼、一隻手,我就還你一千隻眼、一千隻手。”這樣,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為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所崇敬。
當初,林妙善是跟不動講過這則典故的。法師在後來教了她一招絕技,即“佛度有緣”。
“這一招,是我教你的。”法師說,“你沒忘,我也沒忘!”不動所要傳達的無非是一份珍惜,他是抱著一顆惜緣之心完成此戰的。
佛家講求前世今生,牽動恩怨情仇;論述因果報應,包含世間萬象。在不動看來,三世緣法一生可見:前世,即人自出生後,每一分,每一秒的回憶;今生,乃當下所思所行;來世,為相生相應的時無間,空無間。三者緣法相連、因果相關,千絲萬縷,環環相扣,唯有“悟空”方見本相。
然而,空門渺渺,紅塵迷人,兒女情長纏綿悱惻,藕斷絲連,要斬斷情絲談何容易?也許,缺的不是一把刀,是一麵明鏡。
早年,恩師劍鬼在他們師兄弟三人的臥室門牆上,均掛了一麵很大的鏡子,以便他們隨時自我檢視。師父說,這是為了映照良心,讓自己不至於迷失,因為失去明鏡便會失去理智。
他還破例帶弟子去參觀了一回賭城。在那裏,各棟賭場的建築五花八門。可是,人們在隨便哪一家賭場都找不到一麵鏡子。這是當地博彩業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賭場不能有鏡子。
賭場設計師的解釋是:賭場最重要的是營造幻覺。所以,賭場老板最不願意讓賭客在鏡子裏看到真實的自己,否則幻覺立馬就會破滅,他也就不會繼續賭下去。
師父說,劍鬥如賭博,須在殺戮中求清醒。多一份理智,便多一分勝算。
此刻,不動心中的明鏡尚未丟失,但已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