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八章 3000萬……能做多少事啊(三更,一更到)

“這個……”聽到林鴻飛這番話,原本打算拒絕的師老頓時猶豫了,林鴻飛的話正正的集中力他的軟肋。

現在的工程院……哦,不,現在還沒有工程院,現在隻有中科院,按照現在的進度,工程院到明年都未必見得能夠成立,現在的中科院實在是太缺錢了,在全國全麵緊縮科研投入的情況下,就算是執共和國科研領域之牛耳的中科院,也“順應潮流”的被收縮了銀根,原本就不充裕的科研經費被一再的壓縮。

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中科院推出了90年代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將科研結構的調整與人事、分配製度和機關管理、社會保障體係的改革配套進行,將繼續重視和加強基礎性研究,為基礎性研究創造一個相對穩定和優越的環境,同時對基礎研究工作隊伍進行適當的結構調整。

今後的經費支持將逐步向長遠性、基礎性研究傾斜,同時要轉變機製,麵向市場,以多種形式、多種層次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域,實現70%科技力量走上經濟建設主戰場。在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方麵,逐步向企業管理方向過渡。

按照這次會議達成的決定,未來科學院的構成是:全國學部委員組成的學部;從事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型研究的精幹核心;一批已經轉變機製、麵向市場、經濟自立、有自我發展能力的應用性研究所。工程中心;一批以股份聯係的矽穀式小企業及有相當規模的綜合性、外向型高技術企業集團。

這聽起來似乎很好,也很振奮人心,但實質上的內容隻有一個:對基礎研究工作隊伍進行適當的結構調整,或者幹脆直接一點的說,就是裁員!

是的,裁員!

按照這份改革方案。在5至10年內,將固定研究人員精幹到現有科研人員的15%左右,流動客座的基礎研究人員要超過基礎隊伍的半數以上,這種近乎“自斷手臂”的改革方案也能得到通過,可想而知現在中科院的研究經費窘迫到了何種程度。

現在中科院內的每一個領導幾乎都有“招商引資”的任務,隻要能夠弄到錢,領導就是好領導,而很顯然,林鴻飛如果打算大規模的同中科院以及未來的工程院在材料領域以及航空發動機領域進行合作,給的“谘詢費”絕對不可能低到哪裏去……沒聽他說麽。不但給予與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同等的福利待遇,還提供一輛vista誌俊轎車作為代步用車。

他很想問林鴻飛一句,轎車我就不要了,能把車換成錢嗎?

但他終究沒好意思,雖然科研人員都有股子傲氣。但在長達幾十年的打壓下,多少傲氣也沒了。尤其當林鴻飛還給開出來了了這麽好的條件的時候。師院士猶猶豫豫的、用一種充滿了懷疑和不敢肯定的語氣對林鴻飛道。“小林,你說的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林鴻飛笑著點點頭,“多了我不敢說,但如果中科院願意將您借調到我們公司來幫我們籌建材料實驗室,我立馬就拍一張1000萬的現金支票到周院長的桌子上。”

“1000萬……”師院士被林鴻飛的這番話給嚇了一跳。苦笑了一聲,“我還真不知道我竟然值這麽多錢。”

確實,林鴻飛敢為了自己拿出1000萬來,足以證明人家對自己的誠意了……雖然搞科研談錢有些庸俗。但沒錢那是萬萬搞不成科研的。

師院士不僅是中科院的院士,同時也是中科院主席團的成員、中科院金屬材料研究所的所長,真正的位高權重、執共和國科技和金屬材料之牛耳的人物,林鴻飛就有些好奇,就算國家的經費再怎麽緊缺,也不可能缺師老的這一輛車吧?怎麽師老連一輛配車都沒有?

…………………

周院長已經準備休息了,這段時間中科院要“分家”的事情讓他精神疲憊,但在這個時候夫人告訴他,師緒昌打來了一個電話,有些事情要和他談。

周院長有些不高興,但既然這個電話是師緒昌打來的,他還不能不接:誰知道這個老師又有什麽事情要對自己說呢?

從情理的角度來講,他當然知道工程院的成立對共和國的好處,但一想到工程院成立之後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與中科院分庭抗禮的科研機構,他心裏多少有些不舒服:“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暢快,我一個人享受就好了,為什麽還要再冒出一個人來?

還好,他也知道國家根本不可能讓一個民主黨派人士來擔任工程院的首任院長,所以對師緒昌這位共和國的材料學頂級大神,他還是保持著足夠的尊敬,否則周院長肯定會讓自己的夫人告訴他,自己已經遊戲了,有什麽事情明天到了院裏之後再說。

“什麽?”

但是很快,當師緒昌將林鴻飛來拜訪自己、並且打算以他從前蘇聯的各個材料研究機構獲得的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研究資料為基礎來成立一個材料研究實驗室的時候,周院長整個人都驚呆了!忍不住失聲驚叫。

師緒昌明顯的誤會了周院長的意思,他有些不好意思,“老周,小林和我說了,有願意到他們那邊幫忙的同誌,他們會支付給院裏一筆‘借調費’,院裏不是正打算壓縮行政編製節省開支,同時想辦法籌措研究經費嗎,我覺得這倒是一個好主意。”

周院長有些不太高興,你一個企業的老板,好好做你的企業、賣你的汽車就行了,中科院是你能隨便打主意的地方嗎?但話到了嘴邊卻又變成了……“他林鴻飛能夠拿得出多少錢來?”

“他說,隻要和他們公司簽訂了合同,每好一位院士簽訂合同,他們公司就付給院裏100萬作為借調費,其他的研究員、副研究員以及助理研究員也有相應的價格……根據他給我說的想法,我估計最少也需要十幾位院士級別的同誌,其他研究員、副研究員以及助理研究員這一類,需要的更多,保守估計也要上百人。”

一下子要接手上百人啊……周院長忽然興奮起來,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那個“裁員”會議上,雖然已經決定在今後5到10年的時間裏,將固定研究人員精幹到現有科研人員的15%左右,流動客座的基礎研究人員要超過基礎隊伍的半數以上,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一個人也沒有裁掉,原因很簡單,能夠到中科院工作的,除了手上有真本事之外,誰沒有點人脈關係?是他做院長的想裁就能裁的嗎?

但是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一件事:“合同?什麽合同?工作合同嗎?”

“不是,是技術指導合同,”師院士道,“當然,如果有同誌願意和他們公司簽訂工作合同,他們會給予院裏一筆相當於5年谘詢費的補償金……我算了一下,院裏一年差不多可以從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那裏拿到3000萬的指導費。”

“這樣啊……”3000萬這個數字如同一柄大錘一般,重重的擊在了周院長的胸口:如果自己手裏有3000萬的計劃外資金,那可以做多少事啊,院裏已經有五六年沒有蓋家屬樓了,不少同誌都在等著分房子呢,為了這個自己這個院長可沒少被人埋怨;還有,附屬學校的教學設備也該更新一批了,嗯,還有幾位領導的車子也該緩一緩,好歹都是部級領導,整天坐著輛桑塔納總不是個事……

一想到3000萬可以做到無數自己之前想做卻沒法做到的事,周院長就拚命按捺住自己心中的狂喜和激動,向師緒昌問道,“緒昌同誌,對這個事情,你是怎麽看的?”

“我倒是覺得這個建議可行,中央領導不是再三強調科學和科技發展要為經濟建設、為改革開放服務,強調產學研要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嗎,社會上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我們隻花錢,卻沒對國家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可以實現我們研究機構與企業的雙贏、證明我們科研機構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同樣做出了巨大貢獻。”師院士也不傻,這麽多年的經曆,尤其還經曆了十年的動亂,人早就成精了,說的話簡直滴水不漏,“老周,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可以嚐試一下。”

“你說的也對,”周院長點點頭,他點頭不是因為師緒昌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而是因為這次同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之間的這筆“交易”有了充分的政治理由,這就足夠了,“他們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不是想要成立一個材料實驗室麽,這樣,明天由緒昌你帶隊,去他們公司那邊考察一下,看看他們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