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清源山始教
在整個清源山裏,若是要評出一個最不思進取之人,當非卓知遠莫屬。
雖然卓知遠今年隻得八歲的年紀,換成山下的孩童,本該是無憂無慮又或者剛剛入得學堂搖頭晃腦念些三字經的年齡。但是在這清源山中,哪怕是比卓知遠再年幼一二歲的孩童,也盡皆知曉,唯有勤奮練功,才有可能被內門的師長們看中,從而真正的步入修真者的行列。
清源山乃是這大胤皇朝第一名山,聞名遐邇,人人皆知有個清源山,山裏有個始教,始教的門人弟子都是一隻腳踏入仙門之人,但是見過清源山的普通百姓,卻是一個都沒有。漫說普通百姓了,便連大胤皇族,也隻有當皇帝登基那一年,方可被允許進入清源山中見識一番,其餘人也隻是知曉清源山始教乃是大胤皇朝護國之教,清源山坐落在大胤皇朝的西北邊陲,綿延數千裏,卻從未有人能得見真容。
越是如此,世人便將清源山越發形容的高高在上,本不過是三界之一的通玄界的修真者,卻被傳說的與那更是不曾見識過的仙界的神仙們幾乎相同了。
家中如有子弟被清源山的仙長們看中,帶入山中,那麽這一家人便是雞犬升天,就連達官顯貴們也需另眼相看,大胤皇朝更是每年都有一筆幹俸交予那家人,從此不事生產也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卓知遠本是陳家村人,可是整個陳家村就隻有他一個人姓卓,卓知遠對此也是莫衷一是。隻是知道將自己含辛茹苦帶大的是個叫做陳老頭的家夥。整個陳家村的人都知道,卓知遠是陳老頭那年適逢大旱,出外乞討的時候撿回來的一條小性命,大概是繈褓之中有卓知遠的姓名和生辰八字,陳老頭倒也沒有讓卓知遠跟他的姓,而是保留了他的本姓本名,卓知遠也便成了陳家村裏唯一一個外姓之人。
打記事開始,卓知遠便跟著陳老頭四下東奔西走,陳老頭旁的本事沒有,倒是會編的一手好篾器,周近幾個村子就隻得他這麽一個會編篾器的老東西,單靠這一手活計,當陳老頭活著的時候,卓知遠倒是沒怎麽餓過肚子。
可是在卓知遠六歲那年,陳老頭在一次酒醉之後,竟然失足跌入蘆葦**中,等到陳家村的人七手八腳的把他撈了起來,早就已經泡的不成人形,去幫閻王老爺編篾器了。
也是活該卓知遠命好,不久之後就有清源山的兩名弟子經過陳家村,看到村長之女骨格頗為不錯,幹脆停駐下來在陳家村挑選始教門人。卓知遠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日清源山的兩名弟子掏出懷中那黝黑的代表始教的鐵牌的時候,陳家村的大人們是如何頂禮膜拜口稱神仙爺爺的。就這麽著,那兩名弟子便在陳家村選了三個孩童,村長的幼女陳瑛,以及卓知遠,還有一個便是陳老頭隔壁家的老二陳大胖。臨走的時候,村裏那些原本看到卓知遠便嫌的恨不能一腳踢他出村的大人們,竟然一個個都送來了許多衣物,還說要收卓知遠為義子。後來卓知遠才知道,原來那些人都是衝著大胤皇朝對於始教門人每年都有幹俸去的,若是卓知遠認了他們做幹爹娘,那份打著大胤皇朝銀訖的銀子,可就白白的落在他們的口袋之中了。一年一百兩銀子,足夠一個七八口的家庭什麽活兒都不幹白吃一年還有剩餘了。
跟卓知遠一批進入清源山的孩童,足有一百五十多名,卓知遠最初還以為清源山都是這般收徒,可是後來才知道,以往清源山每十年便要下山尋找根骨合適的弟子,可是那也不過隻是二三十名至多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氣修煉仙家真訣的。這一年也不知出了什麽事情,竟然驚得後山清源七峰上的長老們,一起到了前山,勒令前山內門的那些弟子們幾乎傾巢而出尋找根骨合適的孩童,帶回山來。卓知遠便是托了這個福分,才有此機緣進入清源山的。
三個月的辛苦操練,對於其餘孩童或許還有些難度,可是對於從記事開始便跟著陳老頭東奔西跑,並且還不斷的要幫陳老頭打些下手的卓知遠而言,卻並非什麽難事。三個月後,卓知遠想當然的成為了這一批孩童裏,被選入外門的五十名弟子之一。
可是,在大長老親自來到前山為這班外門的弟子們開蒙講禪的大典之上,卓知遠卻無端的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聽著大長老講著什麽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之類的話,他卻舉手發問,最終惹得大長老頗為惱怒,竟然在大典之後,讓刑堂的知事莫詢先生宣布將卓知遠從外門降至外五堂之一的清塵堂,做了一名掃徑的童子。
這清塵堂的名字聽來甚為雅致,可是卻是整個清源山中最為低賤的身份,幾乎便與修仙問道從此無緣了。即便是清源山中靈氣充足,也頂多是讓這些童子雜役比常人多個十幾二十年的壽命而已。
整個清源山始教,分為前山和後山之分。後山共有七座高峰,居中一座叫做忘想峰,乃是始教掌教九霄尊者的修禪之地。其餘六座,分別是六名始教長老所居之所。後山的弟子們乃是清源山始教的嫡傳弟子,功力最末的也能馭劍飛行一日數千裏之遙。乃是整個清源山最尊貴的所在,這後山上的弟子們,也自是高人一頭,在始教之中擁有無上的地位。
前山又分成外門和內門,內門之人已然可以修習真訣,若是表現不俗,便會被後山的長老們收為嫡傳弟子,修習更高的真笈。而外門的弟子則隻能修習武功,地位跟內門的弟子又是不可同日而語。
外門裏還有個外五堂,分別為清塵、煉丹、起灶、估衣、製符,僅僅隻是外五堂的堂主會教他們一些粗陋的功夫,完全不成體統,實在是整個清源山中地位最為低末的一等。
不過卓知遠倒是並不介意這掃徑童子的身份,在他看來,陳老頭死後,他便饑一頓飽一頓,若不是隔壁陳大叔夫妻二人看他可憐,還時不時的接濟於他,讓他過去隨著陳家一起吃飯,怕是卓知遠早就在陳老頭淹死在蘆葦**中之後不久便也追隨他去了。現在進了清源山,能有一碗飽飯吃,卓知遠已然很是滿足。
旁的童子,多少還憋著一股子勁兒,稍有閑暇,便跟著自己分堂的師兄們又或堂主學習那不入流的武藝,以期有一日外門有哪位師長憐其勤奮,將其招入外門,自此擺脫這最低末的身份。可是隻有卓知遠,平日裏掃完地後,便躺在山門內那條蜿蜒盤旋如同天梯一般的登山小徑旁,咬著根草兒,看著天上的白雲如同蒼狗奔馬一般的變化。
不過以卓知遠的身份,最初由於他是外門弟子貶斥下來的,還有些人關注幾分。等到時間一長,早就不再有人去管他的死活,卓知遠倒是也落得一個清淨,越發的不合群起來。
卓知遠在山門內的小徑旁,倒也並非完全無所事事,他隻是知曉,這山裏有一種奇怪的石頭,石頭上仿佛有隱隱的花紋流動,這種石頭被外門的那些弟子們稱之為靈石。據說這靈石有鎮定心神穩固禪心增強身體靈氣吸收的作用,因而外門那些修習武功的弟子,對這種靈石倒是頗為看重,身上總是會隨身攜帶個一塊兩塊的借以穩固自己的修習。
不同的靈石有不同的價值,兩條紋的比一條紋的用處大,到了五條紋以上的,便是靈石中的上品了。這些靈石也並非永遠都有用處,那些流轉的波紋是會逐漸轉淡從而消失的,一旦消失了,便和普通的石頭無異。
如同卓知遠這種清塵堂的弟子,這種靈石是沒什麽大用處的,特別是卓知遠這樣根本沒把修仙問道當回事的人。可是起灶堂和煉丹堂的童子,卻也和外門的弟子一般,需要這樣的靈石。他們平日裏都要呆在爐旁煙熏火燎,若是身上能放一塊好些的靈石,竟然是可以起到怯除火毒的功效,因此卓知遠雖然閑散,但是也會留心路旁草叢樹堆之中,有沒有這樣的靈石,若是有的話,他便會小心翼翼的收集起來,拿去跟起灶堂的童子換塊額外的肉來打打牙祭,又或者拿去跟煉丹堂的童子換些煉廢了的丹藥。這些丹藥雖然煉廢了,對於內門那些修真者自然是毫無用處,但是對於外門這些弟子或者童子們而言,卻是不錯的輔助材料,吃在嘴裏可不止是好吃那麽簡單,還有各種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功效。
後山的雲朵又在變幻了,一會兒仿佛是一條露出獠牙的凶狼,一會兒卻又仿佛是乖巧的土狗,看的卓知遠嗬嗬傻笑個不停。
看累了,卓知遠便低下頭來,前方一棵蒼天古鬆之上,停著一隻翠鳥兒。翠鳥鳴叫跳躍不已,忽然翅膀一張,朝著樹根衝去,卓知遠的目光隨著翠鳥的迅疾,看到樹根處似乎有一塊不錯的靈石。
卓知遠大喜,跳起來奔了過去,翠鳥驚得飛出老遠,卓知遠卻彎腰伸手,將那塊靈石握在手裏。攤在掌心一看,那上邊竟然有七道明顯的波紋,隱隱流轉,卓知遠頓時便覺得耳清目明,掌心裏似乎也有一股清涼之意直達內心。
在卓知遠看來,這塊靈石幾乎就相當於十數顆煉廢的丹藥,又或者是一大塊噴香的牛肉了,他正待納入懷中,卻聽到身後一個聲音傳來:“那童子,你撿了我的靈石,還不快快還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