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門生故吏
徐謙目瞪口呆的看著眼前的場麵,旋即深吸一口氣,最後幽幽一歎。
他不得不咳嗽一聲:“那個,不知夫人身子可好嗎?若是哪裏不適,要及早跟大夫說……”
桂稚兒卻是不去理他,反而和趙夢婷說著話,趙夢婷看了徐謙一眼,自然是撿好聽的說,無非是說在杭州的時候,徐謙對京師如何掛念雲雲。
徐謙曉得,桂稚兒隻是還有一口氣沒有理順而已,最後索性眼觀鼻、鼻觀心,一旁發呆。
桂稚兒終於還是心軟,道:“你也不必坐在這裏了,我和趙夫人說說話,你隨意轉轉吧,是了,前些時日,陛下命黃公公請了禦醫來診視,你什麽時候入宮謝恩?”
徐謙立即來了精神,道:“今日才回家,已經命人去禮部報備了,想來明日宮中就有召見。”
桂稚兒道:“黃公公來的時候,還帶來了陛下欽賜的仙藥……”
徐謙愣住了,他本以為以自己的智商,肯定不會吃嘉靖的所謂仙藥,但是萬萬想不到,嘉靖坑自己倒也罷了,居然還坑到桂稚兒頭上,甚至於,坑到了自己的孩子。
見徐謙臉色驟變,桂稚兒接過趙夢婷遞來的麵巾擦了擦嘴唇,道:“你也不要急,這仙藥已經丟了,隻是這些話,不要說出去,黃公公親自囑咐過的,往後再有仙藥來,都不要吃,這東西……吃了傷身。”
徐謙這才鬆了口氣,不由道:“這次倒是幸賴了黃公公,若非是他放水,當真要你當麵服下去,怕是要出大事,這仙藥不是什麽好東西。萬不可吃。”
想到這裏,徐謙道:“我去找找徐福,有些事要交代。”
從桂稚兒房裏出來,叫了徐福來,徐福本來事忙,隻是徐謙回京,還是告了半日的假,聽到徐謙叫他,連忙來了。徐謙問他道:“今年黃公公的那一份銀子送了沒有?”
所謂的那一份銀子,是如意坊專門用來打點的一筆銀子,如意坊再如何靠山牢靠,一些必要的打點依舊必不可少,比如黃錦。每年至少要送上兩萬兩紋銀。
徐福道:“帳還沒有算出來,不是說了到年尾再送的嗎?”
徐謙微微一笑:“沒什麽,隻是知會你一聲,今年送五萬兩,往後也按這個數目打點。”
徐福有些心疼,道:“是不是太多了些?”
徐謙道:“我就是人傻錢多速來,五萬兩送什麽。好了,你也不用在家裏轉悠了,知道你忙,去如意坊吧。”
徐福立即來了精神。道:“你剛回來,我不著家的話是不是……”
“是個屁,去吧。”
回到家裏,整個人輕鬆不少。徐謙說話也沒了遮攔,再加上徐昌圍著老叔公轉悠去了。也不擔心來訓斥自己,徐謙舒舒服服的在書房裏小坐片刻,心裏還有點擔驚受怕,怕桂稚兒和趙夢婷二人鬧翻,齊家治國平天下,若是後院著火,那就真真要淪為笑柄了。
心裏這樣想,卻是有人來報,說是工部主事吳誌求見。
剛剛到家,就有人求見,而且天色已是黑了,這個時候求見,不曉得是什麽事,徐謙點點頭,道:“叫進來說話。”
吳誌是個幹瘦的老頭子,工部主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京師,也算是半號人物,至少廷議的時候,十之五六還是有他的份。
他一見了徐謙,便鄭重行禮,道:“下官見過大人。”
徐謙連忙讓座,交談幾句,才明白人家的意圖了。
最大的關鍵就是,這位吳大人,乃是蘇州人。
蘇州人為什麽要來拜謁自己呢?因為吳家在淞滬蘇浙一帶也算是大族,新政之後,在浙江和淞滬一帶的利益不少,可以說,這廝絕對是新政的既得利益者,而且,既是蘇浙人,同鄉之中研習王學的不少,耳濡目染,這家夥也在悄悄琢磨王學,既是擁護新政,又是王學子弟,現在徐撫台回京,若是不來拜謁一下,不免不近人情。
他和徐謙說起一些京師的近況,不由道:“大人,據聞朝廷打算對韃靼用兵,這件事,大人知道嗎?”
徐謙愕然:“之前有些耳聞,說是韃靼洗掠宣大、遼東數個重鎮,陛下有意報複,不過想來,也不會大動幹戈,朝廷諸公,是必定不會同意的。”
吳誌笑了笑,道:“問題就在這裏,諸公們似乎已經改了主意,已有人上陳了韃靼欺人太甚的奏書上去,還有土木堡之變這筆帳也翻了出來,說是蒙人辱漢之甚,已是忍無可忍,若不效文皇帝奮起掃寇,異日賊勢隻會越加猖獗。”
徐謙眯著眼,滿是不信的道:“且不說這土木堡是瓦刺人的關係,雖說現在瓦刺勢微了,這瓦刺和韃靼也是同宗同源,可是連土木堡都拿出來說事,而且內閣還放縱大臣討論,看來,是真有出兵的意思了。隻不過……內閣是一向反對大動幹戈的,這又是為何?”
他覺得事情不簡單,吳誌卻是笑嗬嗬的道:“下官聽說,很多商賈在摩拳擦掌呢。尤其是天津製造局那裏。”
徐謙哂然一笑:“這些人,稍有點風吹草動便是如此。”
隻是現在,倒還不好斷言內閣到底打什麽主意,大家不過是將此事當作趣聞來活絡氣氛,閑聊片刻,不免談及王學,好在徐謙做足功課,作為王學之中的孟子、荀子,若是連知行合一都不能參透,這就不太好混了,畢竟徐謙是打著王學的幌子折騰新政,肚子裏沒有一些貨色那是不可能的,好在他年輕,又是兩世為人,一番見解倒是獨到,總比吳誌這般鸚鵡學舌的半吊子醬油瓶要厲害的多,吳誌自然是稱讚不已。
半個時辰之後,這位吳大人送了出去。
而緊接著,順天府的府丞劉翔又遞了名刺。
這位劉府丞不過從四品,不過前途倒是頗多人看好,此人乃是江西人,亦是王學門人,隻是平時不敢聲張,徐謙既然回京,還是趁夜來了,來了之後,也是一番寒暄,雖然沒有談到什麽實質內容,不過意思卻很明顯,他也是新政擁護者。
很快,徐謙就意識到自己在浙江率先新政的後果了。
浙江新政的成功,相當於立下了一麵旗幟,在這個旗幟之下,不知多少人受益,並且為之搖旗呐喊,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官場利益之爭,更確切的說,這是階級利益之爭,你處在哪個階級,你從中受了多大好處,將來新政派假若有幸能上台,自己又能獲得多大好處。
這些官員或許在京師默默無聞,可他們並不是木偶,他們和他們的族人,和他們的同鄉都很深的聯係,正是這些聯係,讓他們開始摒棄舊學,摒棄了自身的立場。
其中有一個,竟是身居戶部右侍郎的高位,右侍郎和徐謙品級差不多,這位老兄台和徐謙也算同鄉,乃是仁和縣人,姓梁名藤,梁藤是在午時的時候才來拜訪的,他的身份過於敏感,自然不能來的太早,若是這事傳出去,肯定要引起嘩然,畢竟京師這裏,終究還是舊學當道,對新政,帶著一種莫名的仇恨。
徐謙已是疲倦無比,連續接了七八撥批客人,換誰都提不起精神,不過介於這位大人的身份特殊,卻不得不出麵。
寒暄一番,梁藤直接奔入主題:“內閣諸公欲出兵韃靼,此事大人可曾聽聞嗎?”
徐謙頜首點頭:“略知一二。”
梁藤歎口氣:“那麽大人是否知道,內閣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徐謙警惕起來:“此話何解?”
梁藤倒也不隱瞞,身為戶部侍郎,許多廟堂上的秘聞自然知曉,一五一十將浙江繳糧的事說了,道:“若是平時,浙江繳納的糧食不足,至多也就是吏部那邊,給浙江上下官員一個差一些的功考,可是隻要陛下依舊支持新政,吏部功考,終究還是不痛不癢。可一旦大動幹戈,所耗的糧餉無以數計,朝廷必定缺糧,在這個緊要關節上,若是浙江不能如期運糧入京,依舊還是漕糧一年不如一年,大人想想看,這個後果是什麽?到時必定是宮中和內閣俱都大怒,此時若是再有言官蜂擁而起,言說新政之害,那麽到時,縱然大人可以保全,可是新政必定也要被罷黜,至於浙江其他官員,怕都無一幸免,都要遭殃。畢竟……這是要動搖到社稷的。”
徐謙不由冷笑:“想不到啊想不到,內閣諸公為了罷黜新政,居然弄出這麽大的陣仗,我方才還在嘀咕,怎麽內閣突然就希望出兵了呢。”
“所以當務之急,應當立即阻止出兵,今年,斷然不能起戰事,一旦起了兵禍,則新政必定不保。”梁藤斬釘截鐵的道:“隻是不知,大人能說動陛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