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自食惡果
法爾肯海因被迫辭去了陸軍大臣一職,而且被迫從西線抽調了第4集團軍進行回防,但他還繼續擔任著德軍總參謀長。德國東線總司令興登堡現在手上終於擁有了五個集團軍,110萬的總兵力已經足以單獨對抗俄國人的進攻了。
但奧匈人允諾的反擊卻遲遲不見,反而在俄第3、8和新組建的第13集團軍的步步緊逼下連連後退,固守於喀爾巴阡山的各個要隘。
李海頓隻注意到了與德軍總參謀部之間的爭鬥了,卻沒注意到奧軍的後退和俄軍節節勝利所引發出來的後果。
羅馬尼亞人最終選擇了站在了同盟國的對立一麵,4月18日,向奧匈帝國宣戰。在南方,意大利人也禁不住,在英國人承諾在戰後將蒂羅爾,伊斯特裏亞、達爾馬提亞甚至是阿爾巴尼亞劃給他們之後,也與英國人締結了協約。
有大量情報表明,意大利人很快也要向奧匈宣戰。
李海頓在與法爾肯海因為首的德軍總參謀部的爭鬥中占了上風,但卻把羅馬尼亞人和意大利人推到了敵人的位置上。
這次他是自食惡果。
作為首要敵人的塞爾維亞長久地屹立在巴爾幹,數萬英法援軍也在薩洛尼卡開始登陸和聚集。丘吉爾執意地發動了達達尼爾攻勢和英法聯軍在加利波利半島成功登陸更是讓人覺得同盟國前途黯淡。而在東線,俄國人**,占領了整個加利西亞,更是加深了這種認識。
孱弱的土耳其人馬上要完了,大多數人是這麽認為的。屢戰屢敗的奧斯曼帝隊絕對不會抵擋得住英法聯軍和俄國人的夾攻,而俄國人的節節勝利更是讓人看到了協約國取勝的曙光。德國人在開戰後一直試圖和土耳其之間建立起直接聯係,通過接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把土耳其牢牢控製在手,打開通向東方的道路。
但愚蠢的德軍總參謀部卻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西線,不停地與法國人進行著大規模的消耗戰,西線的人員和物資損耗是巨大的,差不多每年都有六十多萬德隊被消耗在無休無止的戰壕戰之中。
羅馬尼亞人最終決定站到協約國一方,他們渴望得到奧匈帝國手上的錫本布爾根(特蘭西瓦尼亞)以及布科維納,這是英國人許諾給他們的,而俄國人則在壓力下同意在戰後歸還在1878年俄土戰爭後從羅馬尼亞人手上騙去了比薩拉比亞。
要知道整個特蘭西瓦尼亞和現在的羅馬尼亞的麵積是一樣大,這樣羅馬尼亞人的國土就能擴展一半。
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大羅馬尼亞,始終是布加勒斯特的執政者們心中的理想。
羅馬尼亞利用1912年巴爾幹戰爭的危機,從保加利亞人手上奪得了多布羅加,他們對統治著錫本布爾根以及布科維納的奧匈帝國成見頗深,現在還增添了對保加利亞人進行複仇的擔心。
保加利亞選擇加入同盟國也是讓它選擇加入到協約國的另一個因素。
在開戰後,羅馬尼亞人對於加入到同盟國還是協約國,存在著嚴重的政治對立。以馬若雷斯科為首的羅馬尼亞保守黨傾向德國,但以新任首相布拉蒂亞諾為首的自由黨傾向法國。官僚集團以外著名的政治家站在協約國一邊的是塔凱·若內斯科,站在德國一邊是卡爾普。
卡羅爾國王不但是親德份子而且本身就是出身於霍亨佐家族的德國人,但王儲阿帕倫特親法,而其妻子是英國人。
在戰爭之前,卡羅爾國王曾與德奧之間締結了秘密盟約,但在戰爭開始後,他又擔心國家陷入到毀滅。雖然他不能履行曾經的協約,但他的影響還足以阻止羅馬尼亞人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
可是親德的卡羅爾國王於1914年10月10日去世,這對於羅馬尼亞國內的政治平衡造成致命的影響。此時,布加勒斯特政府裏傾向於協約國方麵的勢力占據著絕對上風。
李海頓和康德拉為了意大利之事與德國人吵過好幾架,法爾肯海因主張滿足意大利人的願望,將特蘭托,南蒂羅爾,烏迪內讓給意大利,還好他知趣沒有提的裏雅斯特。康德拉則反唇相譏,德國人如果把阿爾薩斯和洛林還給法國人那豈不天下太平?
在土地問題上,誰都不可能作出讓步。
問題是意大利人卻滿懷野心。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協約國簽訂倫敦協定,協議規定意大利參戰的報酬不僅僅是上述地區,還包含伊斯特裏亞半島,達爾馬提亞地區,發羅拉和德國人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
貪婪的意大利人終於禁不住英國的,悍然背棄昔日的盟約,反而在背後捅了一刀。
現在,整個的形勢看起來馬上就要崩潰。
失去了羅馬尼亞的糧食和石油供應對於奧匈和德國的打擊都是巨大的,羅馬尼亞人正在進行動員,他們很快就會組織起一支五十萬人的大軍。雖然他們缺少裝備,但確實是個巨大的威脅。
這些本來都是可以被爭取到同盟國一邊的。
但李海頓與法爾肯海因之間的爭鬥卻毀了這一切,現在又新冒出來兩個敵人。
雖然不很強大,卻足以令人頭疼。
這是個重大的失誤,但現在已經無法彌補。
現在形勢危急,康德拉請求李海頓從東北戰線上抽調兩個集團軍,一個去加強意奧邊境,一個去匈牙利的錫本布爾根,用於防備羅馬尼亞人的進攻。
李海頓卻不為所動。
現在沒有辦法,隻是在奧地利抽調了一些三流的地方守備部隊,匆匆忙忙地組建了隻有不到8萬人的第8集團軍,被派到了蒂羅爾前線。
另外,匈牙利地方防衛軍也被緊急擴充,組建成第10、11集團軍,這兩個以中年人構成的兵備集團軍總兵力隻有30萬人,但他們卻需要應付來自兩個方麵的壓力,喀爾巴阡一線的俄軍和羅馬尼亞人。
李海頓在緊急與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進行溝通,他在構想一個大的計劃,但需要德國人的全力配合。
德軍東線總指揮官興登堡上將和總參謀長魯登道夫上將終於答應派出一位聯絡軍官過來,與李海頓商量聯合作戰的問題。
但法爾肯海因卻希望向奧匈軍隊裏派出德事參謀團,妄圖控製奧匈軍隊。
很可笑,康德拉毫不猶豫地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