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三卷 韜光養晦

東進部隊當夜在風台休整。主要因為陸地的騎兵太疲勞了。秋永年決定,自19日開始,讓騎兵也盡量乘船前進,岸上隻留下一半的騎兵偵察警戒的就行了,一旦發現情況,在讓騎兵甚至步兵登岸戰鬥。

19日,海峽號已經從沿長江到達揚州附近轉而北上。

秋永年部於19日下午逼近懷遠。懷遠是淮河中遊的重鎮,渦河在其附近注入淮河。此城曾經被撚軍占據過,清軍奪回後在此地有5000多人的駐軍,沿淮河修築了不少的炮壘。此處河麵已經相當寬闊。秋永年命令步騎兵登岸作戰,首先拔除南岸的敵人炮壘,隻要掃清一邊的炮壘,對岸的炮火最多打到河心或者多一點的地方,奈何不了靠近另一側航行的船隊的,懷遠城是座落在淮河北岸的。

步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加上側翼迂回衝擊的騎兵,清軍設在南岸的幾座炮壘很快被攻破。部隊開始上船向北岸轉移,秋永年考慮陳浩帶回來的海峽號吃水較深,???能無法沿著一側的河岸航行,到時候,北岸和懷遠城頭的炮火可能會對海峽號構成威脅,所以決定一並摧毀北岸炮壘,至於懷遠城,如果能攻破最好,如果一時難以攻破,至少要把城上麵對淮河一側的大炮盡數摧毀。清軍短時間內應該難以恢複的,特別是射程較遠、威力較大的大炮往往都是特別沉重的萬斤大炮或者數千斤的鑄鐵大炮。

偵察的騎兵報告:南岸發現從東麵有大批清軍騎兵奔來,看旗號是穆騰阿的部隊。

又是這小子。原來掌握的情報這家夥不是駐紮在蚌埠嗎?怎麽,這麽快就來增援了?秋永年命令尚未登船的步、騎兵立即停止上船,向西稍稍後退。利用殘存的炮壘等構築阻擊陣地。船隊沿南岸一字排開。命令傳達下去,清軍的馬隊也很快接近了。這段時間在皖北與撚軍作戰,穆騰阿似乎又找到了王牌的感覺,聽說對方千把騎兵沿河東來,心想必然是撚軍的馬隊,撚軍騎兵的戰鬥力在他眼裏根本不值一提,心想這次又是立功的大好時機。情況沒搞清,就立刻命令3千騎兵沿河而上準備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200米距離,船上的鑄鐵炮開始射擊了,打出的是榴散彈,其實就是鐵砂子一類的東西,衝擊在前麵的人和馬有一些被擊傷。這下後麵的清軍倒更加放心大膽地衝擊了:這樣的鑄鐵炮再次裝填需要時間,騎兵完全可以在此期間衝到近前消滅岸上的敵人步兵和騎兵了。轉眼間到了100米距離,忽然西麵的機槍、步槍一起吼叫起來,船上的步槍也不斷從側翼射擊,接著迫擊、擲彈筒射出的炮彈不斷在無法停止衝擊的清軍騎兵隊伍中炸開。這完全是當初張家灣之戰曾格林沁騎兵遭遇的翻版,不同的是曾格林沁的騎兵還有少數衝到了聯軍陣地前搏殺了部分聯軍步兵,而在懷遠南岸的穆騰阿騎兵在衝到幾十米距離的時候又遭遇到冰雹般的手榴彈,一次衝擊,數千騎兵幾乎盡數遭到屠殺!殘存的尚能行動的一、兩百騎兵正要落荒而逃,姚大喜率領的騎兵從後麵卷殺而來,有些悍勇的清軍還想拚一下馬刀,這可是他們引以為豪的強項,不料姚大喜的騎兵根本不給他們機會,甚至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外,光複槍就接二連三響了起來,清軍紛紛落馬——不全是被擊中的,一百多個喪失戰鬥意誌的清軍下馬投降了。繳獲了一批戰馬,這讓姚大喜很高興。騎兵裝具方麵的收獲也不小。至於那些俘虜,秋永年命令當場釋放,而且要求他們盡量把受傷的清軍一並帶走。

一個俘虜戰戰兢兢問道:“老爺,你們到底是什麽隊伍?好像不是撚…”

姚大喜部下一個連長道:“老子們原來是撚子,現在投了中華軍,是徐王爺,陳大帥的隊伍了。”

“是洛陽王的隊伍?你們不是已經投效朝廷了嗎?”

那個連隊的指導員拉了一下連長,接口道:“是啊,回去告訴你們穆騰阿,他膽敢以下犯上襲擊洛陽王的部隊,就是造反,我們主公大仁大義不與他計較。讓他趕緊帶人過來收拾傷員和戰死者的屍體。以後見了我們要退出10裏以外,記住沒有?記住了,記住了。”

今天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