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三卷 韜光養晦

“畢竟天下以農為本,他們如此行事未見是長久之計,錢財如此來得便利,那天下愚民誰還願意辛苦務農?無人務農糧食何來?無糧不穩,銀錢何處買糧?”

“大帥明鑒,這地方也並非棄農逐末,其先,該處近三年安定,人民得休養生息,人口增加,外來流民增加了勞力,徐陳等將得自多方的大牲畜用於農業,其次,其組織百姓在農閑時興修水利以工代賑,除了灌溉用的溝渠之外,還在上遊築堤壩蓄水,平日蓄水,待幹旱時灌溉,遇到洪水上遊還可以暫時阻遏水勢,使之緩緩下泄不使下遊遭到水患。近年皖省下遊淮河水患大減實賴此舉之功。”

曾國藩對治水也是很有興趣的,以為這是莫大之功,後來當權也致力過此事的,此時卻道:“自大禹治水,都是導而不堵,徐陳為一時之力在上遊築壩蓄水,雖然得一時小利,但是倘若水勢猛烈,堤壩潰決,大難更甚矣。此法短視。”

“大帥,他們修的大壩據說???平常不同,乃是用大量鋼筋水泥修築,不是平常土石之堤壩。”

“水泥?何物?”

“這個也是洋式工廠機器造物,將一些山上采集的可用之石料,以機器新法燒製成粉末,加入鋼條,沙石、石灰之類物料凝固後堅固無比,可與鋼鐵相仿。徐陳軍在大別山修造的工事就是此法建成,極其堅固,又如同房屋,兵士居住其間並無野外長期居住之困苦。另外前些日子皖北所傳徐陳水軍運送物資之所謂‘石船’也當是此類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此法比洋人的鐵架船要輕,而且一樣堅固,又節省了製造的鋼鐵,實在合用。”

李續宜道:“其實還是奇技**巧而已。”

彭玉麟反駁:“師夷之長未必不可,我們現在的案情修造所製造槍炮和火輪何嚐不也是在師夷之長?我湘勇成軍,所向無敵,雖然主要是大帥英明,而且我軍是抱定忠君報國,光複名教的正道,可是我軍麵對長毛能以一當十、當百,槍炮犀利也是重要一條,當初從廣東定購的洋炮未到之時,大帥也不讓我們草率進兵的。”

“師夷之末技未嚐不可,可是徐陳等國賊,在京師逐退英法之後,不思猛追窮寇報效朝廷,而是挾洋自重,逼迫朝廷以國家重器相授,複與洋人勾連賣國,增租界、開口岸不說,還允準洋人公使駐京,最為可恨的是還允準洋人設教堂自由傳教,敗壞我大清民心,這些入教的刁民背後有了洋人撐腰,欺壓我大清本分良善之百姓,朋比為奸,必將敗壞我大清江山社稷……”

曾國藩擺手道:“此事,徐陳二人曾聯名致書老夫解釋,稱我中華名教當有自信之心,有了洋教競爭,我們這些孔孟門生才有危機之感對昌大中華文明反而有利,否則各自懈怠,使民多目不識丁,名教大義多不得與聞,未必就好。現在在我國國土,洋教如競爭過我們的正教,讀書人都須反省,深思怎樣為昌大名教盡力,而非一味去堵禁洋教傳播,任由洋教傳播而我中華文明仍不改國教主流,那才彰顯我名教的正道之義,複傳播於外夷、海外。且言唐時,外夷遍布長安,盛唐更盛就是明證。雖是狡辯之詞,其實也有幾分道理。況此次洋人公使入京,罪名確實加不到徐陳頭上,先前朝廷與洋人已經有此條款,徐陳與洋人定約加上我朝天使亦駐節對方國都,也算爭回了些顏麵,況且自從江寧條約之後,與外夷戰而後定約不割地、不賠款已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