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鴉片(轉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罌粟的功用,形態及其製品作了較全麵、係統的描述。當時鴉片以“阿芙蓉”為正名,收入新增藥品之列。主治“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之精氣”。“俗人**用之。京師售一粒金丹,雲通治百病。”公元1403年人們開始掌握鴉片的提取和製作方法,有鴉片製劑“古拉水”行銷於市。明朝末年,已有人吸食鴉片,此時醫療上已過用。清代時吸食鴉片已成惡習,在朝野發展成災。乾隆年間,藥物學家趙學敏在他的《本草綱目拾遺》中描述古拉水為“水色如醬油,以火燃之如燒酒有焰者真,其性大熱,乃房中藥也”。對鴉片的藥用價值歸納為“主治胃病神速”。“價值千金,手蘸少許吸入鼻中,能驟長精神”。而對其吸毒之害以及吸毒方式、毒品來源等有較詳盡的描述,共用了300餘字。可見此時對鴉片的危害已有了警惕。這也是我國關於鴉片被作為毒品近用的科學論述。
吸食鴉片的基本工具有煙簽、煙燈和煙槍等,一般是將生鴉片用鍋在文火上熬成可以用煙簽挑起來的膏狀物,即熟鴉片,再通過煙槍吸進呼吸道。鴉片也可以直接吞服,但吞服起效時間較遲,其效應不那麽強烈,但維持時間較長。吸食鴉片的方法較多,用具亦不少,吸食起來不太方便,其效應較為溫和,但吸食鴉片並沒有就此而淘汰。當吸毒者經濟拮據無法購買其它較貴的毒品時,罌粟能自己種植,自己加工鴉片,也就隻能用它過癮了。用他們的話講“自種鴉片吸比吸紙煙紅塔山還便宜”。
另外,有些吸食鴉片已成癮癖的中老年人,他們不會再吸食其它毒品。初次吸食鴉片,並不都是有快樂感,相反還有難受的感覺,例如惡心嘔吐、頭昏、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視物模糊,甚至有焦慮等,但此種難受感經幾次吸食後逐漸出現了欣快感,或者兩者並存,如此反複後,鴉片的依賴性已經產生了。一旦不再服用,便出現了使人更加難受的戒斷症狀。
~~~~~~~~~~~~~
被幾個朋友拉著玩魔獸呢,沒時間碼字,給大家傳點相關看吧,以後會寫鴉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