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雲慢悠悠地走了進來。

堂內一瞬間安靜下來,鴉雀無聲。

沈附勉強笑了笑:“清雲侄女怎麽也過來了?你娘先前說你有事沒空啊!”

趙銀苓也有些奇怪,但在外人麵前她當然護著自己女兒了。

“雲兒辦完事了,第一時間就過來了,畢竟是族裏的大事。”

沈清雲見她娘如此回護自己,笑容多了幾分真心。

“事關族長人選,需得慎之又慎。我剛剛收到一封三房送來的信,諸位要不要看看?”

說話間,沈清雲從袖子裏摸出了一封信,揚了揚。

二房一家的表情瞬變。

“三房?他們怎麽知道的?”

沈清雲沒有回答他們,將信紙展開,抖了抖,遞給離自己最近的一人。

眾人傳閱過去,看完後每個人的表情都透著古怪。

二房一家是最後看到的。

“胡鬧!”

沈清河最先忍不了,怒斥一聲,險些要撕了那張信紙。

“我沈家的族長人選,怎能如此胡來?他三房想鬧什麽?想毀了我們沈家嗎?”

沈清雲涼涼地瞥了他一眼。

“堂兄也不必如此憤慨,這信上說了,三房不想要這族長之位,但也不同意你們二房接任族長。顯然是對你們二房多有怨懟。然現在咱們沈家一無官身,二無庇護,若是再失了三房這一支,就連族田都很難保住。”

沈清雲的話,讓其他幾房的族人臉色大變。

“朝中的規矩,恐怕大家都不太記得了。咱們族裏的族田,一部分是掛在沈隆一家名下,但大部分是掛在三房名下的。若是三房撂挑子了,這田賦,可就要平攤到各位家中了。”

沈附瞳孔一震,下意識看向了兒子。

沈清河也是神色縮了一下:“三房……不至於吧?”

“至不至於的,我們又不是三房,如何知道呢?還是說,二房的諸位,想賭一把?”

沈清雲臉上帶著淺笑,和眼底的嘲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掛田一事,是民間常見行為。

本朝對讀書人十分優待,隻要考中秀才,就能免除五十畝的田賦。舉人免的就更多了,至少百畝起。

但有很多秀才舉子家中沒有這麽多田地,就會有相熟人家將田地掛在他們名下。

做官的,名下可免的就多了,不隻是田賦,還有商稅,也能操作。

除此之外,還有徭役。

所以老話說的很有道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旦家族中有人當了官,惠利的是所有族人。

沈清雲說完,目光轉圜,掃過每一個人的臉龐。

果然在涉及自身利益時,沒有人能坐視不理。

最先跳出來的,是四房。

“按理說,二房原是庶出,這族長之位怎麽也輪不到他們。”

沈附父子幾個沒想到最先背刺的是一向關係密切的四房,不由怒目而視。

四房的太爺還活著,是如今沈家身份最高的人了。他是個精瘦的老人,頭發胡須稀疏,平時不言不語,隻閉眼坐著。

這會兒,他忽然睜開眼睛,看了沈清雲一眼。

“十七丫頭,有什麽想法?”

沈清雲屈指摸了摸下巴。

她知道,要是直接提出讓沈清寬做這族長之位,肯定不會有人同意。

所以,她早就想好了應對之法。

假裝深思片刻後,沈清雲朝四房太爺拱了拱手。

“我看這樣吧!換其他幾房的任何人,估計大家都不會服氣,那不如,每一房都選一個人出來作為代表,分給他們一部分產業,一個月之內,誰能將手中產業翻倍,就將這族長之位交給他,如何?”

四房太爺很是意外。

他定定地看著沈清雲幾眼,似乎在衡量她話語的可行性。

他還沒開口,八房九房十房的人都激動地嚷嚷起來,各個覺得這主意極好。

四房太爺思索過後,點了點頭。

“既然三房不願讓二房接任,那十七丫頭這主意,確實是做穩妥不過了。但這產業,又怎麽分呢?隻分田地,難以判斷能力。一個月的時間,莊稼都還未熟。”

他似乎猜到了沈清雲的想法,又把問題拋了回來。

沈清雲折起袖子,朝著眾人,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題目既是我出的,那產業自然我來準備。諸位可有意見?”

眾人哪會有意見,一個個眼睛大放光芒,點頭如搗蒜。

四房太爺嗬嗬地笑了兩聲。

“好,就這麽辦。除了二房外,我們幾房都選個人出來。不過,丫頭你們七房要選誰?你要親自出馬嗎?”

沈清雲神情略收,搖了搖頭。

“我還在守孝呢!怎能做這種事?再說了,選誰當族長,對我來說都一樣,沒什麽差別。”

四房太爺堅持:“那不行,公平起見,你們七房也得選一人出來。”

沈清雲眼睛眨了眨。

“既如此,那族中有誰願意替我們七房出麵的,都可以來,我看著選一個。反正都是咱們沈家人,最後都不會便宜了外人。”

她這話,讓在場眾人心中熨帖不已,連連誇讚她懂事孝順。

四房太爺眉頭微舒,心頭微鬆。

神情就這麽定下了,沒人去管二房那一張張黑如鍋底的臉。

誰讓他們自己站不住腳呢?

沈家選族長或許可以不看嫡庶,但肯定是會看權勢的。

三房現在就是沈家最大的依仗,誰也不會去觸怒三房的眉頭。

事情一定,沈清雲就向眾人告辭,扶著趙銀苓轉身出去了。

母女倆在路上走著,趙銀苓忍不住拉著她問。

“你怎麽會有三房的信?三房一家在廬州那邊,來回要好多天呢!”

沈清雲笑眯眯地解釋。

“這還多虧了縣令大人,我問了他,才知道各府之間有特殊的傳訊渠道。特殊公文,若是加急,驛站會以最快的速度送到。”

不過,她也沒想到三房原來離得這麽近!

廬州,到蘇州,也不過三百多公裏而已,要是在現代,開車四五個小時就到了。

可沒想到這麽多年了,三房居然就死活不肯回蘇州。

也不知當初長房是用了什麽法子,讓他們同意重回族裏的呢?

沈清雲很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