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美國商人

安排完軍事之後,蕭雲貴讓諸將馬上趕回去各自準備,他又把姚遠找來,交代他留在教堂多和雒魏林等傳教士交流一下醫學問題,和他們商量開製藥廠的事。姚遠當即領命,最近他和教堂的傳教士醫學上的交流很多,這小子很是著迷。隨著姚遠和教堂那些懂醫術的傳教士接觸多了,他發現這些西洋醫生倒也是懷著一顆治病救人的心在做事,隻是他們的治療方法和中醫大相徑庭,所以很多國人不能接受。眼下國人還很愚昧迷信,很多百姓生病了,寧可相信一杯符水能夠救命,也不相信那些紅毛綠眼睛的洋鬼子能治病。姚遠來到之後,和他們合作救治了不少軍民百姓,中西醫學各有長短,但姚遠還是很欣賞西醫的療效,讓他留在上海還是挺樂意的。

和諸將安排完兵事後,蕭雲貴讓洪韻兒單獨找周秀英說話,女營有一半的人馬要跟洪韻兒回蘇州,另一半跟著李璿璣留在上海,蕭雲貴想周秀英是本地人,希望她留下來幫李璿璣的忙。隨後上海的戰鬥會很艱苦,蕭雲貴希望女營能有員女將統帶,李璿璣雖然長於文事,但陣仗方麵始終不足,還是周秀英留下來比較妥當。

洪韻兒和周秀英一說,這小妞馬上答應下來,她也知道後麵的戰事會很吃緊,她也想留下來照看父親和青浦其他的兄弟。

忙碌一晚,在後半夜,巴裏特和威爾伯帶著一艘商船到來,蕭雲貴帶人親自到漕河涇的臨時碼頭迎接。威爾伯果然弄到了六門加農炮,炮彈、推射藥很多,外帶五百餘支前膛燧發槍,這些槍大多都是英國貨,十多年前英軍的製式裝備,以及三萬斤火藥和鉛子,蕭雲貴自然全部買下。

蕭雲貴很快完成了交易。威爾伯身旁還跟著兩個美國人,在交易完成之後,威爾伯上前介紹道:“西王閣下,這兩位美國朋友很想認識您。”

蕭雲貴也注意到了,馬上笑道:“美國人?這幾天來和我們交易的美國人也不少啊。”

威爾伯笑道:“這兩位美國人是受了美國公使馬沙利的委托前來,馬沙利先生希望能約個時間和地方同西王閣下見麵,探討一下將來雙方貿易的可能性。”

蕭雲貴摸著下巴笑了起來。看來美國人有些坐不住了,民間商人的走私走到了他們前麵,美國人是不會坐視巨大的利益旁落的,當下蕭雲貴帶著威爾伯和兩個美國人來到碼頭邊的草棚內坐下,洪韻兒自然在一旁做翻譯,兩個美國人開始介紹起自己來。

第一個美國人叫金能亨。美國駐上海領事代表,洋商均稱其為美國駐上海副領事。洪韻兒依稀記得這人是大有來頭的,金能亨英文名愛德華?坎寧漢,他是美國旗昌洋行的人。

說起美國人在上海的事跡,就不得不提到旗昌洋行,旗昌洋行是19世紀遠東最著名的美國公司,1818年由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美國商人塞繆爾.羅素創辦於廣州。從事廣州至波士頓之間的跨國貿易。早期主要的經營項目是茶葉、生絲和鴉片。主要貿易夥伴是廣州十三行的富商伍秉鑒。小沃倫?德拉諾,即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外祖父,也是旗昌洋行之高級合夥人。1846年,旗昌將總部遷往上海。

而金能亨是旗昌洋行的著名經理人,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輪船公司——旗昌輪船公司,建造十六鋪“金利源碼頭”,占有長江航運80%的份額,開創了旗昌洋行的輝煌時代。19世紀中期也稱旗昌時代。在19世紀中葉,旗昌商人囊括了美國駐中國主要通商口岸的領事職位,幾乎包辦了美國在華的外交事務。其中駐上海領事金能亨還在1862年首倡合並英美租界,成為上海公共租界第一屆董事。

美國公使馬沙利派金能亨首先出麵和叛軍首領接觸,足見美國人開始對太平軍的看法有所改觀,馬沙利開始打算和太平軍進行更深入的接觸,所以選擇了金能亨前來見麵。

第二個美國人叫塞勒斯.韋斯特.菲爾德。也是個美國實業家,洪韻兒記住他主要還是因為電報的緣故。菲爾德1819年11月30日生於馬薩諸塞州,菲爾德的哥哥是一位知名的律師,也是國際法的創始人。菲爾德起初作過差童。雖然他從未成為一名真正的科學家,但是他卻有著卓越的見誤用和膽略去把一項十九世紀的科學成就引人注目地加以技術應用。這項技術應和即使在現在,也隻有靠政府的資助才能完成,而個人是不敢問津的。為了實現敷設一條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這一既定目標,十三年來,菲爾德花掉了經營紙張生意所賺來的全部資財,忍受了一個又一個災難性的打擊。在這項工程中,菲爾德提供資金和設備,莫裏和開爾文則分別在海洋學和電學方麵進行技術指導。菲爾德的願望終於在1866年實現,電報信號把美國和歐洲大陸連接起來了。菲爾德為此所得到的報償隻是一枚金質獎章和美國國會作出的一次感謝表決。後來,菲爾德又著手在紐約市內建造高架鐵路。這條鐵路造價高昂,加上某些金融資本家從中牟取暴利,菲爾德再次破產,他最後窮困而死。

電報的發明也以說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但在洪韻兒看來,再好的發明也要有敢於投資的商人付諸實施,才能把一個個的偉大發明發揚光大,菲爾德的勇氣值得稱道。但菲爾德怎麽會來到中國呢?似乎曆史上也沒有他到中國的記載啊。

出於好奇,洪韻兒忍不住問起菲爾德來中國的目的,原來菲爾德在今年年初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資金鋪設大西洋的電報電纜,但在資金準備上,他還需要更強大的投資。他通過旗昌洋行了解到,中國的廣州富豪伍浩官非常富有,而且也經常投資國外貿易,所以親自到了中國來遊說伍家投資。

伍家就是廣州十三行的著名代表伍秉鑒家族,伍家於乾隆四十二年已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向英商出售生絲和茶葉,兼經售外貨。乾隆四十九年,其父伍國瑩受粵海關監督的委任,承充行商,設立怡和洋行。並為自己起了一個商名叫“浩官”。該商名一直為其子孫所沿用,成為19世紀前期國際商界一個響亮的名字。1801年,32歲的伍秉鑒接手了怡和行的業務,伍家的事業開始快速崛起。一些西方學者稱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鑒於嘉慶六年繼其兄伍秉鈞承充行商,兩年後一躍而為總商。嘉慶十二年成為廣州第二大行商,十八年列為總商之魁,登上首席商行的位置。此後數十年,他一直居於行商的領導地位。道光六年他將怡和行行務處交其第四子伍元華掌管,自己退居幕後,但仍掌握怡和行和公行的實權。

伍家常年和英美商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據1834年的美國報紙報道,伍秉鑒的財富有2600萬墨西哥銀圓。約相當於今天的50億人民幣。在波士頓流傳的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美國商人欠他72000兩銀票,滯留廣州,無法回國。他聞知當麵把欠條撕了,說賬已經結清了,你高興什麽時候走就什麽時候走。

伍秉鑒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而且大膽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並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使伍家的怡和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財團。所以菲爾德才會想到遊說伍家參與大西洋電纜的鋪設投資。

但廣州之行讓菲爾德很失望,伍家的現任浩官伍秉鈞拒絕了這次投資,原因就是伍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沒有勇氣做這麽大的投資了。作為封建王朝沒落時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鑒所積累的財富注定不會長久。就在他的跨國財團達到鼎盛時,一股暗流正悄然湧動。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盡管伍秉鑒曾向朝廷捐巨款換得了三品頂戴,但這絲毫不能拯救他的事業。由於與英國鴉片商人千絲萬縷的聯係,他曾遭到林則徐多次訓斥和懲戒,還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獻出巨額財富以求得短暫的安寧。《南京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償還300萬銀元的外商債務,而伍秉鑒一人就承擔了100萬銀元。也就是在這一年,伍秉鑒病逝於廣州。

伍秉鑒死後,曾經富甲天下的廣東十三行開始逐漸沒落。許多行商在清政府的榨取下紛紛破產。更致命的是,隨著五口通商的實行,廣東喪失了在外貿方麵的優勢,廣東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權也隨之結束。

近年來江南鬧起了長毛,為了應付兩廣總督葉名琛的巨額攤派,昔日風光無限的伍家已經焦頭爛額,近期伍家又捐了一筆巨款替廣東水師招募紅單船,組建水師船隊北上,伍家已經不堪重負,根本不可能投資什麽大西洋電報電纜了。一無所獲的菲爾德隻得跟著公使馬沙利到上海碰碰運氣,看看能否找到新的合作夥伴。

聽完菲爾德的介紹之後,蕭雲貴又和洪韻兒小聲商議了幾句,最後蕭雲貴嗬嗬笑著問道:“菲爾德先生,你那電報電纜投資還需要多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