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身居京城、與吳仁寶同鄉的中同語言大師葉聖陶老先生在報上見到江陰欣欣向榮變化時,感極喜極地給吳仁寶作的一首詩。老先生感慨萬千道:我乃蘇州人,想蘇州人當同此興奮。即非蘇州人,亦必歡呼稱頌也:一生耿直天真的葉聖陶先生哪知他所萬般欣賞的農民兄弟吳仁寶的英雄業績,卻在一些人眼裏並非如此,加之當時政治氣候的影響一我們曾都記得,隨若陳永貴為代表的一批農民典型和大寨旗幟的紛紛失色,或退出政治舞台,紅了幾十年的吳仁寶似乎也讓個別喜歡在某個政治氣候中撈稻草的人看到了機會,他們先是寫黑信說華西是假典型一華西假了吳仁寶還能真嗎?這種邏輯的推斷所造成的惡果極其可怕。而兄仁寶坦**無私的工作作風,又使一些講實際的幹部黨員也找到了出出惡氣的機會……

1980年5月中旬的一天,江陰縣直機關召開黨員大會選舉出席即將爿開的中共江陰縣第五屆代表大會的代表時,發生了一件曾在中共江陰縣委和江蘇省黨史上十分罕見和震驚的事:身為江陰縣委書記和中共江蘇省省委委員、業績卓然的全國老典塑吳仁寶,竟然落選了!縣委書記落選縣黨代會代表,更何況這個縣委書記此時還是黨的仝國十一大代表呢!

這是吳仁寶一牛從未有過的一次大起大落一是在他人黨整40年時、官職最大、為黨的事業幹得最火熱、功績最大的時候出現的政治命運,剛毅的吳仁寶此刻真是欲哭無淚……

無奈中的十級組織考慮到這種局麵,決定調吳仁寶任地區農工部負責人,但吳仁寶清求道我來自華西,還是回午西。我是黨員,一生唯一的願望就是想為百姓多千點實事,坐機關不太適合我。麵對一位不計名利的老共產黨員的誠懇請求,組織上最後答應了他。

吳仁寶從縣官的寶座上又回到華西村當起了農民。

南京雨花台前宣誓時那兩行淚水,是不是這位老共產黨人內心湧出的一絲委屈?還是其它什麽?吳仁寶從沒跟人說過此事,華西村人在這種不平中也獲得了一份欣慰,他們再一次看到老書記又意氣風發地十到了他們中間!

53歲的年齡從縣委書記崗位上正常卸任,以後的日子頤養天年也屬情理之中。然而非正常下台的吳仁寶卻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冋的路他重新回到了生他養他、並與村民並肩用汗水改變了舊貌的華西村。

現在吳仁寶的身份依然是農民。他的實職是村支部書記這一一職務在任旦委書記時一直保留著。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心自覺自願去接受這樣的命運選擇,即便是偉大的人物。但吳仁寶做到了,他以一個共產黨員期待為民造福的寬闊胸懷和崇高追求,完成了他從一個普通農民到時代偉人的人格升華和心路曆程的轉變。

之後的二十年裏,旲仁寶這位老先進、老勞模所做的每件事,所踩踏的每一個腳印,都體現了一位農民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而他對中國農民的深厚感情、對中國農村和農業發展方向的真知灼見與成功探索,都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八年代造廠,是他這種不斷追求完美的一個歌要裏程碑。

億元村這是吳仁寶領著一~白多名華西村人在南京雨花台前發出的誓言。選擇雨花台,就意味著吳仁寶下了誓死不休的決心。

今天的華西村每年產值以100個億的速度在遞增。可在八一年代時,億元村對中國農民們來說,如夢黽的天堂一般。天津大邱莊的禹作敏之所以牛氣衝天,就因為那會兒他村裏的產值已達3002萬元,19SARS年,比在全國早出名的華西村高出一倍多的年產值。億元村的目標,對一個僅有千把人的華西村而言,近似一座高不可攀的泰山。

吳仁寶不愧是一頭永不知倦的拓荒牛,他的每一次發力都讓人驚駭:三年實現億元村,而托是三化閌的億元村,即綠化、美化、淨化和遠看華西像林園、近看華西像公園、細看華兩農民生活在幸福樂園一一這是吳仁寶當時給華西村描繪的藍圖,它浸滲著這位一輩子與農民滾打在一起的老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作風:不僅追求物質文明,更追求精神文明;既要好看,又要實惠:而這也正是農民們企盼而為之奮鬥的理想家園

搞建設,就得拿出笮命先烈那種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精神。從今起,我們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以身家性命來押保華丙三年內實現三化三園億元村的目標。拿筆來一南京雨花台宣誓回村後,吳仁寶第一個在幹部責任保證書上重重寫下自己的名字。這不是一次普通的簽名,村裏的黨員幹部們知道:責任保證書上寫得清淸楚楚,在億元村的奮鬥中如果目標沒有實現,他們的家產將全部歸公!

如此悲壯的農民革命啊!

從那年起,每年我們華西村黨員幹部都得在村民麵前簽字畫押一次。正是這種豁出去的拚命精神,使黨員幹部的責任心、事業心獲得了極大發揮與激勵,華西因此也有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直線上進的局而。吳仁寶說這話時,一腔慷慨和**。

華西村的農村:業化道路便在這般悲壯的號角中吹響了戰鬥的進行曲。

田野上的工廠該是個什麽樣?顯然吳仁寶想的絕不是那些乒乓亂響的作坊式小廠這回他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廠夢!

從㈩閑到工廠,中網農民夢求了五千餘年的路程,現在吳仁寶欲一步跨越。

攀遠親、搞聯營、借他力、尋遠航……那歲月,吳仁寶既像樂隊的總指揮,又如親自上陣演奏的大提琴手,忽衍掀動百舸爭流的奔騰旋律,忽而譜奏綠色⑴野的春天童話,令人0不暇接,陶醉又沉迷一跳出襯門進城門,闖出國門富村門,借腦袋生財,租梯子上樓,綁大船遠航……這一招~一術,無不顯示著吳仁寶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肭識與氣度。這期間,由華丙村創出的諸如星期天工程師、教授下鄉走親戚等媒體新名詞也不斷在人們的耳邊響起。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吳仁寶這位農民改華:家一手譜寫的造廠樂章中那些閃耀若光芒的精彩音符……

現任華兩村黨委副書記、教授村民程先敏走過的人生經曆,無疑是這些精彩樂章中那顆閃耀得格外奪冃的音符。

那年程先敏39歲。這位因不甘瘓中羞澀而獨自辭別西安交通大學的年輕教授,宥一天懷著好奇心走進華西村……

你是大學教授?

是。我家在陝西商洛地區,農民出身。因為家裏窮,所以上學後特別用功,從小學到大學讀書一直是跳級的。十幾年寒窗苦讀就是為廠跳出農門,吋真當了大學教授後又發現自己還是沒有能力改變家族的窮困,所以隻身來到蘇南想尋求生路……

你學的什麽專業?

機械製造專業。

聽說你在我們華西村附近的另一個地方有過三年的辦廠經曆?現在為什麽又要走了?

是,那個廠我去後效益翻了好幾倍。但最終因為我是個外地人,他們在許多關鍵決策時不聽我的,眼下工廠每況愈下,我也不得不走了,那——你願意七我們華西村嗎?

如采我來了,你們能發揮我的專業特長並按照我的建議辦企業,並且不把我當成外人嗎?

完全可以一隻要你是對的,隻要你真心把自己當作華西村的人,華西村會真心誠意對待你的。

那我願意留在華西。

好!一雙長滿老繭的手熱情地伸向年輕的教授。程先敏認出了站在他麵前一直笑眯眯的老人就是平西村老書記吳仁寶。

說說,你這位教授留在華西村有什麽條件?吳仁寶喜歡直截了當。

沒什麽條件。程先敏回答的也很直截了當。

真沒?

真沒。程先敏肯定地搖搖頭。見老書記的眼睛盯住內己不放,於是隻好說:工資可以低一點,三百來塊就行……

吳仁寶再一次伸出雙手,握住年輕教授的手,十分欣慰地笑道:你是個跟我合得來的人!好好幹吧,華西村有你的用武之地

程先敏就這樣成了第一個到華西村工作的教授。他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令人敬佩的工作廿勁,在華西村造廠創業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智和本領。年末,程先敏要回陝丙探親,吳仁寶給他3000元錢,並說:你一個月拿300塊工資是虧的。老書記的一句話,讓年輕教授十分感動,程先敏其實知道,那時華西村一般的幹部和企業管理者也就一個月拿100多元工資。

……又到第二年回家探親時,程先敏正在收拾行李時,村上的會計扛著一隻鼓鼓賽囊的麻袋進對他說:老書記讓我把這些給你。

日程先敏打幵麻袋一看,驚得嘴巴半天沒合攏:媽呀,麻袋裏裝滿一捆捆嶄新的十元鈔票!不多不少,50000元整!八十年代的50000元,對多數中同人來說,絕對足個天文數字。程先敏麵對老書記吳仁寶和華西人的一片灼熱心意,他哭了……從老家再回華西村時,程先敏把放在自己口袋垠五年的全家戶口簿,給了吳仁寶:老書記,如果你同意收留我們,從今起我們就是華曲村的村民了……

吳仁寶聽完此店,轉身朝正在造廠工地上熱火朝天幹活的村民介大聲嚷道:有教授來華西到村民,相信我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肀西的天是共產黨的天,華西的地是社會主義的地……這時,環繞令村四周的高音喇叭齊聲響起農民們熟悉而高亢的那首《華西村歌》……

:年,一千多天,轉眼間的事,吳仁寶卻像變戲法似的讓華西村的田野裏麂立起一座座既綠化、又環保的大型工廠,並且成為氣勢雄偉的蘇南農村土地上的第個工業園區。

時至1988年,華西忖的經濟呈現出以第二產業為主體、一、三產業為兩翼的多元化格局,年產值超過預期,達0106萬元。

億元村的目標實現,平西再度成為全國農業戰線最光彩奪閂的旗幟!

這年吳仁寶60歲。可他意氣風發的精神麵貌,誰也無法將老人的標簽貼在他身上。吳仁寶笑言自己正當年,因為我的黨齡才34歲。34歲的人幹什麽活?當然是千翻天覆地、驚天動地的嗔嘛!一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共產黨人的胸襟和情操就是這樣崇高!

吳寶有句口頭禪:一個黨員就是一麵旗幟,黨員代表著黨的形象。一個黨員幹了好事,老百姓就會念共產黨好。而且他這樣認為:令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的職責。要為人民服務好,最根本的就娃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就得發展經濟。吳仁寶正是靠這種理念,並以其不甘平庸、搶立潮頭和求新務實、一心撲在發展經濟上的雄心與二勁,帶領華西村農民以十年跨越一個時代的速度,創造了天下第一料的一個又一個神話。

不土不洋,亦城亦鄉,把華西建成富足的社會主義農民樂園。這是旲仁寶在完成對華丙村造田、造廠之後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基礎上,開始引領農民們走向全麵小康和向中床水平邁進的又一次曆史性登高。這期間,在吳仁寶實事求是、艱苫奮鬥的指導思想中,又加進了科學發展、超前規劃的內容。

吳仁寶構築的不土,並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平西村那一崦幢、一排排在大都市裏才能找到的那些五光十色的中式、歐式農民別墅,或是象征華西形象的金塔建築那種外觀形態上的淺層感知。他的不土,其實是當代中國農民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琿論指導下,以其勵精圖治的創業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才智,在完成從拿鋤頭,到拿榔頭;從與莊稼土地打交道,到與機器與市場擁抱;從種田漢,到廠咬經理;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內我單命,開始全麵進入脫胎換骨的基因革命過程。這既是終結傳統農業文明、揮於一告別現代工業文明的…種辭舊意義,更是開創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士:義農業城市化的新探索。土足農民的本質,吳仁寶在領導建設富足的華西村時,之所以被世人所稱道和不失為中國農民的徬樣,就是他始終沒有脫離農民土的本質。九十年代以後,華西在取得農村工業化巨大物質積累後,開始了驚批駭俗的造城一即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在傳統意義上造城總會破壞原有的農村自然格局。可華西襯在旲仁寶的精心規劃十,沒有將城市的概念簡單地搬到村7裏,他們追求的是那種外違築和內裝置上一一兩年不落後的超前設計與投人。在規劃與選址十則堅持現代化的都市建築與農忖古樸的自然風景和諧地融為一一體,因而這樣的華西城讓人百看不厭,住不舊,獨具魅力。

規劃和質量上的一百年不落後,實際上本身就包含丫臣大的經濟效益。過去農民日子一好過,就是翻蓋房屋,再多的財富積累也因一次次的建房而所剩無幾。華西村在發展初期時也出現過這種情況。現在我們改變了思路,在丙規劃和蓋房時,盡可能地超前,這樣做從長遠看,既達到了一百年小不土的目的,又因優美的硬件建設,為吸引投資和聚集人才起了很好作用。吳仁寶指著那些讓美國人、歐洲人都羨慕的造價在幾百萬元的農民別墅,如此為我解讀其中的奧秘。

與那些豪華的歐式別墅相毗鄰,我信步參觀了代表華西村文化概念的農民公閌,不洋在這裏很有代表性。走進公園,綠蔭和花叢間是小橋流水、扁舟穿梭,一派楊柳吹拂和陣陣歡歌……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中國人熟識的桃園結義亭、三顧茅廬和二十四孝長亭等等貴致。許多到華西參觀的人,總會在此對吳仁寶這位百分之百布爾什維克的老書記為什麽要搞這些名堂提出疑問。

這是我們老書記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時一向堅持倡導的一種管用的傳統文化教存形式。村精神文明辦的小趙介紹說:老書記認為,教育富裕了的農民,既要向他們不斷灌輸現代文明思想,同時也不能放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教育。老書記常說,我們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但也得講求仁義忠孝,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農民要教育他們對老人和父母必須忠孝。為此,老書記還倡導在村裏設立了一項特別獎:凡哪家有90歲高壽的老人,直係親屬每人每年可獲得忠孝獎1000元。凡哪家有老人活到100歲高齡的,直係親厲每人每年可獲10000元忠孝獎。陳珍妹老人百歲時,她全家五代同堂37人就每人獲得10000元大獎,共計37萬元!有人問老朽記,是不是獎金太多了?老書記說一點不多。華西村的老人假如都能活到汀歲,那就證明我們華西人咼不僅生活富足、精神愉快、身體健康,而且後代孝敬老人做得出色,這樣的獎勵物有所值。吳仁寶就是比人高一籌!這樣的不洋裏包含著深刻的中國特色和農民特色。

走出農民公園,我被一座綿延起伏的山巒所吸引。此山雖說不算高,但它因矗立於一片平坦的田野十,故而顯出特殊的氣勢,形狀極如一條活脫的巨龍,這使我心頭頓升一縷聯想:華西村好風水,原來此處真有龍也!

說話間,我的雙腳跨進了一座飛簷鬥拱、氣勢恢宏的牌坊,上麵有四個金燦燦的大字華西公園。嘿!在這峰回路轉、依山傍水的公園裏,我終於領略到了華西村的洋景:美閏的白宮、英國的古城堡、巴黎的凱旋門、德國的天文台、捷克的鄉村別墅……這裏真的洋透了!農民們出國,過去是做夢也不敢想的事,可在華西,我們的村民可以天天出國,而且免去任何手續,早飯可在印度吃,晚上住宿在口本,一天可以走十幾個國家,保證享受的是一流服務……搞宣傳的小趙繪聲繪色地介紹,並不時領我身臨出國之境。真的哎,在華西萬國園內,可有多種外語服務,可有各種飲食的享用,更有各種文化的觀賞。總之,這裏是十足的洋。

不土不洋,又土又洋,在華西村你無時不在這種傳統與現代、曆史和現實的中西文化的大交融中感受苕、激動著、陶醉苕、回味著

是的,所有這些,都滲透了吳仁寶這位農民思想家的梢心創意和獨特理念。

讀懂它,既要穿透辯證法的哲學境界,又要領悟實事求焙的現實根基。我這樣理解吳廣寶的不土不洋一在這裏的不土中,不,其實是一一種追求,一種理想,一種創新,一種與時俱進;而土則正是實事求是、中國特色或者說是具有中國農村與農民特色的社會主義本質。不與土在這裏是一對互為依存、互相促進的充滿活力的革命的辯證關係。同樣,在這裏的不洋中,不,其實足種摒棄早被毛澤東間誌批判的那些目崇洋思想和教條主義。而這裏所追求的洋,卻代表著吳仁寶和華兩人善於吸收人類一切文明成果、樂於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先進意識。

吳仁寶的另一個建設新華西的亦城亦鄉理念,則是與不土小洋同樣寓意。它讓我們符梳理不完的哲學境界和可借鑒的實質內容。

這,再次讓我感歎吳仁寶為什麽不能是個我們可以稱道的帶著濃重泥土味的偉人呢?

麵對我內心的這種發問,吳仁寶謙和地說,我隻是1個農民,一個講求實事求是的共產黨人。如果問華西這曲旗幟為什麽幾十年不倒的話,我的體會是:因為我們始終做到了三不倒,即難不倒、嚇不倒和誇不倒。老書記這樣解釋難不倒,通常是指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的決心和辦法嚇不到,通常是指中國特有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形勢下,我們在基層幹實際工作的同誌有沒有較強的政治識別力和政治謀略能力。吳仁寶進而舉例說,華西村和他本人在過去的幾十年風風雨雨中曾經遇到一次又一次的禺典型和紅典塑之爭。比如在文革中,林彪江青一夥為了抬高他們樹起的那些極左假典型,曾多次對華西村打壓、汙蔑,甚至采取極端的手段,企圖毀掉華西村這麵堅持建設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旗幟。在那些歲月裏,華西人民始終不移地堅定搞社會主義必須發展生產力的信仰,他們以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和為國家多做貢獻為兩大已仟而使華西村的旗帆永遠迎風飄揚。

上批紀八十年代,中國農村的包產到戶已在全國全麵鋪開,而辻當時隻有同一盧調包字萬能,一包就靈。似乎誰不包,誰就背離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時間,這樣的帽子從四麵八方打向一直堅持不分不包的華西村,當然上要打在廣領頭雁旲仁寶的頭上。麵對全國風雲變幻的形勢和重重壓力,吳仁寶鎮靜自若,他對村裏的下部群眾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是我們黨總結了曆史上犯左的錯誤教訓後,根據我國農村實際情況所做出的政策調整,它的中心意思是允許一切有利於增加生產、增加收人、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做法和責仟製都應允許和予以支持,中央並沒有說要搞一刀切、搞一種模式,而搞一一刀叻、搞單一的模式,止:是中央並不提倡的。針對外麵有人說我們那兒分田到戶後農民如久旱逢4霖,你們華西不分田不怕上壓下反嗎?吳仁寶坦然處之,說三中全會精神講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各自的怡況不同,你們分,是實事求是,是三中全會精神;我們不分也是實事求是,雖然我們搞的與你們是不同的責任製,可我們奔的都是三中全會指引的富民路。吳仁寶還將華西村產業結構有生命力、集體經濟有吸引力等諸項優勢介紹給那些真心愛護華西的領導和友人。尤其肖吳仁寶介紹到華西村畢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把那些便於個人操作的農活包戶、包人,以及企業實行廠長責任製的做法時,那畔懷疑華西村、勸說吳仁寶的人都十分驚詫地說:搞了半天,你們華西村在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方麵又走在了前頭!

談起華西村和他本人曾經親曆的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往事,吳仁寶坦言:共產黨人的大本事,就是在各種考驗麵前不被嚇倒。而要做到不被嚇倒,你心裏就得有本執政為民、造福為民的賬。有了這本賬,你做事就不會迷失方向,不會被任何力量所動搖,更不用說被什麽政治形勢嚇倒了。

在華丙村,無論是當年與吳仁寶一起艱苦創業的老一代,還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或者是今年從四麵八方匯聚到這兒的年輕一代,他們在談起老書記的政策水平和處變不驚的能力時,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甚至到了某種崇拜的地步:老書記說對的就肯定沒錯,因為他對政策的理解能力都比我們高,都比我們準確。這是實話。

黨的十七大後,中央根據當時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情況,作出廣抓大放小的戰略調整。一時間,上上下下、各條戰線立馬

呼悠起一陣對那些喪失活力、效益乏力的小單位、小企業進行轉製風,在蘇由地區更是刮起了一陣欲將半壁江山的鄉鎮企業全盤轉製的狂瀾。當時華西也有一些效益並不太好的企業,有人便進言吳仁寶:幹脆借機把這些企業放了算啦!吳仁寶搖頭,說:華西村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塊磚瓦,都是全村村民的,我們沒有這種權利放。我們能有的隻是責任,是把這些效益差的企業扶棺好的責任。在吳仁寶的這一思想指導下,華西村借十五大東風,在村企業集團範圍內開展了一次旨在調整產業結構、狠抓企業效益為目標的抓大扶小舉措,很快使得全村工業效益呈現大向強走、小向優走的全麵健康發展態勢。至2000年,華西人在吳仁寶的領導下,在僅有0.96平方公裏的麵積……創造了50億的工業銷筲額和5億元的利稅效益。黨的十六大後,吳仁寶又對肀西提出科學發展、有效發展、創新發展、統籌發展的新目標。具體落實在全村工業生產指標上,他和幹部們製定的目標是:2002年完成60億銷售額,2003年完成80億銷售額,2004年完成100億銷售額。結果由於大抓了科學、有效、創新和統籌發展的四大措施,生產效益不僅全麵完成,而且出現了連續兩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

在一片欣欣向榮的形勢下,吳仁寶卻出人意料地提前兩年將華西村的領航大權交給了年輕一一代一一過去他多次表示要幹到80歲。交權的那天,他深情地對村民們說:沒有吳仁寶,華西的明天定會更美好。事實也是如此,新華西村黨委班子以老書記為榜樣,緊緊抓住執政為民和科學發展兩大主題,他們提出了從今年起,要努力一千天,創造一千億的新目標,即在今後三年內,每天全村要創造一個億的產值,三年一千個億!

這是多麽了不起的數據。而他們僅是一群中國農民!一群由老共產黨人吳仁寶一手帶領起來的中國農民!

有福民享,有難官當一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這一刻得到充分體現和升華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羨慕共產主義社會,那時大人們吿訴我們說: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那就是共產主義;等我們長大後,這些都有了,可足發現共產主義其實離我們還很遠很遠。即便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一社會主義,我們還僅僅剛剛跨入。於焙我們有了許多疑惑,但我們仍然那麽渴遒共產主義……因為渴望共產主義,所以我們一心想建設好社會主義。這是所備共產黨人共同的理想和事業。

但社會主義到底是個什麽樣?我們同樣有許多疑惑,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在排除許多疑惑之後我們終於明內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社會主義必須讓人民富裕起來,富裕了的人民才有幸福可言。人民真正富裕了幸福了,那才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

走進華西村,我們最強烈的感受是:這裏的農民真的是天下最幸福最富裕的人!他們住最寬敞、豪華的房;家家停放著一至三輛轎車;吃,基本不用花錢;穿仁寶、華西村等自創的名牌服裝;老人奮豐厚的退休養老金;孩子上學仝免費;每家每戶少不了百萬、千萬的存款……這日子讓美國、歐洲來的客人都異門同聲:中西村的農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胃如果允許,我寧願十這兒當一個村民一一這話,新加坡的客人說過,美國的國會議員說過,德國的政府部長說過。

2004年,我國政府曾經官布中國人均收入達到了1000美元,這一數據的誕蟲將昭示著中國從…個落後的貧困國家,全麵進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階段。當我來到華西村,才知道今天的華西村農民的人均收入其實已經過了8000美元,如果再算上村裏的各種福利補貼,他們的人均收人實阽巳超過10000美元。我們因此毫不見怪地在華西村隨時可以聽到建設中康奔大康的話語。

說這話最多的,還是老書記吳仁寶。

可以這樣認為:而今的華西村已經基本全麵中康。但明天的華西村的大康究竟是個什麽樣呢?或者說五十年後、一百年後的中國是個什麽樣,我希望能在已經走在別人前麵幾十年的華西村得到某種感受和體驗,並期望從吳仁寶的嘴裏得到答案。可是這位充滿睿智的老人沒有直麵回答,卻把我帶到一排在綠陰花叢和小橋流水間巍然焱立的新建築曲前,興致勃勃地介紹說:這18棟年底前竣工的總統別墅是以後比村裏八一一歲以上的老年人輪流享用的。

讓村咼皁用總統別墅?我有些不解。

吳仁寶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解釋:建總統別墅,一則是為了迎接更多的外國資賓,二呢也想讓華西村民們享受享受我們所能想得到的世界上最好的物質文明。

聽其一言,我的腦海甩突然跳出吳仁寶的一句名言:有福民享,有難官當。

華西村的農民福氣太大,大到他們能亨用到連我們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也難有可能享用的居室內有遊泳池的總統待遇!真正的總統生活其實並非一定是幸福生活的享受者一一因為他們沒有自由;而具有總統物質待遇的農民才是真正的享受者一因為他們可以自由自在的支配自己。吳仁寶一生都在追求一種境界,這個境界就是他要讓自己的農民兄弟成為世界上最幸福、最富裕和最自由的人。為了實現這一境界,他把一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智慧全部貢獻給:他的百姓……

華西398號是吳仁寶的家。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絕不會相信在農民們享受天堂般生活的光最中,這位締造中閏富甲神話的村主竟然自己與老伴倆人依然住在華西村七十年代的舊樓裏一聽華西村民說,這樣的樓現今多數租給那些外地來的打工者。

吳仁寶在作秀?一個大大的問號躍人我的腦海,但很快被否定了。

老書記在七十年代華西村成為中國農村首富時就給自己立下三不規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仝村最高獎金。老書記的這三不他全做到了,所以我們現在過的生活越好,就越覺得對老書記過意不去……村民黃永高一一個殘疾的農民,他拐著雙腿毫無顧忌地領著我來到他卍在裝修的新別墅,一邊看一邊跟我說著老書記的事。黃永高說他先前不是華西村的,是相鄰的華明村人。他在兩歲時從樹上掉下來,摔斷了腿,因為家貧沒有錢治,結果落了個終身殘疾。1982年冬日的一天,靠修鞋維係生活的黃永高蹲在華西村個廠子的門口給人修鞋,當時天下著雪,黃永高蜷曲著雙腿,蹲在地上幹活,那雙縫鞋的手裂出一道進血口……

小夥子,你叫什麽名字?多大啦?黃永高一看是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趕忙如實十話。

那你願意到華西村來工作嗎?我們正在建設一個賓館……

我?能行嗎?

我看行,你能吃苦。

黃永高看著吳仁寶慈樣真誠的目光,不禁熱淚滾滾而下……從此黃永高這位殘疾青年落戶華西村。幾年後,黃永高不僅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時且還在38歲時與一位比自己年齡小一半的一位同在賓館工作的四川籍姑娘產生了愛情,要結婚了,黃永高將喜訊告訴吳仁寶時,老朽記欣喜若狂,親自為黃永高操辦了五桌酒席。之後,又給黃永高分了一套三層樓房。

老書記對村民太好了!去年我退休時,他考慮到我兒子也上中學了,又給我調了這套450多平米的別墅……黃永高為了讓我感受一下老書記給予他的關懷,樓上樓十地帶我好好參觀了一番:好氣派!地麵是鋥亮的大理石和進門木地板,鋁合金鋼窗閃閃發亮,全套紅木家具和應有盡有的電器家什……你怎麽也想像不出這是華西村一戶收人相對屬亍中低水平的殘疾農民的家庭。

老黃,你可比老書記家的房子氣派多丫!我一句隨口而出的話,竟讓黃永高淚流滿麵、泣不成聲:是啊,老書記家的條件有我這三分之一水平就不錯了,我一想這,就覺得特別過意不去……

黃永高說的是實話。就在幾小時之前,我進過吳仁寶的家,在那棟二層舊樓裏,我印象中最深的有三樣東西:一是滿屋了的照片,那是主人在各個時期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地方領導人及外國朋友在一起的合影;二是四周破落的牆皮;三是那張如今很少有人家再睡的南方舊式木床。不用刻意描述,就這三件東西,便概括了主人吳仁寶的基本生活狀態:樸實無華,落後舊式,普普通通,弓華西村民目前的生活水平差三個時代。

在常人眼裏,吳仁寶是華西這個天下第一村的皇上,有巨大的權力,有無限的財富,有至高無上的威信,吋吳仁寶沒有當皇上,他隻選擇做一名為民造福的公仆。

人活著為了什麽?活著的時候是得有點錢,享點福。可人不能僅僅隻為了錢才活著,為了享福才掌權。為國家、為人民多做點貢獻,這才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我的最人幸福和滿足,就是想看到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華西采訪的一個星期裏,吳仁寶與我有過三次直而接觸,而其中有兩次他說過這樣的話,這使我印象特別深。

在華西人過著天堂般幸福富裕的生活時,我們隨便問一位農民,他們一談起老書記都可以給你講一段關於老書記如何關心他的感人故棗,談到動情處,總會熱淚盈眶。村民們對吳仁寶如此深情,那麽在吳仁定心中的老百姓又楚怎樣的呢?這是我非常想知道的事。

給你講件事吧。…向笑眯眯的吳仁寶在我提問後,神情一下變

得凝重起來:那年組織上讓我當江陰縣委書記,我思想上沒準備,感情上也不願離開華兩村。吋這是組織決定,我得上任去。那幾天付上的人都想我這一走可能就永遠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天天跟大夥兒在一起了,他們以各種方式來句我道別,其中一個叫吳荷英的姑娘給我送來一雙她親乎納的布鞋時說了一句話特別比我感動,這孩子說:吳書記,是你的恩情給了我工作、給了我家,我們良姓的什麽都不盼,就盼你這樣的十部不要離開我們,要不我們就沒有好日子過了……當時我接過她送的鞋,又品若她的話,眼淚一下掉了出來。這孩了的情況我一淸二楚,她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症,走路隻能靠拐杖,15歲了還隻能在家吃閑飯。在農村,這麽大的姑娘攤上個殘疾身子,如果不能自立就一輩子隻能過苦日子了。孩子的父母著急,我看了也難過,心想一定得比孩子有份事做做。後來我到鎮上的家皮帶廠,請廠裏的領導幫吳荷英找個皮匠師傅。人家答應了,我就搖船把小荷英送去了。一年後,我又把小荷英接凹華西,讓她進了村上的服務組,專為村民做鞋、修鞋、釘掌和補補縫縫。這孩子心又手巧,不僅村上的人喜歡她,連鄰村的一個小夥子也看中了她,後來倆人產生了愛情。小荷英結婚時,村上分了她一套新房,我還特意批準她的新郎貢祥興到我們華西落戶。現在吳荷英一家過著幸福生活,一兒一女都非常健康,上完中專、大學後又在華兩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一家美美滿滿。小荷英的變化,和她送我一雙鞋時說的話,對我觸動很深,所以有時我常常在想,老百姓生活在最底層,他們的冷暖苦福,如果我們這些在基層工作的黨員、幹部再不去過問、再不去幫他們一把,那他們還會有啥好日子過嘛!老百姓過不上好子,又要我們這些黨員、,部啥用?所以說,是黨員的、是幹部的,你的企部責任歸根到底隻有一個,就是怎麽讓自己的人民和百姓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吳仁寶的話並不深奧,但卻折射了深刻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核心和最本質的內容,即:共產黨人的全部責任,就是為了人民謀幸福。

肀西村從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一直到新肽紀的今天,在長達半個世紀黽之所以始終走在中國農村發展的前列,這裏的老百姓能夠過上今天最幸福富裕的生活,歸根到庇,就是領頭人吳仁寶始終如一地把共產黨人的這份責任扛在了肩上,並將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情感傾注在這份責任之中。

至此,我相信讀者和我一樣終於明白了吳仁寶為什麽在全村人都早已住上第四、第五代別墅後,他仍然不肖搬出上世紀七十年代蓋建的舊房子,也明白了他為什麽可以明明白白放進自己口袋裏的5000多萬獎金卻一分不剩地全部留給了集體。

這是因為,他內心認為:百姓們的幸福生活還要繼續提高,即便是中康、大康後,我們還有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需要我們去建設創造;

這是因為,他內心認為:共產黨人和當幹部的這份為人民謀幸福的責任永無如境,即使是自己的生命結束之後還有一個留給後代什麽樣的精神遺產的問題;

這足因為,他這樣做可以為下一代全麵富裕後的平西村的黨員、幹部們樹立榜樣,讓他們明白嚴以律己、克己奉公、艱苫奮鬥,是共產黨人永遠不能丟失的本色。

像毛澤東當年在西柏坡時就告誡中國共產黨人進城後不要忘了艱苦奮鬥、聯係群眾的教導一樣,吳仁寶在華西村剛剛成為全國農村首富時就以自己的行動,為全村黨員、幹部立下一條又一條規矩,這些規矩其實是把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用老白姓能聽得懂、理解得了的通俗話語,在村民和世人麵前作出的莊嚴承諾。

比如他早期所說的:不:不拿全村的最高工資、不住全村的最好房子、不拿全村的最高獎金。這三不是當年吳仁寶給自己立的規矩,幾十年來他全做到了。而正是他的這份無形的榜樣力量,如今在村裏擔任重要職務的吳仁寶的幾位子女也都做到了。2004年,他的二兒子按照承包責任書所規定的個人效益獎金達近億元,何吳仁寶的二兒子最後隻拿了一個零頭,幾千萬元艾金全部歸到了集體。有人作過不完全的統計,僅吳仁寶一家,在這近衧年中,光他們應得的個人效益獎金歸給了集體的數額至少有兩三億元之多!華西村民知道,憑吳仁寶的能力和知名度,他完全可以將自己祖孫2代的整個家族遷移到深圳上海,或漂洋過海,但吳家26口人至今全部留在村裏,就連吳仁寶的孫女婿也從日本留學後回到了牛西。

比如吳仁寶為了告誡黨員幹部們包括富裕了的村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他把自已一句常說的話,刻在村頭最醒13的地方。這句話如今不僅成為村裏黨員幹部們的座右銘,就連普通村民也能熟記熟背: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一:頓;豪華房子獨占贅頭,一人也隻能

占一個床位。

比如他要求黨員得有黨心、公心和良心。這黨心就是黨的先進性和原則性,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全心全意。在為官之道上,吳仁寶以辦事認真、處事公正、經苕廉政、百姓信任為原則,他給自己的日常生活約法三章:一不沾酒、二不陪客、三不上群眾家飯桌。

在華西村采訪時,有一位地方領導曾經對我說了這樣一句頗為耐人尋味的話:吳仁寶能把平西帶成今天這個樣,有其兩大原因,一是他從未離開過華西村,二是他的心全部留給了這裏的白—姓。

在這句樸實的話背後有著豐富的內容:作為一個全國著名的村支部書,用吳仁寶自2的話說,他是大代表、中代表、小代表都肖過,小勞模、中勞模、全國大勞模也都當過,可就是一樣他始終如一,那便是無論在怎樣的情境下他都沒有離開過華西村。即便是在當縣委書記的五年裏,除了繼續兼任村支部書記外,每年他給自己規定的不少於100天的勞動時間裏,多半是在午丙村。至於村裏有事,起早摸黑趕網華西處理史是家常飯。這也十:是那年他意外落選黨代表、從縣委書記的職務上能夠很自然地裏新問到華西村、心甘情願做一個農民的原因。

吳仁寶如今已是年近80歲的老人廠,可華西村許多人跟我說:老書記的精神狀態和工作勁卻始終像小夥子一樣。他每天依1四、九點鍾起床,然後開始走村串廠,一直到傍晚九、十點鍾才回家。如果遇事開會回家就更晚。老伴怕他年歲大,起早摸黑會出意外,所以總想跟在他後麵盯住他,可最後準是連個人影都找不見。村裏後來派一位年輕人盯他,結果被甩掉的還是那位年輕人。

老書記的腳步,誰也趕不上。後來我們隻好隨他去……村辦公室的秘書告訴我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吳仁寶管理的肀西村如今早巳是個龐大的工農文政一體的聯合體,用日理萬機來形容當家人的工作一點不誇張,可這位秘書告訴我,吳仁寶從來沒有過自己的辦公室。丁一廠的車間、農村的田埂、托兒所的小板凳和農民的家裏,就是他的辦公室。老書記處理事情都是在現場,幾十年如一,㈥此養成了他從不要固定辦公室的習慣。

那保鏢、秘書呢?似乎現今的一些老大都缺不了這些。於是我悄悄問。

噓!那是更不可能的事。華西人嘲笑這樣的問話。

我仍不死心,希望找到些真實的吳忙寶。機會有了,主人邀請我和幾位陪同的當地領導同誌吃飯,老書記說好是要來的。宴席比較豐富,老書記吳仁寶真的到場了,可他笑眯眯地拿著裝白水的杯子過來跟我們一個個碰杯,然後抱歉地說:我不能破規矩,你們自己豐衣足食吧!見老人淡出宴席,感動之餘我仍悄聲問一旁的服務小姐:老書記在隔壁吃什麽?

一碗淸湯麵。他敁喜歡吃的……服務小姐脫口而出,然後示意我:那邊的門縫裏往裏瞧一下。我湊過去迅速掃了一眼,可不,老人正律津有味地吃著他的清湯麵,桌上再沒有其它任何碗盆……

吳仁寶的心全撲在7村子和村民身上!他風風火火的腳步,是華西村追趕時代的戰鼓;他起伏不息的呼吸,是華西村民晨醒夜眠的樂葶;他笑眯眯的神情,是華西村新的一大的幸福前奏……

平西村民在自編的一個文藝節目裏唱出了他們對共產黨和這位共產黨的老書記的心聲:老書記,是你十我們感受到了共產黨的天大恩情,是你讓我們堅定廣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

,:寶仁節,國之瑰寶。風風雨雨,紅旗不倒年近八十,口夜操勞。健康長壽,人民需要一位領導在參觀華西村、聽到村民們講述老書記吳仁寶幾十年來一心愛民為民的故事後,感慨萬分地欣然揮毫寫下這樣的話。

而我在華西村的口子甩,從百姓嘴裏聽到的有關老書記的一則則有福民亨的故事,更是催人淚下……

那是30年前的事。村民孫良慶一家遇七了天災,12歲的兒子不幸溺水而亡。孫良慶夫婦哭得死去活來,怎麽勸也不行。眼看著好端端的孫家要垮下了,村十人著急,吳仁寶更是苦思冥想。俗話說:堆山的黃金換不廣一個兒子。孫家的事怎麽處理,也比吳仁寶一時感到為難。怎麽辦?那些天,吳仁寶輾轉難眠了好幾夜……有一天早晨,他將準備上學的內家兒子送出家後突然喊廠一聲:有了!這天,吳仁寶來到孫良慶家,對孫家夫婦說:水流走!不能收回,人死了不能複生。你們別再難過了,你們不是缺兒子嘛!我把我的兒子給你們。你們看哪個合適就挑哪個孫良慶夫婦一聽驚異萬分,說這哪成!炅仁寶拉住孫家夫婦的手深情地說:不要客氣廣。我家阿四跟你們的兒子年歲差不多,你們看成不成?你要把阿四給我們呀?這是孫家夫婦更

沒有想到的事,華西村的人都知道,吳仁寶最疼愛的就是小兒子阿四。就這麽定了!從今天起,阿四就是你們孫家的兒了。我吳仁寶是誠心誠意的,阿四也會跟親兒子一樣地待你們,直到為你們養老送終

阿四名叫吳協恩,後來真做廣孫家的兒子,並且多年後又跟孫家的小女兒結成夫妻,成了孫家親上加親的兒婿。旲協恩現在是華西村的一把手,吳仁寶在兩年前把華西村的黨政大印全部交給了這位倒插門的孫家兒婿。華西村新掌門人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從我記事起,父親總是出力流汗在一線。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4做官就應該想著百姓。幾十年來,我真止在他身邊隻有十個年頭,那年他把我送給孫家當兒子時,也是父親一生中陪我時間最長的一天。至今我仍記得當時他再三叮囑我,說你從現在起,就有兩個阿爹姆媽,你首先要孝敬和照顧好的是孫家的阿爹姆媽……阿四吳協恩後來做得非常好,所以3他被推薦接替吳仁寶出任華西村新掌門人時,得到的是村民的全票讚成。

我們再來說吳仁寶,再來說他的有難官當。

吳仁寶是這樣一個人:近五十年的村官生涯裏,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鎖定在讓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滿足的目標上。而為了實現這一滿足,他認為必須把有難官當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這裏的難,我的理解,它可能是創業的艱辛,也可能是創業的風險,還口能是創業成功後所要麵臨和處理各種非積極因素的能力。在所有的中國農民精英中,吳仁寶或許可以成為這種難的最多承受者閔為他主政的時間最長,他也是化解這種難的最智慧者和最聰明者一一幾乎沒有一個典型和精英能像他五十年不倒,紅旗一直迎風飄揚;當然他也是在這種難麵前取得最大成功的收獲者一他創造了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村。

今天的華西村,無論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還是前去參觀的普通白—姓,或者外國元首與貴賓,人們異口同聲地讚美她。這讚美的歸結點自然而然會聚焦在創造奇跡的掌舵人吳仁寶身上。然而人們並不十分了解吳仁寶為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久經曆練的一樁樁難事……

―創業初期,他的做煞大隊名聲差點讓華西的一代年輕人斷了姻緣,正因為他用一雙堅定的腳板和一副誓死改變舊貌的肩膀,換得了金鳳凰飛回新華西;

一畝產噸糧田的雄心壯誌,卻被人畫成漫畫,吹牛大隊和吹牛書記的大字報貼滿了村裏村外。也因為他和群眾用汗水與淚水凝聚廣金色的穀山麥堆才把陣陣妖風吹散;

―托年縣委書記,他嘔心瀝血,把江陰帶向全國百強縣之老二時,卻因那股農民政治明星們紛紛落馬風的慣性,使他的政治生涯墜人低穀,重新做起一介農夫。對此他淡然一笑:正好他離不開華西,華西也離不開他;

吳仁寶還有一件不中事:1999年,選舉全閏人大代表,就因為他在外省貧困地區支持逮立了多個華西村而得罪了本省某些地區本位主義的幹部們,他又一次落選了本該屬於他的榮譽一這一回吳仁寶更是淡然一笑:我已七十多歲,將有生之年全部奉獻給華西百姓才是我吳仁寶的最大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