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催木匠見頭上有鳳凰飛過,對眾人不理不睬,便問了幾個隨行“前輩”,才知道其大有來頭。

《論語·子罕》中記載: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下文原話的意思是,孔子說:“鳳凰不飛來,黃河不出圖,這些象徵出聖人的現象都沒出現,看來我要完蛋了。”

《左傳·昭公十七年》或《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記載:“我商祖少(或高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意思是少皞摯即位的時候,鳳凰正好來到,所以就根據鳥類的體係確立國家各管理部門的體係及管理製度,設置各部門首長,而首長的名稱都根據鳥的名稱命名,故東夷崇拜鳥。

在一些先秦記載中,也稱鸑鷟為鳳凰之屬,被認為是鳳的一種,如《禽經》記載:“鳳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意思是說鳳屬亞鳥名為鸑鷟,羽毛五彩繽紛,三歲就已經長得豐滿)。

《國語·周語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寶雞岐山上鳴叫的記載:“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嚐鳴於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日鳳翔,南岐日鳳州。”這就是“鳳鳴岐山”之由來。

周朝氣數興盛時,鸑鷟在岐山鳴叫,為典故之“鳳鳴岐山”。韋昭注:“三君雲:鸑鷟,鳳之別名也。

《詩》雲:‘鳳皇鳴矣,於彼高岡。’其在岐山之脊乎?”《春秋內外傳》記載:“鳳州在雍、梁之間,商末屬岐封,周並梁於雍,為隴右近畿之地,西為秦,南為褒,春秋時氐羌居之。秦、漢後領以沮、故道、仇池三縣,直到明洪武四年改屬漢中府,曆七年降縣。”

《鶡冠子·度萬》記載:“鳳凰者,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意思說“鳳凰”是一種“火屬性靈禽”,能發出“太陽光輝”。其實,“鳳凰”的“火”乃“涅槃真火”,並非“大日金烏”身上的“太陽金火”,威力不減但更具靈性。

到了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著有一首琴曲《鳳求凰》。而同時期的《淮南子·墬形訓》中記載:“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意思是鳳凰是飛龍之子。

《大藏經》記載:“羽嘉生應龍,應龍生鳳凰。”,說明在秦漢時期,不少人認為“鳳凰”是“應龍”之子。

《論語讖》:“鳳有六象九苞。”六象者,頭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足象地,尾象緯。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聰達,舌詘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銳鉤,音激揚,腹文戶。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實。故子欲居九夷,從鳳嬉。物飛而生子。”

《漢書》記載:漢宣帝時,“鳳皇神爵數集”,鳥身“高五、六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這說明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漢書·王莽傳上》記載:“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或許是王莽牽強附會。

吹簫引鳳?《列仙傳》記載:“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吹簫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乘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相傳秦穆公的小女兒很喜歡西戎貢獻的一塊碧玉。於是,穆公便給女兒起名為“弄玉”,命令玉工將其雕琢成“玉笙”送給女兒。弄玉此女不僅生得如花似玉,而且還擅長吹笙,其聲宛如鳳鳴,讓人聽得陶醉。

某天夜裏,弄玉在“鳳樓”上吹笙,遠遠好似有和聲傳來,餘音美妙,如遊絲不斷。此後,弄玉仿佛找到知音一般被攪得茶飯不思。秦穆公知道後,派大將孟明視去東方找人,終於在數百裏外的“華山”找來了這個隱居少年——蕭史,讓女兒弄玉的病不治而愈。從此,弄玉、蕭史天天在鳳樓合奏笙簫,伉儷應和。

因蕭史的真是身份乃是“修真者”,具有“調禽禦獸”之能。故某天夜裏,夫妻倆正在皎潔月光下合奏,忽然引來一龍一鳳從天而降,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雙雙翔雲而去。這便是“乘龍快婿”典故由來。

《韓詩外傳》記載:“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

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

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麵,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意思是說,黃帝即位時,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了“天老”。“天老”回答道:“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隻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裏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

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便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麽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

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隻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

《禮記·禮運》記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也就是說,到漢代時,“鳳凰”被歸類為了“四靈”之一,與麟、龜、龍並列。許慎《說文解字》四雲:“鳳,神鳥也。

天老(黃帝臣)曰:‘鳳之象也,麟前鹿後(一作“麐前鹿(雄性麋鹿)後”,或“鴻(大雁)前麟(或麐)後”),蛇頭(或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暮(莫)宿風(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也就是說,鳳之形象略備於斯,是由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說文·口部》記載:“喈:鳥鳴聲。從口皆聲。一曰鳳皇鳴聲喈喈。”

《說文·音部》亦記載:“韶:虞舜樂也。《書》曰:“《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從音召聲。”《說文·羽部》記載:“翽:飛聲也。從羽歲聲。《詩》曰:“鳳皇於飛,翽翽其羽。”

《說文·鳥部》又載:“鸑:鸑鷟,鳳屬,神鳥也。從鳥獄聲。《春秋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

《說文·鳥部》載: “鷫:鷫鷞也。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從鳥肅聲。”

《論語緯》記載:“鳳有六象:一曰頭象天,二曰目象日,三曰背象月,四曰翼象風,五曰足象地,六曰尾象緯。”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山海經·圖讚》記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春秋演孔圖》記載:“鳳,火精。”

《春秋元命苞》曰:“火離為鳳。”認為鳳凰是五行中的離火臻化為精而生成的。《白虎通·卷三·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