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遼東各勢力尤其是“建州女真”在麵對明朝威脅出兵來報複自己時,卻因陳年舊事各懷鬼胎。

“啟稟太後與皇上,根據可靠消息,明國正在積極動員備戰,準備開春後來攻打我‘大清國’,其聲勢浩大,不知該如何應對?”在“大清國”的都城“盛京”(遼寧沈陽)的皇宮大殿中,滿清大小官員們神色慌張。

“慌什麽?明國有多少騎兵?充其量不夠我‘大金’,噢不,我‘大清鐵騎’一個零頭,餘下還不都是些兩條腿的步兵?難道兩條的腿步兵還能跑過四條腿的騎兵?”多爾袞不以為然:“來多少殺多少,等著砍人頭!”

“攝政王說的對,大夥不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弟弟多鐸力挺哥哥多兒滾,穩定朝局以防“有心之人”暗中使壞,於是便道:“那明國漢人向來就不堪一擊,否則也不會被我女真鐵騎壓著打而無還手之力了!大夥兒若是不信?不妨打個賭,將你們各自的騎兵都交出來讓我統領,定能殺得明國蠻子哭爹喊娘!”

“呃……這…可是明國畢竟是個龐然大物,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咱們耗不過它呀!”大小官員和宗親貴族們看著年僅六歲的小皇帝端坐高位接受朝臣跪拜,而皇帝他娘“孝莊太後”則躲在龍椅後麵垂簾聽政。

“哼,你們一個個親王、貝勒怎就如此貪生怕死?”多爾袞瞅了一眼端坐對麵的叔叔代善,見他閉目養神的樣子就心中惱火,於是跟弟弟多鐸彼此點了點頭後爆喝道:“一群飯桶!不敢禦敵就把軍隊交出來!”

本來大哥諸英死後,二弟代善應該很有希望成為“太子”的,當然也順便成為“收繼婚製”的最大獲益者。

因為古代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遊牧民族各大小部落中普遍流行著“收繼婚製”,也就是當其父親死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一切家產,包括娶父親的妻子、妾等非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妻。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遊牧民族各部落內部人口穩定,畢竟“女人”的“生育功能”與馬、牛、羊、豬、駱駝一樣能為部落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價值,所以,“女人”的“生育價值”在遊牧民族眼中比畜肉和奶更重要!

假如遊牧民族各部落的女人們也像後世的漢族女人那般恐婚恐育不生娃,那麽她所在的遊牧部落就會因為“新生兒”減少而導致人口“老齡化”,最後在麵對其他遊牧部落來劫掠時無法反抗而被吞並,導致滅亡!

當時,努爾哈赤快不行了,他的皇後也就是多爾袞的母親,為了以後的好日子,就總是勾引代善。其實,代善比這位皇後還要大上幾歲,並且是男才女貌。盡管史書沒說代善喜歡她,可是“無中生有”的閑言碎語最容易被人誤會,怕被抓到小辮子。於是,代善就這樣半推半就地被抹黑了,不好意思和皇太極爭。

在眾人都在覬覦皇位時,也隻有代善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因為他接受了皇太極她娘的“性賄賂”之後就已失去爭奪的皇位繼承權的機會了。盡管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子,長子褚英早年即被努爾哈赤囚死,代善雖居第二,卻可說是長子,所以還在努爾哈赤時代,四貝勒當政,五大臣讚襄時,代善便居四貝勒之首。

待努爾哈赤死後,代善卻首先提出皇位由皇太極來繼承。而在眾多的子侄中,十四子多爾袞、五子莽古爾泰、七子阿巴泰,以及二貝勒阿敏都有條件來取爭搶“大汗之位”。但是,代善不爭,別人就沒法爭。

就憑這讓位之功,代善最受皇太極尊敬。於是,皇太極即位後的第一道詔書便是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其實,二哥代善之所以不去爭皇位,也有他的苦衷啊,說穿了就他身上曾發生過一些不尷不尬的事,畢竟睡了同父異母弟他娘的,總得對得起人家的“溫柔鄉”,更何況這位“八弟”對自己恭敬有加,何樂不為?

在努爾哈赤的五個後妃中,元妃富察氏歸於太祖尚在孝慈高皇後之前。她生下兩子,即長子褚英和五子莽古爾泰,但這個富察氏卻是個極**的女人,已為人之母了卻極不安份,總想著到處勾引男人上床。

作為“化外蠻夷”,滿人的前身“女真人”本有“父死,子妻其母”的習俗。因此,富察氏與比她小幾乎二十歲的代善也有些不明不白的關係,可這是在父親還健在時就已經發生了的,盡管已被有心人察覺又怎樣?

據說,她經常趁努爾哈赤不備,深夜去代善府中,還把三包金銀托代善保管。有一回,努爾哈赤舉行慶功宴,眾妃嬪都出來侑酒,富察氏竟打扮得花枝招展站在代善身後,不勸別人單單隻把好酒來勸代善。

努爾哈赤的確說過,等他死後,就將把嬪妃和子女們都托付給代善,但眼下他還正值“春秋鼎盛”啊!

所以,努爾哈赤看在眼裏卻心中十分不滿,在得知她將金銀托代善保管後,一怒之下,乃下令侍衛去代善府中,將這三包金銀搜了出來。於是,幫助窩藏的丫環被砍頭,富察氏也被賜死,但努爾哈赤卻原諒了年長的兒子。且不說代善比富察氏年紀小了一大把,人家年輕俊小夥怎會看上她一個上年紀的老太婆?

這事肯定是富察氏去主動勾引代善。因此,為了“家醜不可外揚”,努爾哈赤隻能心狠手辣。另外,長子褚英因自己處治失當已死了,他不願再失去一個年長的兒子,萬一將來自己死了,總得有人主持大局!

有此醜聞在前,代善自覺無顏見人,自然也就不便出來爭位了。眼下,弟弟皇太極也死了,六十一歲的代善雖不是唯一的托孤之臣,但憑著這一大把年紀,主動讓賢的功德,在朝中依然有一言九鼎的份量。

今天,皇位的繼承發生了爭執,皇太後將他請了來。在他來此之前,所有實力派人物都先後找過他。

兩黃旗的圖爾格、索尼明明白白地告訴他,新皇帝必出在兩黃旗,皇位必由大行皇帝之子繼承,否則,他們這班人必以死抗爭。其實,代善也不想讓弟弟多爾袞來當皇帝,畢竟他對這個十四弟太了解了。

多爾袞雖有能耐,但他專權,若當了皇帝,眼中豈有他這個兄長?然而,代善也最清楚,他們這班人都不是多爾袞對手,多爾袞若爭,誰也奈他不何,身為一族之長,代善不是自己主動讓賢就可脫幹係的?

豫親王始王多鐸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最年幼的嫡子,大福晉阿巴亥所生的第三子,在眾多兄弟中排行第十五,與皇十二子阿濟格、皇十四子多爾袞為同母兄弟。按理來說,多鐸也是有一定的機會去爭奪皇位。

但是,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作為努爾哈赤最心愛的小兒子,多鐸自幼恃寵而驕是可想而知?根據女真族繼承權的習俗,未分家的嫡出幺子稱為“守灶兒子”,按“祖製”有權繼承父親努爾哈赤的所有遺產。

因此,多鐸從小就地位相當顯赫。西元1620年,努爾哈赤廢太子代善,宣布了“八王議政製度”。當時年僅7歲的多鐸和9歲的多爾袞被立為和“碩額真”,且名列“四大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和阿濟格之後。

多鐸成為滿洲地位最高的“貝勒”之一。而其他戰功赫赫的兄長們和堂兄弟們反而沒有這樣的政治地位,可見阿巴亥母子受寵的程度。西元1624年元旦朝賀禮,這時朝賀汗王的列次是很能體現政治地位的。

當時,未滿10歲的多鐸排名第七,隨班朝賀大汗努爾哈赤。如果排除從蒙古來的台吉不算,則在所有貴族中,多鐸是第六個有資格單獨朝賀努爾哈赤的人,僅次於“四大貝勒”和阿濟格,比德格類、濟爾哈朗還要靠前,而嶽托和杜度並列朝賀,可見多鐸地位之顯赫。盡管如此,多兒滾也不會讓弟弟多鐸當皇帝。

多爾袞之所以不會廢掉侄子福臨而自己當皇帝,也不會殺死哥哥皇太極的子孫,是因為他自己沒有兒子,隻生了一個女兒而已。不過,為了避免自己在眾兄弟中的尷尬形象,多兒滾也曾收養了一個“兒子”。

故多爾袞雖然勇武有力,但在繁殖後代方麵遠不及各位兄弟,因為他隻在“鬆錦之戰”前生得一女,名叫愛新覺羅?東莪,且並無真正的男性後代。東莪,出生於西元1638年,據說也是多爾袞唯一的親生骨血。

東莪母親是多爾袞征伐朝鮮時帶回的朝鮮王族之女。在多爾袞死後,東莪及他的過繼子多爾博被順治帝下旨交於“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這是《清史》中關於這個可憐女孩的唯一記載。此後,史冊中再無任何記載,看似不知所終,但因多爾袞因罪而死,故其女很有可能被清朝皇室嫁娶蒙古聯姻了,因有先例。

所以,即使多爾袞不死,他也無法繼承帝位,況且努爾哈赤的其他兒子們也不會允許他登上帝位的。

皇太極的托孤大臣們之所以能夠製衡多爾袞的權力,防止他謀反篡位,是因為朝中有各種力量多方牽製。這讓多爾袞因有所顧忌而無法廢掉侄子福臨,讓自己當皇帝。於是,麵對明朝反攻態勢,才會如此。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