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朱元璋在治國理政上獨樹一幟,堅持“以百姓治理百姓”,將“貪官汙吏”往死裏整以鞏固政權。

既然朱元璋那麽有本事,那為何沒能讓“大明王朝”傳承萬世?其實,這不是人力所為,即便“神仙”也難以做到。不過,自唐末以來,曆經遼宋夏金元,華夏大地生靈塗炭,文明倒退,如何拯救華夏文明?這卻是天下有識之士共鳴。如何力挽狂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卻成就了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個赤貧農家,在族中堂兄弟裏排行第八,為“重”字輩,故名叫“重八”。他剛滿16歲那年,淮西大旱,赤地千裏,顆粒無收,而且旱災之後又遇蝗災,因餓死人太多了就導致瘟疫流行,僅旬日之間就讓“朱重八”幾乎失去了所有親人。當時,其發小常遇春大喊:“重八哥,你娘死了。”

“瞎說!我早上出門時,娘還好好的。”朱重八摸著小屁孩常遇春的腦袋,但常遇春撓了撓頭,又說:“哦,那可能是我看錯了,也許呀,是你爹死了吧?”朱重八不信,隨手給了小屁孩一個爆栗,轉身便走。

待“朱重八”回到家後才發現,居然是爹娘都死了,還有他大哥、三哥……姐姐們要麽餓死,要麽病死,一家人都快死絕了,因為是社會最底層的“佃戶”兼“流氓”,故朱重八連埋葬親人的“墳地”也無,隻能求人。

甚至連悲傷的時間也沒有,便隻能用破爛穀墊將親人的屍體卷起來,趕緊找個地方埋掉,否則連自己也一旦染上瘟疫病死,就沒人給收屍了!餓得頭暈眼花的朱重八,在埋葬了父母之後,便跑到了離此最近的“皇覺寺”去當了一名雜役小沙彌,心想反正還有個二哥活著,可傳承香火,隻是跟自己分頭逃命而已。

於是,朱重八覺得自己就算是當和尚也無所謂了,便每天砍柴挑水,誦經念佛,早起晚睡,哪怕隻能睡柴房還要挨罵,隻要還有口飯吃,這樣的日子也已美如天堂,因為能吃飽肚子不被餓死,就能活下去!

可是,好景不長,“天堂”剛待了三年,“饑荒”又來了,連住持方丈老和尚都餓得渾身浮腫,兩眼發綠,哪裏還管得了那些雜役弟子們?所以,老和尚隻好把“朱重八”等“小和尚”全打發走,且每人發一個破碗,讓其自己討飯去,美其名曰“化緣”。當然了,住持在遣散弟子外出乞討要飯之前,每人發給一份“度牒文書”。

老和尚心想,若不讓其出去乞討要飯,萬一餓死在廟裏,那自己該把他們的屍體吃了呢?還是埋了好?而剛成年的“朱重八”便揣著文書,捧個破碗,頂個光頭,到處乞討,流浪去了,美其名曰“雲遊四海”。

出發後,“小和尚”們才發現這其實是一條死路,因為在路上到處躺著死屍,或餓死,或病死,腐爛惡臭,白骨森森,怨氣衝天,如墜陰間,就算大白天裏豔陽高照,也讓人感覺毛骨聳然,因有活人吃死屍。

“朱重八”看到那些半死不活的災民,一個個衣衫藍縷,蓬頭垢麵,枯瘦如柴,躺到道旁,眼睛微閉,啃食腐屍,形如骷髏,去日無多,便想到自己“身世浮沉雨打萍”,決定與師兄弟們分頭乞討,三年後聚。

三年流浪,千難萬險,但“朱重八”和幾個師兄弟們仍然活了下來。他很滿足,因為又可以回到廟裏了。不過,此時已經天下大亂,因為義軍和元兵你來我往,把隻想安分守己苟且偷生的朱重八攪得不寧。

直到他年滿24歲時,老天爺仍死活不讓他安寧,因為他兒時的玩伴做了義軍的“九人長”,邀請朱重八去“共享富貴”,於是給他寫了一封信。朱重八捎信後一看,心想“造反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造反!隻有苟活在寺廟中,種些糧食並與世隔絕,才能繼續維持現在的安穩生活!”沒想到,卻有人誣陷他謀反。

這時,元軍已經在抓他的路上了,再不走就馬上得死!因此,為了不被官兵抓住殺頭,朱重八隻好決定真的造反,於是在發小湯和的引薦下,朱重八就加入了郭子興的“反政府武裝”,並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由於他當初四處化緣乞討,三年不死而鑄就了堅韌的性格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外加豐富的人生閱曆,於是在曆任“親兵隊長”、“財務主管”、“軍事將領”等職務時,都幹的很出色,最終得到郭子興的特別器重。

朱重八在26歲時,被郭子興看中,將義女馬秀英許配為妻。於是,“貧農”朱重八就“癩蛤蟆”吃到“天鵝肉”。有了“白富美”的馬姑娘體貼溫柔,謝天謝地謝祖宗的“朱重八”終於有人疼了,不用每天夜晚一個人待在漆黑的房間忍受寂寞與孤獨雙重折磨了,也不用整天偷偷以淚洗麵去懷念失去的父母與哥哥姐姐們了。

於是,身為“抗元將軍”的嶽父,就給他取名叫“朱元璋”,而“璋”是一種有鋒銳尖角的玉器,加上他姓“朱”,就寓意著要他“誅滅元朝,璋禮天下”。重八以名起誓,表示朱元璋這輩子要和“蒙元朝廷”幹到底了。

曆史就這麽開玩笑,竟然讓一名“臭要飯的和尚”當上了“抗元將軍”的上門女婿,定然要遭到了很多人嫉妒,這其中就包括了郭子興自己的兒子。為了自己不被別人借故弄死,朱元璋決定辭職創業,於是就跳了徐達、湯和、常遇春等“發小”24人一起出走,南征北戰,數次以小博大,在生死存亡中打出一片“天地”。

30歲時,在經過幾年波折後,朱元璋成功取代了郭子興,並全盤接受了他的人馬,還打下了方圓千裏土地,並攻下了元朝的“應天府”(江蘇南京),開始了他的千秋霸業,又請到了“浙西四賢”劉基等人相助。

而他的第一個敵人便是從“漁民”出身的梟雄陳友諒。雖然同為當時的“反政府武裝”,但陳友諒一點也不講“階級友情”,因為他的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並且還約好了與張士誠東西夾擊朱元璋,欲瓜分其領地。

於是,朱元璋就發動了滿級的“化緣乞討技能”,再一次以小博大,成功收拾了陳友諒。之後,又在40歲時打敗“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將元朝的東南半壁江山收入囊中。此時,朱元璋兵強馬壯,放眼整個天下,還能算得上是敵人的也隻有北方的“蒙元朝廷”了。於是,朱元璋發布“討元文告”,決定推翻元朝統治。

西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江蘇南京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為“洪武”,因為朱元璋沒有像當年秦末得天下的劉邦一樣立刻休養生息,安居長安之內,更沒有向塞外胡族贈予財帛並嫁宗室女與之和親,反而重整衣冠,收拾河山,並用武力打跑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兌現了承諾“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朱元璋不僅光複了遠離懷抱242年之久的中原大地,而且還一舉收複了脫離中原王朝430年之久的“幽雲十六州”即“燕雲十六州”。隨後,朱元璋又派兵攻取了脫離中原王朝653年的“河西走廊”,還進一步取東北,戰青海,收西藏,追亡逐北,將“蒙元朝廷”趕回了塞外漠北,將稱霸亞洲百年的“蒙元帝國”打回原形。

朱元璋用實力將統一天下的蒙古貴族重新變成一群草原上的遊牧部落,距離這幫家夥橫掃歐亞大陸也才過去不足百年時間而已。毫不誇張的說,漢朝的五代統治者(高祖、呂後、文帝、景帝、武帝)曆史百年勵精圖治和百年開疆拓土之功,居然讓朱元璋一個人在位31年時間就全部幹完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後人若稍微懂些曆史,便知道“河西走廊”與“幽雲十六州”對大一統的中原王朝至關重要,缺一則北方邊防不穩,缺二則王朝不可能真正強盛,否則唐朝與宋朝也不會因失去這兩地而在與外族爭鋒時處於下風。

在失去“河西走廊”後,大唐王朝在“西域”的統治難以維持,而中斷了和大唐聯係的“西域”也在西元808年被吐蕃帝國完全占領。因此,缺少“河西走廊”作為緩衝帶的大唐王朝,其西錘防線逐步被強敵吐蕃帝國蠶食,而在代宗和德宗兩朝,必須經常要調動關內人馬戍邊,才能保證都城長安的安全,故史稱“防秋”。

除邊境受威脅外,“河西走廊”的丟失,也讓數以百萬計的大唐邊民淪為了吐蕃帝國的奴隸,而且隨著吐蕃人口的大量遷入也激化了河西各地的民族矛盾,雖然最終在當地人奮起反抗下,有張議潮等漢人“義勇軍”擊退了“西山盜寇”吐蕃軍,並帶領下“河西四郡”短暫回歸大唐,但曾經繁華的“河西走廊”已逐漸沒落。

從兩宋以後,中原王朝的中央政權所在地(都城)就不斷往南和東麵遷移,使得曾經讓無數人神往夢繞的大唐西錘,成了埋藏在黃沙下的殘破古跡。盡管元朝統一天下後占領過“河西走廊”,但那是兩碼事。

同樣的道理,“燕雲十六州”或曰“幽雲十六州”乃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遺憾,盡管無數華夏英雄豪傑必勝都想協助朝廷收回這一北方天然屏障,其中就有在臨死前還在高呼“殺賊”的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含冤而死的嶽飛、悲情詩人陸遊,然並卵。因為兩宋王朝兩次亡於外敵入侵,皆統治者不作為的結果,能怪誰?

因此,朱元璋憑借武力打跑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並順勢收回了“幽雲十六州”,這在華夏複興史上是大功一件,值得大書特書,足以使朱元璋名垂千古,因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他手裏實現了。至此,自晚唐以來四百多年裏一直籠罩在漢人頭上的陰霾被一掃而去,讓漢人重新找回了民族自信。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