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崇禎帝將大婚消息傳出後,“坤輿萬國”中曾是明朝“藩屬國”、“朝貢國”者皆派人攜禮來道賀。

“外臣乃‘帖木兒帝國’之‘汗王’特使,奉命進貢西域‘汗血寶馬’二百匹,祝賀‘天朝上國’之‘大明皇帝’好事成雙,千秋萬歲!”待隆重的婚禮即將召開前,終於收到了一份像樣的“大禮”,畢竟“汗血寶馬”不是吹的!

“外臣乃桑給巴爾使節,奉國王之命獻上巨鳥卵(鴕鳥蛋)二十枚,另有斑馬、長頸鹿各一對,祝賀大明朝大皇帝陛下千秋永樂……”、“忽魯謨斯使節奉哈裏發之命,給皇帝陛下獻上波斯舞娘和貓眼石各一百!”

“暹羅特使奉國王之命,給大明皇帝陛下獻上白象兩頭,人妖十個……”、“蘇祿國特使獻上美貌菲傭百名……”、“琉球國主獻上‘夜光杯’十對,恭祝大明皇帝萬壽無疆!”、“朝鮮國王獻上美姬‘新羅婢’百人恭賀……”

就這樣,在崇禎帝大婚前幾日裏,明朝頻繁收到來自各個“藩屬國”與“朝貢國”的“厚禮”,並由“禮部尚書”徐光啟負責接待與答謝外番友人,同時將所有禮品登記在冊,核對價值,以備典禮過後雙倍給付對方。

不過,就在大明朝廷文武百官和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階層對此津津樂道之際,來自“西洋外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也一並派來外交使節,並貢獻了各自“方物”。

在“利瑪竇”、“方濟格”(“沙勿略”)、“羅明堅”、“湯若望”、“龍華民”、“鄧玉函”等著名西洋人傳教士協助下,將西方各國來華使節妥善安置,並在接受其送來的“西洋方物”之際,還得到了不同語言文字版本的“金花的秘密”——《太乙金華宗旨》。對此,崇禎帝大喜,並親自接見了西洋外交史團,用“他心通”摸底。

與此同時,朱由校作為兄長,也攜自己的三位師妹到現場觀禮,畢竟“長兄如父,長嫂如母”,而朱由校的妻妾(王妃)們因與自己雙修《陰陽輪轉造化功》而被融入體內,故隻能委屈一下三位“道侶師妹”。

在接待西洋使團過程中,朱由校及其三位師妹習慣性地將自強大的精神力釋放出來,通過《旁門左道七十二術》之“生光”、“射覆”來透視那些“羊皮書”,稍微運轉了“貫通”與“通玄”法術後就成功破譯洋碼字。

於是,在眾人瞬間掌握了英文、德文、俄文、荷蘭文、希臘文、拉丁文(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Roans),還能輕鬆偷聽西方各國使節們彼此竊竊私語,好判斷對方目的。

好在這些西洋人隻是最普通的底層傳教士,因此並沒有被“教皇”授予“神印”,故而精神力不夠強大,感應不到崇禎帝已在對其暗中施法讀心,況且其身上也沒有專門吸收和儲存信仰之力的法器,便好生招待。

當然了,明朝也不會有意區別對待,畢竟來者皆是客,便讓“禮部”按照“朝貢國”的相應等級禮儀去執行即可,無外乎花雙倍價錢將“外番商販”的貨物收購,或征求“外商”意見後,用其需要的大量中國商品兌換。

接下來,便是婚慶大典了。在紫禁城門外的“天安門”城樓上,崇禎帝與自己的九位後妃以及朝中文武大臣們正興趣盎然,看著來自“坤宇萬國”的“藩屬國”和“朝貢國”的使者們列隊出席,將各自貢獻的“方物”所折算成的白銀數目,用朱砂筆墨寫在一張張潔白宣紙上,並被裱糊在一個個木板做的“人形靶標”上遊街。

此乃“朝賀禮錢”,讓“天朝上國”官僚”階層有機會看了之後好自我陶醉,殊不知朝廷卻為此雙倍給付,簡直成了“冤大頭”!不過,此時空的“崇禎朝”最不差錢,所以就鼓勵“外商們”在中國境內大肆消費,因為這些錢都是“重晶石”被法術幻化而成,有效期最多十年,卻能通過“萬方來朝”拉動市場需求以刺激經濟發展。

崇禎帝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其腦袋裏擁有了“諾貝爾”的全部記憶,自然懂得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根本無法與“商業資本主義”競爭!於是,他想讓這三年來能借助“朝廷新政”而實現溫飽的廣大百姓,將自己家的餘糧、麻布、禽畜、各種手工藝品等拿到市場上賣錢,以平衡物價,免得造成通貨膨脹!

由於崇禎朝“新政”敢於打破“太祖高皇帝”製定的各種“束縛人性”的條條框框,並別出心裁地使出“金錢萬能”的手段從“官宦世家”、“鄉紳豪族”、“地主豪強”等利益集團手中強行回購土地作為“官田”發給底層百姓耕種,同時還將“賦稅”大幅降低,不僅安置了大量流氓並穩定了社會秩序,而且使百姓脫貧後奔上小康。

於是,趕上這一波“皇帝大婚”所帶來的“商業契機”,那些蜂擁而來的外商們盡管隻踏足了沿海地區和內陸的“大城市”,但也被明朝百姓們空間高漲的買賣熱情所感染,於是在觀禮過後買買買,反正自己有的是“錢”!不過,在這些使團中,最善於獵奇的還是西洋各國,因為他們看到了“火輪機關車”與“火輪機關船”。

這些西洋外番們紛紛花錢上車或登船,並在親自體驗了這種不可思議的運載工具後,皆嘖嘖稱奇,希望明朝官府能出售一些“樣品”給他們拿回去研究以便仿製。但崇禎帝得知此事後卻將計就計,讓兄長當著萬千使團的麵,施展分身法術現場製造車船,以此來巔峰洋人三觀,讓其頂禮慕拜,並懷疑自己的信仰。

於是,崇禎帝趁機介紹中國文化,因為中國古人眼中,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不過,住在紫禁城中的明、清皇帝們既不需要金榜題名,也不會流落異鄉。

但是,皇帝老子們也得經曆人生中的“洞房花燭夜”,畢竟婚嫁傳承體現“孝道”,“百善孝為先”所使然。

雖然普通老百姓結婚儀式圖的隻是喜慶,但主宰天下的皇帝老子們結婚,定然需要走一些特殊流程。

早在西周時期,由周公之禮演變來的《禮記》,就確定了從“議婚”到“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步。這其中必須要求“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才能有效。

所謂“納彩”就是男方家請媒人(媒婆)去女方家提親。若女方家答應議婚,則男方家必須備禮前去求婚;“問名”,則是男方家請媒人(媒婆)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測算男女雙方結合是否合適;

“納吉”就是男方家卜得吉兆(翻黃曆算生辰八字)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納征”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即男家擇定婚期後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但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卻沒有遵守老祖宗朱元璋定下的娶親規矩,因為太皇太後張氏是“皇帝老子”的奶奶,且此時的“正統皇帝”少不更事,其爺爺朱高熾和父親朱瞻基死的早,而自己卻是宮女所生,隻不過被沒生育的“皇太後”搶奪過來做了自己的“兒子”而已。於是,皇太後與太皇太後把持朝政。

經過慎重考慮後,“皇奶奶”與“皇母親”達成一致,拍板將各自娘家女孩做後妃,故以“工部尚書”錢允明的長女為皇後,而“禮部”和“翰林院”則胳膊拗不過大腿,隻得讚同。隨後,“翰林院”負責起草文件,“禮部”負責製冊造寶,並會同“司禮監”、內府等部門,備辦各種用品,“欽天監”則測算良辰吉日,以便“執六禮”。

到了“納采”、“問名”這一天,少年皇帝朱祁鎮盛裝打扮,在乾清宮正殿隆重登場。宣製官手捧詔書,站在東側丹陛上,高聲宣詔,任命正、副二“天使”,去錢尚書家“納采”,“問名”。樂曲聲中,兩位“天使”手捧“奉節”、“奉詔”在儀仗隊和鼓樂隊的帶領下,浩浩****奔向錢府。此時,錢府所有人員早已等在大門口了。

他們接受禮品後,將寫著女兒姓名、簡曆、生辰八字等項內容的“表”,呈交“天使”,並設宴招待了“天使”。而“天使”率隊回紫禁城後,便將“節”和“表”交給“司禮監”太監,就算圓滿完成了“納采”、“問名”任務。

此後,“司禮監”太監持節、表,到乾清宮複“皇命”,而少年皇帝朱祁鎮則向王公大臣們“詔告”納采”、“問名”的情況。到了行“納吉”、“納征”之禮時,皇宮中仍要舉行相應的儀式,派“天使”持節,帶著禮物和有關文件前往錢尚書家。皇帝的封賞不僅錢小姐和錢尚書及其全家人有,甚至連家丁、奴仆,也人人有份。

經過“納吉”和“納征”,這門親事最終敲定,若少年皇帝朱祁鎮即使在入洞房前真有個三長兩短,則“皇後”也隻能打碎了牙咽肚子裏,因為她已經“名花有主”,就算真的成了“寡婦”,估計也沒人敢打她的主意。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